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六八卷▪P3

  ..續本文上一頁,外緣在誘惑我們,在勾引我們,在影響我們,在控製我們,我們沒有辦法解脫。我們有解脫的意願,沒有解脫的智慧,沒有解脫的能力。但是這個意願就是感,佛菩薩有應,佛菩薩就會來幫助我們。能幫到什麼程度,關鍵在自己,不在佛菩薩。佛菩薩的功德永遠是圓滿的,關鍵在我們接受的程度,我們能接受多少,我們就得多少利益。這就是印光老法師常講的,誠敬是能接受,我們有幾分誠敬的心,你就能接受幾分。

  

  佛菩薩以無礙解脫,示現無盡的大神通力,大神通力在哪裏?這個道理深了,問題也太大了。這個世界怎麼緣起的?從哪兒來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衆生業力形成的。《華嚴經》講得很好,十法界依正莊嚴,也就是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微塵數的諸佛剎土,一一剎土有不可思議的衆生,微塵數的衆生,這些衆生心念造成的,從心想生的。心想所生的,是「唯識所變」;所現的相,相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八個字講得清清楚楚。但是這裏頭有界限,「唯識所變」是衆生業力,「唯心所現」是佛不思議解脫力,兩種力量合成的。如果沒有佛不思議解脫神通力,衆生世界那不得了,衆生業力變現的是什麼世界?給諸位說,決定是地獄法界,沒有十法界。地獄法界!佛的無礙解脫大神通力,跟衆生業力混合在一起,于是呈現出十法界。這十法界愈往上去,如來無礙解脫神通力愈大,作用愈明顯,愈往下面去,那是衆生的業力愈大,佛的無礙解脫神通力不明顯。大經裏面常講「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心是能現,佛是能化,衆生是能變,這叁個力量是相等的,叁無差別。

  

  業力不可思議,《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得很清楚,衆生的業力。如果沒有佛的神通力加持,這個世界早已被衆生的業力毀掉。即使衆生業力造成巨大的災難,我們常常聽到一般宗教裏面講的世界末日,大家都感到世界末日之可怕,可是他們不知道在大災難裏面,這裏頭有諸佛不思議神力在加持,所以即使再大的劫難,世界不至于完全毀滅。大乘經論上講得很清楚,這個衆生造了很多很多的罪業,他還有一念善心,就憑借這一念善心,佛菩薩加持他,佛菩薩保佑他。他受不受災難?重罪輕報,他還是要受,不能不受,可以減輕。由此可知,人不能有惡念,不能有惡的行爲,不能傷害人,尤其不能傷害道德之人。道德之人少,不多,實在講我們也未必認識,那我們就要思量到,不要傷害這個世間的善人,這一點我們要有智慧去辨別。善人也做惡事,你要想想,他對于這個社會、對于大衆,我們前面講過,統統都有影響力,他是善的影響力大,還是惡的影響力大?如果這個人對社會大衆善的影響力比惡的影響力大,這個人就是諸佛贊歎的人。人要做到純善無惡,給諸位說,只有一個人,如來,純善無惡。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那就是惡。所以中國古人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些話就是教導我們,不要見別人的過,我們要見別人的善。

  

  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隱惡揚善,見到別人的過惡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放在口上。新加坡許哲做到了,我們想想:她能做得到,我們爲什麼做不到?我們有口,要積德,要修善,贊歎別人的善處,不說別人的過惡。佛在《八大人覺經》上教導我們「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不要憎恨惡人,不要念這個人過去做的不善事情,不要去記這些東西,常念善法,思惟善法,這樣就好,成就自己的德行。許許多多修行人,爲什麼沒有辦法積累功德?什麼原因?才修一點小小的功德,都在口裏頭漏掉了。中國古德講:「口爲禍福之門」,什麼是禍?專門說別人的過失,專門把別人過失放在自己心上,你所造的是禍之因,你怎麼不受苦受難?當然的。如果你的口專門贊歎別人的善行,心裏都存著別人所做的好事,你在那裏修善積德。這個事情我們爲什麼不幹?爲什麼常常想別人的不善?這愚癡,真正可惜!自己是走佛道、走菩薩道,還是走叁惡道,諸位想想,都在自己一念之間,決定不能怪別人,決定不可以怪外頭的境界,「別人引誘我」,是自己錯了。聖賢人都教給我們,遇到事情常常自己反省,功夫都在日常生活當中,所謂「獨坐常思己過」,這是修行人,我們有沒有做到?「處衆言談,莫論人非」,《壇經》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們要記住,要認真努力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習。

