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沒有了,「恒順衆生,隨喜功德」,總沾一點邊了。你們大家說什麼都好,只要不出大毛病,只要不出大纰漏都好。實在有嚴重不善的後果,我會給你提示一下;如果不是很嚴重的不善的後果,都不必說了。
像往生這個事大,哪些嚴重的障礙我不能不說說,我要不說我對不起你們。說出來之後,你能不能理解,你能不能接受?那是你的事情,我的本分做到了。你能信、能解、能行,恭喜你,我們同願往西方;你要是不信、不解、不能依教奉行,慢慢來,反正西方的因已經種下去了,來生後世你總會去的,到時候我們還會相聚在一堂,不過往生西方在時間上有先後差別不一樣。諸位真正了解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一切衆生平等。
我愛放下了,這個很重要,這是貪煩惱。我癡放下了,心地明了,常生智慧,不生煩惱。我慢放下了,慢是瞋恚的一分。貪瞋癡,雖然俱生的習氣有,分別的這個煩惱放下了。分別放下就是我們常講的伏煩惱,煩惱雖然沒有斷,確實控製住、不起現行,這樣念佛往生沒有障礙了。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煉,特別是在人事環境當中。我們面對著善緣順境,絕對不起貪戀之心。住在這個世間就像住旅館一樣,明天我就離開了,這裏有什麼好留戀的?惡緣逆境亦複如是,沒有一絲毫瞋恚心。這裏不好,我還是跟大家處得很好,我明天就離開了嘛!何必跟人結惡緣?與一切衆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乃至于對一切動物、一切植物、山河大地,我們只有一個真誠清淨平等的感恩之心。我到這裏來旅遊,雖然時日不長,他們對我的照顧、對我的供養,我不能不感激。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四大煩惱常相隨」不能不放下它,這個事情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轉第六識爲妙觀察智,因爲你還沒有能放下,阿賴耶識裏面含藏著無量劫的習氣種子,這時候還沒有能轉得過來。開始也是從觀行到相似、到分證,阿賴耶沒有轉成大圓鏡智,前五識就不可能轉成成所作智。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知。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到如來果地轉八識成四智才到究竟圓滿,所以「出生法界廣大智」。這個時候初地菩薩他們已經在因地上轉了,把第六第七轉成智;這兩種智慧轉過來,他就『普見十方無量佛』。前面總說,「神通境界等虛空,十方衆生靡不見」,他爲什麼能見?轉八識成四智。六七因上轉,他已經轉;五八果上轉,他還沒有完全轉過來。因上現在已經轉過來了,慢慢的果就會自自然然跟著轉了。所以他不是同時一下就轉過來,因轉過來之後,果慢慢的成熟,這個道理我們能想得通,不是很難懂。「普見十方無量佛」跟第一首偈「神通境界等虛空」相應,跟「十方衆生靡不見」相應,你看這個果德多麼殊勝!確實是我們希求的。
可是諸位同修要知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菩薩,他們確確實實煩惱沒有斷,八識沒有轉,但是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地上菩薩相等。這是什麼原因?不思議法,真的是難信之法。菩薩修行無量劫到這個程度,你怎麼這麼便宜?你怎麼一生就成就了?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夏蓮居老居士偈子裏,「難信難信真難信」,它是實話。不是說我們人難信,菩薩難信,聲聞緣覺難信,怎麼可能有這種法門?這個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搞不清楚,這都是真的。我們這一生能遇到、能了解,要不發心認真學習,那就是李老師的話:「非愚即狂」。他要不是愚癡人,那就是狂妄之士,他不修這個法門;換句話說,正常人他一定接受,一定認真努力修學,他在這一生當中會成就。現在請看二地:
【一切法中離垢地,等衆生數持淨戒,已于多劫廣修行,供養無邊諸佛海。】
十地菩薩跟前面一樣,他們所修學的跟諸位說還是十波羅蜜。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每一首偈都有四個意思,一句是一個意思。第一句舉法標名,他所修學的這個法門說出來了,『一切法中離垢地』,這是二地菩薩;「垢」是煩惱的代名詞,二地菩薩修持戒波羅蜜。『等衆生數持淨戒』,這個「淨戒」不是五戒、十戒,我們今天看到五戒、十戒都覺得太多,都覺得受不了。比丘戒二百五十條,都感覺得很困難。到二地菩薩他們所持的戒,這個戒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規矩、守規矩。佛家常講叁千威儀、八萬細行,那是凡夫地所修的。這是聖人,是菩薩摩诃薩;換句話說,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剎土裏面所有一切衆生,菩薩跟他們相處,決定不犯過失,心地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我們修行說是功夫不錯了,他心裏頭還有妄念,比起一般人這個妄念微細,跟菩薩比這個妄念非常粗,非常嚴重。我們比要往上比,不能往下比。往下比自己好象就覺得很滿足、很不錯了;往上面一看,自己差很遠,才能提得起警覺心,才能夠奮發向上,自己知道自己不足。
