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一叁卷▪P2

  ..續本文上一頁剛證得這個階位、這個地位。

  

  由此可知,我們現前應該怎麼學習?我們要幫助初學,接引初機,要以最好的形象示現給初學佛的人看。這裏頭還特別要懂得以最好的形象去影響還沒有學佛的那些衆生,還沒有入佛門的。如果他看到佛教學佛的人有這麼好的形象,他怎麼會不想學?形象裏面一定要記住清淨自在,我們想一想現在這個社會大衆,哪一個不是感到生活壓力沈重?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背負著沈重的壓力,所以生活在苦惱之中,沒有快樂,憂慮牽挂,煩惱重重。如果我們學佛的同學,無論是在家出家,無論是從事哪一個行業,你給人的形象是歡喜、是快樂、是智慧、是清淨,別人一接觸就會感到你與衆不同;時間久了,這個久不是太長,兩叁個星期、兩叁個月,我們相信他會來訪問你,他會來向你請教:你生活爲什麼這麼快樂?

  

  我過去住在美國的時候常常遇到,每到一個地方,有許許多多華僑的朋友、當地美國的朋友來問我:你爲什麼生活這麼快樂?我被人問的次數太多了。我回答他們:「學佛」。學佛真的快樂,不快樂我學它幹什麼?我的老師接引我就是用這個形象、用這個方法把佛法介紹給我的。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方東美先生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我聽了很中意,所以我就特別留意佛教。真的佛教的教學它的目的是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可惜你不認真學;你要認真學,你一定得到像佛、像菩薩那樣的快樂生活、幸福生活。要怎麼學習?一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也就是說要把經典裏面的道理參透,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把經典裏面的教誨變成我們自己實際的生活行爲,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還要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那你就錯了,你學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裏面殊勝的功德利益你一點都沒有享受到,這叫真可惜!

  

  佛法修學最重要的是改變心理,咱們世間人講建設,這是心理建設,最重要的,這是根本。佛告訴我們,一切衆生,六道衆生特別是欲界衆生,爲什麼過得這麼苦?苦的根源從哪裏來的?真正的根源是迷失自性,這是真正的根源,九法界衆生共同的病根。欲界衆生除這個共同的病根,還有個特別的大病根,這是什麼?貪欲。對于你的欲望、貪念永無止境,那你就苦了。也許有人問:哪一個人不貪圖榮華富貴?哪一個人不貪求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哪個不貪呢?佛告訴我們,如果你貪求果然能夠貪得到,佛會拜你做老師。你有辦法了,真能貪得到,佛做不到,所以佛會拜你做老師。這些東西不是貪得的,大家細細念《了凡四訓》,我常常勸同學,初入佛門把《了凡四訓》念叁百遍你就明白了。這是因果,你命裏有的,不貪它也來,貪它也來。可見得這個榮華富貴,我們講你一生的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不是貪欲來的,是你命中注定的,不貪它也來,何必要貪?貪是煩惱的大根大本,佛教我們把這個拔掉。拔掉之後,你命裏頭的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更紮實,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

  

  長行第四句:

  

  【功德自在王淨光菩薩摩诃薩,得普見十方一切菩薩初詣道場時種種莊嚴解脫門。】

  

  這一段我們前面講過,但是意思還沒有盡,當然這個意思是講不盡的。特別是我們在現前要學習的,就是一定要給社會大衆、給初學佛法的人做一個最好的榜樣。實在講這裏頭的障礙就是要克服自己的貪欲,這是我們一定要遵守的、一定要明了的。我們想自己救自己,想莊嚴佛法、幫助衆生,想到這些地方,我們自自然然就會很慎重的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一定要知道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世間無常,國土危脆,輪回路險,佛法難聞」;要有珍惜的心,能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回,真正了生死出叁界,再回到這邊來,那就是乘願再來,那就是此地講的「功德自在王淨光」,我們都得到了。

  

  再回來是來示現的、是來演戲的,不是來真正受苦的。釋迦牟尼佛來演戲的,菩薩們、羅漢們、曆代的祖師大德們、在家菩薩、各行各業裏頭學佛有成就的人,這裏頭許許多多乘願再來的,示現好的榜樣給社會大衆看,給初學的人看,我們要在這些地方去觀察去體會,認真努力學習。標准是經論,我們修學哪一部經論,總得找個主修的、助修的。我們現在修淨土,淨土主修的課程,五經一論。五經一論不必完全修,隨便學一種都可以。同學們大多數現在所選的《無量壽經》,非常之好。《無量壽經》講得很詳細,無論是事,無論是理,因果、境界都講得很詳細。也有同修依《阿彌陀經》,也好,依《阿彌陀經》一定要依注解。爲什麼?如果沒有注解,《阿彌陀經》雖然不長,意思太深了,不容易看懂。所以過去印光大師爲我們介紹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這注解很多,印光大師給我們介紹了叁種。這叁種流通得比較廣的是《疏鈔》跟《要解》,《圓中鈔》流通不廣。這些注解我們過去都曾經印過,印過好幾次,依一種注子就行。

  

  真的要依教奉行,佛在經上講的我們要落實,要完全做到,那就是好形象,就真正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彌陀弟子!彌陀弟子這個形象,說實在話,不但人天羨慕尊重,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尊重。爲什麼?尊重老師。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的贊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哪一尊佛都尊敬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學生在十方諸佛剎土特別爲人尊敬。回過頭來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做得像不像?如果做得不像,沒有能認真依教奉行,那實在講我們是把阿彌陀佛的面子丟盡了,我們對不起阿彌陀佛,我們對不起西方極樂世界的大衆,這怎麼能往生?

