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十善業道經大意▪P4

  ..續本文上一頁它落實在生活中,這一生何愁不成無上道?

  念佛的同修都知道,念佛法門叫“易行道”。所謂易行道,是和其他法門相比而言。可是,你如果把它看得太容易,就誤會了,因爲實在講,念佛法門並不是很容易。淨宗法門,是依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些人不大喜歡聽到“往生”,我們于是換個名詞,“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大家就歡喜了。

  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條件是“信、願、行”叁資糧。“行”就包含十善業道,大家往往疏忽了這點,以爲“行”僅“老實念佛”即可。佛號如果不能與十善融成一片,不能往生,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世尊在經教中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西方世界是至善圓滿的境界,人、物、法皆善,沒有分毫不善夾雜,所以我們如果不認真努力修善,念佛不能往生。這是淨宗同修要特別留意的。如果有人不想往生,僅僅希求在一生當中得到殊勝的人天福報,還是要從修善積德做起。

  “菩薩有一法”:不多,多了我們沒法子學,一法就很簡單。這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一切諸惡道不僅指地獄、餓鬼、畜生。六道若與十法界比,六道還是惡道,十法界若與一真法界比,十法界也是惡道,所以惡道是相對的講法。惡道詳細的意思,是天臺宗智者大師所說的:“百界千如”。智者大師告訴我們,每一法界中都有十法界,換句話說,每一法界都有“諸惡道苦”。但在此地,惡道尤指叁惡道。

  【經】何等爲一?謂于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佛在此地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你的心善、念頭善、行爲善,決不會造作惡業,當然也就能夠永離一切惡道苦。

  【經】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這就是“積德修善、積功累德。”這一句話,佛家、道家、與儒家都說,是過去中國叁教共同的理念。

  【經】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這是我們要特別留意的。我們修行,知道要斷惡修善,但爲何功夫不得力?爲何每天還在煩惱中過日子?多數同修沒有認真作反省,只會怨天尤人,這不能解決問題。問題出現時,聰明的人決定會把症結找出來,然後把它改正,這樣問題才能解決。我們修行的症結,就是在修學善法當中夾雜不善。

  祖師們講經時常常比喻:杯子盛著甘露醍醐上好的飲料,可是裏面夾雜了一點點毒藥,喝了不但不能養生,還要送命。我們今天修學一切善法不能成就,就是夾雜了不善。一定要懂得改正過來,決定不容許再摻雜不善。不善的念頭就是自私自利,不善的思想就是貪、嗔、癡、慢,不善的事就是殺、盜、淫、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夾雜這些,就是我們的致命傷。

  今天,在這講堂中的同學,無論你是老修行,或是第一次來聽講的,你能在這裏坐上兩小時,把經聽完還不想離開,佛在經上說,你是善根深厚之人。什麼叫“善根深厚”?你的善根不是這一生種的,而是多劫之前就已經修學佛法,並且生生世世都在培植善根。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阿阇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聽了釋迦牟尼佛介紹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非常歡喜,每個人都發願“我將來成佛時,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佛看了很歡喜,並告訴大家,他們這幫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由此我們就能體會到甚麼是善根深厚。

  我們在座的同修,大概都有這麼厚的善根,過去生中曾供養過四百億佛。而供養超過四百億佛的善根之人,更大有人在!是哪些人?聽了這部經後,“立即”發願要求生極樂淨土,親近阿彌陀佛的人。阿阇王子只發願“將來成佛時和阿彌陀佛一樣”,還沒有立即發願求生淨土,所以他們的善根遠遠比不上我們。

  爲什麼我們無量劫來遇佛、聞法、修行沒能成功?原因就是夾雜不善。這個問題嚴重!夾雜不善的根,就是自私自利,自己的利益不肯放下。只要與自己的利害有沖突,佛陀的教誨就忘得一幹二淨,煩惱習氣完全現行,這是夾雜著大量的不善,不僅是“毫分”,我們不能成就的原因就在此地。這一生中,如果真想得生淨土,親近彌陀,我們決定要從根拔除不善,決定沒有自私自利,決定不沾名聞利養,決定不起貪嗔癡慢,曉得這些對我們只有害處,沒有好處。

  看到別人做好事,我們生歡喜心和贊歎心。“好事”就是對社會、對一切苦難衆生有好處的事。我們如果有力量,要全心全力幫助他們,成人之美,決定沒有嫉妒。如果看到別人做好事,我們生嫉妒,或看到別人有成就,怕別人超過我,我們障礙他,你就夾雜不善。你若夾雜不善,那就跟過去生一樣,這一生不能成就,只是在善根中再加一點而已。什麼時候你不再夾雜毫分不善,你就成就了!

