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數千僧人毫不容情地予以擯除,又爲具緣諸衆廣爲闡演叁藏妙法,尤其是將律藏勝法作爲彰揚重點。
有如當年世尊在鹿野苑初轉*輪,敷演四谛妙法一般。當時的智者們,將龍樹菩薩叁次出大妙法音中的第一次——興利除弊、激濁揚清,整治戒律衰敗之行,共稱爲“戒律大法音”。
此時,魔王波旬出世,並化現成名爲“行樂比丘”的僧人。他撰寫了大量汙蔑诋毀大乘佛法的論典,使大乘佛教的見解與行爲都面臨著極大的威脅。龍樹菩薩力挽狂瀾,將各種討伐邪說、遏惡揚善的理證廣爲傳播,使荒謬邪見遭到了致命的迎頭痛擊,終致奄奄一息,甚而一蹶不振。
尊者乘勝追擊,又向各道各階層的具緣者廣宣叁藏妙法。一次,有兩位少年也加入了聞法者的行列。(令人驚奇的是,)在他們周圍,彌漫著一股濃郁而沁人心脾的芬芳,及至尊者身前,香味忽然消失。(尊者)問其原委,兩位童子回答道:“我們是安止龍王的兒子,來到人間就需用果協喀檀香(馬拉雅山所産的一種白旃檀)護身。”(龍樹菩薩)又問道:“能給我一些這種檀香嗎?”(龍子回答道:)“待我們請示父王之後,(才能答複于您。)”
隨後,(二位龍子趕緊返回龍宮)向龍王禀報。(龍王回答說:)“如果龍樹阿阇黎能光臨龍宮,我們將予以供奉。”
(得知龍王的條件之後,具有遠見卓識的)龍樹菩薩瞻矚到令龍界無量所化諸衆能培植善根,以及迎請《般若十萬頌》等經典的諸多必要,于是應邀前往龍宮。
以安止龍王等大力龍王爲首的無數行善龍衆,在向尊者供養了數不勝數的供品之後,便抓住時機祈求傳法。
(諸龍之請正中尊者下懷,)龍樹菩薩因勢利導,向龍王及其眷屬細致入微地解說了善妙佛法。(深感受益匪淺的)衆位龍王(舍不得尊者就此離去,)便極力挽留尊者能常駐龍宮。
(尊者)婉言相拒道:“我此行的目的,是爲了籌集修建千萬佛塔的檀香(此處藏文原文本爲粘泥,在布頓仁波切所著的《佛教史大寶藏論》中也有“藥叉泥”之說,但結合上下文內容及其它資料,故改爲檀香,望斟酌),以及迎請各類經函,實在沒有空閑久住龍宮。不過我可以答應你們,將來我一定會重返龍宮的。”
衆龍王(見勸說無效,遺憾之余,)只好將大量檀香、《般若十萬頌》以及衆多《陀羅尼經》恭送于尊者,令其攜至人間。爲了確保龍樹阿阇黎能再次光臨龍宮,諸龍王(心生一計,強烈)提出:“我們必須扣留經函後面的一小部分以作爲質押。”
因爲從龍宮迎請的《般若十萬頌》的《常啼菩薩品》及《勝法品》缺漏,所以(後人)便將《般若八千頌》的最後兩品,替換到《般若十萬頌》中,因此,廣略《般若經》最後兩品的內容是完全相同的。
(回到人間)之後,龍樹菩薩便利用從龍宮收集的珍貴檀香,建造了千萬佛塔等(各種所依)。因爲這一切都得宜于龍王的大力協助,所以,尊者從此便被世人尊稱爲“龍樹菩薩[龍猛菩薩]”。
隨後,尊者又前往裏喀惹(印度一地名,盛産甘蔗),並利用點金術之所得廣作布施。一對婆羅門老夫婦因得到大量(尊者)恩賜的黃金,而生起了無與倫比的信心,老婆羅門自願擔當起侍從的職責,並在尊者前聞聽了佛法,死後轉生爲後來赫赫有名的大阿阇黎——龍菩提。
