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化複興與宗教▪P3

  ..續本文上一頁的戒律;能夠守持戒律,就是標准的善行。所謂大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能忍辱精進。忍辱最重要的就是克服一切不正常的或過份的欲望;能夠做到這一步才是大勇,古人所謂無欲則剛,有容乃大的克己工夫。能克己才能進德修業,才能在道業德行上修成聖果。因此,唯有大仁、大勇,才能爲佛菩薩,爲人天之救世主。我深望國內諸大宗教家,暨一切宗教徒要以複興中華文化,團結國家民族,進而聯合全世界宗教大師,攜手合作,共謀挽救這即將面臨核子毀滅的悲慘時代,實踐救世救民的教化。如此,我可以說,他們就是現在的佛菩薩,今日的救世主。我們信仰宗教,假使入世都做不好,出世的果證也絕對無法達到。

  然而任何宗教都必須要有相當的力量護持—在佛教稱爲護法—才能夠發揮其救世的功能。中國曆代的護法,主要的是國家,不是個人,佛當時在世的時候護法者亦是國王大臣,西方宗教在中世紀的護法亦不例外,必須國家護持,宗教教育才能興盛,宗教事業才能發展,才能夠有利于整個國家;國家假使不護持,則宗教利益只屬于一些少數的修行者,不能普遍利益一切衆生,而其流弊則可能危害國族人群,國家應當怎樣護持呢?我顧在此提供幾點淺見:第一需要立法,在憲法上修訂宗教政策,以爲基本依據。也就是說人民信教自由,但須遵守宗教道德,必以複興文化,團結國家民族的基礎;任何宗教如有違反國策,破壞中華文化,分化民族感情與團結者,就可以停止其傳布。同時立法以後,宗教行政及教育,亦應並入國家行政系統之內,視同國民教育以主其事。譬如行政院之下可增設宗教部,每一個宗教設一個司,使宗教與政治能夠配合,宗教徒一切活動能夠配合乎國家現行政策之需要,如此國家可以得到很大的利益,尤其國家在某一時期有其特殊政策,這樣宗教師和宗教教友都能對國家利益盡到責任,所以這一建製是非常重要的。省可設宗教廳,縣可設宗教科、局,主持其事者可由各教推選賢能,而由政府任命之。第二、宗教皆有道場,佛教有寺院,其他宗教也有寺院或教堂,寺院、教堂亦應由國家建立,教産屬于國有,宗教徒當然有在家的,在家信衆的奉獻均屬國有,應由國家保管運用,或由奉獻者指定用途,國家亦當尊重,而不屬于私人,凡佛教徒所獻之財物若非別有指定,必須用之于佛教。他教例此推行,如此則宗教師們私人沒有財産,生活所需,概由國家共養,自然就沒有財物爭執,令其安心布道,精進修持,自行化他,以至功德圓滿。有了私財,就不免患得患失,心不在道,反而破壞其教義宗旨。所以道場必須由國家經營,由宗教徒選舉具有德學之宗教師管理,而由國家負監督保護的責任。第叁、至于宗教師資,亦由國家培養,國家可辦一所宗教大學,每一個教設一個學院,這樣,不但各種宗教思想可以溝通,而且能在國家統一政策之下,統一理想,統一目標,使每一宗教向各種不同的方向去弘揚,完成救世救民的共同目的。這樣可以利于國家,利于自己的教會;利于他人,也就是達到將來自己升天堂或生淨土的目標;此一理想的細節,不能于此詳述。以上叁點淺見,謹提供給諸位參考。

  複興宗教還有一個理想,就是以宗教教育及事業,來協助國家養老育幼。現在政府有退休製度,老年人退休以後,國家既建設有各種宗教大道場,凡屬信仰宗教者,大道場便是他們的養老院,一切物質生活不使其缺乏,且有志同道合的教友們共同修行,則精神生活亦可以滿足,此未嘗不是老有所終的有效措施。如果身體好的話,還可以到各學校兼課,以倫理道德爲施教內容,讓老年人教授德育,要比年輕人有效,以老年人心地慈悲,總希望孩子們比上一代好,希望他們長大之後爲國家造福;因此,請他們擔任倫理道德教育,將會收到很大的效果。如是退休後,人人皆有安定的生活及精神寄托與歸宿。宗教並不僅是口頭宣傳爲能事,尤須身體力行;換句話說,在這個大道場裏所有的修行人,都要以身作則,作國民模範,進而以身教增進國民道德,以輔助政教之不足。如果能這樣做,則對于社會、國家、個人的益處,誠非吾人能思議者。至于經費,所需並不太多,因爲現在每一個宗教的基礎都非常好,只要能組織起來,這件事是很容易做得到的,所以宗教複興對于複興中華文化,確實是相輔相成。

  單使我們自己的國家複興,依舊是不夠的,我們要和平要繁榮,那就必須整個世界都好。也就是說,要由愛護我們自己的國家,擴大到愛護整個人類,要將中華文化推展至全世界,以倫理道德輔助西方文化之不足,溝通各個地域文化的隔閡,使世人觀念漸趨一致,如此人類戰爭才能減少。其次是要消除宗教間的偏見,希望全世界的宗教家們都能夠同心同德,作現今住世的真菩薩,作此時此處上帝的真使者,以真誠自由平等博愛,攜手合作,彼此尊重,建立世界性的文化聯誼或世界宗教聯誼會等組織;進而運用這種組織的功能,以達到重建世界道德,維護世界和平的目標。

  最後,我再引用張曉峰先生幾句話作結論,他說:現代世界上有識之士,大都認爲二十世紀晚期的叁十年代,也就是今後的叁十年,當爲宗教的複興時期。何以張先生有此卓論?這是因爲現代西方科學進步太快,人類物質享受超過了精神生活,心靈感到空虛,對生存價值發生懷疑,這是很可怕的現象。由于精神生活確實是重于物質生活,譬如顔回一箪食,一瓢飲,居陋巷,尚能自得其樂;物質生活達到極點,精神生活空虛,這是世間最可憐憫者,這種生活是醉生夢死,只有今日,不知明天,在西方已形成爲非常嚴重的現實問題,所以大家認爲這是宗教複興的時期,也就是以宗教信仰來彌補其空虛的精神生活;同時亦爲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大宗教共同努力,攜手並進,堅凝爲一,以求真正世界和平與繁榮的新時代。我深信這是極爲正確的看法!尚希各位多多指教。

  

《文化複興與宗教》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六祖壇經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