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座,就是太師椅。早年,沈香在臺灣很名貴、很不容易得到,這種香放在水裏會沈下去。皇帝送他沈香寶座,他一生歡喜心:我今天是皇帝的老師,很了不起!貢高、我慢的念頭剛剛生起來,護法神跑掉了,冤家債主找上門了;他膝上生了一個人面瘡,幾乎把命送掉。這才證實這個冤家債主跟了他幾百年,時時刻刻在旁邊等著機會,護法神一走他就進來,這都是講殺業。
汝教世人修叁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佛叫著阿難,這個“汝”就是阿難。阿難是佛的傳法人,不能把佛法傳錯了,不可以把佛法傳訛了。你教導世人修叁摩地;奢摩他、叁摩地、禅那,修學這個叫真正修行,所以這要搞清楚。“行”是行爲,“修”是修正,我們的思想、行爲有了過失,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奢摩他、叁摩地、禅那,是標准的行爲,是諸佛菩薩的行爲,依照這個修行,那是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依照佛的行爲來修正,使我們自己也像一尊佛,完全像一尊佛,那就成佛了。這是囑咐阿難,要指導世間所有的修行人斷殺生,決定不能殺生;這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說的,我們看經文佛講得很清楚“是名如來,先佛世尊”,這意思就是說:自古相傳,一切諸佛都是這樣教我們的,沒有例外的。釋迦牟尼佛也是這麼說的,縱然將來彌勒佛出世了,還是這樣教的。“佛佛道同”,所以說今佛如古佛之再來,如來有這個意思。今佛如古佛再來,佛沒有二種說法的,如果他講的跟古佛所說的不一樣,那他決定不是佛,他一定是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薩來誘惑我們,來欺騙我們,我們要認識他。這個是第二個“決定清淨明誨”,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教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爲欲隱彌露。
佛在此地舉了個比喻。不斷殺生修禅定的,他能成就嗎?不能成就。在這個地方,同修們要明了一個事實,我們不要講佛門,在世間法裏面,古人常講“學問深時意氣平”,愈是有學問的人愈有涵養,愈是有道德的人愈能夠包容。孔夫子是我們中國讀書人的一個代表、一個典型、一個模範。夫子之德,《論語》上有記載:溫、良、恭、儉、讓。這是凡夫,不是聖人啊!凡夫應當要具足這幾個條件,應當要有如是風範。世間有學問的人如此,何況學佛呢!佛是大德,佛所證的無上菩提,智慧、德能都圓滿了,對一切衆生,心地清淨、平等、大慈、大悲,這是佛性;哪裏還有惡念?哪裏還有惱害衆生的行爲呢?決定沒有的。我們假設見到一位大德,他有學問、有德行,我們不小心、不謹慎,言語、動作上得罪他了,他就大發脾氣;那麼這個人是不是真有德行呢?諸位念《論語》就明白了。孔老夫子曾經說過:假設有一個人,他的才華像周公一樣(周公是聖人,孔老夫子最佩服的),如果他傲慢,如果他吝啬,孔老夫子說:“其余不足觀也已。”那就不必說了。爲什麼呢?假的呀!不是真的!所以真正的大德,你接近他一定是溫和慈悲,絕對不會是傲氣淩人。這是說明修禅定的,他有嗔恨心、有嗔恚心,稍稍得罪的時候就動怒;如果得罪他,他就有報複的意念,有報複的行爲,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什麼人呢?原來是羅刹,鬼呀!在我們佛門裏面,末法時期妖魔鬼怪很多,羅刹也披了袈裟,也打著佛的旗號,毀滅佛法,欺騙衆生,我們不能不認識,辨別的原則佛在此地教給我們。
8、清淨比丘之行止——擺脫世緣
清淨比丘。及諸菩薩。于岐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雲何大悲。取諸衆生血肉充食。
《戒經》裏面教導我們,一個持戒清淨的出家人、菩薩(有在家、有出家),真正覺悟、明理之人,他走路不蹋(踏)生草。這是慈悲心的流露啊!看到小草長得活活潑潑的,怎麼忍心去蹋它呢?除非已經沒有路,必須從這個地方通過,這個可以的。如果有別的路,雖然繞一個圈,你也得繞道而行,不可以蹋生草。蹋都不可以蹋,何況用手去拔它!這個是對于一切生物的愛心。對植物都這樣的愛惜,那對于動物更是愛惜了,怎麼會去殺它、吃它呢?當然是不會的。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叁界。
這是講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穿著。我們不吃肉,不與衆生結冤仇;假如穿衆生的皮,跟殺生、吃肉沒有二樣啊!
