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叁十六卷)▪P2

  ..續本文上一頁人能夠修大福報。

  佛在經上也曾經給我們舉例說,好像他這個地方,沒有舉這個故事,在小乘經上講過。一個要飯的人,這是貧賤到極處,人家給他一文錢,這很少。這個要飯的正好遇到佛在托缽,想到自己身世非常淒慘,過去生中沒修福報,看到佛在托缽,就把這一文錢恭恭敬敬供養佛陀。這個要飯的是個女人,七天之後她死了,因爲種的這個福,她投生在大富長者之家就享福,長大成人之後她做了皇後。一文錢布施佛的供養得這麼大的福報,這是在一般人講很難相信,爲什麼得這麼大的福報?她發的是大慈心、真誠恭敬心,福是從這裏生的;不是在一文錢,一文錢值什麼,在她的心。

  國王財富多,布施人民、養育人民、教導人民,如果要不是以大慈悲心謙虛卑下,他的福報就修得不完全,這一生作國王,來生就作大臣,再過一生官就愈做愈小,愈往下去了。雖然在財富上布施得是多,心不清淨、心不夠慈悲,所以從大慈悲降到法緣慈悲、衆生緣慈悲、愛緣慈悲,那就是一世不如一世。佛在經論裏頭把這個道理跟我們說得很多、說得很詳細,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記住一切時、一切處,處事待人接物,記住佛給我們講的話是真的,所以要以謙虛恭敬對待一切人,全心全力幫助一切人。幫助一切人,幫助自己的父母,幫助諸佛如來,你說我們這個心多歡喜、多快樂!果報得福利的大小全在你的用心,不在乎你布施之物有多少,在乎你的心。下面這是講果報。

  【是故福利。】

  他所得的福,他所得的利益。

  【有如此報。】

  這就是前面的比喻,他的果報等于布施一百個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如來。由此可知,我們要想布施一百恒河沙諸佛如來,哪有這種機會,你怎麼可能修這個福?可是有等同的,你能夠以大慈悲心,就是佛講,確確實實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貧窮下賤你以這種真誠恭敬心去布施供養,你就得福,等同布施;恒河沙很細像面粉一樣,恒河比我們中國長江還要長,你想想那個裏頭沙多少?佛講到數量多通常都用恒河沙數來比喻,一條恒河沙數就不得了,一百條恒河沙數沒法子說了。前面佛在故事裏頭跟我們講,一個貧女要飯的,一文錢真誠恭敬供養佛,來生得皇後的果報。你能夠供養布施一百恒河沙數諸佛如來,那你這個果報,你的福報多大,沒法子說。佛說這些話,實在講絕對不是一個善巧方便,叫我們去照顧貧賤之人,照顧貧苦的老人,不是這個意思。佛講的是真話、實話,一點都不假,事實確實是這個樣子。我們凡夫迷失了自性,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在我們周邊到處都是福田,我們不知道種福反而去造罪業,這就是佛經裏面常講“可憐憫者”;福田就在你周邊,你不曉得種福,你還在造業,你說多可憐!

  什麼叫菩薩行?懂得修福的人都是菩薩,懂得布施供養的人,這個人就是菩薩。我們在生活是布施供養,我們的工作也是布施供養,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我這個行業、我這一個工作,是爲社會大衆服務,是爲一切衆生服務,你只要有這麼一個心態,是布施供養。我這個行業是爲了我賺錢,是爲我家庭,爲我兒孫著想,你把這個福田就當面錯過。同樣做一樁事情,就是一念之差,一念自私就是凡夫就造業,一念爲衆生、爲社會,那就是菩薩、那就是佛,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超凡入聖,你所得的福利無量無邊,如同諸佛如來果地上一樣。我們在《華嚴》裏面看到毗盧遮那佛,在《無量壽經》裏面看到阿彌陀佛,他們所得到的福利我們也能得到,他們會修,我們如果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也會修,福利等同諸佛如來。

  【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這個福報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就看你那個念頭能不能轉過來。人有福報智慧也開了,所謂是“福至心靈”,福報現前,心思也靈敏了,智慧就現前。佛教給我們福慧雙修,實在講慧就是覺悟、就是明白,福是行事,這一下明白了,了解事實真相,慧就開了。知道爲一切衆生是對的,是應當要做的,爲自己是錯的,是不應當做的,你智慧開了。從今而後起心動念,念念爲衆生、爲社會、爲人民,不會再有一絲毫的私心,這是你智慧開了。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從年一到叁十,無一不是奉獻,無一不是布施供養,你這個福報多大。青蓮法師注解諸位自己去看,他注得很好,引經據典。請看下面經文:

  【複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

  這也是先說能布施的人。

  【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

  前面這是講布施貧困,這是悲田。第二段講布施塔寺、聖像,這是淨田。先說能布施的人,舉個例子,實在講做這些,修這些福,也是人人都有分,只要有真誠恭敬的心來修布施,果報也如經中所說。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了解事實真相,今天我們造塔、我們建寺、我們塑造佛的形像,將來得的果報會不會跟經上所講的一樣?當然是一樣,但是布施的緣要統統具足才一樣,如果緣不具足,經上所講的福報你得不到。前面所講的那麼大的福報,是以佛的慈悲心來修,容易得到。今天布施佛的塔寺、布施佛的道場,你首先要去觀察,這個地方是不是真的有道?建道場我曾經跟諸位同修說過,自古以來不是說建了道場,到處去找修行人,不是的,那是攀緣,不能得福。應當怎麼修?看到有真正修道的人,你才給他建道場,這個福報就大了。以你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去成就他,這是真實的福報。

