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然比起西方世界還差得很遠。這是佛在此就近舉喻。
“橫攬成萬物”,這是說一切萬物依正莊嚴,都是從自性裏自然流露出來的。“光精明俱出”。“光”是光明;“精”是精美;“明”是明淨。我們常講真善美,到底有沒有?有,真有!但是在我們這個世間卻是有名無實,沒有真善美之實。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真善美。“光、精、明”叁個字,可以用真善美來解釋。
“善好殊無比”。“殊”是殊勝。十方世界都不能爲比,極贊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之樂。此品題爲“壽樂無極”。
“著于無上下,洞達無邊際”,這兩句是說所證之理,與能證之智。前句是如如之理,理是自性的性體;後句是能證之智,智是自性起用。“著”是明顯之意;“無上下”指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無邊際”指佛之智照深廣無邊。“著于無上下,洞達無邊際”二句,也就是超越時空,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無古今、無來去。“洞達”即窮盡心源,識心達本,證入究竟圓滿,是六根的能力都圓滿恢複。我們一般講“六通”,六種神通恢複到圓圓滿滿,一點欠缺都沒有。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沒有邊際。此地講的都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雖然講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實在就是說我們自己個個都有分。你想不想去?你要想去,你就有分。
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有多好?你能把這一品經,給人家介紹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就差不多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分,經上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契入這個境界,這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大經上常講“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究竟是什麼樣子,講也講不清楚。此一大段經文講得清楚,這是一真法界的樣子。
到這個地方,把西方世界的菩薩們自在快樂的享受、受用,大致介紹了。下面是世尊勸勉我們。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
世尊在此苦口婆心勸導我們要求生淨土。爲什麼要求生淨土?淨土太好了,我們這個世界怎麼能比!何必在這世界受罪,爲什麼不發心早去呢?
“宜”是應該;“各”是各人。每一個人都應該勤奮精進。“努力自求之”,求得到嗎?下句佛爲我們作保證,“必得超絕去”。你看看這個語氣多麼肯定,讓你聽了絲毫的疑惑都沒有。只要你肯努力自求,必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跟諸大菩薩一樣的享受,同等的待遇。我們知道念佛法門,即使一個人也要勸他。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不要以爲人很多,我出錢出力很值得,一兩個人不值得。一兩個人要是能往生,就一兩個人成佛,那還得了!一個、兩個也要認真的勸請,也不能舍棄。這是勸勉我們往生。
下文爲我們說明,往生最殊勝的功德利益。
橫截于五趣。惡道自閉塞。
這兩句話很重要。“五趣”就是六道輪回。通常講五趣,就不講阿修羅。天、人、畜生、餓鬼、地獄,稱五趣。講六道,加上阿修羅。阿修羅加不加無所謂,因爲除了地獄道沒有之外,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羅。天上有阿修羅,人間有阿修羅,畜生有阿修羅,餓鬼道也有阿修羅。六道裏,單講阿修羅是專指天阿修羅,其他幾道不講。所以,五趣跟六道是一個意思。
如果你不能往生西方世界,決定是六道輪回,你逃不過的。而六道輪回,再說一句老實話,墮叁惡道的機會比生叁善道的機會要大得太多。何以見得?只要我們自己冷靜想一想就知道。不要想很遠,就想今天從早晨到現在,我自己起心動念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這兩個做個比較就曉得。如果是惡念多過善念,惡念力量強,善念力量弱,強者先牽,你就一定到惡道去。所以,古聖先賢典籍裏皆勸我們多做善事,存好心,做好事。養成好善的習慣,就是我們的善念、善行比惡念、惡行多,來生不墮叁惡道。如果不在這裏認真下功夫,我們惡念多過善念,惡的力量超過善的力量,准墮惡道無疑。這不得了!
