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獄來,還回地獄,你從餓鬼來,還回餓鬼。地獄的壽命長,跟人間時差差別很大,人間幾十年,在地獄裏可能只幾個小時。來到人間,活了幾十歲死了,又墮地獄,地獄鬼王看,「怎麼才出去沒幾個鍾點,你又回來了?」可悲!這些都是事實真相。諸佛菩薩現這種身相給你看,讓你覺悟,讓你回頭。第二首:
【如來宮殿不思議,摩尼寶藏爲嚴飾,諸莊嚴具鹹光耀,佛坐其中特明顯。】
下面九首,都是別說。前面一首是總說。後面九首詳細說明,都是贊歎佛所處的宮殿,這是大道場裏面最精彩的一個環結。佛所示現之處,佛所講經之處,菩薩特別贊歎。『如來宮殿不思議』,清涼大師注解講,從第二首到第五首這四首偈是說明「宮殿體攝衆德」,就是詳細說明第一首偈的前兩句,「炳然照耀宮殿中」,我們要了解它表法的義趣。宮殿殿堂好,講堂不錯,如果沒有人在講堂說法,這個講堂的莊嚴就大爲遜色,所以講堂不能沒有佛菩薩說法,道場不能沒有佛菩薩示現。這個示現說法不可思議,這些話如果不把它說出來,很難體會得到。
首先我們要看清楚,「如來宮殿」,大乘經上用如來這兩個字,多半是表性德,性德的顯現。性德是什麼?我們在講席裏講過不少次,如果今天我們要問,考試出個題目:性德爲何?你怎麼答複?性德就是具足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充滿虛空,周遍法界,所以不思議;它的作用,幫助教化一切衆生破迷開悟。在這個講堂裏面,講經的法師不可思議,爲什麼?他老人家在此地布施「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道場裏面的大衆,各個不可思議,爲什麼?工作的人員,這個道場裏面的職員,護法的人員,這道場裏面的義工,聽法的大衆,這裏面有當機、有影響,也不可思議,何以故?都是來供養性德的。供養誰?上供諸佛,下供全體大衆。法師供養大衆,大衆也供養大衆、也供養法師。法師是大衆的一分子,彼此互相尊重、互相供養、互助合作,它是一個整體,真正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個團體叫僧團,這個團體裏面真正顯示六和敬,六和敬是性德,性德全體的顯現。
而不是說坐在講臺上說法的佛第一大,菩薩第二大,阿羅漢第叁大,那就不平等了。真誠,清淨,平等。世間法裏面確實那個位次不一樣,真的有大小之差別,佛法裏沒有,佛法確實是講民主的,真的大乘法是民主自由開放。古時候寺院叢林是采取選舉製度,道場執事所謂一百零八單,這個單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單位。你這個學校組織大大小小有多少個單位?一百零八個單位。當然這裏頭需要人,需要人事,這人事是選舉出來的,寺廟大衆選舉。選舉的方法,不需要投票,爲什麼?那種選舉擾亂得人心不定,佛法完全都在定中。每一個執事,譬如住持,大家推定幾個人,選哪幾個人作住持比較適當,各人可以提議。提出幾個名字,那住持只有一個,只有一個當選,正月初一這一天,在大雄寶殿,佛菩薩做證明,當衆宣布:我們請某人作住持,大家有沒有意見?有意見的說話,沒有意見的默認。看大家沒有人說話,默認了,默認就通過。這種選舉莊嚴肅穆,把這一百零八個單位的人選選出來了。
任期一年,到臘月叁十,重新改選。這一年的執事,他們爲大衆服務一年,全體總辭,另外再選新的。明天初一,宣誓就職,民主製度,連選可以連任。雖然位子有高下不等,住持這是道場總領導人,下面還有很小職位的,飯頭是燒飯的,菜頭是種菜的,挑水的,做苦力的,他有他的一個職責,他有工作,都是爲大衆服務,地位完全平等。可能這個飯頭、菜頭,下一任就選他作住持。上一任住持,也可以在這一任選他作菜頭、飯頭,完全平等!平等真法界!職位不一樣,工作不一樣,實際上完全平等,決定沒有高下的差別,他才和睦相處。在哪一個職位,就是服務某一個項目。爲大衆服務的項目很多,你服務哪個項目,他服務哪個項目,許許多多的服務項目,都要配合,完成一個整體的。所以這個製度,值得社會大衆效法,是社會所有一切團體的榜樣模範。所以僧團可貴,稱爲叁寶,道理在此地。「歸依僧,衆中尊」,這個僧就是僧團,它是這樣的一個團體,真正平等和睦的團體。平等裏面又有差別,差別不礙平等,平等不礙差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不思議!
『摩尼寶藏爲嚴飾』,「摩尼寶藏」說的是真實智慧、稱性的德行,都在這個道場當中、僧團裏面表現出來,這是真正的莊嚴,這是美好的裝飾。『諸莊嚴具鹹光耀』,顯示出這個道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放光明。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充滿了智慧、充滿了福德。現在外國人所講的「最美好的磁場」,甚至于他對佛教完全不懂,完全沒有接觸過,他一到這個地方來,他就感覺到身心舒暢。這個氣氛、這個磁場,讓他有美好的感觸,他在這裏感覺到心安靜,身輕松沒有壓力,感到無比的舒適,這就是「諸莊嚴具鹹光耀」。『佛坐其中特明顯』,佛在這裏面特別的明顯,爲什麼?這些大衆都是佛的學生,佛是帶頭人,所有大衆都向佛學習。佛是自性圓滿智慧的代表、圓滿福德的代表、圓滿德能的代表;我們平常講的智慧、德能、相好,福德是屬于相好,佛是這叁個代表人。你從佛的形相,完全能夠看得出來。道場所有大衆,都是以佛爲榜樣、以佛爲模範,向他學習,所以他在大衆當中就特別明顯。
在這首偈子裏面,最重要的,我們了解它表法的義趣。表法是活的不是死的,義趣無限的深廣。再跟諸位說,如來宮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關鍵是你有沒有慧眼,有沒有法眼?你能不能見到?只要你體會到表法的意思,此時此處就是「如來宮殿不思議」。由此可知,如來宮殿跟妖魔的洞府,同時存在,一念迷,性德轉變爲妖魔的洞府;一念覺,自性轉變成如來宮殿。你要問在哪裏?就在我們面前,一切時一切處無不是!但是如來宮殿不多,妖魔鬼怪的洞府很多,像大家在《西遊記》裏面看到,妖魔鬼怪的洞府到處都是,如來宮殿只有西天大雷音寺。小說也是表法的,哪些是妖魔鬼怪?自私自利、貪瞋癡慢,變現出來的是妖魔洞府;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變現出來的是如來宮殿,這是說明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看我們怎麼想,它就怎麼變、就怎麼現!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二七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