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学佛不要学成佛呆子,念书不要念成书呆子,活活泼泼。
经上常讲得大自在,我们有没有在一切境缘当中得大自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给人做榜样,样样都要有能力教导人。我们出家的时候,老和尚还常常给我们讲,出家人有三把刀,第一个是剃头刀,你自己要会剃头,不能找别人给你剃,找不到人的时候怎么办?先要学会剃头。第二个是剪刀,你要会缝补衣裳。过去确确实实物质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富裕,得一件衣服、做一件衣服不容易,哪有那么多新衣服?衣服穿旧了你要洗干净,破了要会缝补,所以至少你要会补衣服,你要学做衣服。这大挂比较难,里面穿的内衣要会做。第三把刀是菜刀,你要能下厨房,你要会做菜、会烧饭,出家人必须要具备的生活条件。从前出家人跟现在不一样,现在一出家就享受;从前出家五年学戒,这五年要为住众服务,服劳役修福,你不修福你来享福,哪有这个道理?
寺院是个大家庭,大家庭里面所有一切生活分工。那个分工是常常调动,不是说你只做一样工作,轮流对调。惠能大师,我们在《坛经》上看到,他在黄梅分配到槽房里面去工作。槽房做什么工作?舂米。在从前稻壳,把稻磨成米,米再舂熟,劈柴供应厨房,这是粗重的生活。寺院里面执事大概都是一年一调动,他在那个地方只住八个月就离开了。以后他逃难逃到猎人队,在猎人队里面煮饭,这个工作干了十五年。猎人打猎他有慈悲心,那个打伤的小动物,他看看还能活得下去,他就放生把它放掉。给猎人做饭,他自己吃肉边菜,拿一点蔬菜一锅同煮,他捡菜吃。祖师大德什么不会?什么样的苦都能受,为众生服务。
我当年跟忏云法师住茅篷,茅篷五个人,我年岁最轻,我那时候三十岁。三位法师:忏云法师、达宗法师、普妙法师;另外一个朱镜宙老居士,七十岁的老人,我一个人照顾四个人。那个小道场就是家庭,不大,我等于在那里做管家,没有下手,什么事情一个人做。山上没有水、没有电,茅篷真正是茅草,火烛要特别小心。只有厨房是用砖墙上面盖的瓦,为了安全起见,烧灶、烧柴火。那个时候埔里是一片荒山,所以不需要砍柴,捡树枝就烧不完,燃料很丰富。可是我们种菜还要自己去挑粪,卫生设备哪有这么好?抽水马桶没有,用茅坑,在外面搭个小篷挖个坑。样样都要学,处处修行无量劫,「修行克证如来地」。讲到这一段经文就是说,怎样把大方广佛华严、把大乘佛法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是一不是二。
有人说我这工作妨碍修行,错了!你把修行跟生活分做两桩事情,你不知道它是一桩事情。到一到什么程度?身土不二,自他不二。那个他的范围很广,他不仅是指人,一切动物也是他,一切植物也是他,一切工作也是他,是一不是二。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不坏世间,佛法是圆满世间法,佛法是成就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佛法,世间法跟佛法不二。这个话怎么说法?世间法做得圆圆满满,只要你离开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是佛法,这要记住!你天天在念佛、在拜佛、在诵经,你心里头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所干的统统叫世间法,不是佛法。诸位一定要记住,无论做什么事情,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与戒定慧相应是佛法,与觉正净相应是佛法,与四摄六度相应是佛法;如果与这些完全不相应,统统叫世间法。我们拜佛、我们打坐、我们念经、我们念佛,要是与这些不相应,全是世间福报,你是善心,算你一点福报;如果你心不善,还有恶报在里头。
清朝灌顶大师注解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后面讲念佛一百种果报,头一条念佛的果报是阿鼻地狱。我那个时候是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我读到这本书,我很惊讶,我向李老师请教,念佛再不好也不会念到阿鼻地狱?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说:「你这个问题是大问题,我不给你一个人讲,我要在讲经的时候讲。」念佛的心夹杂著名闻利养,阿鼻地狱!你是拿这个来做手段达到你自私自利的目的,拿佛来做手段,这个不得了!这个罪重。我们今天举行一个佛七,佛七法会非常庄严,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在敛财,是在搞名闻利养,目的不是念佛、不是修清净心、不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办这个佛七果报在阿鼻地狱。要不是老师详细给我们分析解说,我们怎么会懂得、怎么会想到?佛法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的,佛法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的,你怎么可以拿着佛法图谋自己的私利,这还得了?什么地方你都可以占人家便宜,你不能占佛的便宜,佛是为一切众生,占佛的便宜就是占一切众生的便宜。占便宜还罢了,你还障碍佛法,这罪太重太重!这个偈颂文我们略略解释一下,意思都讲出来了。