有很多人常常來問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生不起來,願心生不起來,怎麼辦?他不曉得事實狀況,如果曉得事實狀況,深恐怖畏,信心油然而生。前途只有兩條路:一是西方極樂世界,一是叁途地獄,你要走那一條?擺在你面前,這是事實,而且很快就到了。不要以爲時間還很長,我現在很年輕。沒那回事,年輕短命的人太多了。臺北善導寺大殿底下放的是骨灰,你看看多少年輕人?一半以上都是年輕人。人命無常!要時時刻刻提起警覺,生死輪回可怕。只要想到這一點,我們的信心、願心就能建立。
只要往生到西方世界,就永遠不會再墮叁惡道,永遠不會墮落六道輪回。你再到這個世間來,是菩薩乘願再來的,沒有一樣不自在的。你是來度化衆生的,而不是來受報的。你是來示現的,是來演戲的,演給別人看的。那完全不一樣!不能往生西方世界,那你是五趣輪回,惡道是決定不能避免的。佛在此地特別提醒我們,這是事實。
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
“無極”是贊歎到了極處。“勝”是殊勝。“道”就是指念佛往生的大道。念佛往生這個法門,在無量法門,無量佛道裏,真的是第一殊勝,所以一切諸佛贊歎。可惜的是,很容易往生,萬修萬人去,卻沒人想去。釋迦牟尼佛講這個話,很感歎。不知道的人,他不去,不能怪他。此話是對什麼人講的?對念佛人講的。你們有福,今生能遇到這個法門,而且還修學,到最後還不想去,真是可惜!
那麼要問,爲什麼到最後反而不想去?是對于這個世界貪戀,舍不得,放不下,所以他們去不了。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佛感歎的就是這一樁事。
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
這句經義是雙關的。“其國”是指極樂世界,“不逆違”是說很容易去,很容易往生,因爲與我們的心意並不違背,我們也很希望到那裏去,稱心如願!而且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接引衆生,是沒有任何條件的。造作五逆惡業將墮地獄,只要肯回頭,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見此事真的不難。爲什麼又“易往而無人”?“自然所牽隨”。
此地“自然”又是一個講法。這品經上出現許多“自然”,意義都不同。此處自然是指“習氣”。你的習氣成自然,你對你的家人、對你的親人、對你的兒孫放不下,貪戀,舍不得分開。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在此時還是難分難舍,阿彌陀佛看這樣子,只好走了。這是障礙,念佛到臨命終不能往生。這是一個意義。
另外一個說法跟這個恰恰相反。到臨命終時,“自然所牽隨”,你的願力自然成就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你,自自然然跟阿彌陀佛去。這又是一個講法。所以,這句經文是雙關語,都能講得通。隨念如願,佛來接引,所以我們念佛決定不要懷疑。經上講西方,你就想西方,你不要去找西方在那裏。爲什麼不要去找?到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所以我們不需要認識方向,也不需要認識路,有佛來接引。
我常到國外去旅遊,走過許多國家地區,走了十幾年。你問我那個地方、方向、街道,我都不知道。爲什麼不知道?都有人來接送,我用不著去記方向,也用不著去記街道。我們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態度就很好。不要管,到時候阿彌陀佛就來迎接我去。方向、目標,他知道就好,我不需要知道。只要一心一意去念,念到功夫成片,就決定有把握往生。
平時念佛要注意一點,就是要把習氣念掉。這就是古人講的一個秘訣:“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什麼是生處?念佛很生疏,念佛,念著就忘了、跑了。妄想很熟,不要刻意去打妄想,妄想就來。現在祖師教我們方法,把妄想的習氣變生;念佛生疏,想辦法把它變熟。你要想辦法變熟,你就天天念,加緊念,不斷的念,把這一句佛號念熟,熟到就跟打妄想一樣,隨時隨地佛號都冒出來,這樣就好。妄想漸漸生疏,漸漸少,漸漸都放下了,功夫就得力。能真正這樣轉變,就是功夫成片。
下面世尊對我們勸勉的話非常重要,句句都抓到我們的病根。
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
