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述見第叁九
慈氏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這一品經文裏,爲我們作證明,證明諸佛如來所說的話句句真實。我們如果能體會,必定可以幫助自己斷疑生信,才能生起信心不逆。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
這兩位是本經的“當機者”,就是會衆的兩位代表。阿難是聲聞衆的代表,彌勒是菩薩衆的代表。
汝見極樂世界。宮殿。樓閣。泉池。林樹。具足微妙。清淨莊嚴不。
你們都親眼看見極樂世界。“宮殿”是極樂世界佛住的,菩薩住的,聲聞大衆住的。“樓閣,泉池,林樹”是在生活大環境裏舉幾個例子。“具足微妙,清淨莊嚴不”。“具足微妙,清淨莊嚴”是通指前面宮殿、樓閣、泉池、林樹,極樂世界的一切一切,樣樣都是微妙清淨莊嚴。接著又問:
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諸香華。遍佛刹不。
極樂世界是純一菩薩法界,不但沒有聲聞緣覺,那兒來的天人?經上明明說“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色界天即是四禅天。天人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會中,散花供養。諸位如果讀過《華嚴經》,于此事實自然明了;如果沒有讀過《華嚴》,這確實是一大難題。佛講《華嚴》是在定中講的。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證入圓滿菩提,就在菩提樹下入定,二七日中宣講《華嚴經》。這個法會,要是不能入如來大定中,就沒有辦法參加,所以參與《華嚴經》的大衆皆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我們展開《華嚴經》,開端就看到許多天龍鬼神,不但有鬼神,山神、樹神都參加。經中列舉神衆就有叁十多種,這些都居于欲界。如餓鬼道的鬼神,他們爲什麼也有能力參與法身大士的境界?假使《華嚴經》沒有讀過,《地藏經》是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講的,天人參加這個法會不足爲奇。在天上召開的,何以閻羅王也來參加,還帶了許多鬼王來參加;這些是惡道衆生,他有什麼能力參與佛的法會,也能在忉利天宮面對釋迦牟尼佛,提出問題來請教?如果明白此事,此處你就沒有疑惑。實在說,諸佛菩薩慈悲到了極處,在六道裏,沒有一道不化身,化身在六道中教化衆生。這些人,從形象上看是天人,鬼王是閻羅王,實際上皆是大菩薩。他們回到西方極樂世界,身相沒有改變,還是他方世界天人的樣子,其實他是大權示現,而不是真正的天人。他是現天人之身,在十方刹土六道中度化衆生的。
佛在《普門品》中說“應以什麼身度化,菩薩就現什麼樣的身相”,可見他們不是真的天人。所以,極樂世界也沒有真的阿羅漢,沒有真的聲聞,全是菩薩,都是菩薩化身。這些來表演的,來散花,來供養的天人、羅漢,究竟是什麼人?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應化在他方,常常回家供養本師佛。這才恍然大悟!這是一類。第二類是阿彌陀佛以神力變化所作。阿彌陀佛能變許多種鳥講經說法,難道不能變化天人散花!不思議境界,依正莊嚴無非變化所作,這就不希奇,就如同華嚴會上,地藏會上的情形是一類的。這是真正莊嚴,顯示出大自在。“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諸香華,遍佛刹不”。佛問阿難,你有沒有看到諸天散花供養。
阿難對曰。唯然已見。
“唯然”是答應得非常恭敬。以真誠心,恭敬心答覆:我已經見到,佛所講的都已見到。
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衆生不。
這句是問:“阿彌陀佛說法,你聽見了沒有?”彌陀大音周遍法界。“大音”是說無處不聞,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聽不到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彌陀藉此說法,教導我們在這一生中圓滿成佛,不是教你成羅漢、成菩薩。這是大音,沒有比這個教導更大的了,教我們在一生中圓滿成佛,而且阿彌陀佛教化的對象,不只一個極樂世界,而是十方叁世一切世界。從此處才真正看出這部經的殊勝,這個法門的不可思議。善導大師雲:“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一切諸佛出現世間,給衆生說什麼法?就是說這部經,就是講這個法門。所以,這部經是佛出現在世間所說的第一經,我們在這裏得到證據。他是宣布一切世界,化導衆生。這部經典、這個法門,真正認識它,徹底了解它的人,實在不多。
我們要問,阿彌陀佛爲一切世界衆生說的究竟是什麼法?這部經上有“四十八願度衆生”,四十八願不都是阿彌陀佛自己宣說的嗎?十方一切諸佛皆是代表阿彌陀佛說法,接引衆生。我們這個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阿彌陀佛派來的代表,爲我們宣說這個法門。四十八願是綱領,等于是經題。每一願的義理、境界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必須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親聞彌陀宣說微妙之法。我們這個世界的衆生,身心根性都很劣,聽不到這樣的佛法。正如同釋迦牟尼佛在成道時,于定中二七日中所講的《華嚴經》。他講的《華嚴經》不是我們現在翻譯的《華嚴經》。