  

  佛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我們要依照這個典型來塑造自己,要真正明了吃虧是福。想占人家便宜,那是禍根,你占的便宜愈多,你將來受報愈苦。聰明人要有前後眼,換句話說,聰明人他會想到來生後世。只有愚癡人想眼前,不知道明天,那是癡人。所以佛現無盡大神通力,如果我們很冷靜細心觀察,整個宇宙的運行,一切衆生因緣果報的流轉,在這裏面都能看出如來不思議的解脫神力,平等的在加持一切衆生。衆生不知道,衆生真的是麻木不仁,毫無知覺,但是佛菩薩並不因爲你不知不覺,他就不加持你,不是的!平等加持,永恒加持,從來沒有間斷過!

  

  請看下面第九句,「清淨世界,隨衆生樂,現衆佛土,具足無量種種莊嚴,而于其中不生染著」。這一句境界無盡的深廣。佛住的是清淨世界,一真法界,但是他能隨衆生樂,樂是歡喜、愛好,恒順衆生,現衆佛土。衆佛土就是平常講的四種佛土:常寂光佛土,實報莊嚴佛土,我們現在住的是凡聖同居佛土,四聖法界的是方便有余佛土,佛能夠隨衆生心,隨衆生的喜愛。佛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生活環境。環境,沒錯,固然是業力變現的,這當中有佛,我們俗話說,有佛在保佑,有佛在加持。如果沒有佛保佑加持,隨著我們衆生的業力,前面說過,我們這個土就變成地獄的果報!幸虧有佛慈悲神力的加持,把我們這個業力跟佛的願力合在一起,化解了我們的苦難,緩和了我們的業報。業報還是要受,緩和了。這裏頭的大恩大德,我們不知道。人家給我們講,我們也不會接受,我們也不會相信,但是佛依然是慈悲加持。到什麼時候你發現到這個事實真相?那就是你有一定覺悟的程度,你發現了,你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雖然你知道,你明白,你講給別人聽,別人未必會相信,爲什麼?那個人不是你的境界,換句話說,那個人不是你的程度。這些事實我們要明了。我們應當怎麼做?幫助他把他的境界、把他的程度向上提升,提升到我同等的境界,他就明白了,肯定接受,知恩報恩。所以世間人忘恩負義,也不能責怪他,他可憐,他無知,做出這樣糊塗事情來。他要是覺悟,他要是明白,他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肯定是福利一切衆生,不會殘害衆生。

  

  「具足無量種種莊嚴」,我們從大的方面來說好說。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十種不同的種種莊嚴。「莊嚴」的意思很深很廣,人天以上種種福德是莊嚴,種種智慧是莊嚴,叁途裏面的衆生,種種苦報是莊嚴,地獄裏面種種刑罰是它的莊嚴,餓鬼、畜生種種生活的苦況是它的莊嚴,這裏面都有佛力加持。佛力加持,爲什麼不能夠變地獄爲天堂?那是衆生業力,佛力不能轉。大乘經上佛常說,佛的神力不可思議,但是佛的神力不能轉衆生的定業,換句話說,衆生受報,沒有法子,還是要受。這個好比是什麼?好比我們世間人造作極重的罪業,被判死刑,家親眷屬有大勢力,做的高官,有大的權勢,或者是有大的財富,能不能救他?不能,他還是在死囚監獄裏面接受刑罰。可是家親眷屬可以在囚禁這個地區照顧他,他受了刑罰安慰他,以飲食醫療幫助他,就像這種情形一樣。佛看一切衆生在叁惡道受苦,佛的幫助只有這些,沒有辦法轉他的定業,只能在旁邊勸導。如果他的善根發現,真正忏悔,知道自己錯了,他就會被減刑。佛力加持,他自己要真正得受用,佛是用現相加持,用言語加持,總不離叁寶,叁寶純淨純善。

  

