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順你的悟處,迷了隨順你的迷,佛菩薩不加絲毫意思在裏面。你要問爲什麼?這道理就深了。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認真去學習,這才叫學佛,學得跟佛一樣,然後在生活裏面得大自在。下面第二十七:
【月輪毫光。】
在此地表菩薩“具智斷二德,故能除五道熱惱,益四衆清涼。然此二輪”,二輪就是講日、月,“正表大士權實二智,照理鑒機也”。這段實在講最要緊就是末後這一句,“照理鑒機”,實智照理,權智鑒機。機是衆生的根機,我們平常講觀機,鑒就是觀,你能夠認識一切衆生的機緣,你幫助衆生就契機;你有實智照理,宇宙人生的真相絲毫不迷,這是照理;理機雙契,這才能令一切衆生得真實利益。所以經不能不講,不能不細講,現代一般大衆粗心大意,心浮氣躁,今天講經決定不能像古人那個樣子,古人說話含蓄,話中有話,你要會聽,你不會聽你不懂意思;現在像古人那含蓄講法,沒有人聽得懂,你白講了。一絲毫含蓄都不能有,這樣說法人家聽了還未必能聽懂,這是我們要求叁寶加持。所以研教、講經比什麼都重要,那念佛重不重要?同樣的重要,就像車的兩個輪一樣,少一個就不能動彈,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要觀察現在這個世間,世間這個機是危機,危急到極處。菩薩住在世間目的,幫助世間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世間人點點滴滴的動態不能不覺察,你不能覺察你怎麼教人?所以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是在觀照。現在是什麼世界?民主自由開放,將來必定趨向無限製的民主自由開放,這個事情麻煩了。爲什麼?凡夫,他不是聖人。在佛法裏面最低的層次是四聖法界,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他們的確是民主自由開放,人家有德有行,有智有定,有德有能,好!得其正面的受用。而在一真法界是圓滿的開放,真正是無限製,《華嚴》裏面講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個民主自由開放是達到究竟圓滿。可是對凡夫不行,凡夫要這樣作法他是隨順煩惱,煩惱一開放還得了?佛菩薩是智慧,智慧開放,好!煩惱可不能開放,煩惱一定要約束,不讓它越軌,才能維護社會的安全安定,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看《華嚴經》五十叁參裏面有殺盜淫,他那個殺盜淫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不但不墮叁途,連十法界都不墮,高明到極處。可是我們凡夫隨順煩惱,你要做殺盜淫決定墮叁途。隨順智慧示現造殺盜淫不墮叁途,什麼道理?譬如社會一般人殺人放火,判罪馬上關到監牢獄去,演員在戲臺上殺人放火不犯罪,沒人去管他,那是假的,在表演,不是真的。菩薩做殺盜淫是表演,不是真的,他隨順智慧,世間人隨順煩惱。民主對什麼人講?對佛菩薩講的。你這個國家所有一切衆生,人人是不是都是佛、都是菩薩,可以講民主;如果不是佛、不是菩薩,那民主好危險,真的一點都不假。
我有一年在臺灣住在木柵這個地方,也有四十年,四十年前,我在那邊講經,那時候我記得講《楞嚴經》。趙恒惕老先生來聽過幾次,這個人是民國初年軍閥,那時候大家稱他湖南王,在臺灣與蔣介石先生同輩分就他一個人,蔣先生對他很尊敬,那時候好像他大概有九十歲。有一天我們講完經散步,送他回去,他在路上非常感慨說了一句話,他忏悔,晚年學佛,“年輕時候無知搞革命錯了”,他跟我說錯了。我說:錯在哪裏?民主製度下面沒有人才;這話我聽懂了。你想看看在中國過去帝王專製的時候,人才怎麼出來?求,劉備找諸葛亮叁顧茅廬。現在人怎麼講?馬上就出來,要你求?我好,選我,我比哪個都能幹,哪個人都不如我。真正有學問、有能力的人退一步,不會跟人爭。所以民主製度底下人才到哪裏去?人才都隱匿、都藏起來,決定不肯參加競選,不可能的;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不會幹這個事情。爲社會、爲衆生,貢獻服務方法很多,他不會走這個途徑,所以隱居隱到哪裏去?隱于商、隱于工、隱于農,以這些行業來貢獻社會,服務人民。所以隱居不一定是隱居在山林,隱居在山林也有,隱于工商裏頭很多,當然服務的面就比較小。所以趙老先生到晚年學佛的時候漸漸覺悟,明白這些大道理。