  我二十六歲初學佛時,第一部看的經是丁福保居士著的《六祖壇經箋注》。我看了很歡喜,非常佩服惠能大師。惠能到黃梅禮拜五祖忍和尚時,忍和尚問他:“你到這地方來,想求什麼?”他說:“我來求作佛。”這就不是普通人!你去打聽問問,普通人到寺廟中燒香拜佛,求什麼?都是求平安、求發財、求升官這類的,從來沒聽說過來求作佛的。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惠能既然求作佛,真的就作佛了。五祖遇到這樣的學生,非常歡喜!但是佛門中也是龍蛇混雜,良莠不齊,嫉妒障礙在所難免。真正的一個特殊人物,免不了要遭人嫉妒,所以五祖就用個障眼法,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人,說:“好!你到槽房去做工。”打發他到廚房做粗活,分配舂米劈柴的工作給他。惠能接受了,掉轉頭要走的時候,又跟五祖說了一句話:“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如果我們今天遇到祖師,一定和祖師講:“弟子心中常生煩惱!”惠能常生智慧,我們常生煩惱,這就是善根福德之不同。

  如果你的善根福德現前,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常生智慧,不生煩惱,你這一生中唯一的願望是作佛,與諸佛一樣廣度苦難衆生。現在我們總算搞清楚了:修行之不能成就,就是夾雜不善。

  淨土法門的善惡標准,是依《無量壽經》第叁十二到叁十七品。這段經文,世尊以無盡的慈悲,將五戒十善的形相,修學的方法,以及業因果報,說得很詳細,所以我們選這段經文作爲晚課。

  淨宗的早課不念“楞嚴咒”和“十小咒”,因爲念這些咒語依舊打妄想,依舊夾雜,不能得利益。古人能得益,現在人不能,所以課誦不能不改。我選了《無量壽經》的第六品“四十八願”作爲早課讀誦的經文。讀這段經文,是要學阿彌陀佛的心願,使我們的心同阿彌陀佛,願也同阿彌陀佛。晚課念第叁十二到叁十七品,五戒十善這段經文,是讓我們認真反省:“佛講的教誨,我這一天做到了沒有?佛教我應做的善,我有沒有做到?佛教我不可以做的惡,我有沒有觸犯?”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則是反省和忏悔。要依照佛的教誨改過自新,天天求改進。

  改正錯誤就是進步,務必要天天改進,把我們的不善減少。斷除當然不容易,但是一定要減少。年年減少,月月減少,天天減少,果然真幹,十年、八年後,就不再夾雜毫分不善。功夫有成,不但不善的言行沒有,不善的念頭也沒有,絲毫的不善都沒有了。這個時候,你自己就曉得,念念行行之中,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你能感受到諸佛的護念。像慈母愛護兒女,兒女知道“母親真愛我,母親真喜歡我”,你就能明顯的感受到諸佛的愛護。

  我們今天沒有法子感受,是因爲夾雜了不善,所以産生了障礙。這些話說來容易,做起來卻相當困難,但這種難度可以克服。佛講:“登天難,求人難”,我們想生天不容易,求人也不容易。但是,不夾雜絲毫的不善,既不是登天,也不是求人,而是自己的事,只要自己真正發心,肯克服自己的妄想雜念,就可以做到。果然做到,就超凡入聖,善法就念念增長。

  【經】是即能令諸惡永斷。

  諸惡是惡道的苦因與苦緣,因與緣都斷掉,惡的果報就消失,“離苦得樂”就現前。所以,佛教我們斷除惡因與惡緣的教學理念,符合現代人所謂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佛法不但不違背科學,而且超越科學多多。

  【經】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衆。

  惡道苦斷了,善因與善緣成熟,善果當然現前,就是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衆。諸佛菩薩及余聖衆在哪裏?原來就在現前。佛在經上常說:“一切衆生皆是未來佛。”于是,你心目中看到的芸芸衆生,原來皆是諸佛菩薩聖衆。也許你聽不懂,很難轉得過來。前面,佛在這部經中,一而再、再而叁的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想達到純善時,一切境界都隨之轉變,諸佛菩薩就在眼前。從前,心中夾雜不善,怎麼看都看不出來,現在,絲毫不善都拔除了,就愈看愈明顯,諸佛如來與諸上善人確實是同聚一會。

  說到究竟處,“一切衆生皆是未來佛”是佛陀隨順俗谛而說的方便語,“一切衆生本來成佛”才是真谛。我們要把毫分不善拔除才能見到真谛,如果還摻雜不善,就見不到這個境界,只是聽說而已。我們要問,有沒有人見過這種境界?宗門與教下都有。禅宗《景德傳燈錄》和《五燈會元》的公案,以及教下的祖師大德傳記,我們就能體會,他們真的做到了,真的契入這個境界。我們自己好好努力,加一把勁,也能在現前契入這個境界。

  諸位要曉得,在今天,能契入祖師大德所契入的境界,我們的“戒、定、慧”功力,其實超過他們很多!何以見得?這些祖師大德們,如果生在今天的社會,未必能契入。今天的大衆,煩惱習氣比過去的人重了不知道多少倍,而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也加了千萬倍,誘惑力太大太大了!在這種環境中,你還能覺悟,還能不摻雜絲毫不善,你的功夫肯定比他們高。所以,你在現前這個世間,能契入境界,古來的祖師大德沒有不佩服、不贊歎、不尊重你的。我們要好自爲之,決定不隨順自己的殺盜淫妄、貪嗔癡慢等煩惱習氣,決定要隨順…

《佛說十善業道經大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