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四百論廣釋▪P74

  ..續本文上一頁皆可現見瓶等實有不虛,因此實有宗能成立,而許瓶等空無自性,與現量相違故,既無意義也無作用。

  許瓶爲現見,空因非有能,

  余宗所說因,此無余容有。

  許瓶爲現量所見境,故而認爲空性的能立因沒有能力作用;余宗所許的現見等實有因,在空性推理中不能成立,而我們所許的諸法空性因(推理根據),在其余宗派中也是承許的。

  一般不許諸法無自性的宗派,其最普遍的根據便是:諸法是有情現見之境,可現量成立存在,以現量可成立諸法實有,其余成立空性的依據,都不可能比現量更有力量,因而諸法不空。這種推理是錯誤的,自他雙方在辯論某觀點時,所用的推理依據(因)必須要雙方承認才行,而汝等實有宗所說的諸法實有不空因——現量可見,這在空性宗中不能許爲能立因。在真實觀察時,有情的根識不可能現見對境,故有情根識現見非爲諸法實有不空的能立因,此理在前面的根境品中已有過詳述。有實宗所說的實有因,在空性宗中不能成立爲因,非是二宗共許的依據,但是空性宗所依的推理依據,如金剛屑因、破有無生因、離一多因、大緣起因等等,卻是其余宗派中也承許的因,因爲這些根據都是共許的因明叁相推理方式,依理者不得不承認。于叁相推理中,中觀宗不但能有余宗亦承許的因,而且還有諸法空無自性的同喻,比如:如夢、如幻、如陽焰等多種比喻,正如《入行論》所說:“以二同許喻。”即這些比喻也是諸宗共同承許的。可是實有宗,絞盡腦汁也不可得到顯而實有的同喻,故執實有者,于正理前當心悅誠服地舍棄邪執,依理進入正道。

  辛二、(由成立空性而成立實有宗即不合理):

  問曰:汝等中觀宗許一切皆爲空性,應當許有空性的實體,但空性是觀待不空而立,因此諸法應是實有不空。

  既無有不空,空複從何起,

  如無所治品,能治雲何成。

  既然無有不空的法,那麼空性又從何而起,就象無有所對治之物,能對治者又怎麼能成立呢?

  若能成立空性實有體性,那麼與之相待的不空也應成立,一切法應實有本體,因此敵宗爲了成立自宗,先從成立空性入手,雲中觀宗應許空性實有體性。但是于中觀自宗,並不作如是承認,所謂的諸法空性,是觀待世人執著夢幻諸法有自性而假立的名言。一切所知法皆是緣起,任何人以智慧觀察,也不可能找到一種實有自性之法,既然諸法本來皆無實體,那麼空性之體又能依何者而起呢?這就象人們做惡夢時,遇到種種險況,夢中依種種方便對治,此中所治的險況非是真實,故其能治的種種方便也無有真實。同樣,有情于叁有中所執著的一切,無有一種是不空實有之法,故而對治彼等實執的空性,也唯是觀待假立,如同夢中對治惡遇一樣,並非真實。所以,空性絕非敵宗所言那樣有實體,而是無有自性之法,不能依之建立諸法實有體性。《中論》裏說過:“若有不空法,則應有空法,實無不空法,何得有空法。”如有不空法存在,則空法亦應存在,然實義中無有不空者,故空法也不可能存在。《二谛論》中也說過:“若無有所破,即無有能破。”能破所破二者須觀待才可安立,所破的有自性法無有故,能破的無自性空也就不可能成立。諸學人于此尤應注意,一般在修道中所言的空性,是一種遮遣實執戲論的方便,是暫時依諸有執而安立的對治名言法,切不可執此爲究竟不能舍棄。于了義中,諸修行人最後都應當如寂天菩薩所言:“若久修空性,必斷實有習,由修無所有,後亦斷空執。”如是遠離一切空不空的邊執戲論,方能詣于無緣最寂滅的實相境。

  己二、(破落邊宗之實執)分二:一、正破;二、破救。

  庚一、(正破)分叁:一、破無宗成宗;二、破法體實有之能立;叁、明離一切邊相同。

  辛一、(破無宗成宗):

  問曰:如果你們中觀宗許一切皆無自性,如是應一切完全無有,汝空性宗也不能成立爲宗。如果你們承認有自宗,那與空性宗相觀待的實有宗也應成立。

  若許有宗者,無宗即成宗,

  無宗若非有,有宗應不成。

  如果中觀宗承認自宗實有成立,那麼無自性宗即應成爲有宗;而無自性宗如果非實有,那麼有宗理應不能成立。

  如果于真實智慧前有稍許承認,比如說自己的宗派、空性等等,那麼許一切法無自性的空宗即應成爲有宗——許有自性的實有宗。但是,中觀自宗在抉擇究竟實相時,並無宗派等任何承認。所謂的諸法無自性,唯是觀待衆生妄執諸法有自性而建立的名言,于實相中並不存在任何有自性的法,因此也不存在諸法無自性的對治方便,無自性宗本身也不許實有存在。于真實智慧前,中觀宗不許有任何承認,龍樹菩薩在《回诤論》雲:“若我有少宗,則我有彼過;吾無承認故,唯我爲無過。”全知麥彭仁波切也雲:“是故于大中觀前,無有任何所承認,已證現空等性故,有無是非等破立,一切戲論皆遠離。”在前述諸品中,也一一破除了許諸法實有的宗義,觀待有自性而假立的對治方便——諸法無自性,當然也非真實成立,無自性宗既然非有,其相待而成的有自性宗也就不可能成立。中觀宗所言的一切法無自性,也非如有事宗所認爲那樣是一切法完全無有、是實有的空性,這種觀點其實是無邊的執著,也是中觀的所破。

