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樂世界裏的聲聞天人數不清。我們在前面曾經讀過,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菩薩,怎麼此地出現聲聞天人?好在後面經文裏,釋迦牟尼佛爲我們做了詳細的解釋,才斷除這個疑問。經文很長,要費很多時間才講到,我在這裏略略的提一提。
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是十法界。十法界裏有佛、菩薩、聲聞、緣覺,有六道凡夫。西方極樂世界是一法界,沒有十法界,所以稱爲一真。只有一才是真的,十是應化的。極樂世界純是菩薩法界,而且都是普賢菩薩法界,這不可思議。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過,如果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換句話說,無上正等正覺,他不能證得,一定要修普賢行,才能證得。西方極樂世界的大衆都修“普賢大士之德”,我們在本經第二品就看到,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純一普賢菩薩的法界,都是普賢菩薩。照大乘經典講,普賢菩薩有五十一個等級,好像我們念書,一年級、二年級、叁年級,有五十一年級。到五十二年級就成佛,所以菩薩只有五十一個階級,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再上面就成佛。像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年級的普賢菩薩,是最低位的。雖然是一年級,但是福報之大,幾乎跟等覺沒有什麼差別,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
此地講“聲聞天人”有兩個意思:第一、是往生者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像經上所講的,世間自在王如來,他的聲聞弟子聽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樣殊勝,發願念阿彌陀佛往生。這一類的人,我們稱他爲聲聞。像我們念佛去往生,我們在六道裏是人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稱爲人,是沒到西方世界以前的身分。這也說明十方世界聲聞衆往生的、人天衆往生的,不計其數。第二、是講在西方極樂世界斷煩惱的品類多少而區分的。像我們是帶業往生,我在前面講得很詳細,往生的條件是伏煩惱,煩惱沒斷。這一句佛號念得得力,也就是一天到晚,心裏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佛號得力,雖然有妄想分別執著,但不起作用。煩惱伏住了,並沒有斷,因爲只要不念佛,妄想又起來,可見我們妄想沒斷。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人斷證功夫等于他方世界的人天,他的煩惱沒斷,只是伏住而已。可是諸位要曉得,西方世界每一個人,最低限度都有能力伏煩惱,所以那邊沒有打架的,沒有吵嘴的。爲什麼?有煩惱,沒錯,都被念力功夫伏住了,不起現行。假如見思煩惱斷了,就等于他方世界的阿羅漢。這又是一個說法。兩個說法的意義都講得通。西方世界有聲聞、有天人,是這麼一回事情。不是真的有聲聞、有天人。
此地有雙重意思,一是數量之多,沒有法子計算;二是講壽量之長,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曉得,西方世界的無量壽並不是真的無量,還是有限量,因爲經上講過,阿彌陀佛法緣終了的時候,示現入般涅槃,觀音菩薩示現成佛。可見阿彌陀佛壽命是有量的無量,但是他的壽量太大、太長了,我們說不出來,也計算不出來,所以就稱無量。不但一般人算不出來,恐怕最進步的電子計算機也算不出來,怎麼曉得?下文說:
“假令叁千大千世界衆生”。叁千大千世界衆生有多少?如果照黃老居士的說法,那還得了!這個地方講的衆生並不專指人,而是六道衆生:天道(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餓鬼、地獄。你曉得這裏面有多少衆生!假設這麼多衆生都成了“緣覺”,緣覺還在阿羅漢之上,他們的智慧、神通,我們看起來不可思議。人數之多!智慧能力之強!
“于百千劫”是講時間之長,時間是以劫來論的。一劫到底是多長的時間,諸位能算得出來。經上通常講,一增一減叫一個劫。什麼是增減?佛講人的壽命,最長的時候是八萬四千歲,以後每隔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再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又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增一減爲一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此處是說大劫,百千大劫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多的人,智慧能力這麼強,共同來計算。
“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西方極樂世界有多少人,他們不曉得,算不出來。西方世界人壽之長,他們也算不出來。你就曉得壽命雖然是有量的無量,也可以說是真的無量,算不出來!
在這一段裏,我們看到西方世界真正的殊勝莊嚴。也明確顯示極樂世界,極樂的根本,也就在這一願。沒有這樣長的壽命,還有什麼好樂的?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牢牢的記住。有一些研討過教理的同修,也許會提出疑問,阿彌陀佛已經成佛,而且是究竟圓滿佛,又超越一切諸佛,他怎麼還有涅槃?佛身常住,衆生就有依靠。阿彌陀佛是報身佛,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換句話說,決定有生無滅,是真正的無量。爲什麼說他是有量的?有量之說是講彌陀的應化身。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成立到今天才不過十劫,這個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應化土。雖然是應化土,是佛的應身,就如同叁千年前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一樣。佛是應身,應身有生有滅;報身有生無滅;法身是理體,不生不滅。真的殊勝!
