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十七卷)▪P3

  ..續本文上一頁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你轉過來了。如果你還有四相的時候,你沒有轉過來,怎麼樣想轉,怎麼努力轉都轉不過來,你說爲什麼?因爲你有想、你有念,想是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就轉不過來。所以真正想轉過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起心動念想一切衆生,你就轉過來了。我們這個身得自于父母,是業報身,一轉過來這就是示現的化身,決定沒有生死,決定沒有煩惱,決定沒有人我是非,這是你真轉過來了。真正轉過來,他的生活、工作跟平常一樣沒有改變,心理改變了。以前是爲自己,或者爲家庭,或者爲團體,現在是爲盡虛空、遍法界,如諸佛菩薩示現無二無別。這就叫超凡入聖,這叫真正了生死、出叁界,入佛菩薩的境界。我們學佛要能契入這個境界,才是圓滿成就。要講到用功的方法,實實在在講就是看破、放下,真看破、真放下就行。這段經文青蓮法師注解相當豐富,諸位自己可以參考。請看下文: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

  這是真的,在生的時候不知道,死之後遭遇到苦難,這個時候無依無靠,真的叫孤苦伶仃。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家親眷屬能給他修福,能夠超度他。可是許許多多家親眷屬,不明白這個道理,隨順世間的習俗,像前面經上所講的殺生祭祀鬼神,求助邪道,魍魉就是邪道,不但無濟于事反而有害。這是世間人無知,沒有人教導,我們說到可憐、說到淒慘無過于是,比在生前在世間受極大苦難還要嚴重,不知道要加多少倍。經上講的罪福,確確實實就是指十善、十惡,我們不要說得太高,不要說得太玄,就簡簡單單以五戒十善來做標准。破戒造惡是無邊的罪業,持戒修福,修福就是認真以十善業道去做,這是我們做人的大根大本。所以死了以後,靠別人來幫助,那是個未知數。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可靠的成分愈來愈低了,現代社會人認爲這是迷信。我們看看底下一代的年輕人,如果沒有人好好的教導他,誰還會相信?換句話說,死了以後,遭遇這一些苦難,你望誰來幫助你?沒人幫助。這個事實是我們自己切身的問題,而且想到就是眼前的事情,跟我們自己在時間上來講非常非常接近。佛在此地教導我們、提醒我們,在現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努力修學,這個功德、福德分分己獲。這是做七,人死了以後做七依據,這是經典上的依據。

  【過是日後,隨業受報。】

  “是日”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絕大多數四十九天之內都轉世,這又不曉得到哪一道去輪回?大多數。也有少數七七日內沒有投胎的,有少數,甚至于好幾年、好幾十年都還不投胎,都在中陰的狀況,有。這是哪一類人?是特別執著的人,他沒有去投胎。特別執著身體的人,我們常講守屍鬼,他沒去投胎,他舍不得離開他的身體。這一類鬼多半是什麼?就住在墳墓裏頭。還有是譬如對他的房子舍不得,往往他也不去投胎,那個房子就變成鬼屋。有這個情形但是是少數,大多數都隨業受報去了,執著比較輕的隨業受報去了。

  【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

  我們在人道時間很短促,很少人能活一百歲的,很少。這麼短的時間當中所造的這些罪業夠受,你在受報的時候“千百歲中,無解脫日”,你要受這個果報。這是講什麼?你在餓鬼道、你在畜生道,畜生道裏面受報,不要以爲它壽命很短,畜生愚癡、畜生執著,所以很難脫它的身形。佛在經上曾經說過,當年祇樹給孤獨園裏面一窩螞蟻,佛告訴大家這一窩螞蟻,七尊佛過世了,它還沒有脫離螞蟻身。不是說螞蟻壽命很長,死了以後,還在這個窩裏頭投螞蟻胎,因爲它執著那個窩就是它的家,執著它那個身形就是它自己,死了以後還作螞蟻。我們通常講一尊佛出世叁大阿僧祇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它都沒有能脫離螞蟻身,你說還得了嗎?所以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

  這些愚癡傻事,說實在話我們每一個人都幹過,不只幹一次,不曉得幹了多少次,無量劫來。現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讀到經典,聽到佛的開示,明白過來了。是不是真明白過來?真明白,從今天起決定再不幹傻事了。如果還要造十惡業,還要毀犯五戒,你沒有明白,你不是真明白。真明白人不會再幹,在這一生當中要下定決心永脫輪回。不但說我們身體這一身是最後身,六道輪回裏面投胎我這是最後身,還要更進一步,把這個身立刻轉變成應化身,把我們的業報轉變成示現。這是你學佛真有功夫,你真有成就,你得到的是圓滿的利益。方東美先生往年講,“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大概他最高享受還沒有達到這麼高的境界,確確實實在這一生當中轉凡成聖。李炳老常講改變心理,把我們凡夫心、輪回心,改變成菩薩心、改變成佛心。輪回心就是十惡業,十善十惡;菩薩心就是清淨平等覺,以清淨平等覺行六波羅蜜。諸位要知道,清淨平等覺行六波羅蜜,就是普賢十大願王,這就是個大轉變。下面說:

  【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衆苦。】

  這是真的,在今天這個社會造五無間罪很容易。古時候先人都重視教育,雖然學校不多,好像教育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這是一般人從形象上來看的,其實形象也沒看清楚。古人比我們現代人重視教育,不認識字的人也重視教育,不像現在,現在說老實話學校辦得很多,大學辦得很多,研究所辦得很多,疏忽教育。古人都想到將來,都知道有來世,所以都會爲來生去想,知道積德、知道行善。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現代人的造作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沒想到別人,所以所作所爲,總不外乎幹一些損人利己之事,這是現代人的思想。可是損人是不是真的利己?那個利己就是佛經上的比喻,刀頭舐蜜,以爲自己是得到好處,其實自己的造作五無間罪。你自己今天得的好處,你能享受幾天?你能享受些什麼?實實在在講一樣也沒得到。

  你說你得到財富,財富在哪裏?身上一毛也沒有,空空洞洞一些數目字,抽象得不得了。你的房地産再多,你站在那個地方,占的面積還不到一尺,你晚上睡覺也不過就六尺床鋪而已,你得到的什麼?得到的是無量無邊的罪業,你得到的是這個東西。這些罪業將來就是在五無間地獄去受果報,你幹的是這個。諸位想一想這哪裏是教育?簡直就是邪說,就是火坑、就是陰謀,現在不是教育,教育現在已經見不到了。中國古代的教學是教你倫理道德,你明白你能夠做到,不失人天福報,來世還能享受人天福報,決定不會墮地獄,這是教育。佛家的教育更殊勝,幫助你超越六道、超越輪回,幫助你作佛、作菩薩。作佛、作菩薩是恢複自己圓滿的性德,我們的生活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虛空法界是一個自己,你是真正得到了。你要沒有覺悟,一分一毫都得不到,你要是真正覺悟,盡虛空、遍法界你完全得到了,那怎麼會一樣?請看下文:

  【複次長者,如是罪業衆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爲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于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

  這是說明家親眷屬爲命終之人修福,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裏面,諸位一定要曉得它精神之所在。他爲什麼會得福?都在“誠敬”兩個字。沒有誠敬的心,照這個方法去做還是得不到。至誠恭敬,沒有別的,誠敬心是性德,誠敬心是正覺。所以諸位要曉得,不誠不敬那是迷惑的相,那是業障。誠敬是覺悟,誠敬是性德流露,誠敬是般若放光。這裏舉一個例子,舉“營齋”這個例子,“營”是經營、是營造,就是你在辦齋。這是我們佛門裏面普通講的午供,中午上供,這就是營齋。營齋你要注意到,“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你在辦這些齋菜、齋飯的時候要有恭敬心。“米泔菜葉,不棄于地”,這是敬物。米泔是什麼?洗米的水。我這個齋飯是要供齌的,供養諸佛、供養鬼神,對他有這麼樣的敬意。我這個齋事沒有完畢的時候,洗米的水都不隨便倒,都不倒地下,真誠恭敬到這個程度。一定要等這個事情辦了圓滿之後,這些垃圾才處理。米泔菜葉都是剔下來不要的,這是現在辦齋的人很少人知道,摘下來不要的菜葉馬上就丟掉,何況泔水?

  “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先食”是什麼?嘗嘗味道,在廚房裏面你做菜嘗嘗味道。那是什麼?你吃過之後再供佛,叫大不敬。這是一般常常犯的,不知道、不知不覺,不可以。這一點,我們中國人不如外國人,外國這些廚師決定沒有嘗味,爲什麼?它沒有味,他要嘗什麼?外國菜淡而無味,沒有味。作料是小瓶子都擺在面前,你自己調味,所以它沒有味。你到外國去吃東西,它都是白水煮出來的,什麼味道都沒有。但是那些調味的東西都擺在那裏,你自己去調,這很有道理。每一個人口味不一樣,他要調好味道,你就受他的支配,你自己調味是我自己有主權,我喜歡吃味濃一點或者是淡一點,我有主權。人家給你做好,你沒有選擇余地,只好乖乖聽他擺布了。所以這個我覺得外國好,外國比中國好。他們煮出來的菜白水煮的,油鹽統統沒有。在中國過去祭祀裏面也是這樣,也是不調味的,這是真正的恭敬心。對于飲食上講求,應該要懂這個道理。

  【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

  你這些供養他絲毫都得不到。“違食”是什麼?沒有供養佛僧,你先吃了,你把你吃剩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說對佛菩薩,對鬼神、對人也不恭敬。或者是“不精勤”,就是你不認真去辦這個事情,沒有誠意、沒有恭敬心辦這個事情,這個命終人都不得力,得不到你的幫助。如果我們是供佛,午供供佛的時候,要是有違犯的話,那真叫得罪佛菩薩。不過佛菩薩大慈大悲,絕對不會怪你,佛菩薩不怪你,護法神討厭你,護法神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薩,找麻煩的都是護法神。你做得很如法、很恭敬,護法神對你也恭敬,你做得不如法,護法神對你也厭棄你,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平常不是在講經的時…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十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