我們修淨宗的要不要學習?要,爲什麼?增高品位,這是對自己來說的,這是自利。利他更重要。我們表現種種守法的形象,那是我們『供養無邊諸佛海』,我們能不幹嗎?我們拿什麼來供養諸佛如來?拿什麼供養阿彌陀佛?拿什麼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拿什麼供養九法界一切衆生?沒有別的,只有守規矩、守法,做一個好的形象。這個形象就是佛教的代表,就是佛教導這一個學生的代表。我們像不像?像,那是佛的好學生、好弟子;不像,是佛門的罪人。最低的標准是叁福六和,如果這個標准沒有,正法就不能住世。我們爲什麼要這麼幹法?沒有別的,爲佛法、爲衆生,我們幫助正法久住世間。我們要不認真修叁福六和,我們就是希望這個正法不要住在世間,我們在破壞正法,在毀滅正法。諸位想想,破壞、毀滅正法,你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夏蓮居老居士不知道說了多少遍,這個事情要「真幹」!不是敷衍的,不是裝假的。你要不是真幹,你錯了,敷衍塞責,搞假的不搞真的,我們一般人常講的陽奉陰違。果報在哪裏?我們可以說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果報在叁途,叁途當中的地獄,不是餓鬼、畜生。爲什麼?因爲你對不起佛教,對不起諸佛如來,對不起一切衆生,問題在此地。
淨宗學會成立,我們訂了五個修行的科目,簡單明了,希望淨宗的同修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它相應。我們做佛的好弟子,這個「好」說實在話不是十分的好,能做到叁分四分就不得了,至少我們不是在滅佛法,不是在毀棄佛法。世間人看不見我們,九法界的神靈他們看得見,我們起心動念,他們知道。你看看地上菩薩,只要登了地,他們六根的能量就盡虛空、遍法界,我們一舉一動,他看得清楚,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他那個神通、他心通,遍知虛空法界一切衆生的起心動念,所以我們能瞞過誰?要說瞞人,那真是自欺欺人。我們做不好,什麼原因?愚癡。經沒看懂、沒聽懂,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爲什麼?做不到。應當做個,我這個水平很低,叁成四成。實在講一成都做不到,幾個人能做到一成?
說老實話,做到一成不能往生,要往生至少要做到二成;換句話說,百分之八十我做不到,我能做到百分之二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觀經》上佛講得很清楚,下下品往生是什麼人?都是造作五逆十惡之人。我們是不是造作五逆十惡?是!「我沒有殺父母,我沒有殺阿羅漢,我也沒有破佛身血」,沒錯,這些罪名好象你都沒有,你破壞了佛教形象,你知不知道?這個事情嚴重了。破壞佛教形象,等于破和合僧,五逆裏頭犯一條就是阿鼻地獄罪。所以我這個形象不好,出去讓人家議論,讓人家批評,我就對不起佛,就對不起九法界衆生。無論在哪個地方,我們起心動念還是想搞特權,不守規矩。「不守規矩,這才是值得榮耀的事情!」以爲這是榮耀,不知道這種心態、行爲造阿鼻地獄的業因。規規矩矩的那種人,在你心目當中那是愚人,瞧不起他。是的,瞧不起的這個人,往往這個人往生了。你們想想看,谛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誰瞧得起他?修無師,誰瞧得起他?真幹!你瞧不起他,他瞧得起你;你不尊重他,他尊重你;你往叁途,他到極樂世界。
我們老實講,學佛那個「癡」很難斷。我們這個癡是非常非常嚴重,怎麼說都不開悟、都不回頭,我們在旁邊看到很難過,但是無可奈何!我最近這些年講經,講得很詳細,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覺悟的人有,少數,太少太少了;不能夠理解的,多數,不知道回頭、不懂得規矩,這是真的。佛在《無量壽經》,對我們這些發心弘法利生的人有幾句安慰的話。苦口婆心教誨,別人不領情,並不感激你,他也不懂,他也不會照做;佛說,這些人「先人不善(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聽佛這幾句話,心平下來了。知道這些可憐的衆生,他是真可憐、真愚癡,他先人沒有教他,所以他種種的過失,不要去怪他。他確實是要墮落,那沒有法子,諸佛菩薩都救不了他,我們還有什麼辦法?我們能盡到的、盡心盡力做的,可以說都已經做了,問心無愧了,我們對得起這些人。
更重要的是自己,自己一定要讀誦大乘。《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當中的大乘,古來祖師大德們公認的,這是一乘教。一乘大法,古大德只說了叁種,《華嚴》、《法華》、《梵網》,超過一般的大乘。世尊在《法華經》上講,「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會權歸實,《華嚴》、《法華》、《梵網》,是一乘大法。有能力、有時間、有這個緣分,深入這個,好!爲什麼?對于自己境界決定提升,對于自己斷煩惱生智慧肯定增長。可是諸位一定要知道,淨業叁福是基礎,十善業道是大根大本。尤其世尊極重要的開示,「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一切世間是九法界;這個法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就能離九法界苦。再加上持名念佛求生淨土,這一生圓滿成就。十善業道不能不懂,不能不行。
這首偈子裏頭不能不持戒,持戒念佛。『已于多劫廣修行』,前面我們讀過,這些菩薩們修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持戒決定具足,就是包含其他的九個波羅蜜,持戒就圓滿,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以這個來「供養無邊諸佛海」,不只四百億佛。我們在《無量壽經》看到,阿阇王子過去生中供養四百億佛,人家這裏「供養無邊諸佛海」。我們要努力、要精進,決定不能夠得少爲足,那就錯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四五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