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九四卷▪P3

  ..續本文上一頁花,養的有樹,你對它要有禮貌,你要照顧得很周到,你要有愛心對待它,用尊敬心對待它,它會長得特別好,它會回報你。你對它沒有禮貌,它覺得住在你家裏沒有意思,幾天就枯死了。禮敬,對人有禮敬,對物沒有禮敬,不可以。你們家裏有桌椅板凳,你對它有沒有禮貌?怎麼禮敬法?擺得整整齊齊,擦得幹幹淨淨,這就對它有禮貌。讀書人書本,你對書本有沒有禮貌?書一定放得整整齊齊,如果多的話,一定有書櫥、有書架,排列要有次序,禮貌,懂禮!

  

  前幾天有客人來,我們這邊有紀念的照片,已經放在一個小冊子裏面,可以送給人做紀念。我打開一看,照片放在裏面很零亂,對照片不恭敬。要怎麼放?分類,戶外活動的戶外活動一類,講堂裏面聽經的,講堂裏是一類;齋堂吃飯的,吃飯的一類。這個混雜在一起亂七八糟的,人家看了多難過!你把它分類,一類一類分,好象你到那裏參觀,我參觀這個部門,看完了再看第二個部門。這些事情你看看,沒有人教!照片上下排,你要斟酌情形,照片裏面有佛像的放在上面,沒有佛像的放在下面,對叁寶的尊敬。總要教你一展開看得很歡喜,我們講氣氛、講磁場。東西一零亂,一本書展開也有它的磁場。小事情你不留意,這些小事情沒人教給我。

  

  我小時候學國畫,我懂得怎樣排列,呈現出它的美。現在人連這個都不懂,照片拿來亂放,先後次第不知道,上下順序不知道,一團糟!叫人家一看,代表什麼?代表你這個人心是散亂的,你這個人不懂規矩、不守秩序,看你做事就曉得你爲人,從小事!由此可知,你要不肯學怎麼辦?什麼事告訴你都是佛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我的佛法是在生活裏頭,所以我跟大家講經,我參考古德注疏不多,我把它完全落實在生活裏面。有人問:「法師,你的法緣很好,你講的大家都喜歡聽,什麼原因?」我講的管用,你統統在生活上用得上,幫助你生活過得更幸福、更美滿,我不跟你談玄說妙。生活上用不上的東西,我們學來,把我們的精力、時間統統浪費掉,那個東西學它幹什麼?

  

  今天人與人當中的紛爭、事與事之間的糾纏,如果不能解決,這種學問我又何必浪費那麼多的精力跟時間?佛法是開智慧,智慧是幫我們解決問題的,智慧是幫助我們排除艱難的,讓我們真正得到幸福美滿。這是「諸佛大神通」,你以爲什麼叫大神通?大神通落實在毛孔當中,佛經上常講的,我現在換句話說,落實在我們每個細胞當中,這樣講法大家容易體會,落實在微塵之中。這個地球是微塵聚集的,聚集在一起這叫地球;如果這個微塵往太空當中散掉,地球就沒有了。地球是個什麼東西?微塵的聚合相,《金剛經》上講的一合相。那個一,就是微塵。微塵聚,這個相就現前,微塵散,這個相就沒有了。我們要問,地球有沒有生滅?沒有生滅。你仔細去觀察、細心去想想,我們再說到我們自己,我們人有沒有生死?沒有,真的沒有!四大五蘊聚集的時候,這個形狀現前,四大五蘊散掉的時候,這形相就沒有了。我們這個身是個什麼東西?四大五蘊聚合現的假相。四大五蘊散了,這個假相沒有了,四大五蘊有。

  