  我們從這些地方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你能夠覺察到,一切世間,我們整個社會,你能夠覺察到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威神在示現,在幫助我們。他們在其中,確實跟九法界衆生和光同塵,他有能力他不受染汙,這就不同于凡夫。凡夫爲什麼會有染汙?情執沒有斷。也就是像我們平常講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你就免不了要受染著,染汙著相。也就是說,你會在境界裏面起妄想分別執著,你是凡夫。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示現在九法界,你在形象上看,他跟九界衆生沒有差別,示現在哪個法界,一定跟這個法界完全相融。他跟這個法界衆生不一樣的地方,他沒有染著,換句話說,他永遠能保持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他不會失掉,這就叫再來人,這個人就是乘願再來的,他不是業力,他是願力。

  

  最後一句,「菩薩行願,得圓滿智,遊戲自在,悉能通達一切佛法」。這一句確實非常圓滿。我們一定要學菩薩行願,絕對不要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錯誤見解,那就辜負這一生這麼好的機緣,遇到佛法、遇到正法、遇到究竟圓滿的大法,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我們遇到了。菩薩的行:在本經文殊菩薩代表的十波羅蜜,菩薩的願:普賢菩薩代表的十大願王,整個《華嚴》所講的大願大行就是這二十條,十波羅蜜與十大願王。果然能落實,你能夠理解,能夠深信,能夠力行,你就得「圓滿智」。圓滿智就是相宗裏面講的轉八識成四智,這才叫圓滿智,也就是一般大乘經上所說的「正等正覺」,或者就如來果地上來講,加一個無上,「無上正等正覺」。我們一般來講,就是圓滿的根本智與後得智,說法不一樣,意思、境界完全相同。你得這樣的智慧,你自在了,應化在九法界中,遊戲自在。

  

  「悉能通達一切佛法」。「法」是宇宙人生一切理事、因果、還包括性相的總代名詞。「佛」這個字的意思就是覺悟。「佛法」就是你對于宇宙人生一切法都覺悟了,覺而不迷,這就叫佛法。所以這個名詞我們不能夠把它解錯了,一看到「佛」,就想到釋迦牟尼佛,這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這樣解釋,你就解錯了。「佛法」這兩個字正確的意思,就是覺了一切法。「佛」是覺悟明了的意思。覺悟明了一切法,印度人叫佛法。如果佛法兩個字依照中國人的翻譯,全部譯成中國意思,那就是:覺悟明了世出世間一切理事因果,就這個意思。再說「悉能」,因爲你智慧開了,你這個德能恢複了。「悉」是圓圓滿滿。你能夠通達一切諸佛所學的、所修的、所教導一切衆生的,無論是現相,無論是言說,爲大家說明宇宙人生一切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在十法界現身,無論現什麼身,隨著衆生之感。衆生的感想不一樣,諸佛菩薩隨順衆生的感想現身,佛現身就是應,感應道交。這個應身自在,無論示現什麼身,應以佛身而度脫者,即現佛身而爲說法,現佛身自在。應以餓鬼身得度者,即現餓鬼身而爲說法,現餓鬼身也自在,沒有障礙。應以地獄身得度者,即現地獄身而爲說法。應以山河大地身、樹木花草身,佛就現山河大地、現樹木花草。一點障礙都沒有,遊戲自在,真的是隨類化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生滅沒有自己的意思,衆生的感應,你說他多自在!我們要學,學不像也得要學,常常學,無間斷的學,學久了不像也像。就怕你不肯學,那你就沒有法子了。

  

  從哪裏學起?我常常勸勉同學們,從「放下自私自利」學起,爲什麼?你自私自利不能放下,你就沒有辦法學,這是頭一個障礙,你要把它突破。人起心動念想到自己的利益,入不了佛門。你要想真正入佛門,真正懂得如來真實義,你要不把自私自利放下,給你說,你決定做不到,這是頭一關。這一關突破了,我不再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想一切衆生。想一切衆生什麼?最重要的,想把佛法介紹給一切衆生,你就一定得諸佛威神加持。爲什麼?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善事,把佛法介紹給衆生,幫助衆生破迷開悟,這是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現在九法界的唯一目的。佛來幹什麼?菩薩來幹什麼?就爲這樁事情,我們能夠在這樁事情幫上一點忙,盡一點力量,無量無邊的功德。這個事情要做,不能不做,不能不認真的去做。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六八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