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 發大誓願 第六▪P2

  ..續本文上一頁,除了犯(五逆罪〉,再加上(誹謗正法〉的人,他們不得往生。

  《注》

  (1)(聞)聽聞。此中含有信受奉行之義。

  (2)(至心)真誠心。(信樂)深信愛好。

  (3)(善根)指身口意叁業永斷貪嗔癡等煩惱,精勤清淨所生的一切善法。

  (4)(心心)純一之心。(回向)回轉趣向。就是回轉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趣向于所期望的目標。

  (5)(十念)指臨終時連續念十聲阿彌陀佛名號。

  (6)(五逆)“逆”叛逆。“五逆”指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五種重罪。

  (7)(誹謗正法)是破壞、攻擊佛法。“誹”說別人的壞話,“謗”惡意攻擊別人。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1)。修諸功德(2)。奉行六波羅密。堅固不退。複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

  《解》這是第十九“聞名發心願”。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能發起殊勝的菩提心。以清淨心修一切善行,奉行菩薩六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他們的信心堅固不退,又以所修一切善根,回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注》

  (1)(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語,中文譯作“覺悟”。“發菩提心”就是發求覺悟成佛的心。蕅益大師說:“發願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就是發大菩提心。”

  (2)(功德)以清淨心修一切善行是功,必獲善果是德。

  一心念我。晝夜(1)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衆(2)迎現其前。經須臾間(3)。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4)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二十“臨終接引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一心專念,晝夜都不間斷。此人在臨命終時,我與諸菩薩衆,迎現在他的面前。接引他往生,經很短的時間就生到極樂國土,成爲圓滿證得叁種不退轉的阿惟越致大菩薩。以上二願,如果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

  《注》

  (1)(晝夜)“晝”白天,“夜”夜晚。

  (2)(諸菩薩衆)指觀音、勢至和極樂世界與往生者有緣的菩薩。

  (3)(須臾間)指很短的時間。

  (4)(阿惟越致)是印度語。華言:不退轉,七地以上的大菩薩稱號。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系念(1)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衆德本(2)。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3)者。若有宿惡(4)。聞我名字。即自悔過(5)。爲道作善。便持經戒(6)。願生我刹。命終不複更(7)叁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二十一“悔過得生願”。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一心專念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發菩提心,信心堅固不退轉,以持名念佛來培植功德之本,再以至誠心回向求生極樂世界,沒有不滿願的。如果這個人過去生中造有極重的罪惡,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立即悔改過失,受持經典的教誡,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此人命終不會再經曆叁惡道,立即往生到我的國土。如果不是這樣,我就不成佛。

  《注》

  (1)(系念)把心專注一處。

  (2)(植衆德本)“植”培植,“衆德本”衆多功德之根本,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植衆德本”就是指持名念佛。

  (3)(遂)滿願之義。

  (4)(宿惡)過去多生的惡業。

  (5)(悔過)知恥改過。

  (6)(道)指成佛的正道。(作善)作一切利益衆生的事。(便持經戒)“持”奉持,“經戒”經典裏面的教訓。能受持佛經典上的教訓,就是“便持經戒”。

  (7)(更)經曆。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

  《解》這是第二十二“國無女人願”。我作佛時,我的國土之內沒有婦女,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女人都與佛一樣,具足叁十二種大丈夫相。

  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1)。發菩提心。厭患(2)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刹土。

  《解》這是第二十叁“厭女轉男願”。我作佛時,若有女人,聽聞到阿彌陀佛名號,就能得清淨的信心,再以淨信發菩提心,厭惡憂患女身,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此人命終立即轉化爲男子,來生我的國土。

  《注》

  (1)(清淨信)指沒有汙染、沒有懷疑的信心。

  (2)(厭患)厭惡憂患。

  十方世界諸衆生類(1)。生我國者。皆于七寶池蓮華(2)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二十四“蓮花化生願”。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衆生,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從七寶池的蓮花中化生。以上叁願若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

  《注》

  (1)(諸衆生類)指九法界一切衆生。

  (2)(蓮華)“華”同花。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1)。以清淨心。修菩薩行(2)。諸天世人。莫不致敬。

