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們把《弟子規》、《了凡四訓》、《感應篇》完成之後,這個光碟出來,你們學這部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接著再學《十善業道經》,你的根基就鞏固了。再進一步,我給你們定的《淨宗同學修行守則》,你就學這個。希望這些課程兩年當中完成,第叁年就可以研究經教了。
這些大經大論,你們發心選擇一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一個不成就。就是一部經,決不能學兩部經。到什麼時候可以學兩部經?到你開悟了。“一門深入”到底要深到什麼程度?深到開悟。開悟的樣子是什麼?開悟之後,《大藏經》你只要一翻開,那個意思就像泉水一樣往外頭湧,字字句句無量義,用不著自己去想,那就開悟了。如果今天經本一展開,還什麼都不知道,這一句怎麼講、那一句還去查資料,你沒開悟。沒有開悟就專搞一部,這一部幫助你開悟。一部是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了。悟了之後,世出世間一切法一接觸就通達了。
我今天在山上搞這個班,目的在此地。所以學的是什麼?戒、定、慧。戒是方法,我傳授你們這個方法是屬于戒,你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是定。我們在經典傳記裏面看到龍樹菩薩,這是釋迦牟尼佛滅度六百年時代的人,那時候佛教沒傳到中國來,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佛教才傳到中國。我們在傳記上看到龍樹了不起,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他叁個月就學完,完全通達,那是什麼原因?開悟了。這是外國人。中國人也有一個,禅宗六祖惠能大師,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你要是對佛經不懂,你拿佛經念給他聽,他聽了之後,他就給你講。他給你講,你也就開悟了。這什麼原因?覺悟了。無論世出世間什麼書、什麼東西,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你不問他,他完全不知道;你問他,他什麼都知道。
我教諸位學這個本事,這個本事才能夠幫助世間人,幫助世界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沒有這個本事怎麼行?學一樣東西會一樣東西,念死書,那沒有意義。一般佛學院是教這個東西,我在這裏開這個班不是教這個,所以你們一定要懂得。
兩年根基學做人,學做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兩年的時間給你們學做人、打基礎。然後我過去選的那幾部經典,你們也不一定依我選的,凡是我講過的,現在留著有錄像帶的,你們都可以選擇,但是只能選一部,沒有開悟絕不選擇第二部。每一部經都能開悟,所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話是真的,佛在《金剛經》上說的。每一部經不論是大部小部,也不論這個經的意思是淺是深,只要一門深入,你就能開悟。一定在這一部經上,就是用這個方法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都念掉,你的障礙沒有了,悟門堵塞除掉了,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無量的德能相好統統現前。這個方法不是我發明的,是佛告訴我們的。諸佛如來佛佛相傳、祖祖相傳就是這個方法,誰能夠相信、能夠肯定,死心塌地修學,再笨的人也能成功。
《彌陀經》大家念得很熟,周利槃陀伽是釋迦牟尼佛最笨的一個學生,記憶力完全沒有。佛教他條帚,掃地的條帚,教“條”,他不知道帚;教“帚”,條忘記了。這麼笨的人,釋迦牟尼佛都有方法教他大徹大悟。關鍵是你聽不聽話,你相不相信。真相信、真聽話,沒有不成就的。人的根性有聰明、有魯鈍,什麼原因?煩惱習氣每一個人厚薄不相同。煩惱習氣輕一點的人就顯得聰明,煩惱習氣重一點的人就顯得魯鈍,就這個道理!佛菩薩的方法很多,方法雖多,目標是一個,方向是一個,都是幫助衆生斷煩惱習氣而已。
所以我們對于不同的法門、不同的宗派,我們要尊重,決定不能夠自贊毀他。我這個好,你不如我,不可以這個說法,錯了。每一個法門都好,我們只能選擇一個法門。什麼標准選擇?看自己的程度,看自己生活環境,哪一個法門對我的程度相應,我能接受、我能理解;對我現前生活方式能相應,我學起來很方便,不感覺到困難。選擇法門必須要依這個條件,不能選得太深,不能選的跟自己生活環境相抵觸,那就很麻煩了。
實在不會選,釋迦牟尼佛替我們選擇。他在《大集經》上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禅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給我們說了叁個綱領。我們想一想,我們現在生在末法,釋迦牟尼佛說“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那我們選淨土就好。這是佛給我們一個提示,給我們很大的幫助。行門無量無邊,佛經上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總歸結起來不外乎叁門,覺、正、淨叁門。我們要清楚,覺門就是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禅宗是屬于這一門,性宗是屬于這個門。這個門難,是很快,所以一步登天,一步踏上天的沒有問題,你上天了;要是踏不上去,那下來就粉身碎骨,跌死了。所以我們自己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這個根性,我一步登得了天嗎?不是這個根性,這個法門不能學。法門是真好,我們條件不夠,煩惱習氣太重。所以自古以來,學禅的人很多,成就的人太少了。這個諸位在禅宗公案裏面能看到。
