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叁十一卷▪P3

  ..續本文上一頁他采不去。雖然生的,佛還有正法、像法、末法,還有這叁個時期,佛法還留在世間,就是經教遺留在世間;如果在這一段期間當中根熟的也能得度,佛雖然不在世,依照佛的經典來修學一樣成就。那麼現在根熟的人是什麼樣子呢?其實根熟的人看得出來,具足百分之百的信願,這個人就是根熟了;如果對這個還有懷疑,他根還沒有熟,還要等到下一次。

  如果今天你在佛法深信不疑,尤其是淨土這個法門,佛滅度之後真正能接引根熟衆生,諸位要曉得只有這一門淨土法門。禅行不行?不行,其他任何法門都不行,只有淨土法門。所以佛在大集經裏說末法時期淨成就,所以多少在禅宗大徹大悟回過頭來專修淨土,密宗許許多多大德也修彌陀法門,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對于淨土法門深信不疑,發願求生,這一生當中沒有不去的。只要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得度了,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度他們那些弟子,那種成就沒有兩樣;不但沒有兩樣,在我自己感覺當中比他當時度的那些弟子還要殊勝,成就還要殊勝。爲什麼?那些人是佛親教才得度的,我們現在是從遺教當中也能成就,這換句話說自己善根、福德、因緣遠超過佛在世的那些聲聞、緣覺,確確實實超過。如果你信心不足,願力不切,那你就不行,你就不如人;你果然是深信切願,超過當年那些羅漢們。

  那麼再跟諸位說明根熟的相決定不夾雜、不間斷。昨天有一位老居士給我說他看到了一本雜志,雜志裏寫的六祖大師出世的那些神奇的故事,他來給我說,要拿來給我看。我就告訴他我不看,我也不要聽。他說爲什麼?我說我一句阿彌陀佛就好,六祖大師怎麼示現他的,與我不相幹。他說那這些雜志那麼多人看?那是他,我不看,我只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不要說連雜志都不看,我跟諸位說過了我現在除了華嚴經跟彌陀經之外,我什麼經都不看,看多了,夾雜了;心已經不清淨了,還要搞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那不叫自找麻煩嗎!古人講得好,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我們今天不但事少知道,人也少認識,連經文都少看。佛的千經萬論不是給一個人看的,不是給你一個人看的,你看看佛所講的一些經都是那個人啓請,一說他就開悟了,他就證果了,可見得一部經是對一個人的根性,不是對我們說的,我們在一切經裏頭對了自己的根機了,一部就夠了。

  有一部彌陀經行了,足了,那麼我用華嚴經是助修,幫助我修淨土,彌陀經是正修,正助雙修。因爲常常可以展開華嚴經來對一對自己的境界,華嚴經上說得詳細,我們現在自己功夫進展到什麼境界了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華嚴經是我們現在的淨土,你要是入了華嚴,現在是淨土,我們這是凡聖同居土,我住的是淨土,你們住穢土,我住淨土。西方極樂世界是未來的淨土,現在已經淨了,未來當然更淨;現在不淨,想未來能得淨土,不大容易,所以現在就要得淨土。這是給諸位說明什麼叫究竟佛事,佛事就是教化衆生,究竟就是圓滿。所以我們自己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根熟的衆生,這個最重要;別的人有沒有根熟,那不重要,自己有沒有根熟,這一生是不是決定可以往生,我們這個身是不是在娑婆世界最後身,這個重要,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當你要是幫助別人,助佛弘化的時候,接引別人,你看看那一個人根有沒有熟,你也從這裏觀察;他的信心堅不堅定,願力懇不懇切,修行夾不夾雜,如果修行真的深信切願,不間斷,不夾雜,這個人上上根性。要修多久有成呢?叁年一定有大成就,不要多,叁年決定有大成就,有不可思議的成就;不成就你去檢討一下總是或者是信不深,願不切,行裏頭夾雜。夾雜世間法不行,夾雜佛法也不行,世出世間法都不能夾雜,你才能真正成功。末後這一句是總說,“我皆往詣而親近”,普賢菩薩親近承事諸佛如來,也沒有一尊空過了的,這些文全都是給我們講不思議解脫境界。

