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修起。我們再仔細看看現前的社會,出了什麼問題?病在哪裏?如果我們是大夫,經過我們診斷之後要下什麼樣的藥,給諸位說,就是這四句,沒有別的。孝親尊師是倫理,是孔孟之道。特別提出來「慈心不殺」,現在這個社會沒有慈悲心,你看看一些年輕人,跟他們往來聽聽他們說的,看他們所做的,都學會損人利己,慈悲心沒有了。不知道因果,不知道殺害衆生的果報。這個戒經裏講得很清楚,殺人不可悔罪,就是沒有你忏悔的余地,不通忏悔。
現在這個社會任意殺人,怎麼得了?我們在美國住了很多年,美國的槍枝買賣就像賣玩具一樣,沒有禁止的。美國人的人家,我在達拉斯那個時候買了一棟房子,原來的屋主我到他們家去看的時候,長槍短槍七、八枝,家裏只有兩個人。很多同修告訴我,美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槍枝,他們是自衛的,也是玩具。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有殺父母的、殺老師的、殺同學、殺兄弟的,時有所聞,不通忏悔。殺一切動物雖然通忏悔,將來冤冤相報還是免不了,這個事情多麻煩!世間人不曉得事實真相,真的是膽大妄爲。如果你了解事實真相,不敢做,甯舍自己生命也不敢殺生。舍自己生命無所謂,一轉世投胎又來了。如果我這一生福報還沒有盡,決定得人身,享這一生的余福;如果這一生還有修福,來生你的福報更殊勝,不可以殺生。佛教導我們修行,就是以十善爲根本,以十善爲基礎。所以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是真正明了因果、深信因果,是第一個大事,根本的根本。
印光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等覺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教什麼?他教我們要學《了凡四訓》、學《感應篇》、學《安士全書》,把這個東西擺在第一,一生盡心盡力來宣揚。這不是佛教的書,我們看看這叁樣東西,全是講的因果報應。《了凡四訓》教育的宗旨,就是明了因果的事理真相,對于業因果報深信不疑,這門功課就畢業了。《感應篇》跟《文昌帝君陰骘文》在《安士全書》的上半部,它的內容是什麼?善惡的標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給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行從這修起,斷惡修善。世間人能依照這個書去修,決定不墮惡道,來生一定享人天福報。印祖到世間來,真的是救世救人。《安士全書》後半部有叁樣,第一個《萬善先資》,是勸戒殺放生;另一個是《欲海回狂》是勸戒淫,五戒、十戒這兩個是最重的戒,特別詳細說明,舉出許許多多因果報應的例子。最後一篇《西歸直指》,勸你念佛求生淨土。做這些書的人都是大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踏踏實實絕對沒有好高骛遠,做真實的學問、真實的功夫,我們要從這些地方去體會。認真努力修學,要把這個課程發揚光大,教化社會一切大衆,以這個功德回向求生淨土,做爲往生的條件,你肯定得生。
所以祖師把這個擺在第一優先,是看到現前社會災難,現前社會的需要。儒跟佛不講了,爲什麼?沒有根了,這個世間人不講禮了,儒的根斷掉了,學佛的人不講戒律了,佛的根斷掉了;儒佛的根斷掉了,救人要緊,也就是說不要讓他墮叁途,把他從叁途救出在人天,這個要緊。有了人天的基礎,再幫助他向上提升,這是正確的,這是教導的一條光明大道。所以我們今天讀到這個「無量劫中修行海」,修行什麼?不能不知道。佛講淨業叁福,說完之後告訴我們,這叁條是「叁世諸佛,淨業正因」,你就想有多重要。我們不在這上強調,我們就永遠錯了。「無上甚深微妙法」建立在叁福的基礎上,尤其是第一條的四句。所以《十善業道經》,是五乘佛法的基礎,十善業道修好了,孝親尊師、慈心不殺統統做到了。所以我講孝親尊師、慈心落實在十善業,沒有十善業,前面叁句都落空了。
『供養十方佛諸佛海』,用什麼供養?用我們的修行供養,真供養!普賢菩薩在十大願王裏面跟我們講的,大千世界七寶供養比不上法供養。法供養裏面講了七句,第一句「依教修行供養」,我們真正努力修行,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爲,叫做修行。行爲雖然多,總不外身、口、意這叁大類。意是根本,意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所有一切錯誤的念頭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這叫從根本修。不允許自己心裏頭有一個惡念,從這裏下功夫,務必讓自己的叁業行爲走向純善,這是真正供養。
『化度一切衆生海』,今天佛來,你看印光大師等覺菩薩來了,用什麼化度一切衆生?因果教育、斷惡修善的教育,用這個來教化,來度一切衆生。『今成妙覺遍照尊』,這就是十號裏頭「正遍知」,成就「妙覺遍照」。十號裏第一個「正遍知」,爲什麼把這個名號擺在第一?我們就想想它的道理,對我們的毛病。正對邪,我們現在確實邪知邪見,所思所想偏差,不正。「遍」是圓滿,我們的知見不圓,偏漏、偏見、漏見,這首偈幫助我們修正。首先要懂得修行,要知道什麼是真供養,這是大乘法,一定要曉得怎樣幫助社會大衆,一定要認清楚現在社會害了什麼病。第二首:
【毛孔之中出化雲,光明普照于十方,應受化者鹹開覺,令趣菩提淨無礙。】
這一首是講十號裏面的「明行足」,「毛光開覺,是明行足」。明是智慧,行是行爲,足是圓滿,這個意思就很明顯:解行圓滿。清涼大師注解,「明是證行,行是教行」,這個講法也很好,使我們有所依靠。只有智慧你才真正能夠隨順佛陀教誨,信、解、行、證,你會按照這個順序去修。信解行證依什麼?一定依佛陀教誨。就像善導大師在《觀經疏鈔》裏面教導我們的,佛教給我們做的,認真努力去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能夠違犯,這是教行。證行就是教行的落實,把佛陀的教誨變成我們自己的行爲、變成我們自己思想,解行相應、解行圓滿,稱爲「明行足」,足是圓滿。我們大意明了了,看經文。
『毛孔之中出化雲,光明普照于十方』,我們怎麼學法?想想我們的身體是許許多多毛孔組成的,毛孔我們今天講細胞,它的意思我們能想象得到,每一個細胞都健康,都放出智慧的光,都放出圓滿的光,都放出慈悲的光,全身放光。「光明普照于十方」,十方一切衆生,他見到你了,看到你的光彩了。我們平常常說的形象重要,不能不注重我們自己的形象。「明行足」是修行圓滿的德相,我們今天修行沒有圓滿,時時刻刻要注意我們的形象。我們的形象要常常記住,真誠的形象、清淨平等的形象、正覺慈悲的形象、看破放下的形象、自在隨緣的形象。『應受化者鹹開覺』,「應受化者」是什麼?緣成熟的人。善根成熟的人接觸你,他就有感動,他就覺悟。所以教化衆生,你看看菩薩念請,如來先現相答,人家向你來請教希望跟你學佛,頭一個你把形象給他看,然後再教導他,『令趣菩提淨無礙』,這才教他。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七四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