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論釋▪P4

  ..續本文上一頁立刻揮起)寶劍,向尊者的頭顱砍去,然而頭顱卻並沒有被砍掉。尊者和藹地向目瞪口呆的王子解釋道:“往昔我在刈割茅草時,曾割斷過一只小蟲的脖頸,因爲這個罪過,所以用吉祥草便可以砍斷我的頭顱。”王子遵言而行,果然如願割斷了尊者的頭顱。

  此時,只見殷紅的鮮血化爲了白色的乳汁,龍樹菩薩的頭顱吟出了振聾發聩的一段自白:“我今往生極樂刹,將來亦入此身體。”

  王子擔心頭顱會重新複原,便將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因爲龍樹菩薩已成就了金丹術,所以其法體與頭顱都化爲了頑石。(令人驚訝的是,法體與頭顱)不但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風化,而且因歲月的遞增,二者之間的距離也在一步步縮短。等到將來重新複合之時,(複合後的新法體)就會像龍樹菩薩住于塵世一般,對衆生具有不可估量的利益。

  因爲大尊者龍樹菩薩長久以來獲得了登地菩薩的自在成就,才能在布施頭顱時,作到臨危不懼、歡天喜地。這一切,也是在向世人宣告尊者的得地之相。

  《入中論》雲:“且如佛子聞求施,思惟彼聲所生樂,聖者入滅無彼樂,何況菩薩施一切。”正如在得地之後,布施頭顱不但不會有痛苦,而且會生起超勝于比丘一禅等持的歡喜與大樂的說法一樣,龍樹菩薩已經獲得登地果位的成就,是在佛經中已經明示,世人也是有口皆碑的。

  其共同部分的示現,是在吉祥山修持長達兩百年,地道功德輾轉增上,最終獲得了共稱的七地果位。

  在得到一地果位之後,即能獲得于一百個世間界中化身爲一百位祖師,並同時于一百位佛陀前化爲一百尊身體聆聽佛法等十二種一百功德。

  因爲此等功德在獲得二地果位之後,更會往上遞增。由此可想而知,尊者所擁有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

  關于尊者的不共同示現,在《明炬論》中描述道:“大阿阇黎龍樹菩薩在獲證真如法義後,于世間界暢演各別自證金剛持之大等持。既擁有超離于人天之安樂,擁有超離于外道、聲聞以及緣覺的禅定與等持之安樂,也獲得了遠離生滅的具有一切殊勝的如來之身。其身見而無厭,並具有十力以及十無畏等佛之功德嚴飾,前往極樂刹土,以擁有八種功德自在而住于世。”以上內容說明,龍樹菩薩此生依靠密集之道,已經現證了雙運金剛持的果位。

  大聖者龍樹菩薩還培養了舉不勝舉、出類拔萃,對佛陀所宣說的了義不了義之八萬四千法門,在以無垢理證善加辨析之後,能夠受持與弘揚准確判別佛陀密意旨要的持法意子。其中公認的有四名意子與叁名近意子,一共爲七名主要弟子。

  龍樹菩薩的四位意子分別爲:親觐文殊菩薩的釋迦莫紮、谒見度母的那嘎博得、獲證八地果位的聖天論師、目睹過觀音菩薩金顔的瑪當嘎巴。叁位近意子分別爲:佛護論師、清辯論師與馬鳴論師。

  諸大弟子中不可抗衡、無與倫比的,當數聖天論師。聖天論師(在一生中)撰寫了大量無有稍許錯謬之垢,如理抉擇龍樹菩薩密意的顯密論典。他依照龍樹菩薩的意趣,撰著了闡述引導世人趨入甚深廣大道次第之圓滿無垢理證之道的《中觀四百論》、宣說以密集金剛爲主的兩種無上道次第之究竟密要的《攝行燈論》以及指不勝屈的其他論典。