在龍樹菩薩的帶領下,星星點點的佛塔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一次,正當他准備將一塊酷似鈴铛的岩石變爲黃金,一位度母化現的老婦人語重心長地提醒道:“只有修持佛法,才是事關重大的要舉。你應當到吉祥山去修行。”(爲了表達感激之情,)他在當地恭造了《度母修法儀軌》。
之後,龍樹阿阇黎在印度中土六大城市的所有主要方位,又興建了不勝枚舉的佛殿、佛塔。並爲演說佛法的各大上師修建了衆多供養處。
他還爲感召而至的瞻部洲大多數希求趨入佛法,並尋求法義者廣賜深妙法義,特別是佛陀親口所宣的那段教言:“深寂離戲光明無爲法,猶如甘露法性吾已得,爲誰宣說亦不可證悟,故當無言安住寂林中。”
因爲世人極難徹底領會《般若經》之珍寶法義——實相空性,真實無謬的通達者絕無僅有。大多數人在聽到此理後都驚恐不已,繼而棄置不理。有的人雖然生起了信解,卻將無有自性之義執著爲單空,從而墮入了斷邊。
但是,如果不能曉悟空性之義,就無法行進于解脫與證達一切智智之道。(龍樹菩薩)意識到這點後,爲大悲心所驅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令世人)通曉諸法實相均爲緣起,在勝義中絲毫自性也不可成立,在名言中黑白業果無爽不欺,但二者之間卻並不相違的中觀賢妙道之大法音。
以“不生亦不滅……能說是因緣”等偈頌爲內容,尊者撰寫了《中觀根本智慧論頌》及其支分——其他理集諸論[中觀六論]。如實地將往昔世尊在靈鹫山賜演的《般若經》珍寶法義,在瞻部洲大力彰顯,昭然示衆,再一次發出了大乘妙法之音。智者們一致公認這次壯舉,爲大聖者龍樹菩薩于瞻部洲所發叁次大法音中的“第二次出大法音”。
考慮到更多所化諸衆的利益,尊者決定起身前往北俱盧洲。途中偶遇一名孩童,尊者因孩童的“則達嘎”手紋,而授記此孩童將成爲國王,隨後又繼續上路趕往北俱盧洲。
到達目的地後,尊者將衣服挂在衣杆上,然後開始沐浴。當他人准備將衣服取走時,尊者一反常態地高聲疾呼:“那是我的!”不明就裏的當地人便因此而將尊者稱爲“我所者”。
當北俱盧洲調化衆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之時,曾被尊者授記將掌管王位的孩童已經成爲了一名國王[樂行王]。尊者于是在樂行國王的供養殿中居住了叁年,並盡心竭力地廣弘精妙佛法。
遵循至尊度母的指點,尊者去往南方的吉祥山。在當地,他主修精髓妙法,並爲以大弟子聖天、佛護等衆多受持佛法大德爲主的無邊無量之人與非人衆生,精勤不倦地惠賜了深廣妙法。一如佛陀再次親臨人間一般,使正法更加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爲了令佛法永不衰落、恒常住世,尊者在金剛座建造了石網欄(依照印度的風俗,建造石網欄可以起防止大象的侵擾,起護衛的作用。至今,在金剛座仍可看到許多石網欄廢墟。據《印度佛教史》記載:“金剛座的菩提樹遭受大象損害時,在菩提樹背後立兩塊石碑,因而多年無事。以後又被損害,在石碑上各立一手執棍棒的摩诃迦羅騎獅像,多年出生饒益。又被損害,于是周圍用石格子圍繞起來,外面建立一百零八座有神像的塔”)與多達幾百座的佛塔,還對吉祥米積塔(《紅史》注釋中說道:“吉祥米積塔,爲印度東方靠近緬甸的林參城中心的一座佛塔。建造了圍牆。”此廢墟至今尚在。據《印度佛教史》記載:“……給吉祥米積的塔建立圍牆,圍牆內建立一百零八座佛殿。”由此可見,龍樹菩薩當年所作的裝飾,主要是修建圍牆和佛殿)進行了裝飾,又爲諸位僧衆修建了爲數可觀的經堂。並囑托馬哈嘎拉等護法承擔起(守護正法的)事業,督促贊紮嘎、增祿天母等諸位財神,務必恭敬承侍供養護持正法的諸位大德及其眷屬,以各種方式促進了正法的進一步繁榮興旺。