  在今天我們確實看到,有一些道場並不如法,不如法的道場幾乎處處都有,道場建得富麗堂皇,裏面不是辦道,是幾個人住在裏面享福、住在裏面造業,那我們這樣布施供養是幫助他造業,你還會有福嗎?他造業是你幫助他造業,他墮落你也受牽連要受累,到那個時候你再毀謗叁寶,《地藏經》上明明講,布施塔寺、塑造形像得福,我今天得惡報,佛講的話不靈,你于是謗佛、謗法、謗僧,加重罪業,墮阿鼻地獄。佛沒講錯,你錯會了意思,這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的,前面布施貧窮沒有問題,這個地方布施塔寺有問題,要有真正的修道人。怎樣去布施供養?如理如法。這個地方兩、叁個人修行,給他蓋個小茅篷就可以,人少不需要那麼大的場地;換句話說,道場的大小、形式,要適合他現前辦道之用,這就如法,如理如法。如果超過,他這個地方只有幾個人修行,建個很大的道場,那就有罪過。爲什麼?那麼大道場,如果裏面只住五、六個人,天天打掃環境的時間都不夠,你不就把人累死了,他還有什麼時間修行?我們見過很大的道場,莊嚴的道場,問他裏面住多少人?五、六個人。整理環境怎麼辦法?許多殿堂門封起來,沒有時間打掃,只有一年做個幾次法會的時候打開,找一些信徒幫忙,平常沒用處。這就是很不如法。

  所以在現前這個時代、這個階段,佛門裏面修福,哪一樁事情最重要?培養弘法人才。過去能夠布施塔寺、供養佛像有大福報,是因爲社會大衆對佛法都認識、都明了、都有恭敬心,福報才大。在佛門裏面修福,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古時候佛法普遍的能夠宣揚、能夠推廣,社會大衆對佛法都有認識,都知道尊敬,這種尊敬超過對世間一切人。實在講信徒們對佛菩薩的尊敬超過父母、超過尊長,原因是因爲古代帝王提倡,帝王認真的學習,佛菩薩是帝王師,人民對帝王尊敬,帝王的老師那當然是更尊敬,能有這分敬心這就得福。把尊敬佛菩薩的心轉變爲尊敬社會大衆,尊敬一切衆生,這就是向佛菩薩學習,所以修這個福福報就大了。現代佛法衰了,特別是最近兩百年來,佛陀教育已經淪墮到宗教,社會大衆對佛法的看法是迷信,看到寺廟是迷宮,看到佛菩薩形像是偶像;換句話說,毫無恭敬心,不但沒有恭敬心,還幫助他造業。由此可知,今天建塔寺、造佛像,社會大衆認爲你提倡迷信,哪裏能修福?必須社會大衆都明白佛法是什麼,都能夠體會到佛法對于我們是有好處的,然後你布施塔寺、塑造佛像,那就有功德了。這一樁事情你能不能得福,看社會大衆的反應,看社會大衆的認知,大家想想有沒有道理?所以真正要能夠修福,必須要喚醒社會大衆。

  建塔,塔裏面是藏佛舍利,這是紀念,念念不忘佛祖的恩德,教人知恩報恩,是這個意思。建寺,寺是什麼?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寺是辦事的機構,辦事的場所。辦什麼事?辦佛陀教學,佛陀教育,這個場所。如果這個場所不是辦佛陀教育,不是辦佛陀教學,那就不能稱爲佛寺。塑造佛菩薩的形像兩個意思:一個是返本報始,一個是見賢思齊。見到菩薩像,見到觀音菩薩,立刻就想到我對于一切衆生要大慈大悲,我要學觀音、要效法觀音,凡是見到觀音菩薩像,能不能生起這個念頭?能生起這個念頭,你造像福報就大,不能生起這個念頭,你造像的福報就小。見到地藏菩薩的形像,立刻就要想到孝順父母、奉事師長,就要想到這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裏面的教訓,用這個形像提醒我們。如果不曉得這個意思,見到地藏菩薩神像,到那裏去燒香、去布施供養,求佛菩薩保佑升官發財,錯了,迷信,完全錯了,你怎麼會得福?由此可知,佛門裏面修福一定對佛法真正了解、真正明白。誰爲社會大衆去做解釋的工作?這就要一些真正明白的出家、在家這些大德,在社會上講經說法,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講清楚、講明白,讓社會大衆不至于誤解,不至于曲解,而後你布施供養才有福,這是在現前我們必須要說清楚、說明白,不可以誤會。佛法裏頭決定沒有迷信,但是現在這個形象確實是充滿了迷信。

  由此可知,真正覺悟明白人,他的想法看法跟一般人就不一樣,他所作所爲對社會、對人民、對大衆,決定是真實的利益。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學,教人斷惡修善,教人破迷開悟,佛法教學的結果是幫助人離苦得樂,這是世間最好的教育。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跟中國固有的傳統結合…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叁十六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