釋迦牟尼佛的應身住世八十年,世尊八十歲示現入般涅槃。彌陀的應身無量壽,所以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人不是一生圓成佛道,成的是究竟圓滿佛。這個事實,我們要清楚,要明了,才不至于懷疑。若以爲阿彌陀佛將來還入滅,西方淨土不究竟,萬萬不要去,那你就大錯特錯。所以,這部經要多念,要細心去體會,才知道諸佛所贊歎的依正莊嚴、無量不可思議功德,真的一點都不假。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刹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十七“諸佛稱歎願”,對我們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一願,西方極樂世界再好,我們也不知道。誰告訴我們?諸佛來告訴我們。告訴就是“稱歎”。我們從這一願裏才真正看清楚,彌陀的教區是盡虛空遍法界,不是一個佛國土,決定不是一個西方極樂世界,而是盡虛空遍法界。這一願顯示,“十方世界無量刹中,無數諸佛”。換句話說,一個世界不漏,一尊佛也不漏,沒有一個世界,沒有一尊佛不稱贊阿彌陀佛,不贊歎西方極樂世界。怎麼贊歎?“名”是名號功德。“國土之善”,就是講解《無量壽經》、《阿彌陀經》。
佛爲我們講解這一部經,就是贊歎阿彌陀佛國土依正莊嚴,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釋迦牟尼佛爲我們稱歎,爲我們宣說,爲我們推薦介紹。十方諸佛世界沒有一尊佛不對他所教導的衆生,宣講這一部經,贊歎阿彌陀佛,勸大家信願持名,往生不退成佛。你們諸位能不能體會這個意義?若能稍微體會一點,你就明了這部經才是“一切諸佛度衆生成佛道的第一經”。《華嚴》、《法華》,十方無量刹中無數諸佛,未必宣講,只有這一部經是一切諸佛共同宣講的。你應該知道這部經的重要性,沒有一尊佛不講,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往生。
我們要怎樣才做到“禮敬諸佛”?十大願王,第一禮敬諸佛。諸佛勸導我們的話,我們不聽,怎麼是禮敬?念佛人跟阿彌陀佛作對頭,跟諸佛菩薩作冤家,你們怎麼能往生!“禮敬諸佛”,絕對不是天天趴在那裏磕頭作揖。佛勸告我們的,我們記在心裏,依教奉行,這是禮敬。不只是釋迦牟尼佛勸告我們、介紹給我們,十方一切諸佛異口同聲地,都這樣子勸導我們,爲我們宣說。
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有幾個人知道?正因爲不明了名號的功德,所以念佛的信心不清淨,願力不堅固,念的時候有夾雜,有間斷,還有懷疑,念的功夫不得力。前面所講的“安樂、慈心作善”,現前的利益,你得不到。不是經講的不靈,是你自己修行的不如法。果然如理如法的修行,經上所講的效果立刻就應驗,我們現前就得到。這一句就是說明,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沒有一尊佛不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的。
彌陀要想普度一切衆生,決定不能沒有這一願。這一願就是十方一切諸佛都要爲他介紹。“十方世界無量刹中,無數諸佛”,虛空法界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例外。“稱名”,就是念阿彌陀佛。換句話說,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說我功德國土之善”就是講經。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這叁經都稱贊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有了這一願,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衆生,才有得度的因緣,可見這一願比什麼都重要。這一願就是流通的大願,也說明了彌陀教化的區域是盡虛空遍法界,決不只限一個極樂世界。一切諸佛刹土都變成彌陀的教區,這是我們應當要特別注意的。
下段經文就是第十八“十念必生願”。自古以來許多祖師大德,都公認這一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一切諸佛爲什麼贊歎阿彌陀佛?就在這一願。“我作佛時,十方衆生”,沒有說娑婆世界除外,換句話說,我們娑婆世界包括在這一句中。這裏講的衆生,包括我們本人在內。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是十念必生的大願。淨宗修學的宗旨,就定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修學宗旨就從這一願來的。這一願講一向專念。第十九願講發菩提心。我們將在後面經文讀到,“叁輩往生都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淨業正因。有很多人,好像也發了菩提心,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阿彌陀佛”,爲什麼沒有往生?是不是這部經有問題?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看清楚,才不至于産生誤會,才不至于耽誤自己這一生的修行。這一段經文我們要仔細看,一個字都不能疏忽。
第一、“聞我名號”。此地的“聞”不是普通聽聞,普通之聞不起作用。因爲這是大乘經,不但是大乘,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每一個字的標准,決定不是泛泛者。這裏是講菩薩的聞慧。換…
《無量壽經講記 發大誓願 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