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都能發起清淨的信心,勸導他們修學覺悟的行爲,進而修學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求願往生極樂。
這些菩薩即使示現到他方世界教化衆生,也不受六道輪回的苦報。他們或者示現說法的身分,或者示現聽法的身分,或者示現神通利益衆生,無論示現什麼身分,教化什麼法門,都能以種種善巧方便,令衆生隨意修習,最終目的都是爲了引導衆生往生極樂,菩薩的弘誓願沒有不圓滿的。以上這兩願如果不能實現的話,我就不成佛。
《注》
(1)(本願)菩薩在成佛之前所發的大願。
(2)(被弘誓铠)“被”同“披”。“弘誓”指四弘誓願。“铠”铠甲,古代戰時,對敵作戰時所穿的铠甲,有防衛作用。這裏比喻菩薩以弘誓願爲铠甲,出入叁界六道,教化一切衆生。
(3)(神足)指神足通。
(4)(隨意修習)隨欲所願,以種種方便,引導衆生修行學習。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1)。隨意即至。無不滿願。
《解》這是第叁十七“衣食自至願”。我作佛時,一切衆生生到極樂世界,精神、物質、生活所需,如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都能隨自己心願現前,沒有不滿願的。
《注》
(1)(種種供具)指香花、幢幡、寶蓋、璎珞、臥具、天樂等。
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叁十八“應念受供願”。我成佛時,一切生到我國者,如果要想供養諸佛的話,十方諸佛都能應他們的心念接受供養。以上二願不能實現的話,我就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1)。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衆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叁十九“莊嚴無盡願”。我作佛時,極樂世界的一切萬物,莊嚴清淨、光明華麗、形狀色彩殊勝奇特,真正是微妙到了極處,是無法稱說衡量的。極樂世界的衆生雖然具足天眼,對于國中萬物如果能分辨出它的形狀、色彩、光明相狀、名字數量,以及能總說出者,我就不取正覺。
《注》
(1)(國中萬物)指極樂世界的居住、修學、生活等依報環境。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1)。高或百千由旬(2)。道場樹高。四百萬裏。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3)。亦能了知。
《解》這是第四十“無量色樹願”。我作佛時,極樂國中有無量光明彩麗的樹。它們的高度有的百由旬,有的千由旬。道場旁的菩提樹高達四百萬裏。在極樂世界的菩薩當中,雖然有些是善根劣的,但是他們對這些寶樹的莊嚴,都能了解知道。
《注》
(1)(無量色樹)指極樂世界一切寶樹。因爲極樂世界的樹都是七寶和合而成,光彩明亮,顔色美麗,所以稱爲“色樹”。
(2)(由旬)是印度的長度單位。有大中小叁種:“大由旬”相當于中國的八十裏,“中由旬”相當于六十裏,“小由旬”相當于四十裏。
(3)(善根劣者)指下下品往生的人。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于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四十一“樹現佛刹願”。我作佛時,極樂世界的衆生,想要看到十方諸佛國土的人、事、物等種種莊嚴,都能在寶樹行間看到,好像從明潔的鏡子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樣。如果以上兩願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時。所居佛刹。廣博(1)嚴淨。光瑩(2)如鏡。徹照(3)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睹者。生希有心(4)。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四十二“徹照十方願”。我作佛時,所居住的極樂世界廣闊無有邊際,莊嚴清淨,光明晶瑩得像鏡子一樣,能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諸佛國土。十方世界的一切衆生,如果看到極樂世界的光明,都能生起希有殊勝無上的菩提心。如果此願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
《注》
(1)(廣博)廣闊無邊。
(2)(光瑩)光明晶瑩。
(3)(徹照)無所不照。
(4)(希有心)指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衆生聞者。皆修佛行(1)。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四十叁“寶香普熏願”。我作佛時,從極樂世界的地層到虛空,其中所有的宮殿、樓觀、池流、華樹以及所有的一切萬物,都是由無量的寶香和合而成。寶香氣味能普遍熏及十方世界,一切衆生只要聞到極樂世界的妙香,自然身心清淨,修學佛所教導的種種殊勝清淨之行。如果此願不能實現的話,我就不成佛。
《注》
(1)(修佛行)就是修習圓滿覺悟的行爲。
我作佛時。十方佛刹。諸菩薩衆。聞我名已。皆悉逮得(1)清淨(2)。解脫(3)。普等叁昧(4)。諸深總持。住叁摩地。至于成佛。
《解》這是第四十四“普等叁昧願”。我作佛時,十方一切佛刹中的所有菩薩,只要聞到我的名號之後,就能隨即證得清淨叁昧、解脫叁昧、普等叁昧,也自然能掌握一切法的總綱領,能安住在念佛叁昧中,一直圓滿成佛。
《注》
(1)(逮得)隨即得到。
(2)(清淨)清淨叁昧,離開一切汙染執著的正常享受。
(3)(解脫)解脫叁昧,離開一切煩惱束縛,自由自在的正常享受。
(4)(普等叁昧)“普”普遍,“等”平等。九法界一切衆生都能依這個法門平等成就。“普等叁昧”就是念佛叁昧。
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1)。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四十五“定中供佛願”。我作佛時,十方世界一切菩薩,只要聞到我的名號,就能住于正定,常在定中供養十方無量無邊一切諸佛,而且不失定意。以上兩願如果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
《注》
(1)(不失定意)常常能夠保持清淨的心,不被外境所轉,這是八地菩薩以上的境界。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衆。聞我名者。證離生法(1)。獲陀羅尼。
《解》這是第四十六“獲陀羅尼願”。我作佛的時候,他方世界的菩薩們,聽到我的名號,就可證得永離生死之法,脫離十法界,證入一真法界。同時能掌握一切法的總綱領,對一切衆生契機契理宣說妙法。
《注》
(1)(證離生法)“離生法”遠離六道生死之法。“證離生法”也就是脫離十法界的生死之法。
清淨歡喜。得平等住(1)。修菩薩行。具足德本(2)。應時不獲一二叁忍(3)。
《解》這是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的菩薩們,聞到我的名號,身心自然清淨歡喜,得如佛一樣的平等住。以菩薩的心行利益衆生,自然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立刻獲得音響忍、柔順忍、和無生法忍(此叁種忍的解釋見後面第十五品)。
《注》
(1)(得平等住)“平等”就是佛法界。“得平等住”就是與佛一樣安住在平等叁昧中。
(2)(具足德本)指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就是清淨、平等、覺。
(3)(一二叁忍)“忍”是認可的意思,就是能深信難信之理,而不疑惑。“一二叁忍”就是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詳見第十五品)
于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1)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四十八“現證不退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的菩薩們,聽到我的名號,就能圓滿證得叁不退轉的果位。以上叁願若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
《注》
(1)(證不退轉)指圓證叁不退轉。
1、位不退—指修行的位次不退,即小乘初果須陀洹,不會再退到凡夫位。
2、行不退—行指菩薩行。行不退指菩薩度生的行持,不會再退到小乘位。
3、念不退—是念念要圓成佛道,再不會退回十法界。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 發大誓願 第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