  

  要怎樣具體落實?我在早年編了一個小冊子《淨宗同學修行綱領》,節錄《無量壽經》最重要的教誨,必須要做到的,節錄了六十二條。又節錄《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那部經是佛專門對出家人講的,節錄了四十四條,總共合起來一百零六條。這個比經文是大幅度的縮短了,經不熟沒有關系,這個一百零六句一定要記住。我們印成小冊子,附錄在裏面的有《沙彌律儀節要》,戒律威儀我們再把它濃縮,把最重要的東西節錄出來,天天要讀誦。這個小本子是行經,我們必須要落實,必須要做到。這個過去很多地方都印,印得很多。在臺灣南部,我記不得是哪一個道場,他們把這份合起來印成一冊,好!這個小冊子要大量流通,務必要做到。做不到,你是假佛教徒,你是假的彌陀弟子!

  

  現在這個社會上仿冒假的東西太多了,彌陀弟子也有假的,也有仿冒的。仿冒的說實在話,連鬼神都瞧不起你,社會上人也瞧不起你。所以我們要做真的,不能做假的,做假的有罪。這是特別在此地再補充的一些,一定要認真努力,要知道如果貪瞋癡不斷,自私自利也不斷,眼前是可以貪圖一點小便宜,那個小便宜小得可憐,往後業報不堪設想。再跟諸位說個老實話,你眼前所貪得的這些小便宜依舊是你命裏頭有的;你命裏頭沒有的,如果用這種手段可以得到,因果定律就推翻了。佛都不能改變因果,因果是世出世間的真理,我們要懂得。所以首先你要相信你這一生當中命裏頭有多少財富,你有多大的聰明智慧,你有多長的壽命,命裏注定的。如果我們完全行的是正道,心地清淨光明,行爲磊落,絕不欺人,你命裏頭那個福報會增長。如果做違背良心的事情,打著佛法的招牌欺騙善良的信徒,把你命裏面的福報折掉了。你命中該發十億的財,現在可能你一億都發不到。爲什麼?你造的罪業太重了,命裏福報折掉了。不要以爲「哦,我現在得了些財」,你命裏頭財超過這個十倍百倍都不止,你說你冤枉不冤枉?這就叫做愚癡,愚癡到了極處,他不行正道。

  

  正道所得到的,那個功德不可思議。凡是行正道的人你仔細觀察,他的福報在增長,明顯的在增長;他的智慧在增長,健康長壽,他不求長壽。袁了凡先生他求功名、求兒子,他沒有求長壽,確確實實他延年益壽,他命中的壽命只有五十叁歲,他活到七十四歲才往生的,後面的壽命是他一生行善積功累德得到的,他沒有求就得到了。所以富貴不必求,功名不必求,「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切隨順、隨緣,自然得到,他怎麼不自在?他怎麼不清淨?用攀緣心去求,求到的還是命裏有的,你說冤枉不冤枉?而且還打了折扣。用心不善,那折扣打得更大。不明佛理,不讀聖賢書,這個道理他參不透,他不明了。第五句:

  

  【善勇猛蓮華髻菩薩摩诃薩,得隨諸衆生根解海普爲顯示一切佛法解脫門。】

  

  清涼大師注解「以法隨機」,這就是我們在道場裏面常常說的,《華嚴經》也是不斷在重複: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應該說什麼法,你就給他說什麼法。佛法,特別是《華嚴》,不可思議,你志在升官,就給你說升官之法;你志在發財,就給你說發財之法,「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給諸位說,升官之法、發財之法無一不是佛法。爲什麼?覺悟了,覺悟就叫佛法。佛這個字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就是覺悟。所以在翻譯注解裏面把「佛」意思叫覺者,你升官,你覺悟了,你不迷惑;你發財你也覺悟了,只要是覺而不迷,沒有一法不是佛法。如果是迷而不覺,你今天在這裏念《大方廣佛華嚴經》都不是佛法。諸位要懂這個意思。

  

  世間法跟佛法沒有界限,只有覺迷。所以大乘經上常說:哪一法不是佛法?真的覺悟,法法皆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迷了,那就要問,哪一法是佛法?迷惑顛倒,沒有一法是佛法。佛法主要教導的是破迷開悟。做官有做官的道理,做帝王有做帝王的道理,做天王有天王的道理,你真的想做,不難!你得要肯修,如理如法的去修學,你這一生修因,你來生就得果報。學佛的人,真正把佛陀教誨落實在自己行爲上的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一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