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二卷)▪P2

  ..續本文上一頁重視的,有了珍寶他的生活就有了保障。珍寶就表法寶,佛、法、僧是叁寶,供養珍寶是表這個意思;讓人家從這個寶,一看到寶就聯想到叁寶。世間之寶只能夠解決我們貧窮之苦,不能幫助我們出離叁界六道之苦,沒法子。佛、法、僧能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脫離輪回苦海,那是真正的寶,決不是世間寶所能夠相比。供養珍寶的意思在此地。

  【或複飲食。】

  飲食是世間一切人活命的資財,沒有飲食,命就不能活。出家人也不例外,也要日中一食,也要出去托缽。供養飲食,這裏面重要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從這一樁事情,想起對修道的人要知道四事供養,讓他安心修道。修道的人沒有什麼欲望,他可以過很簡單的生活,他有道心,真正給世人做出最好的榜樣。幫助世間人斷貪嗔癡慢,世間人這四種煩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我們怎樣去勸導他?要現身說法,你要做出樣子來。你只是講,勸他,你自己不肯做,人家看到假的;你看他自己都不肯做,他教我們舍財,他的財愈來愈多。那人家怎麼會相信?不但不相信,他還謗法,他還要造罪業。所以一定要明了,一定要認真去做,一個修道人接受的供養四種: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這是一個人有身體在這個世間,生活降到最低的限度,這四樣不能夠缺少。四事供養具足,心就可以安了,安心辦道。一日安一日辦道,明天不要去想,明天還沒到。如果想明天、想明年,那叫打妄想。如果我們的心果然在道,明天真的缺乏,我們深深相信諸佛菩薩會來供養;人不會來供養,諸佛菩薩來供養。你相信嗎?有事實在。

  我相信許多同修看過《虛雲老和尚年譜》,那個裏面記的事情,真的不是假的。老和尚發心朝五臺山,叁步一拜,路很遠拜叁年才拜到。叁年這麼長的時間,經過叁個春夏秋冬,哪有不生病的道理?路上生病,在荒山裏面,人迹不到的地方,他走這些路。很少人走這些路,他病了怎麼辦?誰去救他?誰去幫助他?文殊菩薩去了。他朝五臺山的時候,文殊菩薩幫助他好多次,照顧他。最長的時候差不多一個星期七天,因爲他身體不好,給他熬姜湯、熬稀飯,找這些醫藥。文殊菩薩化一個身—乞丐,好幾次遇到災難都碰到這個人,奇奇怪怪的。老和尚對他很感激,就問他。他就告訴他,他叫文吉,他姓文,名字吉祥的吉。他說:我家就住在五臺山下面,你到五臺山去問的時候,他們都知道我。這佛菩薩來供養。老和尚到五臺山之後,拜了文殊菩薩,就打聽文吉,結果人家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化身,才恍然大悟。你真有道心志心歸敬,佛菩薩哪有不照顧的道理?你心不在道,當然佛菩薩不會照顧你,護法神不會照顧你;真心在道,佛菩薩、護法神常常在左右看著你,沒離開你。到你真的急難的時候,沒有人幫助,他就來了,他就化身來了。爲什麼沒有這些人來幫助?人沒那麼大的福報。供養修行人、照顧修行人,福德是無量無邊,要有大福報才能遇到這個機會,才能種這個福田,沒有這個福報看到當面錯過。我們如果對經教要沒有一點深入,我們哪裏懂這個道理?這是舉幾個例子,每一個例子裏面都有深廣表法的義趣,然後我們才曉得怎樣作法。

  【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

  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修學、這樣的表演給人看。如是供養佛、供養菩薩,再回過頭來供養一切衆生,能令一切衆生生歡喜心,能令一切衆生回頭覺悟,所以他得這麼大的福報。這個不僅是福德,給諸位說這已經是功德,從福德變成功德。他念念是利益衆生,不是利益自己,念念爲衆生,這就成了功德。他的果報,“常在諸天”,欲界天、色界天。“受勝妙樂”,這享天福。

  【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爲帝王。】

  享人間的福報,天福盡了,他還有余福,到人間來作帝王,這是說人間福報最大者。後面這一句話重要:

  【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這一句話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句話,一享福就享糊塗了;享糊塗了,有福報沒有不造業的,你造作罪業的時候,後果又不堪設想。他能夠知道宿命,知道果報是從哪裏來的,知道以前修的是什麼樣的善因,所以他享福還繼續修福,他的福報就享不盡。追究他的根源就是志心歸敬,地藏菩薩的功德。說地藏菩薩,一定要明了心地本具的德能,你這叫真正歸依地藏菩薩。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志心歸敬地藏菩薩,才修行成功、才證無上菩提。如果不依地藏法門,決定成不了佛。不但成不了佛,說老實話連阿羅漢都成不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都是依心地法門而建立。能夠順性德,成就一切善果;違背性德,變六道叁途,變惡境界。所以善惡境界全是自性變現的,就是看我們這一念是順性還是逆性,所現的境界果報不相同。他們能夠還記得宿命因果本末,這是菩薩威神的加持,這是感應道交。衆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決定是以真誠清淨心才能感。一般人爲什麼跟佛菩薩沒有感應?心不誠、心不清淨,哪來感應?如果心有邪思,像前面所說的造十惡業,你所感的都是一些惡鬼惡神,都是造惡的。造惡跟造惡相感,修善跟修善的人相感,這一定的道理。《易經》裏頭孔老夫子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善人總喜歡跟善人在一起,惡人一定跟惡人在一道。我們的心要是善,就跟佛菩薩、善神在一起;心裏要是惡,就跟惡鬼惡神在一起,這是感應道交的原理。再看底下經文:

