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論釋▪P2

  ..續本文上一頁族名)童子”也誕生于世,釋迦佛在如海般衆多的眷屬當中,極力稱歎這位童子的廣大功德,並預言道:在我涅槃後四百年之時,(他)將轉世爲聖者龍樹且廣弘佛法。

  《楞伽經》中雲:“南方碑達國,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龍,能破有無邊,于世宏我教,善說無上乘,證得歡喜地,往生極樂國。”

  《文殊根本續》雲:“于吾滅度後,四百年之時,比丘龍出世,于教信且利,證得歡喜地,住世六百年。彼聖者修成,孔雀佛母(五部陀羅尼之一)咒,且通諸經論,無實甚深義。棄身離世後,往生極樂刹。最終決定得,正等覺果位。”

  《金光明經》中也對“舉世見而生喜之離車子童子”予以了高度贊歎,並進一步指出,該童子也即後來的大聖者龍樹菩薩。

  《入中論注疏》中引用《聖大雲經一萬二千頌》中的內容說道:“阿難,吾滅度後,滿四百年,此“舉世見而生喜之離車子童子”轉身爲比丘,其名曰龍,廣弘我教法。後于極淨光世界成佛,號智源光。”

  《大法鼓經》雲:“舉世見而生喜之離車子童子,于大師滅度後,人壽八十歲,教法衰微時,轉生爲名含大師德號之比丘,廣弘聖教,,滿百歲後往生極樂世界。”

  《時輪金剛後續》中,也對該大聖者利益正法及衆生的豐功偉績作過授記。

  以上所列舉的,只是衆多授記中的代表而已。聖地印度的智者們一致公認:有關授記大聖者龍樹的經續多達百種。

  至于大聖者龍樹的出生年月,從佛陀描述如來滅度後,受持佛教者們出世情形的正量語中便可一見分曉。

  《悲華經》中雲:“有問:如來滅度後,何人當受持正法?阿難,迦葉比丘與汝二人,當于四十余年中受持吾之正教。”

  正如此等授記所言,在佛陀示現涅槃之後,上座大迦葉、阿難尊者與上座優婆離(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初次結集口誦律藏的上座,故說爲持律第一)叁者,將佛陀言說的所有叁藏教義進行了結集。第一次結集不但抑製了正法在世間界的衰落,並且令佛法更加興旺昌盛。

  其後,大迦葉尊者趨入涅槃,阿難尊者一如既往地護持正法長達四十年之久,並令正法越發興盛。自此依次直至大善見尊者之間的七代付法藏師(傳承釋迦牟尼教法的最初七代祖師:飲光 [迦葉尊者]、慶喜 [阿難尊者]、麻衣 [奢搦迦尊者]、小護 [近護]、有愧、黑色和大善見),都爲正法的經久不衰、繁榮光大作出了不朽的功勳。

  之後,正值佛陀滅度百年之際,以暴行比丘[又名毗舍離比丘]爲首的衆多人等,肆無忌憚地鼓吹宣揚“如法(持有)金銀”等違背戒律的十非事。使白法方的天尊們不由得哀歎道:“佛法遭遇了重創啊!”並在極度的憂傷中哀號不已。悲號聲響徹了整個瞻部洲、四大王天以及叁十叁天等上天界。

  正當白法方的天尊們深陷憂愁哀傷境地而不能自拔之際,魑魅魍魉中卻此起彼伏地回蕩著一片片歡聲笑語。

  (于此危急關頭,)依照往昔的發心與願力,阿育王橫空出世。以其爲施主,聚集上座耶舍等七百阿羅漢,厲力滅除邪說,以大悲善逝所宣之律藏爲准則而進行了第二次結集。

  此時,白法方的天尊們才心滿意足地發出了歡暢的笑聲。

  隨著五濁惡世的來臨,衆生福報日漸衰退,與佛法戒律相抵觸的各種邪說大行其道,尤其是聲聞十八部的分裂,導致教內各派固持己見,紛爭不合現象比比皆是。大家都師心自用地認爲:“只有自宗才是真理的持有者,其他宗派的見解都是愚癡荒謬之說。”

