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十九卷)▪P2

  ..續本文上一頁佛贊歎有他的道理。

  參禅不是上上根人不能開悟、不能見性,不能見性那就還要搞旋出旋入,還幹這個事情;換句話說,你出不了六道輪回。你能夠得禅定,得禅定的人相當之多,你能夠生欲界天、色界天,最高能生無色界天;生到無色界天,也不能夠避免叁途的果報。經上講得很清楚,四禅天人、四空天人命終之後都墮地獄,墮到地獄之後,壽命比四空天的壽命還要長。這是《地藏經》上講,四空天非想非非想天人的壽命八萬大劫,《地藏經》上講地獄壽命無盡劫,不是八萬,八萬跟無盡兩個去比就不能比了。你想一想這個事情多麻煩,冷靜想一想這個事情擺在我們面前多可怕!我們今天前面道路如何選擇,就在此時此刻。

  然後你就曉得念佛堂的功德有多大,我們中下根性的人煩惱習氣很重,自己確實沒有能力斷煩惱,沒有能力降伏我們的習氣,怎麼辦?念佛堂是個冶金爐、是個煉鋼廠。你真正覺悟了,進入念佛堂,老老實實我就念它幾年,念到自己決定往生,那這個路子就對了。比宗門裏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個果報要殊勝得多了。宗門明心見性是什麼地位?圓教初住。念佛堂往生不退成佛,到極樂世界是阿惟越致菩薩,那怎麼能相比?阿惟越致菩薩是七地以上,明心見性才是初住,這種功德利益我們要覺悟。可是學佛的人,遇到念佛法門機會也不多,縱然遇到了不盡如法。正因爲這個原因,所以我們勸勉各個地區的念佛同修,有機緣能夠到新加坡居士林來看一看,我們也不敢說我們做得很如法,但是我們是盡心盡力在做,可以提供大家做一個參考,我們接受大家提供意見。我們這個道場每一個人的願望是不斷在改進,希望念佛堂能做到盡善盡美,如理如法。所以我們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任何人提出意見,我們都很慎重的來參考,只要是好的意見決定采納。

  此地說“勞斯菩薩”,這個菩薩就是指的地藏菩薩,也可以泛指一切諸佛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無量劫來菩薩不疲不厭。佛在經典裏面也有個比喻,比喻得非常之好。菩薩度衆生的耐心,就像農夫種植果木一樣,種的果園每一天收成去采,采先熟的熟的先采,還沒熟的再等幾天。所以諸佛菩薩在六道度衆生,先度根熟的衆生,《彌陀經》上所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成熟了。什麼叫善根?接觸這個法門能信能解,這是善根。什麼是福德?他能行能證,這是福德。淨土宗的證就是往生;他肯念佛,他真的往生了,那證果了。因緣是遇到正法,遇到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參道友,這是緣分。這就好比果園裏頭果木熟了,熟了先采,還沒熟的佛菩薩再等待。可是凡是根熟的衆生,不是偶然的,無量劫的薰修在今天成熟,這個機緣非常難得、非常希有。

  我們建立念佛堂,現在念佛堂每一個星期九十六個小時念佛,每一天聽經兩小時;一個星期有十四個小時聽經,九十六個小時念佛。我們希望這個念佛堂能夠永久保持下去,解行相應。進念佛堂的同修都能夠生歡喜心,這給我們很大的安慰,我們知道做得如法。如果不如法,進入念佛堂不會生歡喜心。他念得歡喜,假以時日,我們相信他一定有成就。現前能得念佛叁昧,一般講功夫成片,法喜充滿,他能得到這個境界,就決定得生淨土。在這一生修學的期間,勢必要斷絕外緣,這一點很重要。凡是在念佛堂念佛,將來不能往生,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他外緣沒有斷,心一面念佛,一面還系念著外緣,這是障礙。臨命終時,再一念攀緣到外面境界,那就又是旋出旋入,這非常可惜。要避免這一重的障礙,必須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們平常要下這個功夫,統統放下,不要再放在心上。心裏面只有一句佛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我們這一生當中,有沒有成就關鍵就在此地。一定要曉得,不能把外緣放下總是障礙。再看下面經文,這是世尊用個比喻來說: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

  “譬如”就是比喻,下面說個比喻。“有人”,這個人就是六道裏面的衆生。“迷失本家”,“本家”就是指我們自性,迷失了本性。“誤入險道”,訛跟誤是意思一個樣的;誤入險道,“險道”就是指六道輪回,在此地特別指叁惡道。其實佛家常講輪回路險,這話說得很有道理,爲什麼?六道裏面都有邪惡,色界天以上比較好一點,因爲他有定功,我們常講的定共戒,他不造惡。雖不造惡,無量劫來的這些惡習氣種子他都在,他沒有斷掉,只是禅定功夫把惡習種子控製住,它不發作而已。一旦他的定力失掉,惡習力量依舊是很強大,馬上就爆發了,所以他墮惡道、墮地獄。我們一般人也明白這個道理,惡的意念愈是壓製,壓製是暫時控製住,一旦壓不住,爆發起來那就很可怕!這是同樣一個道理,何況是在叁途?

