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極處,做了乞丐,乞丐在社會上是貧賤到極,貧沒有財富,賤沒有地位,他還很傲慢,看到富貴人從他面前過還哼一聲!“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有幾個臭銅錢而已”,你看!還是傲慢;這個煩惱不能不斷,如果不斷對我們修學有大障礙。我們在經文上看到,地藏菩薩是何等人物,等覺菩薩是他自願保持的,如果要講成佛他早就成佛,我們在序品裏面看到,他的學生多少人都已經成佛,老師現在還在當菩薩。當菩薩就做菩薩本分之事,對佛還這麼謙虛,還說他承佛的威神加持,這是我們一定要學習的。自己再有成就、再有智慧、再有能力,都不可以驕慢,要從內心裏面流露出謙虛恭敬,你才能斷煩惱。如果你在這上不留意,認爲我有些長處別人所沒有的,現在世間人講值得驕傲,那就壞了。值得驕傲說得不好聽,“值得墮落,值得入叁途”,不就這個意思嗎?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事實真相。像這些經文處處都能看到,每一次讀到都要提高自己的覺悟。下面我們看地藏菩薩的請法:
【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衆生,較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雲何。唯願世尊,爲我說之。】
這個事情地藏菩薩哪有不知道的?這一問一答是說給我們聽的,讓我們覺悟。“業道衆生”就是指六道衆生,六道衆生裏面特別是指人、天二道,人、天二道當中又特別專指人道,這個法會是在人間開的,是爲人間講,這個法會是在忉利天宮,欲界天。“較量布施”,“較量”是比較、衡量;比較、衡量布施,“有輕有重”。下面就舉出例子來說。“有一生受福”,這是輕的,“十生受福”,這比較重,“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這個布施就很重,這是什麼原因?請佛爲我們說明。布施通常講叁類︰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是講財物,財物裏面又分爲內財跟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都是屬于外財,身外之物;內財是講我們的身體。譬如我們用智慧、我們用勞力、我們用技能,爲社會大衆服務,這叫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的功德又勝于外財。今天在此地道場,發心做義工的人很多,這些做義工的都是屬于內財布施。
在居士林諸位每天都看到,他們的福報很大很大。有許多老居士,在餐廳裏面幫助洗菜、撿菜、洗碗、洗碟子,他們做得那麼認真、那麼負責任,給你做得幹幹淨淨來供養大衆,內財布施。他這一生好像雖然生活得很辛苦,來生的福報不得了,他這種福報絕對不是一生受福。尤其是到這個地方來吃飯的這些人,到居士林吃飯的人太多了,假如這些吃飯的人將來真有幾個往生去作佛,你想想看他福報多大?他供養佛。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以一缽飯供養一尊辟支佛,得九十一劫不受貧窮的果報,他要是在這裏供養,這裏面有幾個人真正往生不退作佛,他得的福報超過供養辟支佛;對于這些事理通達明白的人看得出來,一般人看不出來。念佛堂裏面,特別是夜晚念佛,你們每個星期叁十六小時念佛,這些義工也是不眠不休、精神飽滿在那裏照顧大衆,晚上提供你們點心、飲料,照顧得很周到,這個修福修大了!內財、外財都供養,自己來做義工、來服務,內財的布施,他又帶來很多吃的這些東西,提供大家晚上受用,外財布施,內、外都布施,這是修福。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財布施福報比不上法布施,法布施的功德太大太大了。可是在佛門裏面,財、法、無畏叁種布施是連在一起,是分不開的,世間人的布施這叁個是分開的,佛門這叁個是合在一起的;財裏面有法,法裏面有無畏。他供養大家,布施給大家,大家天天在這個地方研經、思惟、念佛,那是法,所以他這個供養布施是對法的,供養佛,布施法,所以他都具足了。佛法的修學、佛法的契入,使人能夠了生死、脫叁界,斷煩惱、成佛道,這是大無畏的布施,所以這個布施利益就大了,無比的殊勝。
“受福”就是我們世間人講享福,這是一切衆生都希望得到的,哪個人不希望享福?這些義工們,他們把義工當作他的享福,修福跟享福合在一起,修福就是享福,享福就是修福,他這個福報綿延不斷,就不是一生了。一生受福的人大多是前生修福,這一生享福不肯再修福,這種人多,我們看到世間大富大貴之人,這些人古大德所說的,絕大多數都是前生在佛門修的福報,可是今天他一享福他就不肯再修福;不肯再修福,他這個福報一生享受完就沒有了。福報大的,可以享受到一生,到他死還是有福報;福報要是差一點的,到老的時候就可憐,福報享盡,老的時候沒人照顧,苦不堪言,那是什麼?那是福報薄的,這些現象都擺在我們面前。如果這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沒有病苦、沒有老苦,證明他的福報修得很不錯,一生受福。如果他死的時候,死的瑞相很好,那他就不止一生受福,來生還享福;他走得很安詳、走得很自在、走得很明白,一點都不迷惑,斷定他來生還是人天福報,這個福報就不止一生。