  聖地印度的智者們,都心悅誠服地將被譽爲“龍樹阿阇黎父子”的龍樹菩薩與聖天論師,共稱爲一切智智的量士夫。往昔的中觀論師們,都將這兩位阿阇黎的論著,恭稱爲“母中觀”,以作爲(一切中觀見解的)究竟源泉。

  關于釋迦莫紮阿阇黎,有這樣一種傳說:《圓滿次第之五次第論》中的前兩部分,是龍樹菩薩恩准該尊者寫成的。雖然尊者的其他論著已經流失,但這位阿阇黎爲衆多有緣者廣弘龍樹菩薩善妙主張(的事迹,必將傳送千古、流芳百世。)

  所謂“那嘎博得”,也就是指龍菩提阿阇黎。他依靠龍樹菩薩的竅訣,成就了金剛虹身。尊者居于吉祥山等修行處,攝受了無以數計的空行勇士、空行母及有緣人。據尊者的傳記記載:在嘎當派前期,這位阿阇黎(化爲幻化身),親自爲嘎當派的衆多大善知識,傳授了大量竅訣與教誡。

  大成就者秋多吉[法金剛]曾叁番五次與(該尊者)會晤,共同商議有關金剛乘的教言。在四世班禅洛桑卻吉堅贊((1567-1662),譯言善慧法幢。爲四世DL和五世DL喇嘛近圓戒師,紮什倫布、色拉、哲蚌叁寺寺主。曾與五世DL商同在固始汗未入西藏、清軍未入北京之前,分別遣使溝通關系,爲後來格魯派幹預西藏政治創造條件。1645年,受固始汗封爲“班禅博克多”稱號;1647年,又受清順治帝封爲“金剛上師”名號。後被追認爲第四世班禅額爾德尼)爲紮什倫布寺和合塔竣工開光之時,龍菩提阿阇黎與大成就者秋多吉雙雙降臨,並肩居于塔頂爲佛塔開光,還向班禅洛桑卻吉堅贊賜傳了竅訣與教誡。該位阿阇黎還撰寫了《密集壇城儀軌》、包含《直指叁身道用》在內、超凡絕倫的《安立次第》,以及浩如煙海的其他著作。

  瑪當嘎巴是將龍樹菩薩的耳傳竅訣,圓滿授予大成就者帝洛巴的接力者。此外,尊者還爲五湖四海的有緣者鞠躬盡瘁地闡顯了甚深妙法。

  佛護阿阇黎出生于(印度)南方丹巴拉境內的昂巴則瓦[意即天鵝嬉戲]。趨入佛門後,尊者毅然出家並受持近圓戒。通過廢寢忘食地修學叁藏四續,終于使他圓滿地通達了自他宗派如海般浩瀚寬廣的見解。

  在依止龍樹菩薩足下後,他又如饑似渴地聆聽了深廣無垠的各種顯密要訣。經過黾勉精勤地修習,真實修成了至尊文殊菩薩本尊。以道次第的行持,最終抵達了至高無上的巅峰之位。

  爲了使佛教能夠蓬勃發展,他將龍樹菩薩的甚深密意——究竟深奧的緣起之理,以千變萬化、不拘形式的生動道理進行揭示,爲世人寫出了驚世駭俗的《中觀根本慧論釋》,也即爲衆人所稱道的《佛護中論釋》。在所有解釋《中論》的論典中,此論如同寶幢之頂般顯得極爲不同凡響。包括月稱菩薩與至尊宗喀巴大師,都異口同聲地對其贊不絕口。此外,該阿阇黎還撰寫了種類繁多的闡釋顯密奧義的論典。

  清辯論師則是爲了昭示甚深中觀之道,而特意化現爲龍樹菩薩之首要弟子形象的。至于這位大聖者是須菩提(也即善現。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爲解空第一)化身的說法,已經是舉世公認、無可非議的事實。該阿阇黎爲了彰顯龍樹菩薩之善妙主張,撰寫了闡釋《中論》含義的《般若燈論》,另外還撰著了五花八門的其他論著。

