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六道輪回,天天念阿彌陀佛,還是搞六道輪回,你以爲你能往生?不能往生。能往生的人,四相真離,心地真正清淨,“心淨則佛土淨”。很多帶業往生的人,臨終一念、十念往生的人,他那一念、十念與四相相應,最後臨終的一念還是有我、人、衆生、壽者,就不能往生。以前李炳老常講,一萬個念佛人,能夠往生的是兩、叁個而已,什麼原因?我、人、衆生、壽者沒斷。我們想這一生當中真正往生,什麼時候練習?現在就要練習,不要等,“我現在還沒有到臨終,臨終時候再離”;臨終時候你有把握,你能離得了嗎?平常就要真幹。
對于世間之感情,我們一般講情結要淡,愈淡薄愈好。念念爲衆生、爲社會,不要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就是造業、就是造罪,別人都爲自己,那是他的事情,他要搞六道輪回,佛都管不了,我怎麼能管得了?修行證果的事情,要靠個人自己努力,誰都幫不上忙,佛菩薩大慈大悲也幫不上忙,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十法界就是十條道路擺在我們面前,你自己願意走哪一條,佛給我們說明,讓你自己選擇;自己要隨順煩惱、隨順習氣,大多數是走叁惡道;真正覺悟,舍離一切煩惱,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成就功德。功德跟福德我們必須要辨別,要很清楚。“及不思議威神之力”,這是講地藏菩薩,特別在六道當中,勤苦的教學,以圓滿的智慧、善巧方便,幫助特別是惡道衆生。再看底下經文:
【我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贊歎地藏菩薩雲。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猶不能盡。】
這一個事實真相,我們從觀世音菩薩口中得到,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贊歎地藏菩薩,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沒有一個不贊歎地藏菩薩。而地藏菩薩的功德,一切諸佛如來共同贊歎都贊歎不盡,底下講“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就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說地藏菩薩功德都說不盡。地藏表什麼?諸位要曉得,孝親尊師;地藏菩薩的功德就是孝親尊師的功德。前面跟諸位同修報告過,爲什麼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把教化衆生這樁事情,不付托給其他的菩薩,要特別付托給地藏菩薩?爲什麼不付托給觀音菩薩?前面都跟諸位說過,付托給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做不到,付托給文殊、普賢,文殊、普賢也做不到。付托給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人家孝敬,孝敬是根;觀音菩薩是孝敬的發揚光大,你沒有根,他從哪裏發揚光大?所以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然後你就曉得,我們學佛從哪裏學起?從孝親尊師學起。今天社會動亂,動亂的根源在哪裏?迷失了地藏,不懂得孝親尊師。所以一個社會的安危,一個社會的治亂,一個社會的禍福,根在家庭;而家庭的根在夫婦,世出世間教學都懂這個道理,都在這個根本上用了許許多多心血在教導,希望大家覺悟。夫妻兩個結合,不是你兩個人的事情,對于整個社會你有責任,你夫婦不合,你家庭就破碎,家庭一破碎,社會就動亂,全世界的人遭殃受罪,誰懂得這個道理?佛陀教育多麼重視家庭,儒家的教育講求“敦倫盡分”,現在社會動亂,大家疏忽了家庭教育,所以整個動亂,整個災變的來源,不曉得從哪裏來,你怎麼能夠防範?你怎麼能夠救拔?一家人相聚固然是有因素,佛在經上講人與人之相聚四種原因: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恩恩怨怨沒完沒了,這是事實真相。
人爲什麼受教育?爲什麼接受聖賢人的教誨?聖賢人了解事實真相,你明白之後你就能化解。縱然是一家人是報怨而來,在中國第一個模範是舜王,舜王家庭那就是報怨而來的,那不是報恩。一家不合,舜他有智慧,他懂得盡孝,能夠把一家冤家相聚,把它怨結化解,能夠做到一家人互相尊重,互相親愛,互相合作,在佛法講這菩薩。菩薩不是看到冤家債主躲避,不是的,如何化解它,躲避不能解決問題,來生來世還會碰到,一定要懂得化解,所以才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小而一家人,要有智慧、要有耐心去化解,解冤釋結,培養恩義,你一家自然和睦,和睦你這個家就興旺,這裏頭有大道理。地藏菩薩教化衆生這個基本的概念,基礎的課程,功德利益即使叁世諸佛如來都贊歎不盡。下面觀音菩薩又說: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衆,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
注解裏頭說得很好,“向者”,這裏頭有遠、有近,近就是本品的文字,遠是贊歎品初的文字,這在卷中第二十五頁。
【唯願世尊,爲現在未來一切衆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
