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叁卷)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叁卷)

  淨空法師主講

  新加坡淨宗學會錄影室

  兩位老和尚、諸位法師、諸位同學:

  我們先掀開經本,青蓮法師的《科注》,我們最近在臺灣發心印兩萬冊,將來大家都可以拿到很好的本子。《地藏經》非常重要,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世尊將末法時期這九千年,教化衆生使命付托給地藏菩薩,所以末法這個時代,地藏菩薩就是釋迦牟尼的代表,他的地位非常特殊,他是代理佛。一切菩薩,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受世尊的咐囑,都要擁護地藏菩薩。我們在講臺前面,我們供的是地藏菩薩,大家都看到了,我們一定要依教奉行。

  今天跟大家講的這段經文,是四大天王啓請的,他們的疑問實在講就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疑問。爲什麼地藏菩薩久遠劫以來,常常發大願要度盡一切衆生,可是一直到今天,衆生我們看到好像沒有能得度,造作罪業一天比一天嚴重,原因究竟在哪裏?希望世尊能爲大家開示。下面開示這段話,都是佛經裏面講,是苦語、粗惡語。我們學講經的人,遇到這些經文要特別留意,面對著廣大的聽衆,聽衆裏面眼前有受這個難的人,如果我們說得不善說,往往叫他聽到很難堪,他很難過,甚至于起怨言,怨恨之心,這就不好了。所以遇到這樣的經文,要有善巧方便,要有啓示而且要不傷他的自尊心。這一點就非常非重要,你們在《內典講座》裏面都學過,決定不能傷害他的自尊心。譬如經裏面,我們今天要說殘障的,這東西說得太多了。你要說得那麼詳細,他聽了難過,這是輕描淡寫帶過去就好了。關于因果報應地方,可以多發揮一點,讓他有所警惕。

  另外一定要曉得,我們今天講經不只是眼前這些聽衆,錄像帶在全世界廣播,電視機前面的聽衆不知道有多少,不曉得有些什麼人物,我們都要考慮到,都不可以得罪。讓他聽到都能生歡喜心、能生恭敬心,能夠回頭,能夠改過自新,我們佛法教學才算是達到圓滿的成就。跟從前不一樣,從前只是現場聽衆,不在場聽不到,現在電視、廣播全世界的人都聽到。而且帶子可以不斷重複的廣播,你說聽衆有多少?都要在我們考慮之中,不可以疏忽。

  好,現在請看經文。將來我們《科注》印出來之後,是大量的流通,特別是九華山,地藏菩薩的道場,本尊所在之處,我們一定要全心全力來擁護。今天世界亂,這個亂相諸位都非常明顯的覺察到,而且災變非常之多,無論在世界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區,重大的災變現在新聞資訊都不報導了。爲什麼不報導?我們能夠想像得到,怕的是大家知道之後,心裏感到恐慌。爲了安定眼前社會的局面,所以許許多多重大的災難都不報導,這是我們要能夠理解的。可是這些災變怎麼來的?世間人不了解其中的所以然,都把它推诿到這是自然災害,把責任都推給自然災害,好像與我們人不相關了,這是很大的錯誤。這個觀念、這種心態,災變不但不能終止,愈演愈嚴重,我們還有很大苦難要受。我們怎樣幫助社會,把災難化解、把災難減輕、把災難推遲,我們有責任、我們有使命,那就是認真學佛,認真修行。

  佛告訴我們,盡虛空遍法界跟我們自己是一體,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講這麼一樁事情。這個世界怎麼形成的?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有情有想就變現有情世間,九法界有情世間;無情無想就變成器世間,法相唯識裏面講得詳細、講得透徹。有情世間是阿賴耶的見分所變的,無情的世界是阿賴耶的相分變現的,見相同源,同一個自證分,怎麼能說沒有關系?佛在大經上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它才同得起來。它要不是這麼一個關系,它怎麼個同法?

  佛又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心想生;既然從心想生,這個心想是個主宰。楞嚴會上佛說得更清楚、更明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這就說明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什麼?正報是心、正報是念頭。我們常說,我們的容貌隨著你念頭轉,我們的體質隨著你念頭轉,我們生活環境也隨念頭轉。你的心好,你的相貌當然就好,你身體就好,你居住的環境也好,是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今天,佛在經上常講顛倒,什麼顛倒?世間人都被環境轉了,世間人心被環境轉了。現在世間的災變推卸到這是自然災害,與人不相幹,這就是心被境轉,這是大錯誤。

  我們看看古代,你看看曆史,古代如果社會上有重大的災變,這些帝王、大臣、地方的領導,像現在的縣市長,地方上的領導,他們都齋戒沐浴、減膳;平常吃飯,像皇帝吃飯,諸位也許有些不曉得,皇帝吃飯桌上一定是一百道菜,不管他吃不吃,一定是一百道菜,不能少的。減膳是什麼?減一半。真正是反省思過,大赦天下,多做好事,希望能夠回轉天心。回轉天心,實際上就是希望心地善良,能夠改變環境,能夠消弭劫難。從前人他知道這麼做,現在人不知道,現在人認爲與我不相幹,以前人知道。儒家知道、道家知道、佛家知道,我們知道,要從我們本身做起。