  《般若燈論》的誕生,首創了中觀自續派的見解。(提出這種被認爲是不究竟見解的原因,)完全是因爲龍樹菩薩诠釋佛陀密意的中觀究竟之見極難證達,爲了逐步引導所調諸衆,給(彼等)提供一種領悟的手段而采用的善巧方便。(該傳記中有關馬鳴論師的內容遺缺,此處作一補充。馬鳴論師,爲古印度四大士之一。佛滅度後約六百年,生于西印度。父親獅子密是大名醫,母親名爲寶成。自幼學習婆羅門四吠陀經、四吠陀支、四吠陀節及六業等,又隨父學醫。信奉異教,精通有常之論,曾駁倒西印度佛教學者,使之該信異教以毀佛法。之後遊曆至南印度,與龍樹菩薩弟子聖天論師辯論內外之宗,終因敗負而該信佛教,爲龍樹師弟弟子,精通內學及諸異教詩韻之學,更名叁寶仆從。諸《佛本生行傳一百八贊》,以忏破佛之業;因馬解其語,故號馬鳴。另著有《醫學八支大論》、《入八之論》、《八支集要自注》等衆多著作。)

  龍樹菩薩住于人間長達六百年之久,在世期間爲佛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他一生的前、中、後叁個階段,層出不窮地栽培出了遍布四海的弟子。其中晚年的所有主要持法弟子中,堪稱頂飾的當數月稱阿阇黎。

  據往昔的佛教曆史記載:在龍樹菩薩前往極樂刹土之際,曾感慨萬分地說道:“關門弟子乃月稱,終結之法說無生。”至于這位尊者[月稱菩薩]如何在佛教領域大顯身手的情形,下文將詳細地爲諸位和盤托出。

  龍樹菩薩在六百年中,忠心耿耿地護持正法。據說,一旦將來其法身與頭顱重新拼合以後,尊者還將爲瞻部洲衆生的利益進一步作出貢獻。最終于極淨光世界圓證佛果,號智源光如來。

  因此,希求修持菩提道次第的諸衆,應當至誠祈禱聖者龍樹菩薩,嚴格奉守尊者的教誨:從依止具相善知識,直至獲得雙運佛果之間,爲獲取于顯密圓滿道之定解,以教證理證,而以巨大之精進勇猛不斷地修持!

  以上文字節選自雍怎意西堅贊撰寫的《菩提道次第傳承上師傳》。

  

  甲申年四月初十譯于喇榮

  

  

  中觀根本慧論頌

  龍樹菩薩 造頌

  鸠摩羅什 譯

  頂禮文殊師利童子!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去。

  能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 諸說中第一。

  一、觀因緣品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

  因緣次第緣, 緣緣增上緣,

  四緣生諸法, 更無第五緣。

  如諸法自性, 不在于緣中,

  以無自性故, 他性亦複無。

  作非具有緣, 無緣作不成,

  無作則非緣, 若具作可生。

  因是法生果, 是法名爲緣,

  若是果未生, 何不名非緣?

  果先于緣中, 有無俱不可,

  先無爲誰緣? 先有何用緣?

  若果非有生, 亦複非無生,

  亦非有無生, 何得言有緣?

  若有此緣法, 則彼無實義,

  于此無緣法, 雲何有緣緣?

  果若未生時, 則不應有滅,

  滅法何能緣, 故無次第緣。

  諸法無自性, 故無有有相,

  說有是事故, 是事有不然。

  略廣因緣中, 求果不可得,

  因緣中若無, 雲何從緣出?

  若謂緣無果, 而從緣中出,

  是果何不從, 非緣中而出?

  若果從緣生, 是緣無自性,

  從無自性生, 豈得緣自性?

  故緣無自性, 非緣性成果,

  非有中無果, 非緣豈成緣?

  二、觀去來品

  已去無有去, 未去亦無去,

  離已去未去, 去時亦無去。

  動處則有去, 此…

《中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觀莊嚴論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