觀音菩薩不但爲我們做證明,更爲我們啓請,他啓請的話,“爲現在未來一切衆生”,“現在”是當時參與法會,“未來”就包括我們在內,我們今天讀到這個經典,來研究這段經文,包括在這一句經文之中。請世尊爲我們再介紹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這些事,目的是讓天龍八部這些護法鬼神,瞻禮得福。“瞻禮”是什麼?生起孝敬之心,這個心一生就得福;鬼神生心,鬼神得福,我們生心,我們自己就得福。下面這是世尊接受觀音菩薩的啓請,爲衆說法。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緣。】
世尊乘便在這裏先對觀音菩薩一番稱贊,觀音菩薩跟我們這個世界緣分很深,“佛不度無緣之人”,所以我們學佛就要懂得跟一切衆生結法緣。這個意思我們要清楚,結法緣,不可以結情緣,“情”一生,麻煩可就大了,生生世世糾纏不清,那要造無量無邊的罪業,要受長劫的苦報,決定不能夠幹,結法緣。法緣是把佛法介紹給他,幫助他認識佛法,幫助他理解佛法,幫助他修學佛法,這叫結法緣。永遠保持自己清淨平等覺,這裏面決定不生愛憎,這就是法緣;如果在這裏面有歡喜、有討厭,這就變成情緣,非常非常可怕。所以多多少少自古以來,在家、出家的大德跟一切衆生結緣,把法緣轉變成情緣,都墮落了,太多太多。所以大乘菩薩沒有相當的定慧,反而不如小乘,小乘是他不講經、不說法,他跟社會大衆遠離,獨善其身,他不容易墮惡道。大乘菩薩跟大衆在一起,所謂“和光同塵”,如果自己沒有定慧,自己不能住在念佛叁昧之中,依舊隨順煩惱習氣,沒有不墮落;講經說法,修一切善事,都變成有漏的福報。
縱然我們發心修善,實在講也不是容易事情,那個善是不是真的善,諸位如果念過《了凡四訓》,了凡先生講得很好,善有真善、有假善,有大善、有小善,有偏善、有圓善,他講得很多,你懂得哪是真善?現在我們看到世間有不少人,真心想做一點好事,由于沒有慧眼,不認識真正的福田,反而拿著他的財力、物力去造一切罪過,縱然不是有心,他的心裏是想修善,結果變成了惡;他雖然沒有罪,他有過,要看他造作最後的影響,如果影響很重大,還是有罪。這個我們不能不謹慎,如何能夠辨別?唯一方法讀誦大乘,我們對一切事物才能看得清楚。現在有許許多多人,都以爲建道場是好事情,地藏菩薩在這個經裏面也教我們建道場,修繕舊有的道場,功德都很大。可是你要想到“道場”,它有沒有道?不是說建一個寺廟那就叫道場,這總要有沒有道?如果沒有道,你在那裏建立,讓許多人去爭,去爭奪,讓他們那些人去造罪業,你有沒有過失?這個不能不謹慎。
所以我一生對這個事情小心謹慎,不敢做這個事情,你做了之後,這個道場人多,每一個人都在裏頭爭權奪利,這變成造作罪業的一個處所,不如不做。所以我常常勸人印經布施,這個沒有過失,我們印的經人家拿去賣,賣也好,有人買它就有人讀,這個沒有罪過;只有好處,沒有罪過,我們必須要清楚、要明了的。實在講這些事實,我們稍稍留意都能看得很清楚,自己要常常反省,我們造作的是功德還是罪過,在佛法裏面講就是如法、不如法,這是我們要重視的,決定不能夠感情用事。今天我們在新加坡居士林這個道場,我勸幾位同修發心護持,這是我學佛四十多年來頭一次,因爲我在這個地方看到,這個場裏頭有道有學,有道有學你護持是功德,是好事情。如果這裏頭沒有道,沒有人如法的修學,那護持這個地方就有問題,所以我們要很冷靜的觀察,他們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跟佛在經上講的相應不相應。經典是標准,拿這個標准我們去衡量自然就明白,用不著去問人,我們在這一生短短的數十年當中,遇到這個機緣做一點好事情,這很有意義、很有價值。佛在此地這是順便稱贊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與娑婆世界也有大因緣,跟地藏菩薩一樣。
【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衆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贊歎汝者,是諸衆生,于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
這一段是世尊贊歎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與我們這個世間確實有大因緣。這個世間包括娑婆的十法界,範圍很大,十法界的衆生,尤其是六道罪苦衆生,世尊在《無量壽經》裏面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大災難的時候,只要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就能夠脫離災難。這話我們乍聽起來好像是迷信,其實它確實是有理論根據,這裏頭最重要是一心稱念,才能夠把災難化解。災難是怎麼形成的?是一些惡念惡習波動現前的現象,一心稱念你這個心是清淨平等,你發出這個波跟起伏不定的波互相幹擾,如果你這個波的力量強,你幹擾它,它不能幹擾你,清淨平等就把惡念惡習的波拉平,災難現象就化解了,道理在此地。
現在科學家也懂得這個道理,但是說得沒這麼清楚,他們發現整個世界在過去講還有物質,現在說法是物質根本就不存在,物質的現象是波動現象造成的,所以一心稱念這個波是最好的。一心就是一真法界,真心,所有一切波動是妄心,我們用真心,把妄心就化解,災難就除了;一真所現的是諸佛菩薩的一真法界,是安定的、和平的、吉祥的、安樂的。我們要細心的體會這個道理,然後佛在經典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就肯定,我們知道這樣做真的是有效果。這就是得佛菩薩的加持,我們世間人講佛菩薩保佑,你自己不能…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四十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