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除了犯(五逆罪〉,再加上(诽谤正法〉的人,他们不得往生。
《注》
(1)(闻)听闻。此中含有信受奉行之义。
(2)(至心)真诚心。(信乐)深信爱好。
(3)(善根)指身口意三业永断贪嗔痴等烦恼,精勤清净所生的一切善法。
(4)(心心)纯一之心。(回向)回转趣向。就是回转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趣向于所期望的目标。
(5)(十念)指临终时连续念十声阿弥陀佛名号。
(6)(五逆)“逆”叛逆。“五逆”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五种重罪。
(7)(诽谤正法)是破坏、攻击佛法。“诽”说别人的坏话,“谤”恶意攻击别人。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1)。修诸功德(2)。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
《解》这是第十九“闻名发心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能发起殊胜的菩提心。以清净心修一切善行,奉行菩萨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他们的信心坚固不退,又以所修一切善根,回向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注》
(1)(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语,中文译作“觉悟”。“发菩提心”就是发求觉悟成佛的心。蕅益大师说:“发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发大菩提心。”
(2)(功德)以清净心修一切善行是功,必获善果是德。
一心念我。昼夜(1)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2)迎现其前。经须臾间(3)。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4)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二十“临终接引愿”。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一心专念,昼夜都不间断。此人在临命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在他的面前。接引他往生,经很短的时间就生到极乐国土,成为圆满证得三种不退转的阿惟越致大菩萨。以上二愿,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注》
(1)(昼夜)“昼”白天,“夜”夜晚。
(2)(诸菩萨众)指观音、势至和极乐世界与往生者有缘的菩萨。
(3)(须臾间)指很短的时间。
(4)(阿惟越致)是印度语。华言:不退转,七地以上的大菩萨称号。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1)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2)。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3)者。若有宿恶(4)。闻我名字。即自悔过(5)。为道作善。便持经戒(6)。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7)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二十一“悔过得生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一心专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发菩提心,信心坚固不退转,以持名念佛来培植功德之本,再以至诚心回向求生极乐世界,没有不满愿的。如果这个人过去生中造有极重的罪恶,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立即悔改过失,受持经典的教诫,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此人命终不会再经历三恶道,立即往生到我的国土。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成佛。
《注》
(1)(系念)把心专注一处。
(2)(植众德本)“植”培植,“众德本”众多功德之根本,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植众德本”就是指持名念佛。
(3)(遂)满愿之义。
(4)(宿恶)过去多生的恶业。
(5)(悔过)知耻改过。
(6)(道)指成佛的正道。(作善)作一切利益众生的事。(便持经戒)“持”奉持,“经戒”经典里面的教训。能受持佛经典上的教训,就是“便持经戒”。
(7)(更)经历。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
《解》这是第二十二“国无女人愿”。我作佛时,我的国土之内没有妇女,所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女人都与佛一样,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1)。发菩提心。厌患(2)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
《解》这是第二十三“厌女转男愿”。我作佛时,若有女人,听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得清净的信心,再以净信发菩提心,厌恶忧患女身,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此人命终立即转化为男子,来生我的国土。
《注》
(1)(清净信)指没有污染、没有怀疑的信心。
(2)(厌患)厌恶忧患。
十方世界诸众生类(1)。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2)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二十四“莲花化生愿”。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从七宝池的莲花中化生。以上三愿若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注》
(1)(诸众生类)指九法界一切众生。
(2)(莲华)“华”同花。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1)。以清净心。修菩萨行(2)。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解》这是第二十五“天人礼敬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之后,就能发起欢喜心,深信爱好念佛法门,并虔诚礼拜归依,用清净心修习菩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大行之法。他们虽然没有发愿求生净土,他们的行持,已经获得诸天世人的尊敬。
《注》
(1)(归命)指全身心的归依。
(2)(菩萨行)是指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等自行化他的清净行。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1)。诸根无缺(2)。
《解》这是第二十六“闻名得福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如果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生起欢喜心,深信爱好,如果没有发愿求往生,在他寿终之后,也能生到尊贵家,得诸根无缺、相貌圆满的大福德果报。
《注》
(1)(尊贵家)指好善、好德、积善之家。
(2)(诸根无缺)指六根没有缺陷。
常修殊胜梵行(1)。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欢喜信乐,礼拜归命,虽然没有发愿求往生,但是来生还能继续修学念佛法门。以上三愿不兑现,我就不成佛。
《注》
(1)(殊胜梵行)“梵行”指清净无欲之行。“殊胜梵行”,在此指念佛法门。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1)。
《解》这是第二十八“国无不善愿”。我成佛时,在我的极乐世界里,不但没有不善的事,连不善的名字都听不到。
《注》
(1)(不善名)不好的名字,如三恶道、三毒就是不善名。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1)。
《解》这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我成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往生到我的极乐世界,都同心同德,住于正定之聚(一生决定成佛)。
《注》
(1)(定聚)是指正定聚所依据的理论、所修的方法正确,所以必定证果。
永离热恼(1)。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2)。
《解》这是第三十“乐如漏尽愿”。我作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永离一切烦恼,心得清凉自在,所受的快乐无比殊胜,如同漏尽比丘。
《注》
(1)(热恼)烦恼。
(2)(漏尽比丘)“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尽”烦恼断尽。“漏尽比丘”证得阿罗汉的比丘。
若起想念(1)。贪计身(2)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三十一“不贪计身愿”。我作佛时,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生起分别,对身体也不会再起执著的念头。以上四愿不实现,我就不取正觉。
《注》
(1)(起想念)生起分别、执著。
(2)(贪计身)对身体的分别执著。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1)。坚固之力。
《解》这是第三十二“那罗延身愿”。我作佛时,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具足无量善根,所以得金刚不坏的身体,具有非常坚固的体力。
《注》
(1)(金刚那罗延身)“那罗延”是印度话,有坚固不坏的意思。“金刚那罗延身”指佛的金刚不坏之身。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1)。
《解》这是第三十三“光明慧辩愿”。我作佛时,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跟佛一样,身顶都有光明照耀,具足成就圆满智慧,获得如同佛一样的无碍辩才,为众生演说诸法。
《注》
(1)(无边辩才)指佛的无碍辩才。
善谈诸法秘要(1)。说经行道(2)。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三十四“善谈法要愿”。我作佛的时候,生我国者,都能契机契理的演说诸佛深密精要的佛法,就是演说这部《无量寿经》。以真诚、言语、身行示范化导一切众生,所说言音犹如钟声一样传播很远,能警觉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以上三愿不能实现,我就不取正觉。
《注》
(1)(善谈)所说自然契理契机。(诸法秘要)一切法的深密精要。
(2)(说经行道)“说经”,讲经说法是言教;“行道”,依教奉行是身教。“说经行道”是以身、语、意三业教化众生。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1)。
《解》这是第三十五“一生补处愿”。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都能究竟证得一生补处等觉菩萨的果位,决定一生成佛。
《注》
(1)(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候补佛位。
除其本愿(1)为众生故。被弘誓铠(2)。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3)。随意修习(4)。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三十六“教化随意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者,究竟必定得到一生补处。除了他们欲实践本愿,凭著坚固弘誓愿力,教化一切众生,使众生对于佛…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