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
在外國,大衆最喜歡的是聽講演,而且時間愈短愈好,最好是半個小時,這是他們最樂意接受的。一部經要講幾個小時、幾百個小時,他根本就沒有聽的意願,所以像這樣講經的方式,也快要消失了。大家現在還有這點緣分,是值得慶幸的,真正不容易。這是“福薄”,薄在障礙深,就是妄想、執著、邪知、邪見天天在增長。
這個時代,環境與人心嚴重的染汙,靠其他的法門來不及了。所以,拜山不是不能消業障,而是業障太深,拜山消不掉,《梁皇忏》也消不了。就好像病太重,藥失效了,只有一門特效藥。唯此一門,“但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可是這一門特效藥,知道的人真的不多。不要以爲臺灣念佛的人很多,講《阿彌陀經》的也很多。講歸講,念歸念,其實還是不知道、不認識。只是聽說,沒有真正認識它,沒有真正的信、願、持名,沒有真正去做!雖然是講經,聽經,雖然是念佛,總是沒有明顯的效果。業障沒消,福慧沒增長。真正對這個法門有認識的人,依然不多。所以,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真正相信,就真發願,就真念佛,這樣功夫就得力了。得力的現象,是妄念、煩惱會減少,一年比一年少,一個月比一個月少。煩惱、妄想少,福慧就增長;不但智慧增長,福報也現前了。“福報”是什麼?“有求必應”是福報。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真是“功超累劫”。若不用這個法門,而用其他法門去修,至少要修兩個阿僧祇劫,才能往生華藏世界。生到華藏世界,遇到文殊、普賢,才有機會接觸這個法門,才開始信、願、持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想想看,我們現在就相信,一生中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要拐個彎,耽誤兩個阿僧祇劫。從這裏仔細觀察,才明白確實功超累劫。
說兩個阿僧祇劫是最少的,有人彎拐得大的,要無量劫才成就不退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立刻就圓證叁不退。圓證叁不退實際上等于文殊、普賢的地位。通常必須證得等覺菩薩,才能圓證叁不退。“圓”是圓滿。如果把尺度放寬一點,也是圓教八地菩薩。八地是不動地。七地以前,還是進進退退,八地才不退,這真正是圓證叁不退。通途法門的修學,要斷叁界八十八品見惑,從證須陀洹果的這一天算起,算兩個阿僧祇劫。如果沒有把八十八品見惑斷盡,那都不算。因爲你還要六道輪回,還要墮叁惡道。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證得位不退,決定不會退墮叁惡道。人間天上進進退退(生天是進,再來人間是退),是天上人間的進退。這樣再修兩個阿僧祇劫,才修滿七地,進登八地,這才算不退轉。念佛法門一生就完成,決定不是修學其他法門的人能相比的。不相信,不肯學,那是“福薄障深”,不肯修學這法門。
若無如是微妙法門,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而登彼岸。
如果沒有念佛法門,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皆不能度衆生。我們學佛的人,常常懷疑,佛的智慧、德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佛雖然很有智慧,很有能力,但是佛也有所不能,佛並不是全知全能。如果佛真的是全知全能,若有人造了重罪,立刻要墮阿鼻地獄,佛能不能幫助他立刻成佛?假如佛有能力教他立刻成佛,佛的智慧能力是圓滿的。佛要是做不到,佛的能力還是有限的。佛能不能做到?佛真能做到。佛憑什麼做到,就憑念佛法門做到了。是真的,不是假的。問題不在佛那邊,是在衆生這邊。
你信不信?你真信,佛真有方法幫助你立刻成佛,就是這個微妙法門。“如是微妙法門”,這是贊歎到極處。信、願、持名,往生不退的法門,能令一個博地凡夫,罪業極深重的凡夫,都能在一生中了生死,成佛道。“度此生死業海”,永脫輪回,只有念佛法門。
“而登彼岸”,就是成佛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所以念佛法門是一生成佛。真正想成就,就得死心塌地老實念佛。老實是從此以後不再修別的法門。若又去拜山,還要拜《梁皇忏》,這就不老實。再去念《金剛經》,念《法華經》,也不老實。《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講的,念佛人最忌夾雜。什麼是“夾雜”?讀誦《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以外的經,都是夾雜。持咒也是夾雜,雜心閑話就更不必說了。還要想一些神通感應,都是夾雜。連作法會都是夾雜。爲什麼?心不專,佛號間斷了。所以,經只念一部《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同部,只是小本、大本。大本講得詳細一點,小本講得簡單一點,是同一部經。所以,念這部經就是憶佛,持名就是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能夾雜!
