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七卷)▪P3

  ..續本文上一頁了,不只是地球,許許多多星球上都有人。而人的智慧能力不相等,褔報不相同,到哪個地球上投生,哪個星球上生活,各個人業報不相同,都是果報。佛菩薩在這個經上特別專指“南閻浮提”,南閻浮提是我們這個地球。前面說過,閻浮提衆生,志性無定,習造惡業,習是習氣,不知不覺的他就造惡,所以感得地獄的苦報。底下四句話非常重要,我們要把它記住,全部經文記不住,這幾句總要記住。從“南閻浮提,行惡衆生,業感如是”,這叁句要記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接著又說:

  【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業力很大,大到什麼程度?下面舉叁樁事情。“須彌”這是大山,業力能夠移山倒海,山大海深,敵不過業力。業力能障聖道,叫你這一生道業不能成就。無論你怎麼樣勇猛精進修行,你都脫離不了六道輪回,什麼原因?業力。所以佛法教化一切衆生,重點是在心、心理。襌宗倡導修行要從根本修,根本就是心裏面的念頭。宗門如是,教下又何嘗不如是?也如是。換句話說,修行要改變心理、改變思想、改變觀念,過去我們的心理、思想、觀念,念念都是爲自己,以自己爲本位,這就是造輪回業,這是輪回心。佛教我們把這念頭轉,轉過來什麼?我們念念爲衆生,我們起心動念、思想見解、言語造作全爲衆生,不爲自己,這個好!

  佛給我們講六道怎麼來的?六道是執著才有六道,妄想、分別、執著叁個都有變現六道;如果只有妄想、分別,沒有執著,六道就沒有了,有十法界,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變現四聖法界;假如分別也沒有了,那四聖法界也沒有了,十法界都沒有了,現出來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裏面,在《華嚴經》上說還有四十一個等級,菩薩有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級從哪裏來的?妄想沒斷,從妄想變出來的。妄想斷掉之後,等級沒有了,那就是究竟佛果,真平等;佛佛道同,真平等,沒有階級了。這是說明一真法界、十法界、叁途六道怎麼來的。只要起心動念有我,這是我所有的,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全了,你還能脫離六道輪回嗎?諸位從這個地方真正契入體會,那你是真的覺悟了,你不是假覺悟。覺悟了就超凡入聖,聖就是覺,凡就是迷,凡夫就是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不談,分別執著是凡夫,舍掉分別執著就是聖人,就是佛菩薩;佛菩薩跟凡夫一念之差,你把念頭換過來就超凡入聖。

  誰能轉過來?在自己,你肯不肯轉?你肯轉過來,馬上就變了。我明白這個道理我轉了,李木源居士明白這個道理,他轉了。轉過來之後,我們爲一切衆生服務,一切衆生是我們的主人,一切衆生是我們的老板,我們是當小夥計替他服務。無我,我們才真正得佛法的受用,把業力轉成智慧,把業力轉變成能力,佛家講的神通道力,就在念頭上一轉,業力就轉過來了。通常我們講願力,把業力轉成願力,業力很大能障聖道,願力很大能成聖道,爲什麼不轉?如果不轉,無量劫中還要搞生死輪回,沒完沒了,何必惹這個麻煩?後面經文接著還有幾句重要:

  【是故衆生,莫輕小惡,以爲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

  這幾句要記住,常常提醒自己,不要以爲沒有報應,那是你自己搞錯了。再微弱的一個惡念都感受果報,所謂是“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什麼時辰?緣不具足,時辰是從緣上講的;緣具足,果報立刻就現前。諸位如果很冷靜,平心靜氣來觀察世界,現在這個果報叫現世報,報得好快,就在眼前。我們要想真正救自己,諸位必須要知道,生命無所謂,不足惜,我們在世間能活幾年,百年歲月彈指之間。我是九歲離開老家,距離九華山很近,我離開那個時候那些形象,記憶都很清楚,就像昨天一樣。可是那個時候故鄉的長輩、親戚朋友,十之七八都不在了,小時候的玩伴都沒有了。人生一場空、一場夢,這個夢要醒悟過來,醒悟過來就是回頭是岸,要在起心動念上下功夫,不起一個惡念,念念爲衆生的褔報,我們全心全力造褔讓衆生享福,這個好,不要自己去享褔。這樣的人決定成就,這樣的人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勇猛精進、勤奮不懈在造褔,幫助社會、幫助大衆。自己的生活過得很清苦,一點不浪費,懂得節儉,用一分錢總想著,想這一切苦難的衆生,我能省一分,他們就多一分受用,常常有這個觀念。

  佛在經上說,世間一切修行人爲什麼修行得不到結果?都是妄想、分別、執著太多了,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經上給我們講,一彈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滅,那是講微細的念頭。就是很粗的念頭都不得了,從早到晚多少念頭生滅?我們自己能夠覺察得到的。前念滅了,後念接著立刻就生,這裏頭都有因果,一念善就是善果報,一念惡那就是惡報。不要說是言語造作,那個果報更嚴重,起心動念統統有果報。所以菩薩在此地,勸導我們、勉勵我們、警策我們,“莫輕小惡,以爲無罪”,到你受報的時候後悔來不及了。底下幾句話說得很明白:

  【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果報自作自受,什麼人都沒辦法代替,諸佛如來大慈大悲,也沒有辦法代你去受報。如果能代,佛菩薩都代了,沒有辦法代,這是自己作自己受,境界是自己變現出來的。正如章太炎居士所說,我聽朱鏡宙老居士給我講,朱老居士把這些事情寫在書上,他有幾樣著作。章太炎是他的嶽父,這不是假話,他在早年是學科學的,他不相信佛法,老嶽丈學佛跟他講這些故事,他聽了的時候以爲都是迷信、都是寓言。他是中年以後,抗戰期間他住在重慶,晚上走路遇到鬼他才相信,他自己沒有親自遇見,別人講他都不相信。他跟鬼晚上一起走路,走了半個多鍾點,這時間很長不是短時間。走半個多鍾點他忽然想到,這個女人半夜怎麼一個人出來走?這麼一想的時候寒毛直豎,再一看前面那個人有上身沒有下身,這嚇死了。這一嚇的時候,前面這個人影子沒有了,他是這樣信佛的。如果不是親眼見到的,親身經曆的,這些人不相信。所以以後想想早年老嶽丈講的事情,他就想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章太炎講地獄裏面受這些苦楚,他總覺得太不人道,太殘酷不人道,很多地獄應當廢除。閻羅王聽到他這個建議?也不說話,派兩個小鬼帶他去,到地獄現場你去看。小鬼帶他去,走了很遠,到那個地方了,指給他看,他看不到。才恍然大悟,佛經上講得沒錯,業力變現的,你沒有這個業力見不到。經上講地獄只有兩種人:一個是造作罪業的,他受報,變現這個境界;另外是菩薩,菩薩有能力到地獄去度衆生,他能夠見得到。不是度地獄的衆生,不是到地獄受罪這兩種緣,地獄在面前見不到。所以這才曉得,不是閻羅王造地獄給這些人受罪,不是,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境界。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然後才曉得父子至親也沒有辦法代替,自己一定要承受。再看下面經文:

  【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願仁者,暫聽是言。】

  地藏菩薩很謙虛,實在講地藏菩薩太偉大了。法會開始的時候十方諸佛都來與會,比華嚴法會還殊勝。華嚴法會上我們所看到,當然一切諸佛都來了,他不是用佛身,他是現種種不同的身分來參加。地藏法會是佛以佛身來示現,一切諸佛都參加這個法會。地藏菩薩是佛的老師,諸佛的老師,他在此地他這麼謙虛,“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不敢說我知道這個事情,這事我知道太清楚了,我告訴你就行了,現在人一定是這種態度。確實他知道得很清楚,他這個說法教導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要謙虛、要恭敬、要忍讓,這是性德。念念之中要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貪嗔癡慢是煩惱、是造業。所以我們在經上看到,他們的言語、他們的表態,用意都非常非常之深。普賢菩薩何等人物,都是如來倒駕慈航示現的。“唯願仁者,暫聽是言”,這個話多麼謙虛、多麼恭敬,這是教給我們平常處事待人接物謙敬。

  【普賢答言,吾已久知叁惡道報。望仁者說,令後世末法一切惡行衆生,聞仁者說,使令歸佛。】

  這兩位菩薩一問一答,目的是教我們這些造作罪業的衆生回頭是岸,真正皈依叁寶。皈是回頭,真的回頭,依靠佛的教誨去生活,依靠佛的教誨去工作,這叫皈依。經上所說的哪些教導我們應當要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哪些事情決定不可以做的,我們一定要斷除,這才叫皈佛。

  【地藏白言,仁者,地獄罪報,其事如是。】

  後面又爲我們略說了十四種。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

  這就是拔舌地獄。

  【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獄,镬湯盛沸,煮罪人身】。

  這就是俗話講的油鼎,下油鼎。

  【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或有地獄,一向寒冰。或有地獄,無限糞尿。或有地獄,純飛疾鑗。或有地獄,多攢火槍。或有地獄,唯撞胸背。或有地獄,但燒手足。或有地獄,盤繳鐵蛇。或有地獄,驅逐鐵狗。或有地獄,盡駕鐵騾。】

  地獄的名號前面說過,這個地方是說受果報的這些罪人,在地獄裏面受果報的狀況。第一句,這個果報,兩舌、惡口、妄語、绮語,造作這些罪業,毀謗叁寶,破壞人家的信心,對佛法的信心,死了以後墮這種地獄。所謂是拔舌牛耕,烊銅入口,鐵葉纏身,在這個地獄裏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地獄決不是一受罪人就死了,地獄死了就超生了,他死不了。地獄裏頭有業風,風一吹他又活過來了,活過來再受,一日一夜萬死萬生。這個樣子一直要他的罪報受完,受完時間都是以劫算的,無數劫受這個苦報,罪報不受完就永遠不能夠離開地獄。可是那個罪報是很麻煩的事情,譬如說話毀謗叁寶,斷人的信心,什麼時候這個業才消得完?你說這個話的影響力完全消失了,你就能離開地獄。如果這個影響力還在,你就沒有辦法離開地獄。而這個影響力往往牽連到許多世,惡緣的種子在他阿賴耶識裏頭起作…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