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的人、陷害我的人,甚至于殺害我的人,我都合掌贊歎,感恩戴德,沒有一點怨恨之心,爲什麼?因爲我曉得,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要把自己養成上善的標准,才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受大衆歡迎。一絲毫的惡意都沒有,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只有一個感恩戴德。
你要問了,這些陷害你的人,甚至殺害你的人,對你有什麼恩德?你還要感謝他、還要報答他。有恩德,他的毀謗、侮辱、陷害,正是像老師來考試一樣,我這一關通過了,他來考試我這一關通過,怎麼沒有恩德?沒有這個考試,我還不知道自己功夫到什麼階段?不曉得。他要把我殺掉我更感謝他,爲什麼?早一天到極樂世界,他把我保送去了;這個世間太苦了,你的福報智慧很大了,不要在這裏受苦了,趕緊去!那怎麼沒有恩德?早死早往生,早死早享福,恩德太大了。罪福、善惡在一念之間。所以你一念覺,到哪裏修福,哪個地方不是修福之處,哪個時候不是修福之時,哪一樁事不是修福之事,問題你覺不覺悟?所以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對一切衆生只有一個感恩之心。登地的大菩薩知恩報恩,跟我們凡夫思想觀念確實是不相同。
除了經上講的五逆罪,《十輪經》上說,這個經上也說。佛還告訴僧護,他說有九種人常常墮落在阿鼻大地獄中,比這五逆又加了四條。加了四條,第一個,食僧物,吃出家人的東西,我們聽到太害怕了,許多在家居士到道場來吃出家的東西,這怎麼辦?好在淨宗學會跟居士林都是在家人的道場,我們出家人來吃在家人的東西,不是在家人吃出家人的東西;我們在這個道場是出家人吃在家人的東西。這是講十方常住,怎麼個吃法?盜心吃、貪心吃,這就有罪。你到寺院裏面,寺院裏面主持的人請你去吃,這沒有罪過,這是諸位都曉得的。過去寺院叢林裏面,居士來挂單的很多,諸位要在中國大陸看大的寺院叢林,它分內院跟外院,內院出家人住的,外院居士住的。因爲在古時候跟現在的社會製度不相同,農業的時代,農業社會裏面休閑的時間長,他不是在耕作的期間大家都有空閑,有空閑有很多人到寺院去挂單,一挂就幾個月。到寺院去幹什麼?聽經、念佛、參禅,所以他到寺院去。
到寺院去討單,這就是挂單住在那邊,寺院裏面同樣也分一份工作給你做,這個吃就沒有問題,這不是白吃,分一份工作給你做。一般讀書人分的工作多半是寫經,從前沒有印刷術,只有寫。念書人你住在這裏歡迎你,你替我寫經,抄寫經本,藏經樓裏面藏經就豐富了。本來只有一部經,你能夠再寫一部,它就多一部,再寫兩部它就多兩部。所以一般讀書人到寺院裏面的工作,一定是請他寫經。要不是寫經的,就分配給一些比較勞力的這一些工作,像打掃環境,廚房裏面幫忙、槽坊裏面幫忙這些事情。因爲過去寺院的住衆多,生活也艱難,廚房裏面燒柴火,柴火要有人去砍柴,砍回來還要劈柴,都很粗重的工作。米都是糙米,米收的是稻谷,稻谷要把它磨成米、糙米,米再舂熟,都需要人工。所以在寺廟討單的時候,多半要兼這些工作。所以到寺院裏面來住,真是福慧雙修,那就沒有問題。你要是到寺院來是白吃,這個罪過就很重。食僧物要講清楚,不講清楚大家都害怕,都不敢到寺院來了。
第二個是佛物,隨便用供佛的這些物品,這罪過很重。所以一切物品是先供佛僧,然後我們自己再受用。第叁個殺父,第四殺母,第五殺阿羅漢,第六破和合僧,這是五逆罪裏頭有的。第七破比丘淨戒,慫恿教唆比丘犯戒,這是墮阿鼻地獄。第八個是犯淨行尼,比丘尼,清淨的比丘尼,你侵犯她,墮阿鼻地獄。第九個作一闡提。一闡提是梵語,中國的意思是沒有善根的人,就是我們一般講心裏面充滿邪惡,念念都與邪知見、十惡業相應,這樣的人就是一闡提。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邪惡,所以說他沒有善根。佛講這九種人常常在地獄。地獄出來之後,諸位要曉得,他還有惡的習氣,縱然前世修的有福報得人身,可是這個習氣在。好像他不作惡他就很難過,他日子就過不了,這是惡心惡意、惡言惡行成了一種習慣,這是非常非常可怕。所以到人天時間並不長,他又造罪業,失了人身之後他又回到地獄。本經對這個事情說得很詳細,勞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是真慈悲。
《正法念經》裏面說,阿鼻地獄的苦千倍超過十大地獄。我們經上常講八寒八熱,十八層地獄,阿鼻地獄、無間地獄的苦,超過他們千倍都不止。壽命短的一劫,一劫給諸位說,大劫不是小劫。造作地獄的業因很容易,墮落地獄之後想出來,太難太難了。所以這個業因果報,我們要明了、要清楚、要記住,這種事情萬萬幹不得,決不能貪眼前一點的小利,造作這麼重的罪惡。讀《地藏菩薩本願經》提高自己的警覺,高度的警覺,所以這經說實在的話來說要常讀,我們要把它當作戒經來讀;戒經半月誦戒,每半個月要念一次。現在人根性跟過去不一樣,半月已經沒效果了,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所以我要求念佛的同修,每一天在晚課之後,把《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骘文》念一遍,把它列在晚課裏面。這兩篇東西文字都不長,兩篇合起來大概只有兩千字,並不長,把它當作戒律來念,天天提醒自己,時時刻刻反省,才能保住人身不墮惡道。請看下面經文:
【複有地獄,名曰四角。複有地獄,名曰飛刀。複有地獄,名曰火箭。複有地獄,名曰夾山。複有地獄,名曰通槍。複有地獄,名曰鐵車。複有地獄,名曰鐵床。複有地獄,名曰鐵牛。複有地獄,名曰鐵衣。複有地獄,名曰千刃。複有地獄,名曰鐵驢。複有地獄,名曰烊銅。複有地獄,名曰抱柱。複有地獄,名曰流火。複有地獄,名曰耕舌。複有地獄,名曰剉首。複有地獄,名曰燒腳。複有地獄,名曰啖眼。複有地獄,名曰鐵丸。複有地獄,名曰诤論。複有地獄,名曰鐵呋。複有地獄,名曰多嗔。】
地藏菩薩講地獄名號,給我們說了二十二種,略說,要是詳說細說說不盡。他講“複有”就是說明是阿鼻地獄、無間地獄的附屬地獄,種類繁多,略說而已。第一個講“四角”,《正法念處經》裏面講,說明這個地獄的業因果報。他說有人實實在在不是修行人,在中國來講沙門是出家人的專稱,可是在古印度不是的。古印度沙門在家、出家都稱,所以稱沙門不一定是出家人。沙門的定義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這個人就稱爲沙門,所以在家、出家都可以稱。可是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沙門變成出家人的專稱,在家人不稱沙門。他不是出家人,自己稱出家人,這罪就重了,這是冒充出家人。這一條我們實實在在要提高高度的警覺,我們今天出家了,是不是真的出家人?我們今天受戒了,是不是真的受了戒?沒有。這一點如果我們自稱爲比丘,罪過就重了,得極重的罪業。
明朝蕅益大師在淨宗祖師裏頭了不起,蕅益大師是什麼人?沒人知道。可是印光大師我們曉得,他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印光大師對于《彌陀經要解》的贊歎,《要解》蕅益大師作的,他說《彌陀經要解》即使是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再作一個注解,也不能超過其上,贊歎到極處了。往年我在此地演培法師曾經問過我,他說印光大師這個話,說得是不是太過分?怎麼可以這麼贊歎?我是老實告訴他,我說不過分。我讀過《要解》,《要解》也講過好幾遍,確實非常難得,我肯定印光大師的說法。蕅益大師是什麼人?如果不是阿彌陀佛再來,一定也是觀世音之流。佛菩薩再來,他來示現,示現在末法時期,示現出家,受了戒,他懂得戒律,他研究戒律,當時也有人稱他爲律師。他給我們做一個結論說,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我們要受戒,戒經裏面講比丘戒,最少要有五個真正比丘傳戒,你才能得戒。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我們從哪裏得戒?所以蕅益大師自己受了戒之後,他在佛菩薩面前退戒,沒有得到,在佛菩薩形像面前求受沙彌戒。所以他老人家一生自稱菩薩戒沙彌,這他的身分。所以蕅益大師的風範,給我們示現做榜樣,我們要知道學習。
他的學生、他的徒弟—成時法師,蕅益大師圓寂之後,所有的著作是成時把它整理刻版流通的,這是蕅益大師的大工程。老師既然以沙彌自稱,所以學生不敢稱沙彌,成時出家優婆塞,成時自稱出家優婆塞,這是名副其實這不犯過。我們今天是什麼身分,真正做到出家優婆塞不錯了,能把五戒十善修好,我們真的就是彌陀的弟子。在家居士修五戒十善,我們也是修五戒十善,我們出家身分修五戒十善,我們真正的地位是出家優婆塞,要懂得。在《占察善惡業報經》裏面講,末法時期沒有比丘傳戒了,你要真正想求戒從哪裏得?輪相上得,占察輪相,蕅益大師是用占察輪相求菩薩戒跟沙彌戒。古人這樣謹慎、這樣嚴格,有道理。
到民國初年弘一大師,這大家非常尊敬,他是修淨土,對戒律也很有研究。他在閩南佛學院有一些講演,搜集在《弘一大師講演錄》裏面,諸位能看到。他勸導我們出家人,不能不去受戒,受一個形式,但是自己一定要曉得,決定不會得戒。爲什麼受這個形式?免得世間人嫌疑說你沒受戒,我們形式上去受個戒。自己要清楚沒有得戒,不是受了比丘戒就成了比丘,受了菩薩戒就成了菩薩,哪有那麼簡單的事情?所以我們在天臺六即裏面是什麼比丘?名字比丘,有名無實,要懂得這個身分。弘一大師自己一生也自稱出家優婆塞,名實相副,這就對了。自己沒有得戒,自己沒有持戒,自稱爲比丘這是妄語,大妄語,“四角地獄”可能就有分了。
另外一個原因業因,這是我們講的業緣。歌舞觀聽,世間人所講的娛樂場所、歡樂的場所,我們不去。中國出家人有個好處,出家人穿的這個衣服,你要到戲院去看戲,人家會罵你,你自己也不好意思去。日本和尚出家人,他去的時候你就看不出來,他穿皮鞋西裝,袈裟放在哪裏?放在西裝口袋裏。他袈裟大概只有叁寸大,做佛事…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六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