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你工夫是下了,後頭你有沒有得?如果有得,那你這個修的叫功德,功後頭有得嘛!
得什麼呢?
最低限度的得,工夫成片啊!
什麼叫工夫成片?
你的這個工夫能夠把妄想、雜念、煩惱伏住,叫它不起作用,這就叫工夫成片。
我念佛爲的是什麼?
佛把那個貪心壓下去,它不起作用了。遇到不順的事情,煩惱心起來了,阿彌陀佛把那個煩惱壓住了;真壓得住、真不起作用,念這個佛號叫功,壓住了那就是德。不能說一面念佛一面起煩惱,那個一點用處都沒有啊!那個念佛不叫功德啊!充其量就是比說廢話、罵人好一點,那個沒有功德。工夫更深的,事一心不亂;工夫更高的,理一心不亂,那叫做功德。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的。他求法沒有真正的歡喜心(真實的意樂),他當然沒有成績、當然沒有效果。“遠離于白法”,就是一切善法都不生了。
彼人心怯弱。恒少于歡喜。支分多羸瘦。是樂睡眠過。
這是說多睡眠的人,身心不健康。“心怯弱”就是心理不健康,憂慮多,歡喜少。“支分”是說身體四肢手足都很瘦弱。這是身不健康。
自知身懈怠。嫉妒精進者。樂說其過惡。是樂睡眠過。
他自己不精進、懈怠、貪睡,他也知道,但是對于精進用功的人,他還嫉妒、還說別人的毛病、還說別人的過失。這造業啊!這個真的叫罪上加罪。
智者了其過。常離于睡眠。
這兩句是佛提醒我們,一個有智慧的人,知道睡眠的過失,所以“常離于睡眠”。“離于睡眠”,就是佛所教給我們的中夜睡眠。初夜是晚上六點到十點,後夜是晚上,現在講是第二天的清晨二點到六點。佛教給我們睡眠的時間四個小時,晚上十點鍾睡覺,清晨二點鍾就起床。我們現在實在是做不到,我們業障很重,四個小時,這個身體的確體力不能恢複,所以睡六個小時。六個小時,如果你晚上十點鍾睡,四點鍾起來,這是我們一般道場,現在大概都是這樣的;四點鍾起來作早課,這已經是打折扣了。
愚人增見網。
“增”是增長,“見”是邪知邪見。
無利損功德。智者常精進。勤修清淨道。
一個是愚癡人,一個是覺悟智慧的人,他們的行爲不一樣。
離苦得安樂。諸佛所稱歎。
睡眠是苦,不是樂事,何況貪睡!就像前面講有這麼許多的過失。
世間諸伎藝。及出世工巧。皆由精進力。智者應修習。
世間種種的技術、技能,乃至出世間的工巧,都是從精進所生的,絕對不是一個懈怠人能夠做得到的啊!現在在這個世界上,由于交通便捷、資訊發達,外國人對我們中國人已經是另眼相看了。過去瞧不起中國人,沒有跟中國人接觸到,只是聽說而已——中國人很愚癡、很笨拙,所以他們瞧不起。早年中國人到外國去(像美國),都是做苦工,都不是一種高尚職業。現在交通便捷、資訊發達,我們往來多了,外國人曉得了,他們也憑良心說話,他說:全世界如果一個人一個人比,中國人第一。中國人的智慧、才藝沒有人能夠相比,他們很佩服。兩個人兩個人比,猶太人第一。叁個人叁個人比,日本人第一。這就說明中國人雖然非常優秀、聰明,不團結啊!個人搞個人的,不能合作啊!我第一次到紐約弘法是一九八叁年了,就遇到外國人跟我講這個話;說完之後,他並不很重視、很看得起中國人,還是瞧不起。給我說這個話,最後他跟我講:
你們中國人爲什麼不團結?
這個話問得很好啊!
我一看這外國人都是基督教徒,我就跟他講:“這是上帝的安排。”
他吃了一驚,他說:“爲什麼是上帝的安排?”
我說:“中國人再團結起來,你還有飯吃啊!”
大家一笑就了事了。
中國人團結,世界上人沒飯吃啊!這個世界是中國人的。幸虧中國人不團結,他們還有飯吃啊!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現在也不敢輕視中國人了。所以今天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就怕中國團結,這是他們最恐懼的。我們今天講統一、講團結,他們嚇死了,這是實實在在的話。
若人趣菩提。了知睡眠過。安住精進力。覺悟生慚愧。是故諸智者。常生精進心。舍離于睡眠。守護菩提種。
末後這兩偈是世尊囑咐我們。如果我們志向在了生死、出叁界,尤其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那就是趣大菩提,一定要知道睡眠的過失,要減少睡眠、要努力精進,我們才能夠有成就。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樂著睡眠。乃有如是。無量過失。若有聞者。不生憂悔。厭離之心。發起精進。當知是人。甚大愚癡。
末後一段,是彌勒菩薩非常慈悲聽了世尊教誨之後,給我們大家做一個總結。這裏面字字句句都是勉勵、警惕我們的話,我們要能夠體會。正如世尊前面所說,貪著睡眠過失非常之多,佛說了二十種,不過是略說而已,實際上是說之不盡。我們聽了佛的教誨之後,應當要悔過,就是要忏悔。
怎麼個忏法呢?