佛那個時代,中國跟印度交通非常非常的不發達,但是有往來,古時候的絲路便是互相往來的通道。當時中國貿易裏面最著名的是蠶絲,所以蠶絲是從中國傳到西方的,當然印度也有;這個是殺生取絲,佛說比丘不應該穿絲織品。在印度本土有皮靴,有羽毛做的衣服,這也都是殺生才能夠取得的。“乳酪醍醐”是奶製品,雖然沒有殺生,也侵犯了小牛;牛奶是喂小牛的,你奪了它的食品也不應該,所以佛在嚴格的戒律裏面都禁止,都不許可。不但不吃肉,不能穿皮的東西,乳酪醍醐奶製品也不吃,佛說這個比丘才叫做真正“清淨”。如此,與世間這些緣都擺脫掉了,這樣才能夠“酬還宿債”。“不遊叁界”,就是超越六道輪回。佛在這部經上跟我們講的,句句是實話,沒有委曲婉轉。其他大乘經裏面,因爲你並沒有真正下定決心要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叁界,因此佛有很多方便說,說的沒有這麼清楚,沒有這麼嚴格。這部經是阿難真的有決心,要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成就,那佛就不能不說真話了,一句委曲的話都不說了,完全跟你講真實的,這才真正能出叁界。剛才講了,菩提路上冤家債主盡可能的把他化解,盡可能的減少他來擾亂,那我們一定要這樣做法——真正回頭,真實忏悔;他看到你這個樣子,也可以原諒你了。要是出了家、受了戒還要殺生,他不會原諒你的,過去你害他,今天他看到你害別人,他對你恨之入骨,不會放過你的。我們今天真的把殺的心斷掉、念頭也斷掉,這些冤家債主他會同情我們、原諒我們,我們過去無知做錯了事情,現在明了了真正回頭。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爲彼緣。
佛說你穿皮的、用皮的,這是它身體的一部份,你還是跟它結了惡緣。
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離地。
現在科學家都在研究地球和地球上生物的起源。人從哪裏來的,科學家有許許多多的講法,雖然他也提出許許多多證據,但是總不能叫人口服心服。換句話說,並沒有把真相找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地球上的人,最早的祖先從哪裏來的呢?從“光音天”來的。換句話說,是從別的星球移民到這裏來的。現在我們講外太空人,我們的祖先是外太空人,從太空當中移來的;到這邊來之後,就吃地上長的這些東西,之後自己能力喪失掉了,回不去了,就在這個地球上落戶。這就是講你跟這個土地結上緣了,你離不開它了。佛舉這個例子來說。
必使身心于諸衆生。若身(指肉)身(指皮毛)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
我們身不要穿皮的,也不要吃衆生肉,這樣子我們跟一切衆生,才真正把生生世世相殺相害的緣斷掉了。
我說是人真解脫者。
這個人真正解脫。
如我此說。名爲佛說。
說的跟佛在經上講的一樣,這是佛說的。
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不是這樣說,而說修行吃肉沒關系,吃肉也可以成就,這是魔說的。“波旬”是魔王的名字,這就不是佛說的。
9、殺生相關的問題
這一段經文,跟諸位粗略的介紹過去了,現在有幾個問題,這些問題都是與殺生有關系。
(1)、墮胎。
第一、墮胎。
我在國內、國外常常遇到同修說:“墮胎有沒有罪?”
有罪。不但有罪,這個罪業非常重。
諸位要曉得,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明白,父子的關系有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你過去生中跟他結的緣,這一生中遇到了,如果是惡緣,他來討債、報怨的,你把他殺害了,他這個怨恨結得更深,以後再來的時候,這個報複的力量不曉得強多少倍?這不應該啊!如果他是來報恩、來還債、是好的,你把他殺害了,好事就變成了冤仇。這一點不學佛的人,他不明白事理,不知道厲害啊!學佛的人一定要知道,這種殺生比殺一般動物,甚至比殺一個其他的人,冤仇結得還要深,將來果報還要慘烈!所以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事情,萬萬不可以。在此希望同修們知道,如果有人問你,你要老老實實告訴他。
按:目前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對家庭對社會都有利益的。至于避孕可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墮胎是可避免的。例如法國人口增長是負數,而墮胎是國家法律禁止的。這證明節製生育,並不需要墮胎就可實現。
(2)、安樂死
第二、安樂死。
現在這個社會上常常看到的,有所謂老人病、植物人,這在佛法裏面講叫業障病。現在這種病愈來愈多,因此就有許多人主張安樂死。
一個人知覺完全沒有了,就是一口氣沒斷,不但自己很痛苦,也連累一家人都不能平安,時間拖長了,家人都非常的厭煩,事情不曉得如何處理,在這種狀況之下叫他安樂死,有沒有罪?
依照佛經講的道理,決定有罪。哪有沒有罪的呢?必須要知道,植物人雖然一切知覺都沒有了,他那一口氣沒斷,什麼原因呢?或者他壽命沒有了,但他福報還沒有享盡;他這一生的福報太大了,沒有享完,所以壽命沒有了,留這一口氣享福。你看,一天叁班護士照顧,一年要花多少錢!他在那裏享福,等他享完了他就走了。因此,不能殺害他,殺他一定有罪。可是如何處理呢?如果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有方法處理——把他的醫藥費,譬如說:他能夠再活個十年、八年,你算算看他應該花幾百萬、幾千萬(害這種病都是有錢人啦!沒有錢的人害不起。),你趕緊把這個錢,在社會上做慈善事業,給他布施,給他培福,他的福報用盡了,他自然安安詳詳的走了。決定不可以殺害啊!這是講他知覺幾乎完全都沒有了,我們勸他念佛,他也聽不進去了,他也不懂,跟…
《大佛頂首楞嚴經 清淨明誨章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