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一點力量幫一點,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我們把自己的醫藥費布施掉了,供養這些貧病交加的苦難人,果報自己不生病。不殺生、素食、幫助病苦,這些在佛門裏面叫做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健康長壽,這些佛講得很清楚。
衆生天天想發財,佛講了財布施得財富,果報是財富;法布施,果報是聰明智慧。所以你們年輕的法師,我勸你們到處去講經,講經是法布施,增長聰明智慧。但是必須要注意的兩樁事情,一個是嚴持戒律,第二個是不怕吃苦。你只守住這兩句話,你到處弘法利生,你不會墮落;如果這兩句守不住,恐怕很容易墮落。爲什麼?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強大了,如何保護自己不受誘惑,只有「嚴持戒律」、「以苦爲師」。釋迦牟尼佛一生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我們甘心情願過苦日子,遠離名聞利養、遠離五欲六塵。這個「遠離」不是說距離它遠遠的,不是,心裏頭絲毫都不沾染,叫遠離。我們弘法利生,必須跟社會大衆往來接觸,你要是遠離,那只有到深山找個山洞去修行,跟社會隔絕了。所以大乘的遠離跟小乘不一樣,小乘真的是與社會大衆脫離,大乘不是的,大乘是心地裏頭不染,事相上和光同塵。
你自己真要有把握,不被誘惑,這個樣子,你天天爲大家講經說法,勸人斷惡修善,天天在修法布施,你的智慧天天增長。增長到一定的程度,心果然定了,確實證得《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個境界叫叁昧,你得叁昧了,你智慧開了,你漸漸契入華嚴境界。心量要大,智慧開了,一切隨緣而不攀緣了,自己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而真正能夠「恒順衆生,隨喜功德」,這個時候,不容易退轉了,那麼你的福報會現前。這一點要當心,不要被那個福報迷了,一迷就墮落。福報現前,怎麼樣不迷?講經更認真、更要深入,一天都不能松懈。我這樣的年齡,一天還要講四個小時。
契入之後,世出世法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這個世間真的是「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對于這個世間毫無留戀。不但人間,連天上欲界天、色界天二十八層天,也沒有一絲毫留戀;乃至于四聖法界,不再放在心上。身體還在,還可以使用,幹什麼?幫助苦難衆生,弘揚大經。這個對象是幫助九法界衆生,對九法界衆生的供養,對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供養。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幹什麼?廣修供養,「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爲報佛恩」,我們幹這個!這就是「如佛座上所應演,一一法門鹹具說」。這個地區、這個時段,這個地區我們現在指的是這個地球,這個時段我們所指的是二十一世紀,我們特別要幫助此時此地的苦難衆生,慈悲濟世。最重要的、沒有人去做的,是教學!幫助衆生開悟,自己要做一個覺悟的樣子給人看,給一切衆生看。
什麼是覺悟的樣子?釋迦牟尼佛所示現的就是覺悟的樣子,萬緣放下。所謂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個放下就是心裏頭不再有這些東西,念頭都沒有了。起心動念是什麼?演說如來妙法。給一切衆生做一個榜樣,令一切衆生見聞覺知都有所警惕、有所覺悟,我們幹這個事情。決不爲自己,雖然佛在經上常常贊歎無量功德,不作功德想;無量智慧,不作智慧想;無量相好,不作相好想。「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天天在做,心地裏頭痕迹都不著。那心裏頭有沒有東西?有,有什麼?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諸位想想,心清淨,不染五欲六塵,天上的福報都不沾染,世出世間法舍得幹幹淨淨。行清淨,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終身從事于多元文化社會教學。在這一生當中不求名,不爲利,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裏去,隨緣而不攀緣。
學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要學得跟他一模一樣。他過的是什麼生活?托缽。我們今天生活也是托缽,中午這一餐飯到淨宗學會來托缽,接受這邊大衆的供養,除此之外,沒有事情。上求佛道,下化衆生,跟大家在一起學習。講解經文,幫助大家深入經藏。沒有上課的時候,自己讀誦,看古來祖師大德的注解,上求!我們的工作就是這個。每天讀誦經教,參考古大德的注疏,對于世間法完全不染著。我們每天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不看雜志。這些汙染,我跟它隔離了,我心清淨,我住淨土。你們世間人動亂,從哪裏動亂?心動亂。因爲什麼?你知道事情太多,古人常講「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認識的人太多,是非就多了。
所以弘法利生,你聽衆很多,見面從內心裏面生的恭敬喜悅,合掌問好,過後痕迹都不留。所以不要去問人家,「你什麼名字?你住在哪裏?你家裏有電話號碼告訴我。」那你不是找麻煩嗎?年輕的法師要注意,這樣就攀緣了,你心不清淨了。我講經四十叁年,學佛五十年,在這個社會上也有一點名氣,麻煩就來了。找的人多,自己就很難清淨了。所以我跟同學們說得很清楚,你們不要給我寫信,爲什麼?我不看的。現在一些信件,我讓悟平師、心慈師他們去看,有需要答複的,由他們答複,我不聞不問。電話線拔掉了,傳真機搬走了,統統不要,清淨太多了。我要有事情,我會找你們,我沒有事情,不希望你們來找我,我希望你們也都能這樣的學習。
在這個時代,保持自己的身心清淨。你不把這些東西放下,怎麼行?現在這個世界無線電波,我的想法是異常的紊亂,這個紊亂的波對我們有沒有影響?肯定有影響。影響我們的腦波,影響我們心的波浪,思想之波。遠離會好一些,把這個影響的程度降低一些,在現實環境裏面也只能做到此地。必須求諸佛菩薩威神加持,我們對于這些大經大法,能解、能信、能行、能證,這要不得佛力加持,我們做不到。所以佛門當中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非常幸運得人身又聞佛法,能不能在這一生成就,關鍵就在你自己會不會學習。果然會學習,叫善學,這一生肯定有很好的成績。你要想得很好的成績,必須把這個世間的俗緣、沒有必要的這些緣,要遠離。這是一句老實話,如果不把這些緣離開,讓它來幹擾自己,麻煩就大了!所以衆生喜歡說什麼法門,我們要斟酌情形,這個法門于現前他能不能得真實利益?總是要現前得真實利益,這真叫契機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一首偈。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二六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