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四二卷▪P3

  ..續本文上一頁在緊張恐懼之中,好象不知道什麼時候大禍降臨,這個日子多麼難過!這原因是什麼?迷失了根本,用現在的話來講,迷失了人文,才有這麼一個結果。所以倫理道德的教育是挽救當前劫難的不二法門,也是讓自己獲得真正幸福美滿生活的唯一因素。

  

  戒定慧叁學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不能夠疏忽。戒是講方法,古聖先賢千百年傳下來的老規矩,有很深的道理在,不能說它東西是舊的,舊的就不要、舊的都不好,那你就完全錯了。他們傳下來的是真實智慧,你要是違背必定有災難,你要是隨順必定得安樂。它那個不是發明,它那個不是創造,它是真理,它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所以在教學起步是教我們背誦,沒有講解的。中國古時候的小學,小朋友六歲上學到十二歲畢業,在這幾年當中把一生當中應當學習、應當知道的,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古聖先賢的經驗教訓,都要把它念得很熟。學習必定是一樣一樣的學,絕對不能說同時學兩叁樣,爲什麼?你分心了。就是學一樣,一樣學完成再學第二樣,學的科目不多。

  

  我在李老師會下十年,只學了五部經,五部經要給你講出來的時候,你會笑話。爲什麼?太少了,微不足道,都是小部頭。我第一部跟他學《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你們看過了,我們算紙一張張算,只有四張半;第二部學《佛說阿彌陀經》,很短;第叁部稍微長一點,《普賢菩薩行願品》,《八十華嚴》最後的一卷;第四部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五部長一點,《大佛頂首楞嚴經》。十年,這些經典在普通佛學院大概一個學期完成,我在臺中十年。古大德教學方法非常笨拙,但是有效。我今天教同學們,你們每天八個鍾點聽經,只聽一片。我們現在做成光碟,只聽一片,一片一個小時,一個小時重複聽八遍。你怎樣才能得到利益?每一遍都非常認真、非常誠敬,你才能得利益,你會有悟處。如果你一遍聽了,到第二遍第叁遍,「這個聽過了,頂多溫習溫習,沒有多大的意思!」你永遠不能入境界。

  

  昨天楊老師跟我說,她說八遍不夠,她給我建議,「這一片聽兩天好不好?」聽十六遍,當然好!遍數愈多愈好,遍遍都要認真,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遍遍要認真,不能夠疏忽。這是什麼道理?這是戒定慧叁學一次完成,你守住這個規矩,每一遍認真來學習,聚精會神,這是戒學;八個小時就集中在一片裏面,或者兩天十六個小時都在這一片光碟,這是定學;有戒有定你就有悟處,那個悟處是慧學。這個方法不是學別的東西,是學戒定慧叁學,叁學一次完成。這是幫助你成就戒定慧叁學,幫助你成就六波羅蜜。如果你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聽,聽得很多、聽得很雜,就不叫精進,叫雜進、亂進。雜進亂進收不到效果,你將來可以當個博士佛學家,了生死出叁界難了。你對于佛學學問淵博,你的德行就差勁了,你煩惱不能斷,你起心動念還是妄想分別執著,李老師以前常說的,該怎麼生死你還是怎麼生死,你沒有辦法超越叁界六道,這個過失就犯大了。諸位想想看,我們的教學跟世間教學目的不相同,所以方法不一樣。但是今天的人,定力可以說沒有,妄念紛飛,八個小時已經都守不住,這怎麼能學成?

  

  我昨天跟同學們講,我決不能希望每個人都學成功,不可能!我們這個道場將來能夠有兩個、叁個有成就的,就不得了,怎麼能想各個人都有成就!哪一種人有成就?守規矩的人有成就,不守規矩的人決定沒有成就。我們現在這個小道場,這個設備都還不夠用,我們計劃當中要蓋兩個教室,希望趕快把這個事情辦好,多幾個教室我們可以分開來學習。一個光碟願意聽十六個小時的是一個班,願意聽八個小時的是一個班,願意聽四個小時的我們又有一個班,你喜歡參加哪個班可以自由參加,希望大家有成就。八小時念佛,現在我們住衆不多,工作量很大,你要懂得工作的時候不妨礙念佛,也不妨礙聽經。我們可以製作卡式的錄音帶,工作的時候只要不需要用思考的工作,工作可以聽經,工作可以念佛。我們這樣作法就對了,這樣作法這就是菩薩道。佛法在世間,真的是不離世間覺,不壞世間法。要慢慢養成這個習慣,以後不用這個隨身聽,二六時中心自然在道上,行又不礙一切工作、不礙爲大衆服務,這就如法。心地永遠能夠清淨,這是真精進!

