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五卷
淨空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六十四面,“或複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刹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滅。一切魔軍、夜刹、羅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那麼這是講到總明法行。諸位都有慈舟法師的親聞記,翻開親聞記六十五頁,因爲親聞記在注解裏面注得比較淺,容易懂,深入淺出。“顯余衆行德有十種,第一書寫,第二供養,第叁轉施,第四聽聞,第五披讀,第六受持,第七開示,第八諷誦,第九思惟,第十修習。”
下面幾句說得很明白,法行,總說法行,什麼是法呢?“法即十大行願”,前面講的十大願王。“行即書寫乃至修習十行也”,十種都是修十大願王。“深信心者,信自信他。”佛法裏面講信心,這跟蕅益大師在要解裏面講的都是一個意思,第一個要相信自己,“信自,即理叁寶爲因也。信他,即事叁寶爲緣也。信此十大行願之法寶,秉受于心執持不忘,乃至書寫超略余行也。略說一偈,功德有如是之大。未修學此法門者,信心未生起,故難信及此教。”這個教就是華嚴經末後的教誨。“有等不學教之人,但執佛法無多字,何用學教。妄說行持即得,此乃權實不俱,故偏于惡取空邊。所謂有慧方便解,無慧方便縛。有方便慧解,無方便慧縛。惡取空,即無方便慧。或往劫已學,不假學,而所行與大願符者無過。”那麼這一段實在講把意思說得很清楚,諸位要把這兩種注解合起來看,意思就相當地圓滿,有些地方谛閑法師說了,慈舟法師沒有說到,慈舟法師所講到的一部分,谛閑法師也省略掉了,所以兩個本子合起來看意思非常地圓滿。
今天這是我們這次講座最後的一堂課,講到經文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這一部分關系我們修學成功與失敗,你要是真正明白了,依照這個方法修學,沒有不成就的,這個因緣實在是太殊勝了。可是我要把這段介紹給諸位,我還不依這兩個注解,因爲這兩個注解你們看得懂,自己看就可以了,我要用大疏給你們介紹,大疏印給你們的是從六百五十二頁開始的,我先跟諸位介紹這十種法行,第一種是書寫,書寫是寫經。昨天也略略地跟諸位說過佛法一定要流通,流通佛法是無量無邊的功德。現在人往往是爲了一點小利,實在講迷惑顛倒,爲了得小利,把大利失掉了,你看經上常常給我們說的現在世間人看重錢,看得最重。就是講書店吧!我們不說一般書店,一般書店其實也是一樣,講賣佛書,你要來賣了,後頭還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爲了保護自己的版權、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是世間人短淺的眼光,他真正是迷惑顛倒。
你說那些人,他又懂佛法,你叫他講吧!他又講得頭頭是道,可是一看到錢就鑽到錢眼裏面去了,就迷惑顛倒了,就不能出來了,實在可憐,他真正是不通啊!錢財之來是財布施得來的果報,那麼印經這個布施是財布施、法布施,你要是能夠真正流通,不但你財富源源不斷地來、智慧也增長,一舉兩得,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印的經書,這經書是據爲己有,版權據爲己有,不准別人翻印,縱然你自己翻印,你得到這麼多錢,你只有這麼多,太小了;你要能給別人翻印流通,你的錢財不曉得從那來,源源不斷不知道有多少,享用不盡的。其實爲了保全版權,爲了得到一點小小的錢財,把大的財源給失掉了,愚癡到了極處。從前經書流通要靠寫,所以發心書寫,功德非常之大,使法寶能夠流傳下去,現在我們方便了,不須要寫了,我們印經流通。
所以我常常勸大家你們要把錢財存起來,不要叫它貶值,而且源源不斷地保存在那裏,放在什麼地方最好呢?印經最好。放在銀行裏會貶值,你做別的事情,你做買賣會倒閉,都靠不住,都不能夠保持,最好保存方法是印經布施流通,不但你的財富將來源源不斷而來,你的聰明智慧也增長。我告訴諸位你們如果看到我從前的照片,跟我現在完全不一樣,我是一點福報都沒有。所以以前看相算命,連甘珠活佛都給我說、那是以後給我說,從前他不好意思講,他說我很聰明,沒有福報,又短命。是在前些年,大概有八年前了,我們經國先生任第六任總統時候,我們在中國佛教會舉行一次仁王法會時,我又碰到他,他就給我說這些,他說法師你現在這些年弘法,你的相貌、命都轉過來了。
我跟他認識很早,我是民國四十二年認識他的,剛剛學佛的時候認識他的,他住在新北投的普濟寺,我也住在新北投,所以我們常常到他那裏去,晚上跟他聊天,很熟。那個時候他有一個秘書唐老居士,那時候大概就有八、九十歲的樣子,人很慈悲,他說他們常常在背後議論我,當面不好說。我說這個事情我早就知道,不用你們說,我曉得。他說你現在好了,你現在不但有福報,而且壽命很長,他說都是你自己這一生修的。