尊者後半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在南方吉祥山如同世尊重返人間一般廣轉顯密之輪上面。特別因撰著《贊法界論》等論著,而被人們共稱爲“第叁次出大法音”。猶如佛陀當年叁轉*輪一樣,將無以數計的所化之衆引入了大乘之道。使佛陀演說的了義經典之義穩如泰山、堅如磐石,不爲他人所摧。
爲了後世所調諸衆的利益,尊者在一生中撰寫了數目驚人的闡釋叁藏四續密意之論典,包括以理證之道宣說趨入佛法圓滿精華大乘道之圓滿菩提道次第的《中觀寶鬘論》、以教證而建立此道的《經集論》、結合道次第精要與佛陀教言的《稻杆經釋》、包括《贊至尊了義文殊》等在內的《贊頌集》、《密集略修》、《經部修法集錦》、《菩提心釋》、《圓滿次第之五次第論》、《中觀根本慧論頌》、《六十正理論》、《細研磨論》、《七十空性論》、《回诤論》、《親友書》、《百智論》《令衆生愉悅之十一頌》、《八粗墮》、《普賢行願品合並本釋》、《夢境如意寶語》、《布施語》、《出世語》、《八加行》、《智樹論》、《規範論》、《養生篇》等闡釋經續密意的論典,另外還有《顯密道次第》、《四續本尊修法》等異彩紛呈、不拘一格的論著。
龍樹菩薩的此等壯舉,使佛法越發興盛,也使魔王波旬及其眷屬火冒叁丈、嫉妒萬分,甚至到了不堪忍受的境地。他想不出其他高招,只好鑽入樂行王後的胎腹中(伺機作惡)。不久王後臨産,生下一名爲“具力”的太子。
(時光飛逝,鬥轉星移,具力太子在優越的環境中一天天長大了。一天,)母後將一件世間珍稀難得的無縫衣贈與(愛子,太子告訴母後:)“我現在先把它收藏起來,等到有朝一日我繼位登基、治理江山之時再穿它。”母後無奈地告訴兒子:“你的父王與龍樹阿阇黎已經成就了等壽金丹術,在阿阇黎沒有圓寂之前,你父王是不會死去的。你這輩子恐怕沒有希望繼位執政了。”
(母後的一席話,使)具力太子生起了極大的憂傷,他抑製不住內心的失望,禁不住悲從中來、號啕大哭。母後連忙安慰道:“你用不著哭泣,(我倒有一個主意)。因爲阿阇黎是一位安住于廣大菩薩行境界的菩薩,如果你向他索要頭顱,他必定會慨然施與的。(如果他圓寂,)你的父王也會因此而命終。這樣一來,你就可以穩坐王位了”。
(聽完母後的“高見”,具力太子躊躇滿志、躍躍欲試,)他迫不及待地趕到龍樹菩薩身前,提出了索要頭顱的要求。
大聖者龍樹菩薩思索道:大悲世尊在因地時,也曾行持過布施頭顱等菩薩難行。我也應當如此追循佛陀的足迹,繼承佛陀的事業。爲了懾服魔王波旬,爲了利益後代衆生,爲了諸大佛子能生起勇氣,我應當行此布施。想到這裏,尊者爽快地答應了索要頭顱的要求。
(王子喜不自禁,…
《中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