  再看末後第十“成正覺願”,文一共有叁首,“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這個文裏頭有十二力,前面九種是講業用,後面叁種是結因成果,這個注解裏面有。在業用,業就是事業,換一句話說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行動,或者講活動,活動裏面得到大自在。第一個他有速疾周遍的能力,速疾是快速,十方諸佛刹土他想到那裏去,他就到了,他有這種能力。而且還能回到過去,又能夠到將來,叁世十方他通達無礙,而且隨念都能夠到達,可見得他活動的力量真正是不可思議。

  道理前面都說過,諸位要細細地去揣摩去,我們今天沒有法子,我們不能回到過去,我們也沒有辦法進入未來;這是我們現在流行的口頭禅,時光隧道這個我們不通,他能通達,他沒有障礙,一念一心就沒有障礙,叁心二意就有障礙,這是第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第二是“普門遍入大乘力”,這是講法門,法門無量無邊,所他叫普門,無量無邊的法門他都能通達。爲什麼能通達呢?諸位要知道無量法門都是從一心流出來的,我們今天無論從那一個門入,入進去你證得的是什麼呢?就是一心,所以才說一門通,一切門都通。

  像我們這個講堂四周圍開了很多門,不管你從那一個門進來,你一進來之後全都通了。門門都是通一心、一真,所以叫不二法門,那有不一切通達的道理!爲什麼要開那麼多門呢?方便接引,這就是佛的大慈大悲,佛不會勉強你學一樣東西,勉強學,學不好,而且是違背了佛陀教學的精神;他教學的精神,他所提的口號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如果學佛學了很苦,這不是佛的教學法,那佛的教學法不高明;如果佛的教學法教得每一個人都很快樂,這個教學法高明,好老師。雖然這個老師教我們有成就,但是我們很苦才得到成就,這老師教學法不高明;如果教得我們非常快樂都成就了,這個教學法高明。佛是老師裏最高明的老師,最高明的教學法,所以他無量法門,一定叫每一人修學都快快樂樂,那是真樂不是假樂。所以我們學佛學得很苦,你自己要反省,必定是門道有一點不大對才苦,如果門道對了的話一定是很快樂的,不會學的很苦的。

  所以一切衆生的根性不相同、程度不相同、願望不相同、意識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佛就用種種方便,一定是叫你樣樣都適合,你修學起來不費力,很容易就成就了,“普門遍入大乘力”,他有這種特殊的能力。第叁是“智行普修功德力”,我們把這幾句合起來念,“威神普覆大慈力,遍淨莊嚴勝福力”,這叁句都是佛依他自己證得的境界而說法的,所以是隨真谛而說的,令一類衆生從這些法門裏面覺悟、開悟了。修行一定要依靠智慧,智行就是般若波羅密,什麼叫普修呢?修,前面跟諸位說過,修是修正,行是行爲,我們的行爲可以說太多太多了,但是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身、口、意這叁方面,所以我們叫叁業的行爲。叁業的行爲如果違離了般若波羅密是智慧,如果是迷的行爲把它修正過來是覺而不迷,那就叫智行;一切行爲都能依理智而不迷惑,那叫普修,這樣才成就功德。

  功德是指定慧,定就是清淨心,就是一心,慧就是樣樣都明了,所以這個是依真谛。“威神普覆大慈力”著重在慈悲,對一切衆生要以大慈悲心來對待。譬如說我們今天見到一個惡人,有同修告訴我總是看不順眼,那麼在這個時候你就要修大慈心,如果你要是不肯接近,換句話你就是不肯修慈悲心;這個境界就是叫你修大慈悲心,你果然在這裏把大慈悲心修成了,那個惡人就是你的善知識,就是菩薩,沒有他,你的慈悲心從那裏修起?你不能修。所以善財五十叁參裏頭甘露火王,那好凶惡的人,你們一生當中所看到的惡人沒有善財遇到的凶惡,看看經上甘露火王,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那都是我們看到非常討厭的人,不喜歡接近的人;善財童子去參訪他,爲什麼呢?成就大慈大悲;他是菩薩,他是佛,你不願意接近他,那你就是不願意接近諸佛如來。因爲你接近他成就你自己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慈悲、無量的清淨,所以諸佛菩薩一天到晚圍繞著你,你不肯接近有什麼法子。

