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0八卷)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同生衆,十普菩薩第五句:
【普音功德海幢菩薩摩诃薩,得于一衆會道場中示現一切佛土莊嚴解脫門。】
清涼大師注解:「如一逝多林會,頓現一切淨土,會會皆爾,念念現殊。」這個意思我們能懂,境界不可思議。由此可知,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法身菩薩,特別是法身菩薩裏面的地上菩薩,經上稱摩诃薩都是登地菩薩。通常我們對叁賢位稱菩薩不加摩诃薩,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初地以上我們加摩诃薩,就是大菩薩,這些大菩薩已經契入佛境界;我們這一段裏面念的這些大菩薩全是等覺菩薩,與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個地位都相等的,所以他們實際上契入佛陀的境界了。任何一會,這一會,佛法裏面講一會就是這個教學一個階段,這個時間長短不一定。像佛講《華嚴》這是一會,這是大會;大會裏面細分,清涼大師告訴我們有九會,也就是說這部經是世尊在九個不同的處所講的。這個情形也很多。分量少一點、比較單純一點的在一個地方,一個時間可以講完,這個我們稱之爲一會。像以後法師大德們講經,過去多半是選在休閑的時候。中國在古代是農業社會,大規模講經這些活動都訂在農閑的時候,大家有時間到寺院裏面來參加學習,時間大概是一個月到叁個月,一年至少有一次這樣的法會。平常教學對象是以出家人爲主,因爲在家人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只有在長假的時候,在家居士們他們發心想聽經。
在中國過去道場多,各地方發起講的經論不相同,華嚴宗的道場講《華嚴經》;天臺宗的道場講《法華經》,也有講《楞嚴經》;淨土宗的道場講《彌陀經》,講《無量壽經》。喜歡聽什麼經,你就到哪一個道場去參學,可以在那裏挂單;也就是我聽這部經這段期間,我要住在寺廟裏,寺廟裏要分配我房間、鋪位。同時寺院也會分配一點工作給你做,像清潔環境、打掃庭院,也給你一個區域,你對道場有一點服務,生活起居跟出家人完全相同。這部經聽完那你就畢業了,你就可以離開這個道場,這個我們通常稱一會。像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可以利用網路、可以利用衛星電視做爲遠程教學;這是在過去實在講夢想都想不到的,現在居然能夠實現。這個給一切大衆帶來很大的方便,不必一定要到道場去親近善知識,你在家裏面如果有這套設備;這些設備我想將來愈來愈進步,影像音聲畫面愈來愈清晰,成本愈來愈低,在我們預想五年到十年之後,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這個設備,那麼遠程教學這就比什麼都重要。
我在澳洲,澳洲南昆大的遠程教學是世界第一。他們自己有衛星發射臺,涵蓋全世界六十二個國家地區,學生都不必到學校去,就在家裏學習,在網路上學習,考試也在網路,畢業的時候學校把文憑寄給你,寄到你家裏來。他們在網際網路的學生有一萬多人,成績非常可觀。我去參觀之後,我就想到佛教將來教學一定要走這個路子,所以我們今天在攝影棚充分的利用這段時間把我們的預備工作做好,我們儲存軟件,將來一有這個機會,我們就可以隨著網路來播放。能夠有衛星電視傳播,那當然還更好,現在這個衛星電視限製還很多;譬如接收要用特殊的天線,圓碟的天線,要對准衛星。我想將來科技一定會進步到不需要用這個電線,像現在這個手提電話一樣,會達到這樣方便,用不著加裝這些天線都能夠接收得到。所以這個會就廣泛,就跟此地菩薩所說的一樣,任何一會當中他都能示現無量無邊的佛菩薩的會場、教學的場所,而且都能夠互相連得起來,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菩薩的德號『普音功德海幢』,我們看到「普音」,這是說法;十方世界以音聲爲教體的,我想絕對不只我們娑婆世界,一定很多很多,凡是以音聲爲教體的全都連在一個網路上了。一個地方上課教學,盡虛空遍法界都能接收得到,無需要借用這些科學技術。我們凡夫沒有這個能力,需要借用科技的設備,佛菩薩不需要,他們六根恢複了本能,就像《彌陀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那些大衆一樣,人人天眼洞視,個個天耳徹聽。天眼洞視就是能接收畫面,天耳徹聽就是能接收音聲,盡虛空、遍法界任何一尊佛菩薩教學的場所都能夠接收得到。那麼我們現在這種講經的場所,試問能不能也像菩薩一樣遍虛空法界?給諸位說,在理論上講是可能的。理上講得通,事上就可能了。爲什麼?我們六根是心現的,是識變的,障礙在我們本身,在我們的妄想。我們雖然有妄想,發出去這個音聲這個形相,如果沒有妄想的人他能不能見到、能不能聽到?可能。
