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狱来,还回地狱,你从饿鬼来,还回饿鬼。地狱的寿命长,跟人间时差差别很大,人间几十年,在地狱里可能只几个小时。来到人间,活了几十岁死了,又堕地狱,地狱鬼王看,「怎么才出去没几个钟点,你又回来了?」可悲!这些都是事实真相。诸佛菩萨现这种身相给你看,让你觉悟,让你回头。第二首:
【如来宫殿不思议,摩尼宝藏为严饰,诸庄严具咸光耀,佛坐其中特明显。】
下面九首,都是别说。前面一首是总说。后面九首详细说明,都是赞叹佛所处的宫殿,这是大道场里面最精彩的一个环结。佛所示现之处,佛所讲经之处,菩萨特别赞叹。『如来宫殿不思议』,清凉大师注解讲,从第二首到第五首这四首偈是说明「宫殿体摄众德」,就是详细说明第一首偈的前两句,「炳然照耀宫殿中」,我们要了解它表法的义趣。宫殿殿堂好,讲堂不错,如果没有人在讲堂说法,这个讲堂的庄严就大为逊色,所以讲堂不能没有佛菩萨说法,道场不能没有佛菩萨示现。这个示现说法不可思议,这些话如果不把它说出来,很难体会得到。
首先我们要看清楚,「如来宫殿」,大乘经上用如来这两个字,多半是表性德,性德的显现。性德是什么?我们在讲席里讲过不少次,如果今天我们要问,考试出个题目:性德为何?你怎么答复?性德就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充满虚空,周遍法界,所以不思议;它的作用,帮助教化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在这个讲堂里面,讲经的法师不可思议,为什么?他老人家在此地布施「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道场里面的大众,各个不可思议,为什么?工作的人员,这个道场里面的职员,护法的人员,这道场里面的义工,听法的大众,这里面有当机、有影响,也不可思议,何以故?都是来供养性德的。供养谁?上供诸佛,下供全体大众。法师供养大众,大众也供养大众、也供养法师。法师是大众的一分子,彼此互相尊重、互相供养、互助合作,它是一个整体,真正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个团体叫僧团,这个团体里面真正显示六和敬,六和敬是性德,性德全体的显现。
而不是说坐在讲台上说法的佛第一大,菩萨第二大,阿罗汉第三大,那就不平等了。真诚,清净,平等。世间法里面确实那个位次不一样,真的有大小之差别,佛法里没有,佛法确实是讲民主的,真的大乘法是民主自由开放。古时候寺院丛林是采取选举制度,道场执事所谓一百零八单,这个单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单位。你这个学校组织大大小小有多少个单位?一百零八个单位。当然这里头需要人,需要人事,这人事是选举出来的,寺庙大众选举。选举的方法,不需要投票,为什么?那种选举扰乱得人心不定,佛法完全都在定中。每一个执事,譬如住持,大家推定几个人,选哪几个人作住持比较适当,各人可以提议。提出几个名字,那住持只有一个,只有一个当选,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大雄宝殿,佛菩萨做证明,当众宣布:我们请某人作住持,大家有没有意见?有意见的说话,没有意见的默认。看大家没有人说话,默认了,默认就通过。这种选举庄严肃穆,把这一百零八个单位的人选选出来了。
任期一年,到腊月三十,重新改选。这一年的执事,他们为大众服务一年,全体总辞,另外再选新的。明天初一,宣誓就职,民主制度,连选可以连任。虽然位子有高下不等,住持这是道场总领导人,下面还有很小职位的,饭头是烧饭的,菜头是种菜的,挑水的,做苦力的,他有他的一个职责,他有工作,都是为大众服务,地位完全平等。可能这个饭头、菜头,下一任就选他作住持。上一任住持,也可以在这一任选他作菜头、饭头,完全平等!平等真法界!职位不一样,工作不一样,实际上完全平等,决定没有高下的差别,他才和睦相处。在哪一个职位,就是服务某一个项目。为大众服务的项目很多,你服务哪个项目,他服务哪个项目,许许多多的服务项目,都要配合,完成一个整体的。所以这个制度,值得社会大众效法,是社会所有一切团体的榜样模范。所以僧团可贵,称为三宝,道理在此地。「归依僧,众中尊」,这个僧就是僧团,它是这样的一个团体,真正平等和睦的团体。平等里面又有差别,差别不碍平等,平等不碍差别,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不思议!
『摩尼宝藏为严饰』,「摩尼宝藏」说的是真实智慧、称性的德行,都在这个道场当中、僧团里面表现出来,这是真正的庄严,这是美好的装饰。『诸庄严具咸光耀』,显示出这个道场,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放光明。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福德。现在外国人所讲的「最美好的磁场」,甚至于他对佛教完全不懂,完全没有接触过,他一到这个地方来,他就感觉到身心舒畅。这个气氛、这个磁场,让他有美好的感触,他在这里感觉到心安静,身轻松没有压力,感到无比的舒适,这就是「诸庄严具咸光耀」。『佛坐其中特明显』,佛在这里面特别的明显,为什么?这些大众都是佛的学生,佛是带头人,所有大众都向佛学习。佛是自性圆满智慧的代表、圆满福德的代表、圆满德能的代表;我们平常讲的智慧、德能、相好,福德是属于相好,佛是这三个代表人。你从佛的形相,完全能够看得出来。道场所有大众,都是以佛为榜样、以佛为模范,向他学习,所以他在大众当中就特别明显。
在这首偈子里面,最重要的,我们了解它表法的义趣。表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义趣无限的深广。再跟诸位说,如来宫殿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键是你有没有慧眼,有没有法眼?你能不能见到?只要你体会到表法的意思,此时此处就是「如来宫殿不思议」。由此可知,如来宫殿跟妖魔的洞府,同时存在,一念迷,性德转变为妖魔的洞府;一念觉,自性转变成如来宫殿。你要问在哪里?就在我们面前,一切时一切处无不是!但是如来宫殿不多,妖魔鬼怪的洞府很多,像大家在《西游记》里面看到,妖魔鬼怪的洞府到处都是,如来宫殿只有西天大雷音寺。小说也是表法的,哪些是妖魔鬼怪?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变现出来的是妖魔洞府;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变现出来的是如来宫殿,这是说明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看我们怎么想,它就怎么变、就怎么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二七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