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守己。換句話說,得天神感應的多,與鬼神往來的占少數。所以那個現象是國泰民安,社會安定,人民都能夠安居樂業。現在這一代的人心跟過去不一樣,這一代的人心惡念多,與鬼神感應的多,與天神感應的少,少之又少,這是諸佛菩薩不能救拔的原因,多歸咎于我們自己所造的業。佛說共業裏面有別業,我們曉得這個道理,在這個時代裏面,我們明了、我們清楚,決定要斷惡、要修善,不能看到別人造惡好像沒有果報。如果你要是很冷靜細心觀察,你就覺得果報太可怕了,不但果報可怕,花報都可怕。所以散殃鬼王對我們來講是示警的,給我們警告、給我們警惕,這個現象就是種種災變。凡是一切不正常的現象,他此地舉《東嶽經》雲,《東嶽經》是道教的,“世間衆生,不信因緣善惡果報,不敬天地,不孝父母,不尊師長,欺負神理,背前面後,口是心非”,造這些業。他所說的正是現前社會普遍的現象,所以這些鬼王就在這個世間橫行無阻,他跟這一切衆生的業力相感應。
“飛身鬼王”,這是飛行夜叉一類。“電光鬼王”,眼睛像閃電一樣,形狀都非常凶惡,看到都生畏懼。“狼牙鬼王”,他的牙齒像狼一樣。“千眼鬼王”,青蓮法師在注解裏面注得很有趣味,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他那個千眼是在手上,這個鬼王的千眼不知道在哪裏?也不一定真的是有千眼。像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是表法的,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他的眼光非常銳利,極其細微他都能觀察得很清楚,所以稱之爲千眼。“啖獸鬼王”,專門是吃這些小動物,弱肉強食,我們看到獅子、虎豹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這些鬼王示現在世間,必然也是以獅子、虎豹這種身,專門吃這些畜生,它要受這個業報。這一些畜生過去生中,也在人間造作惡業才墮畜生道,在畜生道裏面他還有余業,要受鬼王之害;這些鬼王加害于他,這也是他的果報。佛經講六道衆生叁途苦報;叁途,畜生就是血途。畜生死很少有好死的,都是互相吞啖,都是流血而死的,所以血途是畜生。刀途是餓鬼,刀是比喻,好比有人拿著刀時時刻刻要殺他,他恐怖;鬼恐怖,他生活在恐怖當中,身心都不安,這是餓鬼道一般的狀況。地獄道叫火途,寒冰地獄也是一片火光,地獄離不開火,這叫叁途。
“負石鬼王”,即負石擔沙、填河塞海這一類的鬼。鬼王專門抓這些小鬼,用這些小鬼來填河塞海,特別是像江河氾濫水患的時候,堤壩快要崩毀崩損了,這些鬼王就抓這些小鬼來填塞堤壩的漏洞。當然他所找到的,都是造作這一類業報的人,你要不造這種業,這些鬼王你看都看不見,你也遇不到他。凡是你遇到的,那是你自己的業感。不要說是遇到,如果沒有這個業,你連作夢都夢不到。可是在某一種狀況之下你能夠見到,在定中,定中能見得到,那個不是業力。如果不是在定中遇到這些鬼神,一定跟自己業力有關系。
第十四、十五,“主耗、主禍鬼王”,這兩類事情比較接近。“耗”是損耗,你的財物損耗,“禍”是災禍。他注解裏面舉《太上感應篇》幾句話說,《太上感應篇》說的也都是實話。“天地有司過之神”,司是管轄,來調查的、來記錄的,確確實實有。這裏面有些是天神、有些是鬼神,地就是講鬼神;天神、鬼神都常常到人間來調查、來觀察。“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就是數,壽命是數,你一生所得的福祿也是數,所以你真正明了、真的通達,確確實實是如書上所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了凡四訓》裏面講得很透徹,有事有理,因果報應的事,《了凡四訓》講得比《太上感應篇》透徹。《太上感應篇》只說一些條目,分析道理《了凡四訓》講得清楚,可以互相參看。我們就明了你這一生當中,世間人說你有多少財富,你命裏面定的;命裏面沒有的,你用盡心機也得不到,命裏頭有的,你一無所求,到時候它自然來了。所以古人講“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君子明白這個道理,一無所求。命裏面有的一分都少不了,何必去求?