  《解》這是第二十五“天人禮敬願”。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聽到阿彌陀佛名號之後,就能發起歡喜心,深信愛好念佛法門,並虔誠禮拜歸依,用清淨心修習菩薩叁福、六和、叁學、六度、普賢十願大行之法。他們雖然沒有發願求生淨土,他們的行持,已經獲得諸天世人的尊敬。

  《注》

  (1)(歸命)指全身心的歸依。

  (2)(菩薩行)是指叁福、六和、叁學、六度、十願等自行化他的清淨行。

  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1)。諸根無缺(2)。

  《解》這是第二十六“聞名得福願”。我作佛時,十方衆生如果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生起歡喜心,深信愛好,如果沒有發願求往生,在他壽終之後,也能生到尊貴家,得諸根無缺、相貌圓滿的大福德果報。

  《注》

  (1)(尊貴家)指好善、好德、積善之家。

  (2)(諸根無缺)指六根沒有缺陷。

  常修殊勝梵行(1)。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二十七“修殊勝行願”。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歡喜信樂,禮拜歸命,雖然沒有發願求往生,但是來生還能繼續修學念佛法門。以上叁願不兌現,我就不成佛。

  《注》

  (1)(殊勝梵行)“梵行”指清淨無欲之行。“殊勝梵行”,在此指念佛法門。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1)。

  《解》這是第二十八“國無不善願”。我成佛時,在我的極樂世界裏,不但沒有不善的事,連不善的名字都聽不到。

  《注》

  (1)(不善名)不好的名字,如叁惡道、叁毒就是不善名。

  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1)。

  《解》這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我成佛時,十方世界所有衆生,往生到我的極樂世界,都同心同德,住于正定之聚(一生決定成佛)。

  《注》

  (1)(定聚)是指正定聚所依據的理論、所修的方法正確,所以必定證果。

  永離熱惱(1)。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2)。

  《解》這是第叁十“樂如漏盡願”。我作佛時,所有生到極樂世界的衆生,永離一切煩惱,心得清涼自在,所受的快樂無比殊勝,如同漏盡比丘。

  《注》

  (1)(熱惱)煩惱。

  (2)(漏盡比丘)“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漏盡”煩惱斷盡。“漏盡比丘”證得阿羅漢的比丘。

  若起想念(1)。貪計身(2)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叁十一“不貪計身願”。我作佛時,往生極樂世界的衆生,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生起分別,對身體也不會再起執著的念頭。以上四願不實現,我就不取正覺。

  《注》

  (1)(起想念)生起分別、執著。

  (2)(貪計身)對身體的分別執著。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1)。堅固之力。

  《解》這是第叁十二“那羅延身願”。我作佛時,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衆生,都具足無量善根,所以得金剛不壞的身體,具有非常堅固的體力。

  《注》

  (1)(金剛那羅延身)“那羅延”是印度話,有堅固不壞的意思。“金剛那羅延身”指佛的金剛不壞之身。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1)。

  《解》這是第叁十叁“光明慧辯願”。我作佛時,往生極樂世界的衆生跟佛一樣,身頂都有光明照耀,具足成就圓滿智慧,獲得如同佛一樣的無礙辯才,爲衆生演說諸法。

  《注》

  (1)(無邊辯才)指佛的無礙辯才。

  善談諸法秘要(1)。說經行道(2)。語如鍾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叁十四“善談法要願”。我作佛的時候,生我國者,都能契機契理的演說諸佛深密精要的佛法,就是演說這部《無量壽經》。以真誠、言語、身行示範化導一切衆生,所說言音猶如鍾聲一樣傳播很遠,能警覺衆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以上叁願不能實現,我就不取正覺。

  《注》

  (1)(善談)所說自然契理契機。(諸法秘要)一切法的深密精要。

  (2)(說經行道)“說經”,講經說法是言教;“行道”,依教奉行是身教。“說經行道”是以身、語、意叁業教化衆生。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1)。

  《解》這是第叁十五“一生補處願”。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衆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都能究竟證得一生補處等覺菩薩的果位,決定一生成佛。

  《注》

  (1)(一生補處)是等覺菩薩候補佛位。

  除其本願(1)爲衆生故。被弘誓铠(2)。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3)。隨意修習(4)。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解》這是第叁十六“教化隨意願”。我作佛時,所有衆生,往生到極樂世界者,究竟必定得到一生補處。除了他們欲實踐本願,憑著堅固弘誓願力,教化一切衆生,使衆生對于佛…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 發大誓願 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