龍樹菩薩在龍宮裏看到世尊當年二七日所講的《華嚴經》,分量有“十個叁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這是釋迦牟尼佛二七日所講的。那一部經搬到這個地球,地球也容納不下。所以,我們現在讀的《華嚴經》只是《華嚴經》的綱目而已。好像我們讀曆史,正史是《二十五史》。古人教初學者,《二十五史》部頭太大,怎麼學?特別作一個綱目,初學就很容易接受;把整個二十五史,叁千多卷濃縮成十幾卷。每一句經文就是一大部經的題目,全是念的題目,所以其中的義理無有窮盡。
阿難對曰。唯然已聞。
阿難與大衆都聽到了,看得很清楚,聽得很明白。佛又說,看看極樂世界每一個往生的人,他們的生活狀況,真的教我們非常羨慕。
佛言汝見彼國淨行之衆。
我們要特別著重“淨行”這兩個字。世界稱爲“極樂”,極樂從那裏來的?即是每一個人都修“淨行”而來。這就是大經裏常說的“心淨則土淨”。世界是“淨土”,人人修淨行,感得的淨土。我們身心清淨,將來到那裏去,當然生淨土。心不清淨,即生穢土。心理汙染,與汙染相應;心淨,則與清淨相應。“要想生淨土,就要修清淨心,修清淨行”。心行要相應,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我們讀經、念佛是手段,是方法,是門徑。我們的標准是身心清淨,行業清淨。我們的造作不是惡業,也不是善業,是“淨業”,這才能相應。造作惡業,感的是叁惡道受報;造作善業,感的是叁善道的善報。學佛人修的是“淨業”,因爲六道裏沒有淨業,所以不相應。修淨業的人,就跟西方極樂淨土相應。
只要一念發心求願往生,佛必定來接引你。這樁事千萬不能疏忽,不要以爲念佛念得多就能往生,沒那回事。念得再多,心不清淨,還是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必要心清淨,行清淨。“行”清淨,就是“業”清淨。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到實報莊嚴土的上上品,都是“淨行之衆”。淨行爲什麼還有叁輩九品?是乃衆生的淨行純度不一樣。淨行的純度愈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愈高。下文講他們的生活概況,是最不可思議的。
遊處虛空。宮殿隨身。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不。
極樂菩薩們生活很自在,譬如在虛空中飛行,自由自在,他們不需要翅膀。鳥張開翅膀很累,他不需要,他的念頭想飛就飛;站著飛也行,坐著飛也行,躺著飛也行,沒有不自在的。我們今天到遠地旅行,需要交通工具;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交通工具,隨心所欲。不但身能飛行,他們所住的宮殿(房子),都是可以飛起來的,這多自在!
不但在西方世界飛行自在,即使到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刹土,也無不自在。想到那裏去,念頭才起,身已到達,速度尤快!無論多麼遠的距離,起心動念之間,人就已經到了。不但有這個能力,而且能同時到達十方一切諸佛刹土。怎麼去的?分身去的。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處處皆能現身,同時到達。供養佛,供養菩薩,聽佛菩薩講經說法,聽完之後再回極樂世界。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得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兌現。我們在此地想學法門,實在艱難困苦。他們可以同時學無量無邊的法門,他們能分身,一個身學一個法門,能分無量無邊身,一時把所有法門都學完。有這樣的能力,才能將“四弘誓願”修圓滿。不像我們現在分身無術,非常可憐,做這一樣就不能做那一樣。他們是真正契入無障礙法界,就是《華嚴經》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世尊問他們兩位,有沒有見到極樂天人的生活狀況。
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
世尊又問:你有沒有見到他們在念佛。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念佛的功夫從來不間斷,真正是百分之百的圓滿做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這個世界,大勢至菩薩提出念佛的綱領,其實我們做不到。我們有業障,有煩惱,需要飲食,需要休息,需要睡眠。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些都不需要,所以他們的功夫從來不間斷,怎麼會退轉!而且壽命長遠,個個皆是無量壽。因此,生到西方世界,一生必定成佛。成佛的早晚,完全看自己功夫的勤惰。我們看到這樣的生活狀況,才明白他們即使再懶惰也還是往前進,決定沒有退轉。因爲沒有退緣,人人都在進步,有的進步多,有的進步少,只有這樣的差別,確實沒有退轉的。
複有衆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
阿彌陀佛以他的神力,變化許多珍奇異鳥,來爲一切大衆講經說法。爲什麼佛不到處現佛身來跟大家講話,要變現出這些鳥呢?因爲十方衆生根性不同。譬如,世間有人嚴持戒律,心地很恭敬,喜歡端端正正聽佛說法。但也有些人不喜歡嚴肅,教他端端正正看書,他一行也看不下去。他要歪著、躺著看,跷起腿來看,這種態度就不恭敬。所以,佛就變現鳥身跟他說法,躺在那裏聽也沒有關系。他不是對佛像,對佛像就不恭敬。鳥在說話,你逗它玩,什麼樣的態度,怎麼放逸也沒有關…
《無量壽經講記 慈氏述見 第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