  善財所遇到的,我們天天都遇到,可是說他很幸運,我們一個也遇不到,你錯了,我們天天遇到,可是不認識,不知道那是善友,不知道那是諸佛如來,所以華嚴經給我們莫大的啓示。“遍淨莊嚴勝福力”,最大的福報、最殊勝的福報就是身心清淨,諸位要體認這一點,享福,心地清淨那個享受是至高無上的享受,身心清淨。遍淨的意思就是更圓滿了,就是剛才講的心清淨、身清淨、一切境界清淨,遍淨,無有一法不淨,無有一處不清淨。第六是“無著無依智慧力”,這個意思非常地明顯,自行化他都要無所依才能成就圓滿的智慧;著跟依的意思很接近,自己修行心清淨,教化衆生心也清淨,決定不能染著,所以叁皈依裏面是皈依自性覺、正、淨,這個要緊啊!

  “定慧方便威神力”,這一句偏重在教化衆生上;沒有定慧,那個方便就成了問題了,佛門裏常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真的!所以慈悲跟方便都要以定慧爲基礎,有定有慧那個慈悲方便就能夠攝受教化一切衆生,那麼由此可知定慧沒有成就,那來的慈悲方便,沒有啊!慈悲是感情用事,方便是不守法度,不守規矩,那那叫方便!所以一定要懂得佛門的慈悲方便是定慧成就之後,就是定慧的起用就是慈悲方便。威神力的威是形容,神是不可思議,也就是指教學的方法,身教、言教的方便法不可思議。“普能積集菩提力”,普是普遍,隨時隨地都能夠修集無上菩提。“清淨一切善業力”,這都好懂,“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諸魔在此地我要說一說。

  經上把魔歸納爲四大類,第一個是五陰魔,五陰魔是我們本身,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五陰聚集而成的。如果能降伏五陰魔,給諸位說,生死就自在了。能降伏煩惱魔,第二個是煩惱,能降伏煩惱魔,那麼你身心病苦就可以遠離了。所以我們看到念佛人功夫好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他怎麼能做到呢?就是因爲他已經能夠降伏一切諸魔力了。生死是魔,這容易懂得。外面是天魔,天魔是指無始劫以來的怨家債主,怨親債主;你要想超越叁界,他要來找你麻煩,爲什麼呢?你過去殺了他,他的仇還沒報,他不會讓你走的;你欠了他的債還沒還清楚,他也找麻煩也不讓你走的,所以臨命終時怨親債主都來了,這是地藏經裏頭說得很清楚。

  所以有很多臨終的人,他看到了許多親人都來了,他會說出來,所說出來都是已經死了的家親眷屬,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其實是不是真的家親眷屬?不是的,就是他的怨親債主變現出他家親眷屬的樣子來勾引他,要把他帶去要報複他,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所以一個人在臨命終時這一招,這是決定不能欺騙人的,必須有這個能力才真正是預知時至,無疾而終,他的舍身如入禅定,這是真有,不是假的。我學佛這麼多年,我所看到的有五個預知時至,無疾而終,那是真正往生,這是我們決定沒有懷疑的,五個都是在家居士。出家人往生那麼自在、那麼清楚的,我聽說最近就是廣欽法師一個,其余我所看到都是害病;那麼他害病走的,魔沒能降伏得住,所以這一點我們要重視。用什麼來降魔呢?也是清淨心,心清淨了,魔不敢惹你,只有你自己有煩惱的時候才會跟外頭魔兩個勾結,這才是有麻煩;自己身心清淨,魔對你也沒有法子。

  何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這個時候,佛力加持,自己本身身心清淨,外面有佛加持,那當然沒有問題。末後這一句“圓滿普賢諸行力”,普賢殊勝的因行都能夠修到圓滿,實際上圓滿也是一念清淨心裏頭才圓滿,心不清淨,怎麼個修法也不會圓滿。所以我們不怕,普賢行實在是無量無邊,那一天才能修得圓滿呢?那一劫才能修得圓滿呢?聽說經上要修無量劫,無量劫不要害怕,此地講念劫圓融,一念就等于無量劫,無量劫等于一念,你幾時到心清淨了,無量劫都修圓滿了;心要不清淨,那還在無量劫去修去,原理原則就是這麼一回事情。

  那麼今天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把十願講完了,後面還有這麼多,我們看看一次能不能講完,大概要兩叁次。不能略說,因爲句子太好了,句句含無量義。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叁十一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