  所以一定要曉得,世間的劫難誰有責任?我有責任,我沒修得好,我沒做得好。今天佛教被社會大衆誤會,我們能不能怪人?不能怪人。爲什麼不能怪人?我們出家人沒做個好樣子。世間人受這麼大的苦,遭這麼大的難,誰造成的?我造成的。我不善,我的心不善、行不善、言不善,所以惹來這麼多人遭受苦難。今天看到這個劫難,我要反省,我有大過失,我有重罪,我要忏悔。我們學佛人都有這個覺悟,佛教怎麼會不興旺?社會大衆怎麼會不接受?人人都能夠存好心、行善事,劫難就化解了。這個劫是心劫,根源是心劫,不是別的。我們今天讀這段經文,就應當深深反省,佛在這段經文裏面,把因與果都說明白了。言語雖然不多,真是言簡意赅,無論是對事、對理,都說得非常究竟圓滿。

  諸位翻開經本,《科注》是一百六十面,倒數第叁行,看經文: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爲汝,及未來現在天人衆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于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衆生方便之事。】

  菩薩接受佛的囑咐,接受佛的委托,特別是末法衆生剛強難化,他老人家以無盡的慈悲,無量的智慧與方便,化身在這個世間。他的化身,在社會上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不是明眼人見不到,明眼人清楚,看得明明白白,無盡的方便在那裏做。不一定是示現出家身分,現在大家對于佛法不了解,都認爲佛法是迷信,有嚴重的障礙。示現出家人教化衆生,可能有很多不便之處,菩薩示現在家身分的很多很多,都是勸善規過。

  昨天有同修從臺灣帶來這些錄像帶,小朋友讀經。我聽了幾段,我很有感慨,古聖先賢所講的大道理,不是他個人的學說。孔子,孔子所說的是他的學說嗎?老子所講的是他的學說嗎?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是他的學說嗎?不是,那是什麼?稱性的學說,是一切衆生的本性,一切衆生的真心,一切衆生法爾具足的智慧德能,他講的是這些。如果你說是他某個人的,那你看錯了。是我們自己心性裏面,本有的智慧德能,純善無雜。如果能夠發揮出來,就能真正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大道理無關于某個人。他們心地清淨、慈悲博愛,他見到了,我們佛法講明心見性,他見到了、他證到了。我們是迷惑顛倒,沒有見到、沒有證到;我們證到了,跟他沒有兩樣。要怎樣才能夠證得?要破我執、要破法執。怎麼破法?念念爲衆生,不要想自己;念念爲佛法,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事業就是佛法。佛法是什麼?佛是覺悟,法是方法,令一切衆生覺悟的方法,就叫佛法。幫助一切衆生覺悟的方法,你就是弘揚佛法。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從事于這個行業,這個行業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社會教育工作者,這大家好懂。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幹什麼事情?社會教育,而且是義務的,不向接受教育索取一分錢,完全義務的,是個義務社會教育的工作者。我們是佛的學生,要續佛慧命。佛做了一生,我們世世代代後學佛的弟子,繼續不斷認真努力來幹,一定要把這個社會教育做好。社會教育的對象是一切衆生,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貴賤貧富,也不分天上人間,九法界衆生一律平等對待。我們要學著作師作範,師是社會大衆的表率,範是模範。我們做不到,你要生慚愧心。我們存心,我們的心能不能給社會大衆做樣子?我們的言行,可不可以爲社會大衆做樣子?要常常這樣想。凡是不能給社會大衆做好樣子,決定不能幹;不能爲社會大衆好榜樣,念頭決定不能生。這樣才能得諸佛菩薩護念,諸佛菩薩加持,龍天善神擁護。我們在推動這個社會教育,新加坡能夠做出這一點成績來,李木源居士、這一些同修,他底下這一些幹部,我們四衆同修沒有私心。爲什麼別的地方建不成功?佛沒有分別心、沒有愛好。善導大師講得好,“都在遇緣不同”。這個地方大衆,一心一意舍己爲人,天天想著爲佛法、爲衆生,不爲自己,所以得到無比殊勝的感應。這個感應,我們在此地都很明顯覺察到,顯感顯應,不可思議。

  我們在此地做一個好樣子,出家人做出家人的好樣子,道場做道場的好樣子,希望到這邊來參學指導,然後把這種樣子在全世界各個地方建立。希望他們建立的比這個更好,諺語常講“後來居上”,這個很有道理。爲什麼是後來居上?後建的一定比前面好,前面有很多缺點缺失,他都改進了。所以愈是後面做的就愈殊勝、愈好,這樣才能普度衆生,才能夠化解世界的劫難。我們不希望大家到這裏來參學就不想走了,留在此地,這個不好。看到這套,回到各個地方,回到自己地方去幹。正法道場處處建立,這個世間才有救,你們真正學到東西,真正懂得佛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

  四天王跟諸位介紹過。世尊告訴四天王,“告”,上對下,這些用辭我們都要明了。“善哉善哉”,兩個善哉就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贊歎…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