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是和平始終無法實現,現在冷靜觀察,好像和平離我們愈來愈遠了。文化應當是沒有國家、種族、宗教的界限,中國文化曆史非常悠久,如果能將之發揚光大,對于世界和平確實會有很大的貢獻。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充滿智慧的符號,何況典籍?即使從印度翻譯過來的佛經,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都是活潑的,能應用在不同時代與地區,並解決一切衆生的疑難雜症。
最近兩個世紀中,東方聖賢的文化受到西方科技文明的沖擊,這給中國的打擊非常嚴重。中國年輕的學者們向往西方文化,否定了中國固有的傳統,所以造成中國這一百多年來痛苦悲慘的局面。這一點我們確實比不上日本人,日本同時接受西方科技文明,又能保守自己固有文化,這是我們非常贊歎的。
西方的教育,從幼稚園就開始教小朋友要競爭,競爭再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現代的戰爭如果爆發,就是西方人的預言:世界末日的到來。所以,這種思想理念是一條死路,走不通的。
東方聖賢教育,儒、佛、日本的神道,都是教我們要愛人、容忍、忍讓,舍己爲人,起心動念爲社會想,爲一切苦難衆生想。所以,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災難,確實是要提倡神聖的教誨。不僅是佛教,我接觸很多宗教,每一個宗教創教的大德們都是充滿了愛心。神聖的教育無他,就是“仁慈博愛”的教學,能將仁慈博愛擴大,世界才有和平。
澳洲昆士蘭大學有一個“國際政治促進和平消弭沖突研究中心”,校長聽說我在新加坡與九大宗教、族群相處得非常之好,也了解我過去所做的一些事情,所以請我到學校與他們的教授舉行一個座談會。他們對這個問題也研究了好幾年,從九一一事件之後,感覺得問題非常嚴重,所以尋求解決的方法。
國際之間的沖突,原因何在?在家庭有夫妻、父子、兄弟的沖突,在學校有師生的沖突,這是所有沖突的根源,要在這些地方著眼,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但這還不是沖突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本性”與“習性”的沖突。這些話西方人比較難懂,也無法翻譯出來,于是我就說“爲自己”與“爲別人”的沖突。儒家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所以習性與本性的沖突才是根本原因。而聖賢的教誨就是從根本上化解沖突,即儒家講的“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佛家講的“叁福、六和”,這是真正從根本上解決,然後才能做到“家和萬事興”。每個人的家庭和合、事業和合,國家、世界才能真正達到和平,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這一次,我很榮幸承蒙水谷先生的接待!如果有緣將來我會把日本的儒佛教育情形,介紹給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中心,希望這些教授們能到日本來參訪、學習。非常感謝大家!
二、中外日報訪談(4/3接受日本中外日報采訪)
記者山田先生:首先,請容許我介紹一下“中外日報社”,這是日本宗教界的專業報紙,主要以佛教爲主,還涉及神道教、基督教的一些情況。請問法師:您這次訪問日本的目的是什麼?
淨空法師:這次到韓國、日本,主要是想了解這邊佛教的狀況。同時,在世界上,這兩個地區的佛教,都是偏重在佛教教育與教學,所以很想來觀摩一下。下個世紀,如果完全是一種崇拜性質的宗教,可能會被淘汰,因爲下一代的年輕人對于迷信的膜拜,已逐漸淡薄了。所以,今天不但是佛教,我們也促進每一個宗教都走向教學,走向宗教教育。宗教的形式固然重要,宗教的教學更爲重要。形式就像外衣,而教學才是內容。如果不能將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落實到生活上,這個宗教的前途一定是很渺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爲大家講經說法就是教學,解答大家在生活方方面面的疑難問題。他工作了四十九年,爲我們做了很好的模範,所以佛教是社會教學。
昨天與水谷先生初次見面,我們的想法、看法十分接近,非常難得!所以,水谷先生約我們再做兩次深入的探討。
記者:日本的佛教有許多宗派,請問您將來如何與各個宗派進行宗教合作與交流?
淨空法師:世界是多元的,宇宙是多元的,一個人的身體也是多元的。譬如,身體是由許多器官組合而成,大方向來講,頭是一個部分,手足是一個部分,身體是一個部分;再細分,頭部的眼是一個部分,耳是一個部分,鼻是一個部分,整個組合就是一個完整的身體。如果這些器官都不合作,問題就産生了。社會亦是如此,社會是多元的,由許多不同族群組合而成,一定要和睦相處,社會才會健康,世界才會健康。假如各個都不相往來,社會就生病了,地球也生病了,每個人都要受苦難。因此,一定要肯定多元文化是正確的,我們必須要有這個認知,要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中國的文化以孝道、師道爲根本,日本的文化于久遠前從中國傳來,也是以孝道、師道爲根本。而佛教宗派雖多,都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如果宗派彼此不相往來,就像一個家庭,由祖父、父親傳下來之後,兄弟兒女不和,彼此不相往來,做父母的多傷心!