  【定自在王。】

  這是世尊叫著他的名字。

  【如是地薩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衆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佛在此地機會教育。今天與會的菩薩們太多了,釋迦牟尼佛要把他老人家圓寂之後,教化衆生的使命付托給地藏菩薩,同時也要求這一些諸大菩薩共同協助。請地藏菩薩帶頭,一切諸菩薩要來協助他,所以讓他了解這樁事情。所做的是廣利衆生,一切諸佛菩薩都是這個願望,所以任何人帶頭做都好。他帶領,我們在旁邊贊助,全心全力的支持,功德完全是平等的。只是個人的緣不一樣,除緣之外決定是平等。

  這個理要參透了,你才會很歡喜的去修隨喜功德。而且告訴諸位,隨喜的功德是圓滿的。他做這樁事情做了幾十年,幾十年的功德,我們到那裏看,生一念歡喜隨喜的心,他一百多年的功德我全得到。爲什麼?真心裏頭沒有界限,它是平等的,一得是一切得。一般人爲什麼得不到?他心裏有界限,他做的,不是我做的,我沒有做;好了,你這個得就很有限。自己畫界限,那有什麼法子?自己範圍自己,這就壞了。前面講至誠心,一念至誠,心裏頭沒有界限,是清淨心、是平等心。以清淨心、平等心隨喜,你得的功德是圓滿的。我們今天果然真的用清淨、平等心來隨喜,地藏菩薩無量劫所修的功德,我們得來是圓滿的,我們怎麼不感激?他老人家生生世世修行,無量劫的修行,我們全不費功夫全得來了。

  你要說爲什麼你能夠全得到?因爲我們的心跟地藏菩薩的心是一個心,一個性,不是兩個。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自性本具的。不僅是地藏菩薩所修的,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所修的,就是自己所修的。問題是你敢不敢承當?你敢不敢接受?真正通達明白這個道理,一切諸佛是自性諸佛,一切菩薩是自性菩薩,一切佛土是自性淨土。經上不是給你講得明明白白嗎?“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彌陀是自性,哪一尊諸佛如來不是自性變的?哪一尊菩薩不是自性現的?自性現、自性修、自性成就,統統歸自性,你要見了自性,統統都得到,原理如是。我們真的搞清楚、真的明白了,我們信心才建立,真心純善之心,一絲毫惡念都沒有的那個心,會現前。一般人修學,經上講,志性無定。那是什麼?不了解事實真相,他的自信心沒有法子建立起來。所以佛在這經上一再說要遇善知識,善知識開導,把這個事情說清楚、說明白,你自信心就能建立,“信爲道源功德母”,這是最難的一樁事情。

  所以佛要囑咐這些大菩薩,做一切衆生的善知識,“汝等諸菩薩”,與會的定自在王菩薩都是等覺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你們應當要把這一部經記住,要廣泛的與一切衆生宣說,流通散布;布是散布,把這個機緣給一切衆生。世尊在忉利天宮的囑咐,我們深深相信,無量無邊與會的這些菩薩必定是依教奉行。他們不是普通人,都是大菩薩,法身大士裏面的摩诃薩,哪裏是凡人?哪有不弘揚宣講《地藏經》?《地藏經》它這個功德,可以令一切造作極重罪業的衆生回頭是岸,不墮叁途,長遠的享人天福報,這是它的功德利益,偏在這方面。往生經是度成熟的衆生,這是度沒成熟的衆生。這一些衆生,還沒想到要脫離叁界,還沒想到要去作佛、作菩薩,念念只想人天福報,這占絕大多數。你要不相信,到馬路上去調查調查,你問問他什麼願望?哪一個人都是想人天福報。所以《地藏經》裏頭人天福報就講得特別多,我們曉得他用意之所在。再看底下這一段,菩薩果然直下承當。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

  請你老人家放心,你老人家不必挂慮。

  【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诃薩。】

  與會的菩薩衆之多,以千萬億來形容。菩薩,叁賢位的菩薩;摩诃薩,十聖位的菩薩,叁賢十聖。

  【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于閻浮提,利益衆生。】

  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注意到“閻浮提”,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特別偏在閻浮提上。定自在王菩薩代表與會無量的菩薩大衆,在世尊面前接受釋迦牟尼佛的囑咐。“必能承佛威神”,這一句話很重要,我們不能輕易看過,這是表謙虛。菩薩教化衆生一定得佛力加持,不是自己有能力做,得佛力加持。實在說這都是等覺菩薩,他當然能講經、能說法、能度苦難衆生,這麼作法都是做給我們看;教我們謙虛、教我們禮敬,親近真實性德。“廣演是經于閻浮提,利益衆生”,實在講弘經利益的範圍是盡虛空…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