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叁十六卷)
淨空法師主講
新加坡淨宗學會錄影室
請掀開經本《科注》卷下第叁面,請看經文: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于忉利天宮,一切衆會,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汝當谛聽,吾爲汝說。】
地藏菩薩在前面向世尊請教,六道衆生修福,修福不一樣,果報也不相同,請教世尊把這個事實真相爲我們說出,這一段經文是世尊敘說。經文“爾時”,就是地藏菩薩請教這一樁事情的時候。世尊告訴地藏菩薩,“吾”是世尊自稱,今天在忉利天宮,在一切衆會之中,“一切衆會”包括十法界的大衆,這一會無比的殊勝希有。我們在序品裏面看過,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當然這裏面也包括九法界的衆生,所以這一會實際上跟華嚴海會無二無別,只不過這一會是假忉利天宮而開的,其實已經突破了時空。我們看到盡虛空、遍法界六道衆生參與這個法會,也跟《華嚴經》上情況是相同,都是諸佛菩薩應化在六道、應化在惡道,以這些鬼王的身分出現在大會當中,所以一切會衆無比的希有。“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這就是允許地藏菩薩的請求,說說“閻浮提”就是我們地球,地球上這些人修福得報的輕重。末後這兩句特別囑咐地藏菩薩,實際上是囑咐我們大衆,“汝當谛聽”,“谛聽”是仔細的聽,“吾爲汝說”,下面這是世尊要爲我們說法。請看經文: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
實在講地藏菩薩完全是代表我們,“我對這個事情很疑惑,非常歡喜希求世尊,爲我們說這個事實真相”。青蓮法師在注解裏面給我們說了幾句話,這幾句話都是現實生活的狀況,我們把注子念一遍,“閻浮提人能行布施者,必報生天上”。真正修布施,如理如法的布施,布施是福、修福,福報大他到天上去享福。所以世尊在天宮說布施功德輕重,爲什麼不在人間說,在天上說?這是把這個意思給我們點出來。說“當谛聽者,夫布施之業,乃衆行之源”,這兩句話是綱,總說。“且財物無常,五家爭奪。凡愚吝惜,靡有舍心”,這是講世間人的狀況,現前社會更是如是,不擇一切手段奪取財物,這造罪業。“遂使妻兒角目”,這是家庭不和,“兄弟阋牆。眷屬乖離,親朋隔絕”,這都是說出我們現實社會的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現在這個狀況太平常、太多了,在中國、在外國,幾乎我們六根接觸的全是這個境界,我們要了解這個業因果報,那就要仔細聽世尊在下面的開示。請看經文: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刹利、大婆羅門等。】
這些人都是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能布施的人。
【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喑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
這是所布施的對象。佛法裏面稱之福田,福田有叁類,這一類是“悲田”,是世間最可憐的。這些人過去生中沒有修福,雖得人身,生活非常困苦,我們有力量的人看到這些衆生,應當以大慈悲心,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業因果報,青蓮法師在注解裏面也略略的提了一些,他末後的一句引經所說,“要觀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你們看看注解裏頭是不是後世果,把它改過來,要觀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這裏是一個錯字,把它改過來。)福報如影響,不可不知也”。種福得福是如影隨行,應當要明白這個道理。下面是世尊教給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心態去修布施。
【是大國王等。】
“等”,前面所說的宰輔大臣、長者、刹利、婆羅門等,就是說在社會有地位、有財富、有能力,應當要修布施。佛在經裏面常說,有福報應當與一切衆生共享,這個福報就大了,這種福報永遠享受不盡。如果貪財悭吝只供給個人享受,縱然你的福報很大,你這一生受用完了之後,來生就沒福了。沒有福報那他到哪裏去?這我們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不是到惡道去,在人間也是貧窮、諸根不完具者,也會墮落在這一個階層。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應當要修福。富貴人能夠修福,貧賤人也能修福,而且將來得的果報也是平等的,只要盡心盡力修福都是圓滿的。這說是大國王等,
【欲布施時。】
行布施的時候。實在講布施是一切時、一切處,不可以間斷,要緊的是你用什麼樣的心去幫助別人。
【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
這個布施是最殊勝的,真正慈悲心。“大慈悲”是平等心、清淨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對一切衆生同樣的一個愛心,這叫大慈悲。“下心”是謙虛,對人尊重,沒有一絲毫傲慢的習氣,更不可能有傲慢的態度。“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這個事情親手去做。如果在因緣不足的時候,自己沒有辦法親自到那個地方行布施,那就得要派人、派代表,派人去也要教他布施的心態,“軟言慰喻”,和顔愛語,安慰接受布施的這些人。他們都生活在困難當中,要對他有安慰。
【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大家都曉得布施供養佛的功德最大,人人都喜歡供養佛,而疏忽了對這些貧窮之人,下面所說的今天所講的社會殘障之人,對他們的布施你所獲得的福報,跟布施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我們對諸佛如來布施是極其虔誠恭敬,要以這種心態來對這些貧賤人布施,那個福報就一樣。爲什麼?因爲你是平等心,你得的福是平等福,真的是境隨心轉。所以諸位要想真正學佛,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作佛,不是做不到,佛在經上教給我們是真話不是假的,決定要把一切衆生看作是自己的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衆生明明有富貴的,我們知道他前生修福,是我們過去父母,衆生當中有貧賤的,我們也明白過去生中沒修福,也是我們過去父母,我們以同樣真誠、清淨、平等心來孝順,布施供養是孝養父母、是奉事諸佛。所以佛給我們講,一切衆生跟我們是什麼關系?過去生中父母,未來諸佛如來。如果我們用這樣的心,去看一切人、看一切衆生,你成佛的時間縮短,大幅度的縮短。你要是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換句話說,你念佛爲什麼不能往生作佛?是你看輕了衆生,自己一副貢高我慢的態度,把自己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的機會錯過,不是諸佛菩薩不幫助你,是你當面把機會錯過,這是值得我們反省,值得我們檢點。如果在這些事情真正覺悟、明白了,我們菩薩道真的是一帆風順,哪裏會有障礙?
