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0七卷▪P2

  ..續本文上一頁們如果沒有斷煩惱,沒有發大菩提心,怎能不退轉?住在這個世間有什麼意思?這都是我們現前的事實真相。

  

  我們今天住在這個世間,說實在話,也是希有難逢的因緣。爲什麼?在這個環境裏面要淘汰,快速的淘汰下去;如果要成就,同樣的也是快速的向上提升。大風大浪,禁得起考驗,這個往上提升、提升得快;大風大浪禁不起考驗,墮落也快。我們這個修學環境是個非常環境,不是平常環境;平常環境說老實話,進得很慢,退得也慢。今天的環境是大起大落,對一個真正發心修行的人來說未嘗不是好事情,但是一定要有堅定的意志。《正法念處經.觀天品》裏面善時鵝王菩薩,這個菩薩的身是一只大鵝,畜生身;爲天衆說法,勉勵這些天衆要聽聞正法,不可以放逸,要親近善友,廣利衆生,說的話說得很多。菩薩現這種身用意很深,讓我們看到畜生都修行證果了,我們要不好好的修,連畜生都不如。我們看到許多鬼王說法,《地藏菩薩本願經》大家念得很多,都很熟悉,婆羅門女要救她母親,參觀地獄的時候遇到無毒鬼王,鬼王來接待她,鬼王給她說法。

  

  一切畜生種類這裏面都有菩薩摩诃薩在當中示現,一切畜生也都有修行的、善根深厚的,爲什麼會墮落在畜生?佛在經典上都有詳細的說明,修行裏頭一念差錯,墮畜生身。像安世高那個同學,這個很多同學都有印象,過去生中他跟安世高是同學,明經好施,也是個講經的法師,歡喜布施。托缽的時候托的飯菜不好,心裏感覺到難過,就這一個錯誤的念頭;他對這個念頭很執著,常常犯,墮到畜生身,墮到蛇身,我們稱龍王,龍王是蛇身。這是舉一個例子,爲什麼大修行人會墮叁惡道。你功德雖然沒有,你的福德在,到畜生道裏面也當王。我們看到孔雀王菩薩,鳥有王,獸裏頭有王,佛講得很多很多。所以他們過去生中有善根,諸佛菩薩、法身大士對他們並不舍棄,無論他在哪一道,佛菩薩會示現同類身去幫助他、去教化他、去成熟他,真的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他就在他那個道,就是他那個身相,畜生的身相也好,餓鬼的身相也好,一樣修行證果,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我們對于這些動物不能夠輕視。

  

  螞蟻,螞蟻裏頭也有王,確實有蟻王菩薩;墮落在螞蟻這種身裏面,也有真修行人一念之差,愚癡,墮落到這個身。誰去度他?蟻王菩薩,也常常給他們講經說法。他哪一天覺悟了,他就成就了,他從螞蟻這一道也能生到天道;覺悟了,他還用這個身給天人說法,讓天人感動。我們不修行,豈不是連螞蟻都不如嗎?所以他不必再轉成人身,他確實有能力變化成人身、變化成天身,他不變,這是他的大慈大悲,用這個形相來教化衆生,警覺衆生。所以這裏講的是「教化成熟不思議衆生界」,意思在這個地方。我們讀到這個經文,至少我們的心這個心量要拓開,不再斤斤計較,不再分別執著,我們對于這個世界一定要做到「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對待一切衆生生平等心,喜悅相縱然生不起來,一定要生平等心。在這裏頭練,這就是修行。這個人欺騙我、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正好是我修學、修行的對象,我如何能在這個境界裏面不念舊惡?不再討厭他,反而能夠同情他、憐憫他,爲什麼?他愚癡,他才會做這些錯事,我現在比他進步得很多了,爲什麼?我不會造他這種惡事了。這兩下一對比,就知道自己境界提升了幾個層次。如果我們吃虧上當了還是耿耿于懷、念念不忘,我們的功夫絲毫進展都沒有,依舊是個凡夫。所以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真修行人的好境界,真修行人的菩提道場。我們要懂這個意思,教化成熟我們才有分。

  

  

  

  「同生衆十普菩薩」第叁句:

  

  【普光師子幢菩薩摩诃薩,得修習菩薩福德莊嚴,出生一切佛國土解脫門。】

  

  清涼大師注解,「修行福海,嚴出剎海」。十普菩薩,實在講完全說的是弘護正法。護法的意思說得很多,弘法說得也不少。第一尊淨德妙光菩薩摩诃薩是護法的模範,第二尊是弘法的模範,我們現在看到『普光師子幢菩薩摩诃薩』,這也是護法的典型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今天佛法的衰不是衰在沒有弘法的人,衰在沒有護法的人。我們看到熱心護法的也很多,是的,他有福沒有慧,所以護法工作做得不圓滿,往往有偏差;有時候就錯得太離譜,反而障礙了正法。有一些護法有慧沒有福,知道怎麼護持,沒有這個緣分,沒有福報,所以護法一定要福慧雙全。我們在此地看「普光」,這是慧;「師子幢」,那是福;就像我們前面看到「淨德妙光」有福德、有智慧。世出世法往往把修福擺在前面,修慧還擺在第二。你們要不相信,你看華嚴會上這兩大菩薩,普賢菩薩修福,文殊菩薩修慧。普賢菩薩護法,他是如來長子,文殊菩薩弘法,是如來的庶男,擺在第二,你們想想這個味道。這是正確的,這個沒有偏心,這是公平的;事實,那就像經上所講的「法爾如是」,這是自然的順序,決不是人爲的排列。

