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裏頭還有貪的,貪佛法。諸位要曉得,貪佛法還是得變餓鬼,不是說我們把貪的對象換一換就行,不行;佛是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換對象。貪佛法還是變餓鬼,在鬼道裏頭比較有福報就是。理事都要明白、都要清楚,然後才知道自己現前,這一生走的是哪一條道路。
下面這一段是比喻,“是等輩人”,就是指這一些造作罪業的衆生。前世接受佛菩薩的教誨,這一轉世把前世的統統忘得幹幹淨淨,這一生當中未必能夠遇到法緣,未必能夠繼續再修學,多半都是退轉。所以這些人“如履泥塗,負于重石”。這是舉個比喻說,這些人好像他走在泥沼裏面,那很可怕、很危險,一不小心就陷到泥裏面去了。不但走險路,而且還負于重石;換句話說,加速度的墮落。“漸困漸重,足步深邃”,這是陷下去之後,你沒有辦法出離。陷在泥沼裏面,我們知道這非常危險、非常可怕,因爲陷在泥沼裏面動彈不得,比掉在水裏面還可怕;水裏面你還可以遊、還可以動,泥沼裏頭動彈不得。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複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曆。】
從這個比喻,我們再回頭再來論事。這個人如果他有緣遇到善知識,此地講的“知識”就是菩薩。有緣遇到佛菩薩,佛菩薩幫助你,這從比喻說。或者是幫助你減輕你的負擔,或者是把你的重擔完全接過來,這都是比喻。說這個知識有“大力故”,他有能力、有這個力量。“大力”是指什麼?佛法裏面講的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善知識有這個大力,來輔導你、來幫助你,“勸令牢腳”,勸你站穩。遇善知識條件就是善心善念,大乘佛法裏頭常說,“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所以善心善念要生起來,就能夠感動佛菩薩,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牢腳”比喻善心不退,就是你的腳根就站牢。
“若達平地”,“平地”這是超生,比喻人天兩道。天臺大師給我們講解十法界,他說得很巧妙,把十法界開成一百法界,每一個法界裏面都具足十法界,所以叫百界。《法華經》裏面講每一個法界有十如是,一百法界千如,天臺家講的百界千如;百界千如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今天在人法界,人法界裏頭有十法界,如佛教誨,我們起心動念與自性平等相應,我們就是佛法界,起心動念與六度相應,我們就是菩薩法界,所以起心動念都是貪嗔癡慢,這是叁惡道的法界。雖然我們現在還在人道,但是你造作的是叁惡道的業因,將來必定入叁惡道。這就好比我們現在已經掉在泥坑裏面一樣,遇到善知識、遇到佛菩薩,佛菩薩把事實真相說出來,我們覺悟了,覺悟了趕緊回頭,腳根牢住;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決定與五戒十善、四無量心相應,這就是牢腳,這就是踏到平地。
末後這兩句話說得好,“須省惡路,無再經曆”,“惡路”是通達惡道之路。就是貪嗔癡慢,這是通達惡道的路,不可以再走,再走沒有人能幫忙。起心動念能與阿彌陀佛相應,這是成佛之道。怎樣才能與阿彌陀佛相應?用平等心念這一句佛號就相應了。平等心就是清淨心,所以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提醒大家放下萬緣,放下身心世界。這個世間人好人也好、壞人也好與我統統不相幹,我見如不見、聞如不聞,就用一個清淨平等心去念阿彌陀佛,那麼你走的路是成佛之道。決定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你成功了。《華嚴經》真的是無上法寶,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世間種種現象,都是諸佛如來變現的,是不是真的?完全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我們對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用個什麼心看?清淨平等心去看,統統是諸佛菩薩示現的,凡夫只有我一個,我一個人是凡夫,這個話很有道理。
肯定是諸佛如來示現,爲什麼會這麼肯定?《華嚴》上說“唯心所現”,心就是真如本性,心就是圓滿法身。大家常常在經上念“清淨法身”,清淨法身變現出來的境界,這就是諸佛如來應化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所以一切的示現是來度我一個人的,幾時我明白,覺悟過來,看到大地衆生統統是諸佛如來,那自己就成佛了。佛眼睛看一切衆生都是佛,菩薩眼睛看一切衆生都是菩薩,凡夫眼睛看諸佛菩薩都是凡夫,《華嚴》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今天是動的什麼念頭,你就是在那個法界。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樣去修,如何成就自己無上菩提。這是修行證果絕妙的方法,使自己在一切境緣當中,真正成就清淨心,真正成就平等覺。所以一切衆生種種示現、種種作爲,我們不要放在心上,要曉得自己應該怎樣作法。我們知道種種示現都是爲度自己,都是叫自己這個心在境界裏頭平下來,我們看到不平,那是我們自己還有煩惱、還有習氣,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過在自己。所有一切境緣,我們接觸到之後心是平靜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時候你接觸外頭境界生智慧,清淨平等覺現前。所以“須省惡路,無再經曆”,這八個字苦口婆心,我們要能體會。再看下面經文:
【世尊,習惡衆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習”是習性,我們一般人叫習慣。無始劫來的習氣,惡習氣多,善的習氣少。如果善的習氣多,他起心動念、一切作爲自然跟善相應。爲什麼我們一切的造作跟惡相應?是惡習氣太重。起心動念,“從纖毫間,便至無量”,這就受外面惡緣的影響。他注解裏頭也注得好,惡習是指種子,習惡是指現行,這個說法也很好。我們裏面有惡習的種子,無始劫來的習氣,遇到外面惡緣,他就起現行;起現行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這個事情非常可怕。所以墮落在叁途惡道,很不容易出離。
【是諸衆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爲設福,以資前路。】
這是講到修福。家親眷屬要怎樣去幫助他們,在生的時候勸導他,他不肯回頭,我們知道必墮惡道。就如前面婆羅門女、光目女,這是給我們做出示範、做出榜樣,家親眷屬造作罪業墮落惡道怎麼辦?應該給他設福。“資”是幫助,對他的前途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真正幫得上忙的,給諸位說只有佛菩薩,除了佛菩薩之外太難太難了,誰能幫得上忙?下面這是教給我們修福的方法,修福的方法非常多,此地只舉幾個例子。希望我們能夠舉一,一個例子裏頭能夠想到,許許多多修福的理論與方法,聞一知十。
【或懸旛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曆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衆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爲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衆罪,悉皆銷滅。】
經上所說的好像很容易,這個事情不難做到,能有這大的效果嗎?“如是衆罪,悉皆銷滅”,能有這麼大的效果嗎?現在人讀了沒有不懷疑的。我們也懷疑,懷疑的原因是,對于這段經文所敘說的沒有真正理解,如果真的理解,你就不會懷疑了。第一因素要正法住世,正法沒有了,只有這個形象,形象不管用,樣子沒有什麼用處,如是衆罪消滅不了。我們出家人沒有什麼忌諱,要說真話。有一些出家人天天替別人超度,最後自己死了還墮惡道,你想想看他能度得了人嗎?這不是現成的例子擺在此地嗎?我們親眼所看到,出家人臨終迷惑顛倒,那個相非常難看,不是瑞相。他不是天天在“懸旛蓋”、“然油燈”,天天在讀經嗎?李木源居士前天報告告訴我們,一位出家人每一天從半夜十二點鍾就起來,念經一直念到天亮,什麼經都念,到最後臨終的時候,人家叫他念阿彌陀佛,他就舉個拳頭,迷惑顛倒走的。所以這個地方第一個條件是正法住世,才有這個效果;正法沒有了,裝成這個樣子沒有效果。過去李炳老常跟我們說,不怕沒廟就怕沒有道,沒有廟沒有關系,只要有道都能夠超度。真的能超度,我們在倓虛老法師《影塵回憶錄》裏面看到,八載寒窗讀《楞嚴》那一段,人家沒有廟,人家有道就能超度。
要曉得懸旛、懸蓋是什麼意思?“旛”是佛門裏面的旗幟,什麼用途?是召來大衆聽經聞法共修的,是這個意思。前面我們曾經讀到,我還特別叫同學們注意,旛幢寶蓋上面決定不可以用佛菩薩的名號,不可以用佛菩薩的形像,爲什麼?這是供具,供養具,不可以用佛菩薩來供養佛菩薩,那成什麼話!我們地藏菩薩旁邊大殿上懸旛,旛上也寫“南無地藏王菩薩”,用地藏菩薩去供養地藏菩薩。我們要改,別人不要管他。我們韓館長往生的時候我是突然想到,在她病床旁邊看她病很重,想到我們穿的黃海青、紅袈裟不如法,想到一定要如法。別人怎麼做我們不管,我們自己立刻把顔色換過來,感應到阿彌陀佛給我們做證明。
因爲韓館長病很重,我們圖書館有二十多位出家人,統統要換這個服裝,要叫裁縫趕工替我們做。我這個念頭才一動,僧服店的老板就感應阿彌陀佛通知他,囑咐他替我們趕工。我叫悟道師通知僧服店的老板,晚上到圖書館來給我們量尺寸;他晚上來了,在講經之前來。我就告訴他,希望能夠快一點給我們做好。他說:我知道了。我們很驚訝!你怎麼知道的?中午阿彌陀佛通知他,圖書館有急事,趕緊要替他趕工,所以他料子全部都准備好。阿彌陀佛通知他,我們做得如法,不如法佛怎麼會通知他?這如法,所以我們就換了。聽說現在咖啡色的二十五條衣,現在僧服店都可以買得到了,這個好!我們提倡。
所以旛幢寶蓋不繡佛菩薩的名號,知道這是供養具。我們要供養,是以我們自己虔誠心去供養,這樣才好。沒有正法,你選旛幢寶蓋,那只是個樣子,沒有內容。像我們現在念佛堂,這是應當要懸旛,講堂懸幢,今天講經。在過去這是訊息,通知大家,我這個道場今天講經,我們旗杆上挂這個標志,人家一看知道今天道場有講經,今天道場有共修;旛是共修。現在這是一種紀念,因爲都市都是大廈林立,你挂的旗幟外面人看不見。現在我們用報紙廣告,用電話來傳達,這就是旛幢的意思。“蓋”是寶蓋…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十六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