  你要再不懂的話,我再舉個淺顯的比喻,像我們這棟房子,房子怎麼有的?我們仔細看看水泥、磚頭、鋼筋、木材、瓦片組合,成了這個房子,把它排起來組合,那就成房子;把這些東西拿掉,房子沒有了。房子有沒有生滅?沒有。這些東西組合起來房子不生,拿掉的時候房子也不滅,房子是個假相,不是真的。拆掉之後堆在旁邊,一堆建築材料,把它架起來,房子又成了。要了解事實真相,不要被假相欺騙了。所以我們可以說,房子是假的,水泥、鋼筋、磚頭、木材、瓦片那是真的,你才看出一點門道來。那個行家搞建築的,他來看這棟房子,他跟我們看法不一樣,他一看:「這個地方需要多少包水泥、多少磚頭、多少噸鋼筋、多少片瓦、多少木材?」他看這個,跟我們看法不一樣,我們被假相欺騙了。萬事萬物,佛講你要有智慧,你看它的真相,可以享受它的假相,不要被假相欺騙了。受用假相,明了真相,真妄不二。妄是房子,真是建築材料,你想想真妄確實是一不是二。回過頭來想我們的身,身就是這樣的,也是真妄不二;山河大地、虛空法界,也是真妄不二。你這樣去觀察、去體會,佛那個大神通我們雖然沒有,小的神通也會通一點。不能夠一竅不通,學佛學得一竅不通,那不是錯了?所以佛法是有用的方法,佛學是有用的學問。

  

  我當年學佛,爲什麼整個心情陶醉在佛法當中?它管用。過去我讀了不少書,學了沒有用處,即使用了,用得很少,大概只能用到百分之一二,不可能超過百分之五,你就曉得精神跟時間是多麼的浪費!佛法這個用處是百分之百,確確實實活學活用,這是不同于世法。歐陽大師講得好,不同于宗教、不同于哲學,宗教跟哲學還有很多用不上的,佛法學了是沒有一字一句用不上的。這個學問我叫它做實學,實實在在的,學了你不認真的去做,你不能落實,你得不到,你也不會了解它真正的意義。譬如佛教給我們不殺生,這一條要怎樣落實?佛的意思很深很廣,你又能夠體會多少?佛是做到圓滿,對于一切衆生決定沒有絲毫傷害的念頭,不但沒有傷害,妨害的念頭都沒有。不僅沒有絲毫妨害衆生,而且念念當中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這一條才能做得圓滿。美就是善,善惡的標准在哪裏?標准雖然很多,它有一個絕對的標准,那就是與性德相應,這是純善,與性德相違背那是惡。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瞋、不癡是性德,違背了那不是性德。每一句裏面深廣無際,爲什麼?因爲性德是沒有邊際的,凡是稱性都是深廣無際。

  

  佛當年在世教導大家講了四十九年,每天講八個小時講不盡,我們哪裏能懂得?尤其《華嚴》裏面講的大道理、究竟圓滿的道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隨拈一法無不是圓滿的佛法。不但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說,一法不漏,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一毛孔、一個細胞具足一切法,一粒微塵具足一切法,其他你就可以想象而知了。我們要用什麼心態來學習?如何落實在佛法裏面?過佛菩薩的生活,過究竟圓滿智覺的生活,這個大自在,這就是福慧二足尊。我們贊歎佛,「皈依佛,兩足尊」,福慧兩足尊的生活。否則的話,我們學這個幹什麼?方老師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現在把這個話再補充一點,學佛是人生最圓滿的享受,學佛是人生最究竟的享受。你有沒有得到?學佛表現在外面,輕松愉快、自在快樂。如果學佛得不到這個受用、得不到這個效果,你學錯了!你要尋求善知識,你要找到真善知識。《華嚴經》末後五十叁參是真善知識,你才能夠理解、正確的理解,佛法講正信、正解、正行。大小乘修學綱領有八正道,要正解、正信、正知、正行,不能有錯誤,不能有偏差。

  