  

  因此每一位學佛的同學,無論你是在家、是出家,首先學佛法,這個很重要。所以連鵝王菩薩都勸諸天大衆要聽經、要聞法、要親近善知識,這是先決條件;自己具備弘法的能力,要發心修福護法。也就是說,真有弘法的能力,了解大法,對一切衆生殊勝的功德利益要護持;護持佛法的人決定是內行人,外行人沒有辦法把正法護持好,內行那就是通宗通教,顯密圓融,這樣的大善知識才能夠領導正法、護持正法,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道場的主席是方丈和尚,他是大菩薩,他的使命就是護持正法,正法久住,教化成熟這一方的衆生。

  

  現在已經不是像從前講的一個地區,現在不是,現在是全世界,教化成熟全世界的衆生。爲什麼?現在許多道場都有網路,在臺灣有很多道場他們都相當富裕,這有大福報,他們都有電視的頻道。佛光山有,慈濟有,有自己的電視頻道,他們教化成熟全世界,這不是普通人。換句話說,福有了,慧有沒有?要有大福報、大智慧,全世界的人都得他的利益。大智慧能包容,他作校長,他作主席,他沒有分別執著,全世界的善知識他都會聘請作他的教員,這是全世界佛法的領袖。如果他有門戶之見,底下弘法人員他是有選擇性的,自己不歡喜的他就不請,以自己利益爲主,而不以衆生的利益爲主,這就沒有智慧。真有智慧的是沒有自己,我們常常講「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沒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一切衆生的利益。

  

  一切衆生根性不相同,今天衛星電視頻道就是佛教的大道場,能有這個機會,就要把佛教所有宗派都要在這裏開課,聘請世界上最好的老師來擔任教學。現在聘請老師不難,不一定要到你電視臺裏面來講演,就在他自己居住的地方、他自己的道場就可以錄像,把錄像帶拿來播放上課就可以了。不需要勞動這些善友,可以利用就近的這些設備,把它做成資料,按照時間來播放。這個世界上無論居住在哪個地區,他想學什麼法門,就像辦學校一樣,可以先把這個訊息傳達出去,看看有多少人想聽這個法門、想學這個法門,然後我們再選經、再選教員。真正從事于弘護工作的善知識決定沒有成見,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修行人在這個世間,佛教導我們的「隨緣而不攀緣」,哪個地方有邀請,哪裏就去了,不是住在一個地方。

  

  出家人,這是特別講出家修行人,過的生活行雲流水,沒有一定的地方;到處參學,善財童子五十叁參首先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哪裏有緣到哪裏去,成就自己的圓滿後得智。誰邀請你?護法的大德他來邀請。大概一般護法都是長老,爲什麼?他們過去都是從事于弘法的內行人,弘法到老了,老了的時候結的緣廣,跟衆生廣結善緣,一生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所以到晚年福報一定現前;福報現前的時候就做護法,從前是作教員,現在可以作校長了,要把年輕的弘法的善友帶起來,要幫助他們、成就他們。我們今天遺憾的就是住持、護持佛法的大德缺乏弘法的經曆,所以弘護都出了問題,令人感到遺憾。但是事實雖然如是,我們知道一定要盡一份心力,全心全力去做,把弘護的工作做好。

  

  說到弘護正法,首先要培養正知正見的善友。這個事情在現代確實不容易,爲什麼?真正修道一定要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世尊遺教裏頭有兩句話必須徹底做到,第一個是以戒爲師,第二個是以苦爲師;換句話說,你不能持戒,你不能吃苦,那就難了。真正修行人是很苦的。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做出榜樣給我看,九十五歲這樣的高齡都沒有人照顧,自己燒飯,自己洗衣服,住在一個很小的房子裏,十五坪;香港是講平方英尺,大概是五百呎的房子,一個小房子,小客廳、小佛堂、一個臥房。想照顧他的人很多,他拒絕。九十五歲以後才讓學生們照顧他的生活,兩年他就往生了。他往生的時候九十七歲。這是末法時期真正善知識做出好的形象給我們看,無論什麼事情自己處理自己做,哪有那麼大的福報吩咐別人,叫別人去做?沒有這個福報。

  

  我在臺中十年,當中有五年我自己燒飯,我向他學習一天吃一餐。以後出來講經,韓瑛館長護持,我自己不要燒飯、不要洗衣服,我的福報就超過我的老師了。但是多少年來在海外弘法我沒有侍者,我就是孤家寡人一個,在許多國家城市去行走,言語也不通;但是事先聯絡好,一下飛機他們就見到我,就接待,一站一站的時候統統聯絡好,沒有助手。看看現代年輕法師出去都有好幾個侍者跟著,我很感歎,他們的福報超過我了。這福報一代比一代超過了,德行、道行、學問能不能超過前一代?這個問題不能疏忽。假如我們的德行、道行、學問不能超過前一代,這個福報享了很容易墮落。爲什麼李老師不受學生的照顧?當然最重要的是做模範給我們後學看,這是真正的用意。第二,也證實他有體力,有能…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0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