“志”是對于世間的願望。世間人有立志作大官的,有立志發大財的。佛在此地教我們都要舍棄,舍得幹幹淨淨。像虛空一樣,一法不立,一法不存,舍得幹幹淨淨,所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即使在佛門裏,弘法利生的事也不可執著。真的立志在弘法利生,你也決定不能往生,你也得不到清淨心,麻煩大了!弘法利生要不要做?要做,要隨緣做,不可攀緣做。所以說,有機會就做;沒有機會,不去找著做。這就對了!做就等于沒有做一樣。若要居功,我做了多少好事,則是著相修福,並無功德。要叁輪體空,心裏一心一意念佛。
“勤行求道德”。“道”是指你修行的方法、功夫;“德”是收獲。在此“道德”二個字跟普通道德又不是一個講法。這個地方的“道”是指持名念佛;“德”是指往生不退。我們得到的是往生不退。“德”跟得失的“得”是一樣的意思。你修道,一定就有功德。我們今天修的是持名念佛之道,必得往生不退之果。佛是要我們這樣去用功,去精進,去努力。
可得極長生。
世間人最大的欲望就是求長壽。長壽好不好?未必好。長壽的人身體健康就好;身體若不健康需要人照顧,那就不好。長壽又健康的,這世間有幾個人?像李炳南老居士那樣長壽就很好,九十五歲,還不需要人照顧,自己燒飯,自己洗衣服,那才是真的健康。他的體力不衰,跟年輕人一樣。如果體力衰退,樣樣都要依賴別人,走路還要人扶著,那就不如早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說老實話,愈早去愈好,這裏有什麼可值得留戀的?早去早享福!生到西方即同彌陀無量壽命。
壽樂無有極。
佛在這部經上爲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是億萬分才說了其中一分而已。西方真實的狀況,諸佛菩薩窮劫也說不盡,是真的說不盡。這裏不過是略舉幾個例子來講而已。
極樂世界無量壽。無量壽最大的好處是人不老,這樣的無量壽就好。我們這邊長壽不免老病。他們不老,他們不生病。生、老、病、死苦,叁苦、八苦,那邊都沒有,連名字都聽不到,所以稱之爲極樂世界。
這些話都是佛極力勸導我們,要我們發願認真求生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自己得到好處,不是釋迦牟尼佛得到好處,這個要知道。決不會說是釋迦牟尼佛多勸幾個人往生,他就有很大的功勞。那個地方沒有人記功,也沒有人記過。佛憐憫我們在叁途六道生生世世受無量苦,佛看到這個狀況,生起大憐憫心,指出我們一條生路,指出我們一條無限光明的大道,使我們在一生中確實可以得到,可以完成。末後兩句是警策,也是勸勉。
何爲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何爲”是問話。爲什麼你還貪著世間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爲什麼還貪著這些?
“譊譊憂無常”。這兩句話把六道裏的衆生心情一語說破。六道衆生就幹這些事,患得患失。這兩句話在此地提出一個綱領。
那些是世事,那些是無常,讓你一天到晚操心、憂慮?佛在下一品經裏就講得很詳細,把世事、無常跟我們做一個詳盡的分析。勸告我們,搞這些東西就是搞生死輪回,就是在製造六道、製造叁途,自作自受。
記住前面所講的這些原理、理論,真實的基礎就是“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回,轉變最勝”。這幾句話跟《楞嚴經》上所講的“原是菩提妙淨明體”,意義完全相同。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自性自然流出來的,也就是佛在唯識經論裏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不離心識,心是本體,我們要控製識,識是能變,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
所以,佛在此地極力地勸勉我們,不要去想世間事,不要把世間事放在心裏;要把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放在心裏,這就正確,你一生就可以圓滿成就。佛度衆生,真正圓滿了。你到不了西方,佛對你無盡的悲憫,不管你在那一道,還是常常來勸你。佛對一切衆生的恩德,真是無有窮極!
《無量壽經講記 壽樂無極 第叁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