所以,以佛教本身而言,無論宗派有多少(在中國總共有十個宗派),都是一家人,都是一個祖宗傳下來的,彼此應當相親相愛,祖宗看到才歡喜,這個家族才會興旺,這是一定之理。以整個世界而言,其他各個不同的宗教,等于是我們的堂兄弟、表兄弟,我們也要互相尊重。如果哪個地方發生事情,不往來,不和睦,不和平,都會給世界帶來災難與沖突,這是一種遺憾。因此,不但佛教本身要團結,全世界每一個宗教都應當團結,共同爲世界、爲衆生創造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們常聽到一些人講,居住在島國的人民心量非常狹小。我不以爲然,因爲如果島國的人心量走向海洋,海洋就包括整個大陸,再從海洋走向太空,就是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起心動念不但是爲自己國家人民著想,也爲全世界人民著想,更大的是爲整個虛空法界一切衆生的利益幸福著想,這就轉凡成聖,這是佛法教學真正的目標。
記者:二十世紀可以說是戰爭不斷的世紀,或者稱爲戰爭的世紀,因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也可以說是東方文化接受西方文化沖擊的一個世紀。而現在正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戰爭。請問:“做爲一個佛教徒,我們對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發生戰爭,要用怎樣的心情與態度來面對?”
淨空法師:佛陀教學的內容,歸納是叁樁事情:第一、人與人的關系,第二、人與自然生活環境的關系,第叁、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只要明白了這叁樁事情,就稱作“佛陀”。已經相當清楚,但尚未達到究竟圓滿,就稱作“菩薩”。如果對于這叁個問題迷惑而不了解其事實真相,産生許多錯誤的想法、看法,並做出許多錯誤的事情,就給人類帶來罪惡與果報。所以,佛家講“因果報應”,就是人類自作自受。聖賢人對于一切衆生,用教化的方法,他教導讓你明白、覺悟,覺悟之後,這些問題自然解決了。所以,人不能不接受聖賢的教誨,聖賢的教誨是覺悟的教誨,佛家講“破迷開悟”,這個教育比什麼教育都重要!
大乘經典如《華嚴經》、《楞嚴經》、《法華經》,都講到虛空法界、刹土衆生原本是一體,何時你能證實佛所講的這樁事情,就是證果。“成佛”是佛法教學裏最高的學位,菩薩是第二個學位,阿羅漢是第叁個學位。而一切衆生都能成佛,都能拿到最高的學位。
中國與日本非常信仰觀世音菩薩,幾乎是“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觀世音菩薩有叁十二應身,神通廣大,應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薩就現佛身來教化衆生。如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衆生應以基督身得度者,菩薩就現基督身去度他;應以阿拉身得度者,菩薩就現阿拉身。你能有這種認知後,所有宗教崇拜的那些神聖就是一個,不是多元。他在佛教稱爲“觀音菩薩”,在基督教稱爲“耶稣”,在伊斯蘭教稱爲“穆罕默德”,他是一個人。如果我們對此有認知,所有的宗教就能合作,所有宗教就變成大同。
他何以現這麼多身?在過去的時代,交通不便,資訊不發達,無法密切往來,每個地區都形成地方上的文化。而佛菩薩有很大的神通,有能力變化很多的身分、形式,度化各種不同的衆生。今日資訊和交通都發達了,地球變小了,應當合而爲一,突破彼此的界限。不但在整個地球上都能突破,我們還要突破太空到其他星球,這樣心量才能解開,才知道我們原本都是一家人。
西方人講世間只有唯一的真神,我肯定,因爲所有神靈都是這個真神的化身。在佛法講,佛有很多身,沒有一定的形相,也沒有一定的說法,總是恒順衆生。衆生心想什麼,他就變現什麼色相;衆生希望知道哪些法,他就跟他說哪些法。佛家講契機契理,契機就是適合他的程度,適合他當前的需要,幫助他解決這些困難的問題,帶給他幸福美滿,這才是真正的佛教,所以佛教決定沒有迷信。當一個人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時,妄想、分別、執著自然放下,智慧、慈悲油然而生,一定能舍己爲人。佛法講普度衆生,“度”就是爲衆生服務,他自然會爲一切衆生盡心盡力的服務。
在人類來講,障礙我們智慧與福德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如果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障礙就沒有了。今天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如何幫助人覺悟,幫助人回頭,這個回頭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回歸自性。
宗教確實是可以團結、互助合作的。在新加坡的四年當中,我從事這個工作,得到非常好的反應。去年,“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對外開放,每個星期邀請其他宗教的傳教師到佛堂來講道,我們互相學習。今年,新加坡的天主教、伊斯蘭教與印度教也開放,歡迎其他宗教傳教師到他們那裏去講經,這個風氣從新加坡慢慢帶動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終極的目標,我們希望聯合全世界各個宗教,建立一個“宗教教育大學”。這個大學的每個宗教就是一個學院,譬如佛教成立一個佛學院。佛學院分很多…
《2002年參訪韓日專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