這種大道理幾個人覺悟?幾個人懂得?我們今天縱然明白也不敢反對,爲什麼?民主自由是潮流,你反對潮流還得了嗎?所以佛菩薩順其自然,你民主順你民主,你自由順你自由,到你走盡頭的時候你也會覺悟,你也會回頭。所以這樁事情,孫中山先生他的智慧值得人尊敬,可惜壽命太短,也是衆生福薄,他走得太早了。他的觀察是把中國古時候傳統集合西方的優點,他倡導革命,提倡一黨專政,所以他不是民主自由開放,他不是這樣,他是一黨專政。是以全國的人才集合起來,組成一個團體來管理國家,代替帝王,帝王是一家人,他一家人來管理這一國;現在是我們一國人有智慧的集合起來,管理這個國家,這個方法好,所以他不是多黨製。多黨製就爭,一爭就亂,孟子說得很好,“上下交征利”,國家就危險。他讀書還是讀得多,他懂得這個道理,怎樣真正造福社會、造福人群,讓大衆得到真實美滿幸福的生活,這是大智大仁;這樣人物在曆史上也是不可多見。這是說到“照理鑒機”。第二十九:
【宮殿毫光。】
“宮殿”,要用在現在的話來講高大的建築物,古時候宮殿在一般建築是最高的,現在我們不能夠看到宮殿就想到古時候宮殿,不行,那個意思表達不出來,現在我們看到一定要想到現代都市裏面高樓大廈。在此地“表叁途超出人天,顯五道同歸佛果,故現高顯之相”,叁途層次最低,從叁途出來生到人天兩道,這高處。但是這還不算高,五道實際上就是六道,五道是講天、人、畜生、餓鬼、地獄,五道。“五道同歸佛果”只有淨土,真是所謂“叁根普被,利鈍全收”,能令地獄衆生一生成佛。這在佛法裏頭,無量無邊的法門,只有這一個法門最殊勝。要用這個意思來說,那是一切法門裏面淨土法門最高,淨土法門最勝,愈是最殊勝的法門,諸位要記住愈是簡單,所以淨宗的經論最少,五經一論,少才好學。
五經一論我們是不是要全部來接受?不一定,這六種東西任何一種都能成就。這五種東西從分量來說有大小的差別,《無量壽經》大,文字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小,文字少,只有兩百四十四個字,可是裏面所講的理論原則、境界成就,決定沒有差別;只要能依一種,都能夠往生不退成佛,這是這個法門真正殊勝之處,一切衆生遇到之後得大利益。縱然是這一生他不能完全相信、不能完全理解,沒有認真修行,那個真實利益還是存在;他來生、後生,再遇到這個法門,善根起現行,必定成就。這個狀況跟我們一樣,我們也不是這一生才接觸,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接觸過,接觸過爲什麼今天還落到這個地步?那個時候接觸信不深、解不透、行不力,依舊隨順煩惱,還在六道打滾,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今天又遇到,過去世的善根起現行,生生世世一遍一遍的薰修,到哪一生接觸真的明白、真的覺悟,決定不懷疑,下定決心這一生依教修行,那他就出離六道,就成功了。所以這一生當中能信能解、能願能行,還是禀承過去世的善根,這是聞法修學的習氣,這在習氣裏面好的,能隨順這個好的就行!末後這一條:
【海雲毫光。】
“表生佛一如,依正不二,染淨同源,苦樂無異。如海莫測邊涯,如雲原無分別。故知情生分別,法法條然。智入一無,事事平等。終于海雲,良有以也”。這是講佛放光這一段經文,始從白毫歸結到海雲,這個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細細去體會。這個地方這一句它所表,前面放光裏面大圓滿光明雲,在第一品裏頭是把這一句擺在最先,在這段放光的時候把這個意思擺在最後,其中的味道大家細細去體會,無盡的深廣,這才真正契入一真法界。顯示五道同歸淨土,入淨土就入了平等法,就入一真法界,一真就不二,樣樣都不二。所以我們現在供佛像,我們供叁尊完全相同的阿彌陀佛像,有人問我:法師,你這個供是什麼意思?我說:西方叁聖;他說:統統是阿彌陀佛?我說:你說是阿彌陀佛,我說不是。我說:當中阿彌陀佛,這一邊觀音菩薩,那邊大勢至菩薩;那完全一樣?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法,沒有差別,你供的像有差別,是你們凡夫供的,分別心;實際上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往生的人,到極樂世界他的相貌都跟阿彌陀佛一樣,你們不是在《無量壽經》上念過?