  無休止的激烈爭鬥,蹉跎了寶貴的光陰,也使如理如法聞思戒律、專心致志修持禅定的修行者數量驟然陡減。

  在聲聞乘的衆多學說言論中都公然宣稱:“大乘佛法並非佛所宣說!”隨著異端邪說的廣爲流傳,佛法陷入了低迷的谷地。

  以大悲世尊的發心與願力,終于使莫衷一是的人們得到並睹見《哲哲國王夢兆授記經》:“迦葉佛告曰:哲哲王,汝之夢兆乃釋迦佛教法曆程之先兆。”

  關于哲哲國王的夢境,在《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中描述道:“于迦葉佛時,施主哲哲王偶感十夢:一者夢見有一象王從窗牖出,身雖得出,然尾為窗礙;二者夢見有一渴人井隨其後;叁者夢見以一升珍珠貿易于等量沙塵;四者夢見栴檀香木與常木等值;五者夢見悅意園中華果茂盛,忽為他人不予而掠;六者夢見大香象爲諸小象刁難;七者夢見有一猕猴身有糞穢,將其所染汙于他衆;八者夢見猴王灌頂加冕大典;九者夢見整塊布匹,爲十八人各各執奪,各人手中所獲均完整不破;十者夢見有多人衆聚集一處,互相鬥爭論競是非。

  此等十夢令大王頗感憂患,生大怖畏。遂問于迦葉佛,佛言:“如所得夢非汝王有損。乃未來世中人壽百歲時,真實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遺法中,不淨比丘弟子雖出家已,心猶貪著殿堂名利不能解脫,則爲如王所夢有一象王從窗牖出,身雖得出,然尾爲窗礙者所兆;如王所夢有一渴人井隨其後者,(是彼遺法中有諸比丘,)雖身居廟堂,然未聽受他人說法之兆;如王所夢以珍珠貿易沙塵者,是乃彼時聲聞諸衆爲得飲食而與他人說法之兆;如王所夢栴檀香木與常木等值者,是乃彼時有諸聲聞諸衆,以佛經典,視同世間外道典籍之兆;如王所夢悅意園中華果茂盛,忽為盜匪所掠者,是乃彼時不習聽聞諸衆,以僧伽受用,施與谄媚諸在家衆之兆;如王所夢大香象爲諸小象刁難者,(是彼遺法中)有諸惡性比丘,壓服彼等持戒有德比丘諸衆之兆;如王所夢有一猕猴身有糞穢,將其所染汙于他衆者,是彼遺法中有諸破戒者,毀謗持戒有德比丘之兆;如王所夢見猴王灌頂加冕大典者,是彼遺法中愚癡無德比丘,反爲僧中上首之兆;如王所夢整塊布匹,爲十八人各各執奪,各人手中所獲均完整不破者,是乃釋迦佛教法分十八部,雖複如是而佛教法亦未破壞之兆;如王所夢有多人衆聚集一處。互相鬥爭論競是非者,是釋迦遺法以互相爭鬥競辯而趨至隱沒之兆。””

  得見此經之後,聲聞十八部前嫌盡棄,進入了同心合力、攜手並肩的階段。他們終于明白:各教派之間,只是各自上座的方言有所不同,服飾打扮有細微差異而已。除此之外,在遵從佛陀訓導,精勤修持叁學,成就解脫果位方面,是完全一致的。聞思修行之風又開始恢複,佛法也因此而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這就是世人所稱的第叁次結集。

  其後,佛教又逐漸趨向于衰落,特別是大乘佛教,更是呈徒有虛名、日薄西山之勢。在佛陀涅槃四百年之際,大聖主龍樹菩薩終于誕生于世。

  龍樹菩薩的降生地,爲印度南方的碑達巴。當時,一位當地的大婆羅門[龍樹菩薩之父]正苦于膝下無子。一天,他在夢中得到授記:如果向一百位婆羅門作法宴齋食,就會得到一個兒子。心急如焚的婆羅門趕緊照辦,不久,一個男童[龍樹菩薩]終于在期待的目光中出生了。