袁了凡先生被雲谷禅師一番開示之後,他覺悟了,他一切放下,每一天靜坐,養自己的身心,一個妄念都沒有。雲谷禅師很佩服他,在禅堂裏面坐了叁天叁夜,沒有一個妄念;禅師贊歎他,說他功夫不錯。結果了凡先生就說,他之所以不起妄念,覺得起妄念沒用處,無濟于事,所以就不起妄念了。他的命被孔先生算,算得一點都不差,每一年去考試,考第幾名都符合,每一年他的收入有多少也一點都不差,所以他相信,不再打妄想。說出來原因之後,雲谷禅師笑他,我原先以爲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那個凡夫是標准的凡夫。然後雲谷禅師教他改造命運,你一飲一啄是前生定的。前生怎麼定的?自己造作的,這個道理他從雲谷禅師那裏學到。財富,你命裏頭財富從哪裏來的?是從財布施得來的。過去生中財布施布得多,這一生中你得財富就得的多,你布施得少你就得的少。
縱然在這一生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還是你命裏頭有的。你命裏面沒有,用什麼樣的手段你都得不到,那你何必要強求?不正當的手段現在發了財,譬如說你命裏面的財可以用八十年,你有八十年祿命,你用不正當的手段一下發了大財橫財,是把譬如你四十歲,把你後面四十年的財一下都得到,後頭沒有了。你這樣得來,你享用盡,你的壽命就完了。這是諺語裏面所講的“祿盡人亡”,你還有壽命,壽還有,但是你祿沒有了;你享盡,你福沒有了,是這一類的。有一類的人,他非常惜福,他也肯修福,他壽命沒有了。壽命沒有,但是他這個福還有余,在這種情形之下他會延壽。譬如說他有六十年的祿、福,可是六十年當中,他沒有享盡還有余福,他的壽命可能再會延長十年、延長二十年,享盡了他才走。我們要知道這個道理,要明白這些事實真相。
所以你要想得財富,你要修財布施,愈施愈多;你要想聰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你要想健康長壽,你要修無畏布施。你所希求的果報,果必有因,不修因哪裏來的果報?所以世間人不曉得這個道理,造作一切罪業,掠奪別人的財富據爲己有。掠奪的手段方式無量無邊,都是造的損人利己,以爲自己聰明、以爲自己巧妙,其實完全算錯了!哪裏知道天地鬼神看得清清楚楚。作惡必定折福、損壽,這就是主耗、主禍這一類的鬼神。這是後面所講的“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太上感應篇》裏面所講,就是這一類的事情。
底下一位第十六位,“主食鬼王”,這是民間習俗裏面所稱的五榖神,一般所講的竈神也是屬于這一類;專門管民間的飲食,管這一類的。也是屬于我們一般所講的福報,這個福報是偏重在飲食,這是日常生活當中,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離開的。佛家的飲食有禮節,在食前要以清淨恭敬心來供養,這是對這一類的鬼神致敬,希望他能夠加持,希望他能夠保佑。如果我們飲食無度,不懂禮節,這些主食神就不歡喜了。如果是糟蹋糧食,這個罪過就很重。必須要知道這個世間,還有許許多多地區饑餓,我們得飲食,有沒有想想那一些受饑餓的人?你在每逢飲食都能夠想到,這是慈悲心的流露,這就是積功累德。先有這個念頭,遇到這些災難你一定會援手,你一定會幫助,不要把這個事情看小了。世出世間聖賢人都告訴我們,教我們防微杜漸,能避免一切災禍。微漸,微是細微,漸是緩慢,這些小事你要不防止,漸漸就變成大的災害。所以小禮要守,小的過失要防止,小過失不防止,逐漸逐漸就形成大的災禍,這個道理要懂。古聖先賢所講的微,微是起心動念,要從這個地方防止。凡是不利于衆生的、不利于社會的,這個念頭決定不能起,起這些念頭決定對自己有禍害。念念能爲衆生,念念能爲社會,決定有好處。
好處雖然眼前你見不到,鬼神已經看得很清楚,已經記錄得很明白,積小善就成大善,積小功就成大功,積得厚、積得多這一生就受報,不必等來生。我們在《了凡四訓》裏面看到,袁了凡明白道理之後,一家人都修積功德,他得的是現報。他命裏面沒有功名,從前的功名是講考試得進士的學位,這最高的學位他命裏沒有,他命裏頭只有秀才;以後他考取舉人、考取進士,都是這一生修的。命裏面的壽命只有五十叁歲,他活了七十多歲,他沒有求長壽;命裏沒有兒子,他得了兩個好兒子。這就是現世轉過來的,修積得多,這是我們的好榜樣,是我們的模範。所以世間人,往往貧困之人還能夠修福,還樂意修福,特別是有財富的人疏忽了,不知道修福,我們看到很多。愈是有錢的人愈吝啬、愈舍不得,他花錢一定是與他有利益的,好像與他沒有現前的利益他不肯拿錢,他把名利看得很重。這樣的人,他的福享盡了,就沒有余福,來生要受到殃罰。
下面第十七“主財鬼王”,這是我們世間人講的財神,主財鬼王就是財神。他注解裏面也注得很好,“嶽府有主財案主者”,嶽府是指東嶽大帝,其實五嶽是大鬼王,他地位僅次于閻羅王;閻羅好像是一個國家的帝王一樣。五嶽他們管轄的區域很大,管好多個省,比省長地位高得多。東嶽大帝好像管六、七個省,他有這麼大的轄區。過去章太炎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判官地位很高,相當我們世間人講的秘書長,所以他對于鬼道裏面情形,跟人家講得很多、講得很詳細。他下面有專門主財的鬼王,在東嶽裏面講的是主財案主,主財案主就是主財鬼王,我們世間人稱爲財神,這財神有大有小。
底下有兩句話我們要記住,“故有財不施,鬼瞰其傍而妒之”,你有錢不肯布施,鬼都嫉妒你,這麻煩就大了!鬼就常常來找你的麻煩。“然太上尤禁橫取人財者”,這是我們特別要記住,掠奪別人的財物,那個罪過是極重極大。如果我們冷靜細心去觀察,不要到來世的果報,他現世就遭受果報、這個惡報,這個事情在現前社會裏面很多很多。我們看世間股票,股票是什麼?股票就是…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十八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