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第二卷)

  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第二卷)

  淨空法師講述

  中國深圳鳳凰衛視

  諸位同學,大家好!前面講到了凡先生拜訪雲谷禅師,在禅堂裏面對坐叁天叁夜,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禅師很好奇,問他:這是什麼緣故?了凡先生說他自己的命運被孔先生算定,二十年當中絲毫沒有差誤,他想起心動念也是都是枉然,因此把這個心定下來。雲谷禅師這才告訴他:你這一生當中,會被命運拘束住,是因爲你還是有妄念,不能算是功夫,只可以說是個標准的凡夫。了凡先生聽了之後,反過來向禅師請教。

  【余問曰:然則數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爲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诳語欺人?】

  這一段話裏面,有很深的意思在其中。了凡先生問:人既然有命運,這個命運可以能夠逃避嗎?提出這麼一個疑問出來。禅師告訴他,“命是由我作,福是自己求”。這兩句話裏面有很大的學問,首先我們要明了,六道凡夫都逃不出命數。命數從哪裏來的?古聖先賢、諸佛菩薩他們是過來人,他們對于這個事實真相徹底明了,絲毫沒有錯誤,這是我們要信得過的。如果用現代科學家他們的說法,那就是空間是無限維次的,如同他們所講的叁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在理論上說,空間是無限度數。我們生在人道,只是生活在叁度空間裏面,四度空間以上維次的衆生,我們就不知道。

  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確確實實有十一度空間存在,但是如何突破空間維次,現在科學家還在那裏研究。空間維次突破了,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說的,你知道過去、未來。過去造的是什麼因,現在得的是什麼果報,這一生造的是什麼因,來世是什麼樣的果報,不就都清楚了嗎?這不是推算,比孔先生高明多了。孔先生是從數學,《易經》是一部數學,從數理上推斷的,推斷得相當正確,但是不敢講完全正確。因爲推斷只要有絲毫的差誤,結果就完全不相同。但是如果能夠突破空間維次,那是決定正確,絲毫沒有錯誤。爲什麼?過去、現在、未來是你親眼所見的。

  這些事情,實在說還不難。在古印度婆羅門教、瑜伽、數論這些大師們,他們都有這個能力。所以六道輪回這個說法,不是佛教的,而是古婆羅門教的,就是現在所說的印度教。他們的曆史,現在在世界上,公認它有八千五百年的曆史,比佛教早得很多。這些人都修禅定,佛經裏面所講的四禅八定,因此六道之內的空間維次,他們幾乎完全突破了,所以六道裏面的狀況,他說得很清楚。但是他只知其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六道怎麼來的,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他就不知道了。因此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他爲的是什麼?爲了這些人有能力觀察到這些境界,但是對于這些境界還有許許多多疑惑不能夠解除。釋迦牟尼佛出現到世間,就是爲了這樁事情。所謂是衆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這樣把釋迦牟尼佛感應到這個世間,爲我們說明這些現象的所以然。佛在大乘經裏面講得很多,特別是在《華嚴經》上。不僅是六道,六道之外,還有四聖法界,還有一真法界,這都是歸納起來說的。如果細說,那不是言語能說得盡的。就像科學家所說的,空間是無限維次,跟佛在經典所說的話完全相應。

  這麼多不同維次的空間怎麼發生的?佛告訴我們,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裏面變現出來。我們冷靜的去思惟、去觀察,衆生的妄想無量無邊,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一天不知道起多少個妄念,不知道有多少的分別執著,這樣造成不同維次的空間,造成不同的現象。佛在經上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用現在話就是宇宙人生的現象,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就像我們今天在螢光幕上,螢光幕上現的相,這是心,心現的;這個相它能活動,它在那裏産生變化,這個變化是識變的。識就是分別、執著、妄想,這個東西它能把現象改變,變得非常的複雜。這是佛一語把宇宙人生現象的根源,給我們說出來。

  所以雲谷禅師才講,“命由我作”,不是別人做的,與別人毫不相關。自己身外的境界是一個幻境,《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不是真實的。這種現象佛給我們說,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就如同作夢一樣,你不能說沒有夢中境界,夢中境界確實存在,但是你不能說它有。爲什麼?它是虛幻的,確確實實了不可得。如果我們細心的去思惟觀察,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的確是一場夢。我們晚上睡著了,人家把你的身體擡走,你都不知道,由此可知,身不是我。

  西方的哲學家很聰明,他知道這身不是我,于是他提出一個理論,“我思故我在”。那就是承認什麼?物質的身體不是我,虛幻的;但是能夠思惟、能夠想像的,這個是我。這是比一般人要高出一等,是不是真相?不是的。我思是妄想,不是事實真相。所以佛法比他的境界就更高,連我思也放下,徹法底源,恢複到真心,恢複到本性,然後才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真相在佛教裏頭有個名詞,叫一真法界,或者叫真如,或者叫第一義谛,名詞術語佛用得很多。佛在教學,爲什麼要說這麼多的名詞?這裏頭有個用意,就是教我們明了事實真相,不要執著名詞。執著名詞,又産生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屬于教學的方法,教學的藝術。