  

  在一切工作上,工作是爲一切衆生服務,「衆生無邊誓願度」,度是服務的意思。我們發心爲一切衆生服務,我們服務的項目無量無邊,服務的原則只有叁個,幫助衆生破迷開悟,轉惡爲善,離苦得樂。服務的宗旨、原理原則就這叁個,項目很多很多。要看這個社會、這個地區大衆的需要,我們盡心盡力把它做好,爲九法界衆生服務。要學菩薩,要學佛『往昔勤修多劫海』,「劫」是時間,「海」是形容,我們爲一切衆生服務,不是限天數的,不是說這一生的,生生世世!無量劫中到這個世間來沒有別的事情,就是爲衆生服務,盡心盡力就圓滿了。

  

  『能轉衆生深重障』,怎麼轉法?我們自己轉給他看。我從前不能容忍,心量很小,跟他們一樣,現在我能容忍,我能夠包容,做出來給人看。從前我有貪心,貪財、貪名、貪利,現在我轉過來了,我不但沒有貪心了,我還歡喜布施,歡喜幫助別人,能夠舍己爲人,做個轉變。從前我總希望處處我比別人高一點,我跟別人不一樣,現在人講享受特權階級,現在我能夠跟大衆完全相同,四攝法裏頭「利行」、「同事」。學佛之前跟學佛之後完全改變了一個人,你在家庭你一家人看到,會受感動。學佛之後你對于家人的照顧,比你沒有學佛之前更認真、更親切、更完善,你家人感激你,你家人是衆生,「衆生無邊誓願度」,這是最接近的先度他。先度他,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不是勸他學佛,他未必肯學佛;你在家裏服務得周周到到,讓一家人生歡喜心,他自自然然會回頭。他看到了,學佛真的是好,好處太多說不盡。

  

  你自己完全沒有做到,天天勸家人學佛,說家人業障重,引起的是反彈,引起的是反效果,你怎麼能幫助他?幫助他首先要照顧他物質精神生活,從這裏做起,一家和睦,家和萬事興。然後你這個家庭是這個地區模範家庭、最好的家庭、最快樂的家庭、最幸福的家庭、最美滿的家庭,你的鄰居、你的街坊看到了,羨慕你,向你學習。你要能夠感化你這一條街、你這一個社區,這一個社區變成所有社區裏面最好的社區,模範社區,你這個社區就能感動這個城市、這個地區,這叫菩薩。我們是不是這樣做?是不是誠心誠意在這樣做?是不是很認真在這樣做?不能說我學的經典跟我的生活脫節,那你學它幹什麼?所學非所用,這個東西就毫無意義、毫無價值,我可以不學它;學了就管用,學了真正得好處,真正得利益。

  

  精進也有叁種,「被甲精進」、「攝善精進」、「利樂精進」。什麼叫做被甲?被甲是比喻。古時候戰爭的時候士兵都帶上盔甲,頭上戴的盔,身上披的甲,防禦刀槍。盔甲多半是用皮革製造的,或者是金屬的,金屬有銅的、有鐵的,這就比較重。現在戰爭雖然軍人不要穿上笨重的盔甲,意思沒有兩樣;現在沖鋒陷陣的戰車叫裝甲。戰車跟被甲的意思是一樣,沖鋒陷陣,不畏刀槍,佛是用這個比喻。修行人披的是什麼甲?披的是誓願。在佛法裏頭,大乘佛法,諸位每天都念的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大乘菩薩的铠甲。你發了這樣的大誓願,你在任何狀況之下你都不會退轉,都不會畏縮,勇猛精進。這個四條四願,跟諸位說實際上就是頭一願「衆生無邊誓願度」,後面這叁願完成第一願的。「度」就是我常說的服務,我們發心幫助一切衆生。幫助衆生我們的目的何在?目的有叁個,幫助衆生轉惡爲善,幫助衆生轉迷爲悟,幫助衆生轉凡爲聖,方法,服務的項目無量無邊,這叁條是目的。不管你服務的項目是什麼,你有這叁個目的存在,這是佛法。可是我要把這個事情做好,自己沒有德行辦不到。沒有德行,瞧不起你,「你自己都做不到,你還叫我做?」所以頭一個要成就德行。

  

  孔老夫子教學四個科目,第一個是德行。佛教導我們第一個也是德行,德行是什麼?斷煩惱。你有煩惱習氣在,你沒有德行。見思煩惱要斷,塵沙煩惱要斷,無明煩惱還是要斷。所以講到修行,把斷煩惱擺在第一位;煩惱斷了之後才成就學問,「法門無量誓願學」。諸位要曉得,我們教導大家每天讓你去聽八個小時,這都是方便。什麼意思?沒有別的,斷煩惱而已。把你日常生活當中妄想分別執著這些習氣,用這種方法把它打掉。爲什麼不讓你研究討論?因爲你煩惱習氣沒斷,你智慧沒有開。所以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你研究你是胡思亂想,你討論你是胡說八道;換句話說,我們今天把水平提高了,你沒有開悟,你就沒有資格研究討論。爲什麼?你沒有轉第六意識爲妙觀察智,沒有轉第七識爲平等性智,你的研究討論是把大乘佛法變成世間法,錯了!

  

  我今天對諸位教學的方法,比過去老師對我要嚴格;我老師對我沒有這麼嚴格,說實在話,我的老師如果像我今天這樣要求對你們的嚴格,我今天的境界至少比現在提高十倍都不止。我對我的老師很感激,老師爲什麼不像我這樣嚴格的要求?怕我跑掉,怕我受不了,真的,這是他慈悲,他對我的限度觀察我能受得了。我今天對諸位要求這麼嚴格,我不怕你跑,你跑了就算了,你不跑我知道你在這裏會有成就。你跑掉你不能成就,不能成就你何必住在這裏?我們今天在一塊共修,重質不重量。當年覺明妙行菩薩,他們在一起修行的只有十二個人,十二個人個個成就,這叫大圓滿。人多了,一個都不能成就,全盤失敗。所以我今天跟我往年的老師不一樣,我希望諸位的成就在我之上,不能在我之下,在我之下對不起我。你應當踩著我的肩膀,踩著我的頭頂…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四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