一定要把精神提起來,克服睡魔,發起精進,這才叫真正忏悔。如若不能,那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這個人是——甚大愚癡。他聽了佛說之後,還不改過、回頭。
若有菩薩。爲欲志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聞說如是。真實句義。功德利益。于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進。住菩提分。無有是處。
彌勒菩薩的總結是兩段,前一段是講一般人聽了佛的話應當要覺悟、忏悔、改過。如果是菩薩,則跟普通人不一樣了,菩薩之志就是要作佛啊!
所以學佛爲什麼?
學佛一定是作佛而來的。現在學佛的同修很多,有這樣志氣的人不多。我學佛四十多年了,從來沒有見到一位,或聽到一位同修說他想作佛。你才曉得這都不夠資格作菩薩。既然作菩薩,他的目的就是要作佛。早年我讀《六祖壇經》,讀到六祖去見五祖的時候,他們的對話,我看了佩服得五體投地。
五祖問說:“惠能,你到我這裏來究竟爲的是什麼?”
六祖回答得很好:“我來作佛的。”
這真是了不起!可見得這個志趣就不同凡響。“作佛”就是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一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求作佛。那麼真正發心要想作佛的人,聽到佛這個開示,字字句句就是“真實句義”啊!真實的教誨。“功德利益”。“于諸善法”,還會生懈怠、還會不精進,心不能安住在道上嗎?(菩提就是道,也就是清淨心、覺心。)由此可知,我們聽了之後不很在意——講堂聽了,好像是有這麼回事,下樓之後就忘得一幹二淨,這就不是菩薩;菩薩不會的,菩薩聽了之後會起作用。在此檢點看看我們會不會起作用!
⒎初業菩薩當觀衆務過失有二十大類
①長行
下面這一段經文也是我們現代人常常犯的過失。雖犯過失,還不知道自己是過失,以爲自己的功德很大。實在講凡夫在日常生活修持之中,所犯種種過失,都以爲是功德,都以爲自己很了不起。譬如貪睡吧!古大德曾經說過“饑來吃飯,困來眠”。這睡覺不就是正常的!那叫大修行人。
你修用什麼工夫啊?
他說:我饑來吃飯,困來眠。
這就是他用功的。你要學這種用功法,這上面所講的無量過失,你統統都有了。
但是祖師講的這個大修行人用功的方法,有沒有錯誤、過失呢?
沒有。他們肚子餓了吃飯,困了就睡覺。行啊!我們不行!
爲什麼呢?
人家生死已辦。換句話說,他的煩惱已經斷了、生死已經了了,就是說他已經沒事了。我們煩惱沒斷,妄念太多,這個生死大事沒有辦,你怎麼敢安心去睡覺。所以佛菩薩祖師所說的話,我們決定不能錯會了;他是給什麼人說的,在什麼境界裏說的,我們要明了。有一些話,我們可以學習,有些不能啊!學他們就壞了,這不是我們的境界。
前面曾經說過,初業菩薩跟慧行菩薩,修行的樣子不一樣。慧行菩薩是法身大士,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斷了,無明至少也破了幾品,所以他們修行的樣子跟我們初學的不同,我們初學的要循規蹈距;因爲他們的境界不可思議,不是凡夫、小乘、權教菩薩的境界,那個學不得的。
這一段裏面也是這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雲何名爲。衆務中過。若觀察時。令諸菩薩。不營衆務。勤修佛道。
這是彌勒菩薩的問詞。
什麼叫做“衆務中過”?“衆”是很多,“務”是事務。許許多多事務。“營”是經營、造作。你經營造作許許多多的事務,對你修行有很大的障礙,這裏面過失也有二十種。“若觀察時”,這個觀察就是你明白、覺悟了,知道這些事務是障道,是修行人不應該做的。“令諸菩薩不營衆務”,不再經營造作這些事情。這些事情與了生死、出叁界毫不相幹啊!所以教我們要“勤修佛道”。佛道是正覺、大覺之道,對于宇宙人生究竟徹底的覺悟,這叫做佛道。彌勒不但爲我們啓請,而且將啓請的目的都說得這麼清楚——“令諸菩薩不營衆務勤修佛道”。下面是世尊的開示,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樂營衆務。二十種過。
你看看世尊的答覆,第一句就明說“初業菩薩”。“初業菩薩”就是我們這些人——煩惱沒斷、生死沒了,去受個菩薩戒,就當了菩薩,這個菩薩就是此地講的初業菩薩,凡夫菩薩。這一句話很重要,所以諸位同修如果細心去讀誦佛門裏面的典籍、古來祖師大德的著述,你就能夠明了。從前寺院裏面的住持、當家,乃至于做寺院裏一切事務、雜務的這些人,不是凡夫啊!都是諸佛菩薩應化來的。佛菩薩大慈大悲看到你真正發心,想用功修學了,他化身來做這些事務護持你們。
我們在《高僧傳》裏看到,唐朝初年,天臺山的智者大師,往生的時候,學生們問他往生的品位?
他老人家說,他因爲作住持,要管事、管人,什麼都要管,對于自己修行當然就耽誤、妨礙了,所以他是五品位往生。
五品位是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這個地位很低、不高。如果不領衆、不管人、不管事,那品位就高了。
這就是說明犧牲品位幫助初學,但是這個犧牲是…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