任何一個人只要具備這樣的態度,不是說把一切衆生當作,自己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當作”你的心地還不清淨;換句話說,你仔細去想想,你還有一分傲慢心沒斷掉。必須要了解這事實真相,他確確實實是過去父母,不是當作,確確實實是未來諸佛。佛講的話哪裏會有錯誤,我們沒有看到,佛看到事實真相,我們過去生中,過去還有過去世,過去無始,無量無邊劫來跟這個衆生有親屬關系。親屬關系何以處不好?多半是吝財,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心裏面看到這些財物起貪嗔癡慢,造作許許多多的惡業,受眼前這些果報。今天我們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佛將這些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我們覺悟;覺悟之後,我們心裏産生極大的變化。我們今天提倡建彌陀村,歡迎同修到這地方來共修,彌陀村從上到下所有服務的人員,看待這些同修就是父母、就是尊長、就是諸佛如來,我們以真誠孝順的心來供養大衆,福報正如此地經上所說,“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機緣難得,希有難逢。我們這一生當中,居然能在新加坡這個地方遇到,多麼幸運!愈想這個事情愈難得,愈想愈不可思議。真正明了、真正覺悟,自然就全心全力奉獻這一樁大業,這個大業就是供養父母、供養諸佛。請看下面經文:
【何以故。】
世尊爲我們解釋這個道理。
【緣是國王等,于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因爲修布施的人他發的是大慈悲心,大慈悲心跟佛的心相同。佛家講慈悲略說有四種,世間人只有“愛緣慈悲”,他愛你對你就慈悲,不愛你他對你就沒有慈悲心;慈悲是關懷愛護,全心全力的幫助你,他不愛你這就沒有了。世間有智慧的人、有大福德的人,他有“衆生緣慈悲”,他懂得愛自己也愛家人,愛家人他也愛國家、也愛民族,乃至于愛護世界一切衆生,這個人心量就大了。有大心量的人,大多數在社會都是屬于領導階層的人物,他有大的愛心,他布施供養服務的層面廣。到菩薩,菩薩覺悟了,菩薩的慈悲心稱爲“法緣慈悲”,像我們剛才說,我們把一切衆生當作是自己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這個樣子修孝敬、修供養屬于法緣慈悲,法緣還是有條件的。如來果地上大慈悲心沒有條件的,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完全是自自然然的,佛法裏面講“法爾如是”,這才叫做大慈悲,那個福報無量無邊,絕對不是衆生緣、法緣能夠比較的。
這個人發的心是大慈悲心,跟佛是一樣。我們今天要學佛、要修大福報,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要明白這個事實,我們能做。有錢、有財富的人布施,他們布施得多,我們沒有財富、沒有能力,我一個月只賺兩千塊錢,我能把兩千塊錢統統布施掉,我的功德是圓滿的。人家一個月賺幾十萬、賺幾百萬,他布施個幾萬,他的功德不圓滿,爲什麼?是他力量裏面的幾分之幾。我福報小的全部都拿出來,這個比例我的布施供養是百分之百,心是百分之百,事也是百分之百,得的果報就是百分之百,佛法這才叫平等法。絕對不是有勢力、有財富的人才能修布施,貧窮人就不能修布施,那這樣一來貧窮不是生生世世都貧窮,富貴不是生生世世都富貴,哪有這種道理?因此,我們真正明了佛在經上講,往往貧賤之人來生是大富大貴,這一生大富大貴的人,到來生他的富貴降等降低了,爲什麼?享受富貴的時候布施很難做到圓滿,道理在此地,這才叫天道公平,貧賤之…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叁十六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