  所以這種現象,我們仔細觀察,我們現前的社會狀況,大家都明白了。現前社會我們眼所見的、耳所聞的、鼻所嗅的、舌所嘗的,我們六根所接觸外面的境界,外面境界豈不就是經上講的,“夜叉、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嗎?六根所接觸六塵境界,哪一樣不是有毒的?哪一樣不是毒害我們法身慧命的?遍地都是。《楞嚴經》上佛講我們這一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邪師就是此地講的,“夜叉、虎狼師子、蚖蛇蝮蠍”這一類的,你看到是個人的樣子,心裏面充滿了貪嗔癡慢。我們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這是險道。

  “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須臾”是很短暫。現在社會尤其可怕,六、七十年之前我們作兒童的時代,社會還相當純樸,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染汙很少,你見不到,你也聽不到。我們生長在農村,尤其純樸,十一、二歲都還保持天真,天真是不懂事,生活在大自然當中。那個時候童年是真正幸福,不懂這些人事。在那個時代,民間小禮、小義這些小節都很尊重,都還很講究。現代社會變了,不要說再往以前說,就是六十年以前社會,跟現前的社會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現在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完全是誘惑。所以我們觀察現在的兒童,一、兩歲他就懂事,這個懂事是什麼?天真沒有了。他就有虛僞,他會討好大人,他天真的心沒有了。他會察言觀色,來應付大人,厲害!從哪裏學的?電視裏學的。還不會說話,一天到晚兩個眼睛就瞪著電視,他都學會了。所以現在作父母的對兒女難管教,爲什麼?他懂得東西太多了。電視實在講不是一個好東西,它是個很好的工具,可惜現在裏面的內容是很糟糕。這些理跟事我們都要明了,經上講,特別是在現前的社會,我們讀到這個經,佛真是字字句句都是說明我們現前生活狀況。接著看下面經文:

  【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

  “知識”,我們講善知識。他有智慧、他有見識,環境裏面一切的險惡,他都知道、他都明了,而且他有方法能夠解毒。你遇到這些毒,他有方法幫你解毒,“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夜叉諸惡毒等是外面的誘惑,內有貪嗔癡慢的惡習氣,外面又有這些誘惑,你怎麼會不遭難?險道就是我們現前的社會,你在現前社會,須臾之間你就遭諸毒,就中毒了。你中毒了,將來果報就在叁途,決定是事實。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下面說:

  【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爲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製諸毒。】

  這個知識在此地講就是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有智慧、有德能,他確確實實有能力斷貪嗔癡,有能力防範外面的邪惡,他有能力。他遇到“迷人”,“迷人”就是在六道裏面造作惡業的這些人。既然造作貪嗔癡的惡業,那就是“欲進險道”。現在你在造業,果報沒現前,很快果報就現前了;身死之後必墮惡趣,欲進險道。菩薩看到這些人警告他,“咄哉”是呵斥的意思。接著是問他:你爲什麼要走這個路?也就是說你爲什麼緣故造這些惡業?造惡業這些事前面都說得很多,實在說這一些事情我們不難理解,可能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一切的造作。你爲什麼要走這條路?這條路是叁惡道。內心裏面是貪嗔癡慢,言語造作是損人利己,你幹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就是你想入叁惡道。

  你入叁惡道,你有何“異術”?“異術”是方法,你有什麼方法能夠不受這些毒害?這不是凡夫能做到的,菩薩才有,而且這些菩薩還不是一般小菩薩,小菩薩還不行。經上講法身大士他們行,他們示現在六道當中,跟這些邪惡和光同塵。表面好像跟這些人造作沒有兩樣,其實心地清淨慈悲,他的種種造作幫助一切衆生覺悟的,所以他“能製諸毒”。在這個境界裏面染而不染,相上好像是染汙,其實他心裏頭一絲毫沒有沾染,這才行。凡夫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能力就要懂得遠離。所以古時候修行人,道場爲什麼建立在山林之處,人迹罕至之處?這就是與社會隔離。如果不隔離,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免動念、動惡念,貪嗔癡的惡念。所以古人建道場一定要建立在深山裏面,讓你到那邊去相當不方便。你到道場去,你一定是求法,你沒有事情絕對不會跑到那裏面去,所謂是“無事不登叁寶殿”,它隔絕。

  現在在今天社會困難,中國大陸寺院叢林,從前去的時候非常不方便,現在都開了公路,車可以上去,甚至于聽說還有纜車更方便,高山上面一樣有電視,有無線電的廣播。從前是要隔離,現在不但不要隔離,想盡方法來接觸,那就是佛在此地講,你“有何異術,能製諸毒”?這兩句話要對我們現前人來講很現實,我們要把這八個字常常記住,常常提醒自己,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還是回避一點好。我們的道場雖然每一層樓都有很多電視,這電視跟外界不通,看不到外面的訊息。都是我們內部講經念佛這些節目,這是我們道場這個作法,時時刻刻我們要做防…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十九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