『已入普贤广大愿,各各出生众佛法』。什么叫「佛法」,这两个字要懂,佛是觉悟,法是万法,对一切万法你都明了、觉悟,就叫佛法。我炒个菜是佛法,为什么?我明了我清楚,我懂得方法,我炒得很好,大家吃得很欢喜,这是佛法。你以为佛法在哪里?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佛法,令一切众生觉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毗卢遮那法海中』,「毗卢遮那」是尽虚空遍法界,一法都不漏。『修行克证如来地』,样样称性就是如来地。穿衣称性,吃饭称性,喝水称性,扫地称性,抹桌子称性,没有一样不称性。要把所有一切不称性、不如法的修正过来,叫修行,这就是如来地。现在时间到了。
第九首:
【普贤菩萨所开觉,一切如来同赞喜,已获诸佛大神通,法界周流无不遍。】
这首偈配十海的「解脱海」。第一句说『普贤菩萨所开觉』,「开」是开示,「觉」是觉悟,普贤菩萨为我们开示,我们觉悟了。开是菩萨,觉是众生。《法华经》上说「开示悟入」,开示是佛菩萨、老师那边的事情,悟入是做学生这边的事情。菩萨开示,我们听的人要觉悟,这样的教学就很圆满,所以『一切如来同赞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都欢喜。为什么?这是圆满的教学。老师善于开示,学生能够悟入,悟入就是觉。后面两句就是讲他教学的效果,『已获诸佛大神通』,「获」是获得,我们现在讲证得,已经证得如来果地上的神通。「通」是通达,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说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没有一样你不会的,不但会你还是精通。为什么?它上面加个神字,神是超乎一般人的能力,一般人虽然通,但是还达不到神这个境界。神奇莫测!你怎么会做得这么好、做得这么圆满,那是什么?你有智慧。世出世法如果没有智慧,必定就有很多障碍;如果你有智慧,你做得一定比别人要强,道理在此地。智慧开了,智慧现前,世出世间一切法你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别人做起来再艰难、再困苦的事情,不能解决的问题,到你面前迎刃而解,这是什么原因?智慧。
所以智慧能破迷开悟,能令众生离苦得乐。佛法的修学诸位必须要记住,尤其我们住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过去没有佛法,我们是第一个到这边来,当地人当然感觉到新鲜好奇,所以问题就会很多。最重要的问题:你们到底是学什么?你们是干什么的?你们是做什么的?常常听见。你会不会答?你要是不会答,你跟我这么久你这个佛白学了!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学佛的。他一定问什么是佛?你答复答这个话引起他第二个问题,你就可以给他解释了。什么是佛?佛是智慧,古印度梵语称之为佛,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为什么要学佛?智觉是我们自己的本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我们真心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本来具足无量的德能,能力是无所不能,没有一样不会,所以能够教化九法界众生。什么都要教,穿衣吃饭都要教,为什么?他不会穿衣、他不会吃饭。怎么说他不会穿衣、不会吃饭?他与佛法不相应,就是与智觉不相应。所以你学了佛法,你什么都会了。
第三个是圆满的相好,这个他们会很中意听。什么叫圆满的相好?相貌好,身体健康,「要长寿不要老,不要病」,佛法能做到,你这几句话跟他说就很动听。在这个地方要特别强调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教育,是恢复我们本能的教育。长生不老是本能,智慧能力是本有的,本有的为什么没有了?现在应该如何帮助他恢复?这就是佛陀教育。我们先帮助自己,把自己的形象端出来,就影响别人了。让人家看到你学佛这么殊胜,他也想来学。修学佛法对于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没有障碍,是无障碍法。特别是《华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法多圆满!究竟圆满,这是普贤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换句话说,「理事圆满,事事圆满」,「理事究竟,事事究竟」,我们懂这个道理。
昨天昆士兰大学两位教授来问我们净土,他说净土是什么意思?都要学。净土是修净清心,现在大家知道环境污染,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警觉、防止环境污染,但是他们没有发觉到心理的污染,没有想到这个事情。净土是防止心理的污染,从心理污染扩展到防止环境污染,所以心清净、身清净,环境清净,他懂了,他很喜欢。佛法修学科目很多,就像大学一样很多院系,我们选择这个院系,这是净土宗修行的宗旨,其他的不必说了。如果他听说:将来你们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没错,他不提我们也不提,他提出来我们就告诉他:「心净则佛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信了就能得生,心清净这是标准,「心净则佛土净」,这样求愿往生才能得生。自己要搞清楚、搞明白,而且身体力行,真修真干,所以诸佛赞叹,龙天善神欢喜。
我们今天最要紧的,是要把普贤的形象落实、做出来。普贤形象第一个对人要有礼貌,礼敬诸佛;对人不懂礼貌,你不是修行。其次对物,物是万物,对一切物要有礼。物指一切动物、植物、矿物,我们对待它要有礼貌。如果你家院子里面养的有…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九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