  『法界周流無不遍』,這一句話說什麼?影響。你的修學自自然然會影響盡虛空、遍法界,在佛法裏面叫放光。是不是真放光?真的。但是這個光,它的光波我們肉眼看不見,就是現在有一些人所說的,我們中國人講的氣氛,練氣功的人講的是氣,外國人講的是磁場,佛法裏面講的是放光。放光的大小也就是你影響力的大小,與你心、願大小成正比例。你的心量大,起心動念都想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衆生,那你這個影響力跟普賢菩薩沒有兩樣。如果你的心量很小,只顧自己,你那個光就很小,你只照顧自己,或者你只照顧你的家人、你的親朋好友,這個光很小,影響力不大。如果起心動念你能照顧全世界的衆生,這個光芒可以說相當大,你影響到整個世界,你影響的時間會很長。孔老夫子、釋迦牟尼佛,他們不爲自己、不爲家庭,也不爲自己一個國家,他爲全世界一切衆生著想,所以他的影響力真的周遍全球,影響的時間到今天兩叁千年。什麼原因?心量大。

  

  我們可以說孔孟的光芒照遍這個地球,照到二千五百年以後的這個世界。佛的光更大,從菩薩這一段經文我們看到,盡虛空遍法界,那個光照得普遍,照到毛孔、照到微塵,真的是無所不入。我們今天有沒有覺察到?覺察到了,我們受它的影響,爲什麼?想學佛,學佛之後真的得到受用,這個光的利益我們享到了,它的利益是無盡無邊。我們現在對它了解得還是不夠深、不夠廣,這要靠我們自己不斷的努力。哪一天我們能夠見到他圓滿的光照,我們就成佛了,把自己的光跟一切諸佛的光集合成一體,不分彼此,那就是毗盧遮那如來的常光。這個事情是事實真相,一點都不假!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明了我們的起心動念,千萬不要以爲這與別人沒有關系、這與社會沒有影響,錯了!起心動念影響都是周遍法界。影響力的大小是在你心念強弱,如果這個心念很強、很堅定,這個影響力很大;如果雖有這個念頭,念頭很薄弱,不很強,影響力就比較差。你想得遠照得遠,影響力就遠,想得近就照得近。這些道理全在《華嚴經》裏頭。

  

  清涼大師在注解做了一個總結,上面講的這四首偈,「總身遍別中,既微細難思」,不可思議。無盡的重疊,好象是非常非常的複雜,但是它有頭緒,它一點都不亂。「唯普智方知,普行方立」,普智是普賢的智慧,能了知,普賢的大行能建立,這個建立是前面講的「世界安立海」,第六首偈「普賢行中能建立」。第十首:

  

  【一切剎土微塵數,常現身雲悉充滿,普爲衆生放大光,各雨法雨稱其心。】

  

  這一首偈,清涼爲我們說的是「名號海」,從哪裏說起?「身雲普遍」。『常現身雲悉充滿』,這就是講的現身。『一切剎土微塵數』,這一句講的是數量,現無量無邊身。身用一個雲來形容,告訴你身不是真的。所有一切身相,凡是現相都叫做身。身在佛法裏面講可以做爲形相來說,植物有植物的形相,礦物有礦物的形相,只要它是個形相,我們就稱它爲身。既然有身當然就有名,這就是名號,名號意思在此地。身是依他起的,名是遍計執,所以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法裏面講名字性空,但是它有作用,希望用形相、用名號,這是一種手段,用這個手段幫助衆生覺悟,幫助衆生從迷惑顛倒裏回頭,所以名相有無量功德。但是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執著就迷了。《金剛經》上講「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尚應舍,跟老子講的「非常名,非常道」,意思很接近,你要懂得它不是常名、不是常道,你可以用它,你不可以執著它,你不會在這上面起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對了,那就沒有障礙了。諸位要曉得,所有一切的障礙,不是在外頭境界上,是在你起心動念。起什麼心、動什麼念?妄想、分別、執著,這就産生障礙。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想想看他有什麼障礙?得大圓滿,這個意思很深。現在時間到了,下一點鍾我們接著給諸位報告。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九四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