將來我們彌陀村建立,我跟李居士說過,念佛堂圓形的念佛堂,念佛堂的四周統統供阿彌陀佛的像;其實我們現在講阿彌陀佛你才懂,不講阿彌陀佛你不懂,那是什麼人?蓮池海會,每一個往生的人相貌跟阿彌陀佛一樣,一個相,一個相是平等相,沒有差別;相貌一樣、音聲一樣、體質一樣,皆是紫磨真金色身,這才如法。所以你所見到那是蓮池海會的大衆,十方世界往生的這些聖者,我們經上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是這個意思。不懂得,這裏都是阿彌陀佛,只有明白的人點頭,蓮池海會。
這是屬于境界上的問題,用這個方式引導我們逐漸契入境界,然後我們回過頭來看整段的經文。這裏面所講的光色種種不同,其實一個光,一個光現這麼多色,現這麼多相,你要曉得這裏頭事實真相是什麼?光從哪裏來?從實智,真實智慧。實智,《般若》裏頭所說“般若無知”,無知之智是實智,實智是遍虛空法界,像什麼?像大海,海水一樣,遍滿大海,水是實智。光是什麼東西?光是波動,現在我們一般人都知道,光是波動的現象,音聲是波動的現象,電是波動的現象,波是作用。諸位想想如果沒有水,哪來的波?水上波浪是依水而有的。諸佛菩薩放光依什麼而有?他要沒有依的話,水波要沒有水的話,波怎麼形成?決定沒有波。諸位要知波是權智,權智是依實智,依實智起光波,如來所發出來音聲是音波,光是光波。如來,我們講法身大士,他們所發生出來都是依實智,起的光波、聲波、磁波,是這麼個道理。
我們有沒有實智?有,這是平等的,這不是修來的,自性裏頭本來具足。我們本來具足,迷了,迷了變成什麼?變成無明,所以六道凡夫,我們起心動念都是波。那個波是依據什麼?依無明,無明就是自性,迷了的自性叫它做無明,覺了的無明就稱爲自性,所以無明跟自性是一個東西。但是起作用變成兩種結果,悟了的時候是一真法界,得大自在,迷了的時候是六道輪回,苦難無邊。佛法之可貴一念覺,這是我給你講放光這段的道理,你明白之後,真的看到佛放光一句話都不要說,這裏面的意思圓圓滿滿你都明白,哪裏還要費這麼多,說這麼多廢話。盡虛空、遍法界就是這個作用而已,一個是體、一個是用,權智是用,實智是體,體遍虛空法界,用也遍虛空法界;體是靜的,清淨寂滅,用是動的;體無相,用有相,用它有波,波就有相。有些現象我們肉眼看不到,佛能看到,五眼圓明,他能看到,我們今天看到光,聽到聲音,但是看不到光波動的現象,覺察不到音聲波動的現象。可是我們現在藉儀器能夠觀察得到,儀器裏面我們能夠看到音聲的高低,高音它的音比較密集,集中起來那個音就高,低音的時候那個音就好像散了,這是高低音利用科學的工具發現。光波是波長跟波短,那就是一波有的波很長,有的波很短,這長短波的現象看出來;長短波的現象就現的顔色不一樣,色不相同。
由此可知,我們懂得這個原理,佛發射出來的光波是一;換句話說,他發這個光射出來是平的,沒有波浪。佛發出來的音也是平的,也沒有波浪,所以“佛以一音而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但是衆生發出去這個波它有波浪,跟佛的波一接觸,佛的波浪也就跟隨著衆生波浪,恒順衆生。但是衆生跟佛的波浪接觸當中,他就有領悟,幫助衆生開智慧,原理在此地。然後你才曉得今天這個世界這麼亂,衆生這麼苦,大家心發出來的波是什麼?貪嗔癡的波,這個波很壞,而且這個波度起伏太大。我們今天念佛修定,使我們發出這個波緩和,他那個波很大,我們緩和這一沖擊,我們的波也大了,但是他那個波度在降下,他的降下,我們起升,這樣才能夠把世間災難減緩,把世間災難再延遲,道理在此地。
所以我們念佛堂念佛這個波,也跟電波一樣傳遍全世界,念佛有什麼好處?好處在此地。你真正懂得,你就産生信心,我們在這裏念佛全世界人得利益,不僅是自度。所以你發真心,懇切的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來念佛,自利利他。你不曉得這個道理,你關在家念幾句佛,你對社會有什麼好處?真有好處,社會人沒見到,但是他得受用,他得好處,他不知道好處從哪裏來,也不知道是怎麼改變,那叫迷惑;覺悟的人、明白的人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佛經字字句句,可以用現代科學來解釋,大家更容易懂;佛爲什麼講經說法、放光現瑞?顯示這個道理。今天講生化、講物理、講化學,佛這東西全部都表達在裏頭,而且講得究竟圓滿,希望大家要細心去體會。佛法是一門高深的科學,絕不輸在現在尖端科學之下,比他們高明多了,他們的科技解決不了問題,我們佛法的科技能解決問題。所以希望同修們要認真努力,這裏頭決定沒有迷信。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四十叁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