  辛二、(破法體實有之能立)分叁:一、以法差別實有不能成立實有;二、以破四邊正理而破;叁、不見有微塵許實有。

  壬一、(以法差別實有不能成立實有):

  問曰:諸有爲法是實有,因爲火等差別法實有存在故。

  若諸法皆空,如何火名暖,

  暖火亦非有,如前已俱遣。

  如果諸法皆空無自體,那麼爲什麼火名爲暖熱呢?暖熱的火亦非有自性,如前述內容中已俱遮遣。

  有些人認爲,諸有爲法一定會實有本體存在,因諸有爲皆有它不同于其它法的差別,比如說火有獨特的暖熱相,水的差別相爲潮濕等等,以這些差別相實有不混雜故,其差別相的本體也理應實有不虛。否則,若諸法本體都爲空性,那麼這些火的暖熱、水的潮濕等差別相,又如何成立呢?中觀師答曰:諸有爲法的差別相也非自性成立,佛陀在諸般若經典中說過,從色到一切智智的一切法本性即空,諸法本體皆非實有,如此依本體而立的差別相,也就理所當然的無有自性。如火的暖熱,非能自性成立爲火的差別相,此理于第十四品“暖即是火性”一偈中已有闡述。應知所謂的差別相,要觀待諸分別心識前的迷亂相才能成立,如同海市蜃樓的差別景象一般,本身即是依幻而立,依之不能推斷諸法實有。

  壬二、(以破四邊正理而破):

  若謂法實有,遮彼說爲空,

  若四邊皆真,不見舍棄過。

  如果說諸法實有本體,爲了遮止彼等才說爲空性;有無等四邊若皆爲真實,則任何人也不能見到彼等有應被舍棄的過失。

  還有一些人認爲,諸法本來可以現見爲實有,而中觀師爲了遮止彼等實有,才說諸法空性,這種觀點是很大的邪見。如果諸法本來皆具實體,那些有無等四邊實執應成符合實相,應該真實成立,且中觀師以破四邊的理,如金剛屑因、離一多因等觀察時,也應見不到四邊有任何過失,無有任何理由舍棄彼等,但事實真相全然不是如此。比如對承認諸法實有自性的有邊,若以金剛屑因觀察其生起方式,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皆不成立;以離一多因觀察諸法本體,本體既不會有一體,也不會有多體;以緣起因觀察,諸法唯是觀待因緣而成,非自性成立。如是可見,許諸法有自性存在衆多無法成立的過失。對無邊、亦有亦無、非有非無諸邊執,以正理觀察時,同樣也可見到彼等有衆多太過。以一切實執皆可包括在四邊之中,故種種許實有的宗派,皆有過失,不能成立。若明理者,則不應說諸法無自性是中觀師違背實相的說法,而應承認中觀宗遠離有無四邊戲論的正理。諸對空性不承認者,其實如同瘋狂者一般,自己精神不正常,卻說正常者有病,龍樹菩薩言:“汝今自有過,而以回向我,如人乘馬者,自忘于所乘。”將自己的過失說爲他人之過,這種人誠應爲智者所呵!

  壬叁、(不見有微塵許實有):

  乃至極微體,都無如何生,

  佛亦未許無,故彼不應理。

  諸法之中乃至最細的極微本體都不存在,因而怎麼能生起諸實有體性之法呢?一切智智佛陀也未許本無自性之法實有,因此彼等許諸法有自性之宗皆不應理。

  以正理觀察一切所知法,乃至窮盡其微,就連最細的極微,也不會有實體存在。本論第十叁品說過:“極微分有無,應審谛思察。”于中對所謂的極微(無分微塵)作過觀察,發現也無有實體可得。最細的極微體尚非實有,那麼如何會生起有實體的諸法呢?證得了如所有智與盡所有智的佛陀,也從未許本無自性的一切所知法爲實有,在叁藏十二部中從未說過任何法實有自性存在。佛陀在《般若二萬五千頌》中說過:從色乃至一切智智,萬法皆無生、無實有,是本體不存在的自性空。月稱菩薩于《入中論》裏總結般若經中所言的空性時也說過:“若有爲自相,及無爲自相,彼由彼性空,是爲自相空。”一切有爲無爲法皆無體相可得,這是現證真性的佛智所成立的究竟正量,故可依彼無誤了知,一切許有自性的宗派,于真義中縱然只有微塵許的所許,也不是應理的宗義。

  辛叁、(明離一切邊相同)分二:一、正明;二、對任何法也不應許有實無實之差別。

  壬一、(正明):

  若真離有無,何緣言俗有,

  汝本宗亦爾,致難複何爲。

  如果諸法的真實相遠離有無等一切邊戲,那麼汝等以何因緣說世俗諸法實有呢?所以汝等本宗也應如是承認,而致我們責難又幹什麼呢?

  諸法的真實相,遠離有無等四邊八戲,于法界實相中,無有任何有邊、無邊。因此無論任何人,不可能找出真實理由,將有情分別心識前諸世俗幻法說爲實有,哪怕是最細微的微塵、刹那,于實義中也不會存在有無等的戲論。本來無有任何緣執的法界中,任何人去分別計執實有種種顯現,這唯是錯亂的…

《中觀四百論廣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論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