我們在講《無量壽經》的時候說到西方菩薩境界,這些往生的人到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六根通利,他要是想到他從娑婆世界去的,從我們地球上去往生的,看看現在地球上家人的狀況,他清不清楚?他看得很清楚。家裏面這些人在這裏聊天談話,他也聽得很清楚。所以古德常講「舉頭叁尺有神明」,神明他們的色身跟我們的色身不一樣,我們看不見他,他能看得見我們;我們聽不到他的聲音,他可以聽到我們的聲音,所以我們的形相怎麼不遍虛空法界?我們的音聲當然也遍虛空法界,只是六道裏面煩惱習氣深重的衆生,我們常講自作障礙,他收聽不到。如果我們要作意,那就更容易。作意是什麼?佛家講的觀想。我們在此地講經,我的對象、我的聽衆是九法界衆生,只要有這個念頭,九法界衆生真的就來了。怎麼來法?不來而來,《金剛經》上講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自自然然應現在這個講堂之中,這個聽衆就多了,無量無邊。
我們在經上讀到維摩丈室,維摩居士那個小房間只有一丈見方,那就叫方丈,容一萬多師子座。他跟人講經說法,聲聞、菩薩都來聽,每一個人都坐在寶座上,長者這個小房間沒有擴大,佛菩薩那個師子座沒有縮小,小大不二,爲什麼?性現的。我們要深深明白這個道理,體性上沒有障礙,事相上也沒有障礙;如果有障礙,事事無礙怎能講得通?障礙究竟從哪裏來的我們總要清楚、總要明了,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除去妄想分別執著,確確實實這四無礙的法界你就見到了。清涼在《華嚴》上說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事事無礙的境界。什麼人能夠見到、能夠契入這個境界?法身菩薩,《華嚴經》圓教初住就入這個境界。
在四聖法界裏面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裏面的佛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境界他還沒有辦法做到,但是他可以達到理事無礙的境界。我們凡夫不行,凡夫是處處都有障礙,六根沒有一根沒有障礙;意根妄念紛飛,晝夜不停,心不能清淨,不能做到一心一念,這個障礙就是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要知道我們學佛真正做功夫就是做的這個功夫,這是佛菩薩形象裏頭的根本。「普音功德海幢菩薩」這一門,就我們現前生活環境當中,我們應當如何學習?我們今天面對著攝影機,應當知道在網路或者電視畫面上觀聽的這些大衆,我們都要想到,精神要能貫注,而不是一個人在攝影棚裏面對著攝像機講話,這樣你的精神就不能夠貫注。畫面前面收看的許許多多的同修大衆,我們應當要學習佛菩薩,這些大衆如對目前。當然將來如果我們有這個能力,跟各個道場都能有雙向的溝通,那麼許多不同道場的觀衆我們在這裏畫面上也能看見;我們可以面對面討論問題,面對面交換意見,這個事情現在都不難了。這些設備要裝設,費用也相當可觀,但是我們統統都要能想到才好。第六句:
【普智光照如來境菩薩摩诃薩,得隨逐如來觀察甚深廣大法界藏解脫門。】
菩薩名號裏頭意思含得很深,『普智光照如來境』,確實我們能夠體會到這是菩薩摩诃薩的境界,這個不是一般菩薩。他修學的法門是『隨逐如來觀察甚深廣大法界藏』,「隨逐如來」當然是得如來威神加持,他能做得到,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怎麼學習法?要隨順如來教誨。如來的教誨現在都在經教之中,中文翻譯的叁藏十二分經教,這是如來教誨。如果我們能夠把自己的成見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不再隨順煩惱習氣,完全隨順佛陀教誨,必得諸佛如來威神加持。普智光照菩薩如是,我們可以學。清涼大師注解,「法界含攝無盡,故名爲藏」,盡虛空遍法界真的是包羅萬象,這裏面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的衆生境界,差別個個不同,所以稱爲藏。「觀察甚深」,甚深什麼意思?什麼叫甚深?我們在大乘經教常常看到「徹法底源」,那才能叫甚深。
徹法底源是什麼意思?見性。從法相上見到法性了,這才叫甚深,這才叫「廣大法界藏」。相千差萬別,性是一個。所以能觀察的是甚深智慧,所觀察的是甚深廣大的法藏。法界是一,所以稱之爲一真。迷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是一,所以在現前境界裏頭分自分他,你我他,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他。這是怎麼回事情?妄想分別執著裏頭變現出來的。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真有,真的確實沒這回事情,妄心裏頭確實有這個境界,這就是古德常講的「夢裏明明有六趣」,夢是迷,迷的時候有這個境界,覺悟就沒有了。我們要問,覺悟是不是真的這個境界都沒有?不是的,覺悟了這些境界還現前;那怎麼說沒有?你心裏頭沒有了,你絕對不會把這些境界放在心裏。所以「覺後空空無大千」,不是說大千世界真的沒有了,是你在作夢的時候醒了,雖然醒了,是在夢中醒了,夢中是「哎,知道我現在在作夢」,在夢裏頭知道自己在作夢,于是對夢中所有一切境界你的看法不一樣了。夢中有一個人跟你說:「我現在要你的頭目腦髓」,你很歡喜:「我要行菩薩道,我給你吧!」爲什麼?這作夢嘛!夢裏頭遇到一個老虎,老虎很惡,想到釋迦牟尼佛舍身喂虎,我也來幹一次,也來舍身喂虎。因爲你不再在境界裏頭起分別執著,…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0八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