大勢至菩薩講得好,“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就是不夾雜。任何法門都用不著,老老實實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成功了。“自得心開”。“心開”是理一心不亂,就是禅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用什麼方法?一句“阿彌陀佛”。你看多簡單,多省事,何必跟自己過不去。給自己找麻煩的人,豈不是福薄障深。那種人沒有障?那種人福報最大?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的人。這種人沒有障礙,這種人福報第一,諸佛菩薩都贊歎。所以,要記住蓮池大師的話,叁藏十二部,是佛給別人悟的,自己用不著。這些是給別人去找路用的,好像地圖一樣,不認識路,讓他們慢慢去找。我們已經認識路了,地圖也不要了,上路要緊。
4、元曉師雲:“四十八願,先爲凡夫,兼爲叁乘聖人。”可見淨土之妙,首爲凡夫得度也。
元曉是唐朝時的韓國人,他在中國留學,專修淨土,著有《無量壽經》的注解,也是很有成就的淨宗大德。他在《無量壽經》注解裏說,“四十八願,先爲凡夫”,說明這個法門是佛用它來度凡夫的,度五濁惡世業障深重的凡夫。是專度凡夫的,度菩薩、二乘是附帶的。我們聽了這話,也許有疑惑。菩薩比我們高,釋迦牟尼佛用別的方法度他們。我們業障深重,用這法門來度我們,可能不是很高的法門。我們在這裏起心動念,疑神疑鬼。佛爲什麼不用念佛法門去度菩薩?原來菩薩也有福薄障深的,菩薩不信此法。念佛是難信之法,凡夫爲什麼信?是因他多生多劫久植善根,雖然今天墮落在凡夫,佛觀機宣說,引起他宿世善因,就相信了。所以,有時候凡夫的累世福德超過菩薩。菩薩“慧”比我們高,“福”未必有凡夫這麼厚。
凡夫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了,菩薩還不曉得要經過多少阿僧祇劫才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前面講“功超累劫”。菩薩還在累劫修行,往生的凡夫已經成就了,超越了。所以,能深信念佛求生淨土,是你多生多劫善根福德現前,你才會接受,聽了才生歡喜。能相信的絕對不是普通人。普通的凡夫,多生多劫善根未能成熟。此間大樓鄰居,很多從來沒有到佛堂來聽經。你們多是遠道而來,他在隔壁反而不來。這就證明多生多劫善根成熟,決非偶然。元曉師這幾句話說得非常好,給我們帶來很強的信心。
“叁乘聖人”中,如果善根福德現前就能接受。能否接受就看時節因緣,機緣早晚各個不相同。你們今天聽我講了就接受,你們的善根就比我深厚。爲什麼?當年我的老師極力勸我修淨土,我還半信半疑,不能相信。我跟同修們說過,我相信淨土,是因爲講了十七年《華嚴經》,我才相信。我是從《華嚴經》裏開悟的,大澈大悟,悟了一切諸佛都是用這個法門成就的,這才決定念佛求生淨土,《華嚴經》不講了。《華嚴》對我是工具,引導我深入淨宗。過了河,船就不要了,《華嚴》不要了。很難得的,在《華嚴經》裏發現諸佛菩薩的秘密,這個發現是很不容易的。
“淨土之妙,首爲凡夫得度也”。我們千萬不要輕視這個法門,確實我們這種根性的人,依念佛法門修學,決定得度,往生不退成佛。
(叁)他力妙法,善護行人。
我們在這世間,因爲沒有智慧,不知道世間的一切事實真相,所以不能不懷疑。因爲懷疑,所以求保佑。這一段的確能滿我們的求願。“護”就是保護,也就是保佑。“行人”就是遵依此經理論方法修學的人。
1、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幹擾,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
這幾句話,正是現前社會的寫實。現前的社會,妖魔鬼怪太多了,是有史以來沒有出現過的現象。世間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妖魔鬼怪。這些妖魔鬼怪,就是來障礙你修行,不讓你成就,障礙你往生。這就是說現在修行難。那些是妖魔鬼怪?顯神通的是。總而言之,凡是用種種方法來誘惑你,不讓你專心修學,就是妖魔鬼怪。我在這裏老實念佛,那邊有個密宗大師灌頂,我們一同去看看。誘惑你,把你念佛功夫打斷,叫你頭腦裏滲透一點別的知見,不讓你成就,破壞你一心不亂,破壞你功夫成片,這就是妖魔鬼怪。甚至于這些妖魔鬼怪,可能是你最好的同參道友。就是你自己,因爲好奇心,這裏也想去去,那裏也想看看,所以念佛一輩子,功夫也不得力。
“陰魔幹擾”。“陰魔”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楞嚴經》把每一陰魔分作十類,一共五十類。這五十類陰魔,過去是偶爾現前,現在都出籠了。這就麻煩大了!你看昙鸾法師注的《往生論》,就是《往生論注》。昙鸾法師是南北朝時代的人,這是淨宗了不起的一位大德。《往生論注》說:“末法時期(就是講現在),羅刹爲君。”古聖先王,不少是佛菩薩再來的聖賢人,示現在世間。而末世世間作領袖的,或是羅刹、阿修羅來示現的。大而國家,小而團體,領導我們團體的若是羅刹、阿修羅,則示現嗔恨心很重。嫉妒心很重,報複心很重,這就是羅刹。所以,我們今天處世、待人、接物,處處要謹慎小心,決定不能得罪這些人。得罪佛菩薩沒有關系,佛的心清淨平等,他不會報複。魔王、羅刹、修羅,不能得罪;得罪他們,他要重重的報複,我們就吃不消。
“行人正見稍失”。什麼是“正見”?依一部《無量壽經》,依一句“阿彌陀佛”,是正見。還想…
《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一 教起因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