  我們既然起了妄想、分別、執著,今天想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心裏想“我也很想”,問題是什麼?斷不掉,妄念還是一個接著一個,這就是我們的功夫不能成就。我們雖然在經教裏面明白了,深信不疑,這在佛法講,我們只是解悟,我們沒有證得,沒有契入真實的境界。要證悟才有用,解悟沒有用處,不能解決問題。因此解悟之後要修行,要把這些理論、把這些方法,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逐漸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個樣子才能解決問題。于是這才說,六道裏面的衆生,這是妄想、分別、執著比較重的,“命由我作”。

  我們這一生窮通富貴,這是命。這個命是有定數的,定數從哪裏來?自己造作的。佛家講因果通叁世,人決定是有過去世、有未來世。佛講到究竟處,他講時間講刹那。刹那,這個時間很短暫。我們今天講時間單位,最小的講秒,佛家講刹那。刹那怎麼個計算法?佛用彈指,一彈指有六十個刹那。一彈指不到一秒,我們如果彈得快,一秒鍾我可以彈四次。一彈指是一秒鍾的四分之一,一彈指有六十個刹那,就是四分之一秒的六十分之一,才叫一刹那。一刹那裏面,有九百個生滅。就是念頭,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一刹那當中有九百念頭生滅。這太微細,我們一般人覺察不到,我們常講粗心大意。什麼人能夠觀察得到?入定。定就是清淨心,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伏住。相當深度的禅定,這個生滅現象見到了。那是大功夫,雲谷禅師恐怕還沒有見到。大乘佛法裏面講,能夠見到刹那生滅的頭數,大乘圓教八地菩薩。八地叫不動地,跟如來的果位非常接近。八地上面是九地、十地、等覺,那就是佛的果位,非常接近,這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

  我們今天講念頭,是粗念,太粗太粗的念頭。我們動一個善念,利益別人,利益社會,利益衆生,果報是福。我們動一個惡念,惡念是利益自己,所謂是利己損人,這個念頭在佛法叫惡念。惡念,果報是凶,果報是災禍。所以一個人一生的吉凶禍福,是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果報,也可以說是言語造作的現象,這就所以說是“命由我作”。真正明白人、通達人,肯定這個說法,肯定這個事實,他在這一生當中,無論遭遇的是什麼樣橫逆不善的環境,他決不會怨天,決不會尤人。他不會怪別人,反過頭來他怪自己,“我自己造作的不善,所以才受這種苦報”。明了之後,福要自己去求。怎麼求法?改過遷善。

  我在年輕的時候,早年,我的父親過世也很早,我二十一歲,我父親過世。我們生活正好遇到中國跟日本的戰爭,受過八年戰爭的苦難,學業沒有完成。那個期間我們是流亡學生,完全跟家庭脫離。國家對我們算是相當不錯,成立了許多國立中學,收容我們這一批流亡學生。學校是我們的家,老師是我們的父母,同學是我們的兄弟姊妹,所以我們那個時候,對于學校、對同學、對老師,那一份真誠的親愛,現在人沒有法子想像。我們是患難當中生活的朋友,彼此互相照顧,過的生活非常清苦。我父親過世,家庭裏頭一無所有。

  我流亡到臺灣,在臺灣工作了七、八年,看看自己沒有前途。我的老師章嘉大師,爲我選擇這一個行業,他勸我出家,勸我弘揚佛法。我想了很久,他老人家的指示很正確,我就聽從他的教誨,選擇這一個行業。我跟他叁年,他給我奠定了基礎。以後我辭去了職務,到臺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在臺中住了十年。所以在佛法上,我是接受兩個老師十叁年的教誨;但是在世間學曆上,我只是初中畢業。而後這一生,福自己求。我明白了,我覺悟了,所以從二十六歲學佛以後,我就小心謹慎,依教奉行。

  年輕時候,也有一些看相算命的給我算過命,這是我們中國人老風俗。年幼的時候,我母親給我算過命;在臺灣,也遇到不少這些高人,算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的命比了凡還苦,壽命比他還短,他還活到五十叁,我四十五歲就沒有了。所以在那個時候學佛,我就把我的壽命算到四十五歲;四十五歲以後,沒有了。四十五歲這個期間當中,自己一定要有一個成就。這個成就,就是決定要能夠往生淨土,我把目標定在這裏,自己要有個打算。可是到四十五歲那一年,果然我害了一場病,病了一個月。我也不看醫生、也不吃藥,因爲我自己明白,醫生可以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你找醫生有什麼用處?所以就關起門來念佛,求生淨土。每天有幾個學生替我做一點東西送給我吃,吃稀飯、醬菜。一個月之後,身體慢慢就好了。我是一生都沒有生過病。病好了之後,我們還繼續從事于…

《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