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上)▪P2

  ..續本文上一頁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再從十歲起,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減一增叫做一小劫。二十個小劫爲一個中劫,四個中劫爲一個大劫。這裏的“劫”是指大劫,我們稱作“大時代”。

  “賢劫”,在這一個大時代裏,有一千尊佛先後出世。已出世的有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四位。以及將要出世的如上所述的彌勒佛、現在參加這個法會的菩薩們,將是另外先後在此世間出世的九百九十五尊佛。在這一個大時代裏有這麼多尊佛出世,這種現象是非常希有的,所以稱爲“賢劫”。

  【德遵(1)普賢第二】

  《解》這些大菩薩們的德行,都是遵守、依照普賢菩薩的十大修行綱領(十大願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並以導歸極樂爲目的。

  《注》

  (1)(德)道德行爲。(遵)遵守、依照,也是榜樣的意思。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1),所謂善思惟菩薩(2),慧辯才菩薩(3),觀無住菩薩(4),神通華菩薩(5),光英菩薩(6),寶幢菩薩(7),智上菩薩(8),寂根菩薩(9),信慧菩薩(10),願慧菩薩(10),香象菩薩(10),寶英菩薩(11),中住菩薩(12),製行菩薩(13),解脫菩薩(14),而爲上首(15)。

  《解》這一段的(賢護菩薩〉是與釋迦佛同時代的此方世界的菩薩,其他十五位菩薩則是他方世界來此參加法會的菩薩。由前面十四位菩薩的名號含義中,讓我們認識這部經典的殊勝,第十五位(製行菩薩〉教我們修行下手的方法—“持名念佛”,最後一位是代表修行的果報。這十六位菩薩都是在家菩薩的上首。

  《注》

  (1)(賢護)即能保護自己純正的思想行爲,又能樂于護持他人的意思。他是釋迦佛在家修學淨土的學生,地位與普賢、文殊相同。(等十六)就是連以下列出的十五位來自他方世界有學問、有道德、有修有證的在家菩薩。(正士)“正”正知正見,“士”知識分子。知見同佛的知識分子稱爲正士,亦稱大士,是菩薩的別號。

  (2)(善思惟菩薩)他的思想見解都是純善的。代表專修淨土的人具有正確的思想見解,與阿彌陀佛相應。

  (3)(慧辯才菩薩)有智慧、有口才,能把淨宗教理說得讓人相信。

  (4)(觀無住菩薩)觀察這個世間一切法都是無常。在此代表修淨土的人對一切法,心不執著、不留戀,念佛才能往生。

  (5)(神通華菩薩)表靈活應用。他有很善巧的教學能力,能因材施教,把念佛成佛的法門介紹給廣大群衆,讓大衆都能明白接受。

  (6)(光英菩薩)表光明英發。光明是智慧,英發是發揮。表這部經能顯發我們深廣的智慧。

  (7)(寶幢菩薩)“幢”是圓筒形的旗幟。古時候道場有講經時,就把幢挂在寺院外的旗杆上,通知大衆來聽經,所以“幢”表宣揚佛法。“寶幢”表宣揚最殊勝的佛法,在此表宣揚本經的法緣最是無比的殊勝。

  (8)(智上菩薩)“智”是智慧,“上”最上第一,在此代表修學本經就能得到無上的智慧。

  (9)(寂根菩薩)“寂”是寂靜,“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寂淨是修行的根本,在這裏代表依照這部經修學就能身心清淨。

  (10)(信慧菩薩)表能深信本經。(願慧菩薩)表肯發願學習求生淨土。能深信發願,就是有真實智慧的人。(香象菩薩)是比喻念佛的力量很大,能幫助我們超越十法界。這叁位菩薩是代表往生的叁個必要條件—信、願、行。

  (11)(寶英菩薩)“寶”是智慧寶藏,“英”是精華。所以“寶英”是代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一切妙法中的精華,能令凡夫在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決定成佛。

  (12)(中住菩薩)“中”中道,“住”安住。把心安住在此經、佛號中,就能得到中道第一真理。

  (13)(製行菩薩)“製行”是指控製我們的思想行爲。念佛就是製行,在這裏代表持戒念佛。

  (14)(解脫菩薩)“解”解除煩惱,“脫”脫離六道、十法界。表示依照這部經的理論、方法修行,就能往生淨土,永離妄想、分別、執著,得大自在。

  (15)(而爲上首)是指這十六位大菩薩代表在家菩薩衆的上首。

  鹹共遵修(1)普賢大士之德(2),具足無量行願(3),安住一切功德法中(4),遊步(5)十方,行權方便(6),入佛法藏(7),究竟彼岸(8)。

  《解》這一段經文是說,與會的大衆,都以普賢菩薩爲榜樣,學習他的修行十大綱領(願王),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他們遵修普賢菩薩十大願行,自然也具足如普賢菩薩同樣無量的大行大願,把心安住在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上,也就能成就如來果地上一切究竟圓滿的功德法。他們都能通達明了宇宙人生的事理真相,成就佛果。

  《注》

  (1)(鹹)都。(共)共同。(遵)遵守。(修)修行。

  (2)(普賢大士之德)普賢菩薩之德無量,說之不盡,總歸納爲十大願王,名目如下:

  1、禮敬諸佛 2、稱贊如來

  3、廣修供養 4、忏悔業障

  5、隨喜功德 6、請轉*輪

  7、請佛住世 8、常隨佛學

  9、恒順衆生 10、普皆回向

  (3)(具足無量行願)以上參加大會的菩薩們,人人都遵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所以也如普賢菩薩一樣具足無量行願。

  (4)(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安住”是安住不動。“一切功德法”是菩薩修行成佛以後的圓滿功德。

  這裏教導我們,只要把心安住在一句佛號上,就是安住在一切功德法中。

  (5)(遊步)遊戲神通。

  (6)(行權方便)很善于教導,能隨衆生不同的程度給予不同的教育。這是指菩薩們的神通遊戲、自在遊行,感化救度十方世界一切衆生,隨順衆生的需要來協助教化他們。

  (7)(入佛法藏)對一切衆生真心自性裏面含藏的一切佛法都通達明了。“佛”是覺悟、明了,“法”是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法,“藏”是含藏。

  (8)(究竟彼岸)達到究竟圓滿的成佛果位。

  願(1)于無量世界成等正覺(2)。

  《解》他們具備上面所說的智慧與能力,所以都發願到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示現成佛,普度一切衆生。

  下面是菩薩們示現度衆生的情況。他們可以做到隨順衆生的願望,應以什麼身分得度,他就現什麼樣的身分爲衆生說法。這裏只舉出一種最殊勝的佛身來作例子,因爲能現佛身,其他的身分就沒有不能示現的了。

  《注》

  (1)(願)誓願。

  (2)(成等正覺)就是示現成佛。

  舍兜率(1),降王宮(2),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3)。以定慧力(4),降伏魔怨(5),得微妙法(6),成最正覺(7)。

  《解》這些菩薩們示現成佛,首先要從兜率天內院下生到人間來,他們都選擇降生在王宮,身爲太子,這樣世間一般人希求的一切富貴,他全都得到了。但是這些富貴,解決不了生死問題,所以又現出家相,去勤苦的修行,尋求解決生死的真理。

  這些示現都是爲度我們這個世間的衆生而作的表演。菩薩以定和慧的力量,降伏種種的魔怨,到最後徹底明白,唯有一心念佛,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才能在一生成就無上圓滿的佛果。意思是告訴我們,人間的富貴榮華並不是最好的,成佛才是最好;也顯示我能成佛,一切衆生也一樣可以成佛。

  《注》

  (1)(兜率)印度話,中文是“知足”的意思。知足是于人無爭,于世無求,無爭無求才是真正的快樂。菩薩修行必須知足才算圓滿。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層天,分內院和外院。內院是彌勒菩薩說法的地方,外院是天人住處,享受快樂的環境。(舍兜率〉是菩薩示現作佛,八相成道的第一相(第一個示現)—“下生”相,是補處菩薩從兜率天下降人間,這是一切諸佛示現成佛的一般形象。

  (2)(降王宮)這一句包括第二相“投胎”到帝王之家,及第叁相“出生”爲太子。一般世間人所追求的富貴,他全都得到了。

  (3)(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這四句是第四“出家”相。這是說明世間富貴達到極處,也不能解決生死問題,所以才放棄王位,出家苦行學道。“苦行”就是修習艱難勤苦之行,勤苦學道,尋求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作斯示現,順世間故”,菩薩示現投胎、出生,然後出家修苦行,這些都是隨順我們這個世間衆生的根性而作的表演。

  (4)(定慧力)“定力”是對于種種魔怨,能不受誘惑。“慧力”是對一切事理因果的真相看得清楚。

  (5)(降伏魔怨)有定有慧,才能降伏魔怨。“魔”是折磨障礙的意思。心裏有貪嗔癡等煩惱,外面有種種的惡緣誘惑。凡是障礙我們學佛的即是魔障。“怨”是冤家對頭。

  (6)(微妙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念佛往生不退,一生成佛的方法。

  (7)(最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徹底明白宇宙人生的事理真相,成就最圓滿的佛果。

  天人(1)歸仰(2),請轉*輪(3)。常以法音(4),覺諸世間(5)。

  《解》天人知道菩薩示現成佛,他們非常仰慕、歡喜,虔誠恭請佛陀演說正法。佛陀接受天人的請求,就如同釋迦佛爲大衆說法四十九年,幫助一切衆生覺悟。這四句是轉*輪的總相。下面經文是轉*輪的詳細說明。

  《注》

  (1)(天人)天界的人。

  (2)(仰)仰慕。

  (3)(轉*輪)“輪”是轉輪王的武器,這裏比喻佛法的威德,能降伏一切外道,破除衆生的一切煩惱,所以演說佛法就叫做轉*輪。

  (4)(常)不間斷。(法音)佛的一切教法。

  (5)(諸世間)一切衆生,包括凡、聖、植物、礦物和自然現象。

  破煩惱城(1),壞諸欲塹(2),洗濯垢汙(3),顯明清白(4)。

  《解》佛陀所說的道理教訓,可以幫助衆生破除貪嗔癡等等堅固的煩惱,降伏衆生錯誤的種種欲望,去除心理、思想、見解的垢汙,開顯本有自性的清…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