  (令人掃興的是,)相士卻預言道:雖然嬰兒的面相很賢善,但他的壽命卻只有七天。(聽到這一消息,原本欣喜若狂的父母一下子被打入了冰窖。不知所措之際,他們連忙)向相士討教,希望能找到一個化解之方。(相士回答說:)“如果能向一百位婆羅門作法宴齋食,就會將壽命延至七個月;如果能向一百名比丘作法宴齋食,壽命就能增至七年。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辦法了。”(聽完相士的回答,)黔驢技窮的父母也只好遵循此策。

  隨著七年期限的逼近,作父母的實在不能忍受眼睜睜地看見親生兒子的屍體出現在自己跟前,經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遭遇。不得已,只好將(年幼的龍樹)和仆人逐出家門。

  (主仆二人從此浪迹天涯,四海爲家,經曆了漫長而艱難的漂泊曆程,)他們先朝拜了羯沙流波坭(梵文譯音,意爲空行,觀音菩薩一古化身立像),隨後又流落到那爛陀寺的羅睺羅門前。(曆經滄桑的龍樹心事重重,百感交集地)以婉轉悠揚、令人心碎的腔調唱起了吠陀經。(哀怨的誦經聲打動了)大婆羅門,他將菩薩童子請進了家中,並關切地詢問事情原委。

  (龍樹菩薩)只得將自己的身世原原本本地娓娓道出。(大婆羅門聽完後,出乎意料地回答說:)如果能夠出家,就能免遭此難。(山窮水盡的龍樹)連忙答應了將來出家的安排。

  (大婆羅門羅睺羅)在壇城中授予(龍樹菩薩)無量壽佛摧伏死主灌頂,並囑咐他務必精進持誦密咒,特別是在第七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更是要通宵達旦徹夜念頌。依此良策,終于使他擺脫了死主的圍困。

  八歲那年,他削發出家,不久便對一切世間學科,以及大小乘的所有經典通達無礙。

  之後,他拜見了早已心灰意冷的父母,(意外的重逢,使二老喜出望外、信心倍增。)

  他又向大婆羅門請求,希望能將其余的吉祥密集等衆多密法予以傳授。(一直對他暗中欣賞的)大婆羅門于是欣然將續部、耳傳竅訣及教誡傾囊相賜。

  隨後,他又在親教師前得受近圓戒,法號具德比丘。尊者以這種勇于進取的方式,在那爛陀寺圓滿地聽受了叁藏四續的所有傳承。最主要的是,由于曆世以來一直受到至尊文殊菩薩的攝受,尊者此生也在文殊菩薩化現成天子形象的智寶菩薩前恭聆了所有顯密勝法,並將本師釋迦牟尼佛于此世間宣說的一切顯密秘密奧義徹底了達于心。

  此時,一場嚴重的饑荒正在四處蔓延,很多地方都呈現出一片赤地千裏、餓殍遍野的悲涼景象。那爛陀寺僧衆們的生存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厄。(于此危急關頭,)長老羅睺羅賢任命龍樹菩薩擔當那爛陀寺安居執事的重任,令其負責僧衆們的飲食起居。

  (受命于危難之際的)龍樹菩薩慷慨應命。他在寺廟中以點金劑將大量紅銅變爲黃金,(並以此黃金)從無有饑荒的地區換回了稻谷、青稞等所有生活資具,使該寺僧衆在十二年的饑馑中沒有受到絲毫困擾。

  隨著時間的推移,失毀戒律的行爲日益猖獗,並開始遍布各地,佛教內部的律藏受到了極其沈重的打擊。(嫉惡如仇的龍樹菩薩)不忍心(看到衰落場面的出現),于是將失壞戒律…

《中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觀莊嚴論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