第二個教下。教下範圍廣,天臺、賢首、法相、叁論都是屬于教下。教下是好走,像爬樓梯一樣,慢慢上去,那叫漸修,步步高升。但是時間長,就像上學念書一樣,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慢慢來,要很大的耐心,沒有耐心不能成就。這是第二門“正門”,正知正見。佛經念多了,思想純正。
第叁個是淨門,我們淨土宗修的、密宗修的都是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我們修的這個法門是從這兒下手,確實比前面兩個方便。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去鍛煉。練什麼?練清淨心。我教給大家就是這個方法,處事待人接物在這裏頭修我的真誠心。我們知道別人對我們虛僞,我們對人真誠。可是有很多人說,我們用真誠對他,他是虛僞對我,我不是吃虧、不是上當了嗎?所以修行頭一個就要懂得“吃虧是福”,我願意吃虧、我願意上當;不肯吃虧、不肯上當的人不能修行。實際上,吃虧不是真的吃虧,不肯吃虧才真的吃了虧;不願意上當的人真上當,喜歡上當的人不上當。肯吃虧、肯上當的人都升天、都到極樂世界去了;不肯吃虧、不肯上當的都到餓鬼、地獄去了。所以到底哪個吃了虧,哪個上了當,我們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待人總是心地要厚,處處要忍、要讓。生活節儉就快樂。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清淨心、善良心,我講的四好,真正健康長壽,生死自在。吃東西簡單,愈簡單的生活就愈是健康的生活,這個話我在講席上不知道講了多少遍。我沒有跟你們在一塊生活,我自己生活,我吃生菜。我有事實根據,你看牛羊吃青草,一輩子就吃這一樣東西,它那樣健康,那麼長壽,我們人一餐要多少個菜,吃了一身毛病。你仔細觀察,愈簡單愈健康。
我給你們透一個消息,我在吉隆坡講經,照片在外面挂著,你們都看到,聽衆一萬五千多人,請我去講經的是那邊的一位居士:李金友居士,他開一個飯店叫金馬皇宮,是五星級、六星級的我搞不清楚,是吉隆坡最大的一個飯店。他接待過五十多個國家地區的領導人,他跟我說:“我最佩服的是江主席。”我說:“何以故?”他有一天到房間裏面看到,江主席自己洗內衣,他非常驚訝!內衣自己洗!他講了我也很感動。主席在他那個旅館住過叁次,所以他很熟。我還聽說江主席平常吃飯叁個菜,我們每天吃飯都超過他,我們福報比他大。有一天我在新加坡居士林,新加坡的前任總統黃金輝來訪問,我陪他在一起吃飯。他看到居士林擺的菜差不多有二十道菜,他嚇一跳,他說:“我吃飯才五個菜,四菜一湯。”他說:“你們這麼多菜!”所以我們現在學佛的人福報比人家總統都大。我們有什麼德行?天天在胡思亂想。你享了這麼多的福,將來到哪裏去,自己不就清楚了,還用得著我說嗎?
我們常常想想,江主席穿的衣服是破衣服,真修行人是這樣的。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我不知道他裏頭穿破衣服,不曉得。他往生之後,我們給他做個紀念館,把他的衣物擺開才曉得,裏面的襯衫都是補補丁的,襪子都是補補丁的,我們看了流眼淚。他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好衣服,學生送他的好衣服,轉手送別人。自己穿破的,好的給別人,這些地方我們要學。每天都貪圖享受,這還得了!一定要學著節儉,一定要曉得信徒送來的供養不容易,他們都省吃儉用,我們要是浪費還得了嗎?能省的決定要省。我們山上做了攝影棚,攝影棚裏面所有一律用的,要用最簡單的,決定不能夠浪費。不是真正用得到的,我們決定不要。機器不必買那些高級的。爲什麼?我們不是表演,不是唱戲,不是拍連續劇,我們要那些高級東西幹什麼?我們是講經、教學,只要這麼一個畫面,看得清楚、音聲清楚就足夠了。要知道錢花多了,將來要還債的。哪一個人主導,哪一個人要負責任,他要背因果責任。我的要求非常簡單,今天我這一看很歡喜,後面一塊布就可以了,機器一臺就可以了,不要搞太多。很多常常在換畫面,把聽經的人注意力分散掉了。
教學、聽經意志要集中,心要定。當然最好的,根本錄像都不必要,錄音就好。真正用功夫,功夫真正得力,那是《楞嚴經》上文殊菩薩說得好,“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用聽的,不用看的,這就更簡單。我們做一個錄音室,只要隔音設備好,音響效果好,哪裏用得著這麼麻煩?講經說法最理想的是用廣播電臺,收聽的人用收音機,不需要影像,他能深入,他的心能定。有影像,心是浮動的,反而不能得定,不能開慧,對于定慧造成障礙。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了解,都要明白。
好,我今天的話就說到此地,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勉勵自己。我每一次到這邊來,大家樣子都不一樣,你們要把成績拿給我看。不肯真正學的,到別的道場去,不要住在這裏,住在這裏就有罪過;住在這個地方一定要真修行,要真幹。
《人人皆可成聖賢》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