那麼我修是修什麼呢?就是修第一個,就是印經,布施經書、善書,現在的福報的確我覺得是很大,你看有很多出家人到國外去總是要帶錢到那裏去買房子、去買地、去建道場,很辛苦啊!我現在到國外,口袋兩袋空空,什麼都沒有,走到那個地方都有一些人,法師,你住在此地好不好?我們這裏有房子、有地都可以送給你。每到一個地方都有人要送房子、送地,我分身無術沒法子,不敢接受。接受,一年頂多去一個月,一年去一個月要占人家一個道場,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所以不需要。都是從布施得來的,印經是財、法兩種布施都有了。所以我從到臺北來講經,民國五十六年回到臺北來講經,一直到現在我們所印經的錢沒有詳細統計,概略地估計總超過兩千萬以上,我們印的書一共差不多將近兩百種,種類將近兩百種,數量是決定超過一百萬冊,這也沒有詳細統計,因爲我也不記這些東西,超過一百萬冊了,流通在全世界。
我們曉得的有廿六個國家地區,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同修們轉送的,我們就不曉得了。所以我勸大家一定要發心印經,把你們多余的錢通通印經來修法布施,你們的福慧增長,不要煩愁我將來沒有錢用,不要想這個;到時候什麼樣都圓滿,你想要什麼東西,東西就來了,這個多自在呀!我這些年就有這感應,有求必應,心裏動個念頭要什麼,這個東西馬上就來,馬上就實現,感應不可思議。書寫今天就是印經的功德。第二供養,供養不單以香花供養叁寶,這是講住持叁寶,更重要的是要以經法供養修學的人,無論是出家在家四衆佛弟子,最殊勝的供養是法寶供養,我們以好的經書來供養。
除此之外,後面有開示有這麼一條,如果沒有這一條,講經說法也是供養,這一點諸位不能夠疏忽。尤其是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爲最,送人經書,法供養;你講給他聽也是法供養,乃至于講一句,金剛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如受持一四句偈,可見得法供養功德非常殊勝,大家要修要常常能提得起意念。朋友同學常常在一起聚會的時候,你就給他講佛法,講一句也行,講四句也行;他不曉得,你自己明了我在這裏修法供養,我在這裏修無量無邊的布施,比大千七寶布施他還要殊勝,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雜心閑話,那個時間用得太可惜了,太浪費了;你跟他講佛法,他能聽很好,他不能聽,他總聽進去,一曆耳根,永爲道種,這強迫他聽,不聽也不行,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能夠修殊勝的功德利益,你得要會呀。
第叁轉施,肯把自己所收藏的經書,你所珍愛的,你能夠割愛轉贈給別人,這是轉施。或者是我們自己讀誦修學,將功德回向給他人,這也是轉施。所以十大願王末後普皆回向,回向就是轉施,所以這十種行法裏面修十大願王,轉施這一條是特別講的回向。不僅是我們收藏的經書可以轉施與人,而且應當轉施與人。轉施與人你明白這個行法以後,所以我們對于經本要愛惜,特別是繕本書,這我要在此地特別囑咐諸位同學,繕本書你得到了之後,決定不能在書上加圈、加點、在上面寫字,不可以,你要保持他的完整,爲什麼呢?你讀了之後,還要傳給後代;你在上面加上幾句,他也加上幾句,傳到後來就一塌糊塗,所以一定要保持得幹幹淨淨、圓圓滿滿的。
尤其在現在的照相、影印方面,像這些繕本書都可以作爲將來影印的底本用,決定不能在上面做記號。像現在這種印的書無所謂,你怎麼樣寫都可以,所以就是原本可不能動,要珍惜,這是諸位要記住。像現在你看到線裝本的書,決定不能把它糟塌掉了,你要在上面寫字,在上面加注,那就是罪過了。這種書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珍藏,自己讀誦,可以,讀誦用這個本子來讀誦,那讀得很舒服,那是一種享受,的確是一種享受。那麼將來有機緣,拿去影印作底本。影印往往印刷廠不懂,不曉得珍惜,我們很多的線裝書,一次影印拿回來之後面目全非,看到都痛心。所以現在影印又方便了,好的影印我們先去照相影印,拿照相影印去做版,你的原書永遠能夠保存,所以一定要珍惜繕本書,這是轉施。除此之外,我們道場也能轉施衣物,沒有一樣不能轉施,這是修大福報,是修真正的普賢行願。
你看古來的祖師大德有一生到處建道場,建好了之後就轉施給別人;真正是有德有學能夠弘化一方,但是他的福報不太大,所以大福報的人建了道場就請他做主持,轉施給他,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愈轉福報愈大。譬如說你命裏頭有一個道場,你的道場接受了馬上轉施掉,你命裏頭還是有一個道場,你到另一個地方必定又有一個道場去,這示現。如果你住一個道場,你命裏不錯就有一個道場,沒錯的,你這個道場給人了,你沒有了,又一個道場來了,所以這樣你要是肯轉施,你的道場就是無窮無盡。諸位一定要明白因果報應的道理,所以佛法教我們布施,布是舍,舍不盡的,愈舍愈多,財愈舍,財愈多;法愈舍,聰明智慧愈增長;道場…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二十五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