如果十生、百生、千生,必定是對社會、對一切衆生修大布施,才能有這麼大的福報。古代我們看到帝王、看到世家,他能傳好多代家道不衰,祖先修的福報大,所以子孫代代都享受不盡。如果是百生、千生的,造福布施就更大了,十生受福的,我們看到古時候帝王,曆史裏面所記載的世家;可是百生、千生就不一樣,在中國我們只看到孔老夫子,真的是百生大福。他做些什麼布施?教學,真誠心教化衆生,孔老夫子傳到現在七十多代,他的後人還受到舉世之人的尊敬,尊敬他的祖先;聽說孔老夫子的後代,人家都是另眼相看,特別禮遇。孔德成先生到美國,接受美國的禮遇,原因是美國人聽說他是孔老夫子的後人,這是百生受福。
在佛門裏面諸佛菩薩他們所修的布施,那是百生、千生無量無邊的大福報,佛修的是什麼?佛也是布施,法布施。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之後,四十九年爲一切衆生講經說法,修法布施。法布施裏面有沒有財?有財,但是沒有外財,是內財。他需要精神、需要體力,耗費自己的精神體力,內財布施,所以他有財;教導一切衆生,法布施;令一切衆生開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是無畏布施。像經上講,你開悟之後,遠離恐怖、顛倒、妄想,這屬于無畏布施。一生誠心誠意專門做這樁事情,他得的福報就是百生、千生,受大福利。我們要懂得。
布施的對象,佛經上講福田,布施是種福,你要認識哪個是福田,要找福田種福,那你這個福報就無量無邊,你永遠享受不盡。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不要怕辛苦,也不要怕我年歲大,體力衰了,想替社會做一點好事,不行!他就真不行,爲什麼?他自己心裏想不行,他當然就不行。如果你覺得行,你就不會衰老,你覺得不行,天天念老、念病、念體力衰,佛法講相隨心轉,你當然就衰退了。如果你有勇氣真正覺悟,我不老、不病、不衰,跟一切衆生結緣,修大布施,行!不是不行,一樣做得很圓滿,就在你自己有沒有覺悟,肯不肯發心。
今天真實的福田、第一等的福田、無比殊勝的福田是什麼?我們天天在想的“彌陀村”、“念佛堂”,這是無上的福田,因爲是幫助一切衆生成佛。我曉得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可是沒有緣,就是自己力做不到,所以只有常常說說而已,說了叁十多年。沒有想到在此地遇到李木源菩薩,他聽懂了,他真幹了,他幹了我有沒有歡喜心?沒有。爲什麼沒有歡喜心?在我想的是姑妄聽之、姑妄聞之,是不是真能做得成很難說。如果我歡喜,他做不成,我不就失望了嗎?所以我沒有希望,也就不會有失望;你做成了,很好!你做不成了,我原來就沒有希望,我們的心永遠保持平靜、清淨。但是他認真努力做,我們要幫助他,也協助他,希望促成。所以我們先做試驗,在居士林開個念佛堂做試驗;這個試驗使我們産生了信心,大家都産生了信心。不通過這個試驗,你沒有信心,你就很難成就,這個事就很難成就。所以通過這個試驗,這個試驗雖然時間不長,我們念佛堂到現在還不到叁個月,這麼短的時間,把這邊同修從上到下,從居士林這些董事、領導的人,到天天來念佛,甚至于來做義工的,各個充滿了信心,這個不可思議,這不是人力,佛力加持。
所以我常說,我說的話真話,這個念佛堂有佛在裏面念佛,有菩薩在裏面念佛,護法善神那就太多太多了;有人告訴我,有人見到護法神都排隊,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每一個人踏進念佛堂,他感受不一樣,氣氛不相同,外國人講磁場不一樣,進去之後生歡喜心,進去之後生起信心。譬如說念四十八小時,二天二夜不眠不休,有很多人說這體力不行,結果進去之後他能撐得住,二天二夜念下來自己有信心,不錯,我還行!這是佛力加持,是自己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彌陀經》上所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又得諸佛如來的加持,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非常幸運,從前修行的人多,如法的道場多,佛菩薩普遍去照顧,現在沒有,只剩一個,所有佛菩薩都加持一個人、一個道場,你說這個不可思議。所以一定要自己發心,要自己有信心,如理如法的去做,真正是佛家所講的心想事成,“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你做的是真實利益。我們的目的是求正法久住世間,一切衆生都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我們就樂意做出犧牲奉獻。
也有些同修對我很關心,“法師,年歲這麼大了,每一天都講經,天天都不休息,很累!”我非常感謝這些人關心,他們勸我把講經的時間減少,每天講一個半小時,不要講二個小時,一個星期頂多講五天,休息二天,好意,我很感謝。但是你要曉得,如果我們講經的時間減少半個小時,這一部《華嚴經》恐怕要講十五年,我現在想十年未必能講完,那再減少半個小時,恐怕會延長到二十年,那還得了!說起來是好聽,大家無量壽,總希望這個經能早一天完成,早一天圓滿。我現在每一天講二個小時沒有感覺到累,講得很歡喜,所以在目前這個狀況行,…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叁十五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