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二卷)▪P3

  ..續本文上一頁遍法界,怎麼可以局限在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指我們今天地球,怎麼這個範圍這麼小?要曉得釋迦牟尼佛這一次示現在閻浮提,說閻浮提就是說盡虛空遍法界,對閻浮提這些衆生的關懷、愛護、幫助,跟十方其他世界一切衆生關懷愛護,沒有差別,平等平等,是這麼一個意思,而不是偏心偏愛閻浮提,那就錯了。話說到這個地方,也是善導大師所謂的遇緣不同。今天閻浮提衆生運氣不錯,緣很好,遇到了。決不是佛菩薩有偏心,這個地方緣成熟,緣成熟先來得度。

  像我們法緣也是如此,我這幾十年來,可以說從剛剛出家就偏愛《華嚴》,我第一部請的經書就是《華嚴經疏鈔》,是一個老居士供養我的。那個時候很不簡單,這一部書價錢很高,從香港志開法師,香港佛經流通處請來一套,線裝本四十本。現在把它印成,你們大家都有了,原本是四十本的線裝本,跟到我也有叁十多年了。這個書的原本,我己經送給佛陀教育基金會,給他們做底版。這一次印,字就非常清楚,印得很好。美中不足,我沒有在臺灣,他們印成平裝本,我要在臺灣決定會印精裝本;但是也算是不錯,有這麼好的本子。喜歡《華嚴》,喜歡讀《華嚴》,喜歡將來有緣分講《華嚴經》,但是緣始終沒成熟。在臺灣講過一陣子,斷斷續續,就是常常接受國外的邀請,一出國講經就中斷了,而且常常出國,所以這經斷斷續續我在臺北講了十七年,只講一半。沒有想到在這個地方因緣成熟了,怎麼想都想不到?哪個地方緣成熟了,我們在這個地方要真幹,佛法也是因緣生。我們心是清淨、平等,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緣成熟了,我們都一樣做,決不是說偏愛某一方,我們是平等、慈悲、博愛,愛護這一方這一種熱誠,對待其他緣不成熟的地方,同樣的熱誠愛護,絕對沒有說是多一分、少一分,決定沒有。

  你們諸位同修修學將來也是如此,一定要建立在清淨、平等、覺的基礎上,來廣演大經。實在講今天真正能夠救這個世間的,《無量壽經》與《地藏經》。《華嚴》的緣非常非常希有、非常難得,我們可以學習。看將來佛法會興旺,國家興旺了,佛法必定會興旺。佛法再興旺,我們相信機緣會很多,到時候要有人宣講。我們在此地將《華嚴》講一遍,提供諸位做一個參考、做一個基礎,諸位可以將來在這個基礎上廣泛的發揮,利益一切衆生。世尊囑咐這一些大菩薩們,我們要有勇氣直下承當,我們也要入他的法會,也要成爲大會裏面的一分子,這就無量功德。千萬不要把自己認做一個外人,與大會不相幹,我們就全錯了。這個裏面殊勝的功德利益,你一分都得不到,要肯定認爲我是大會的一分子。釋迦牟尼佛囑咐這些大菩薩,也囑咐我,我也是諸菩薩之一。像《華嚴經》上所說,煩惱雖然沒斷,大心衆生,就是《華嚴》的當機者。地藏會上也一樣,如果我們是大心凡夫,我們跟菩薩摩诃薩,也能夠親近,也能夠加入他們的團體。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定自在王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請教,到這個地方圓滿了,告退了,退歸自己的座席。再看下面經文: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

  定自在王請教完,回到座位,又引起四大天王來了。四大天王他們是一個小團體,從自己座位起來,合掌恭敬向佛請法;先致敬,對佛致敬。四方天王,我們中國人俗稱爲四大金剛。像九華山道場,一進山門就有天王殿,這是第一個建築物,裏面所供養的就是四大天王。天王殿當中供養一尊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造像,現在習慣上都造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是宋朝人,南宋初年時候的人,在南宋曆史上出了一個名族英雄—嶽飛,中國人差不多提到嶽飛都知道。布袋和尚跟嶽飛是同時代的人,出現在浙江奉化。這個人很奇特,也沒有人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他從哪裏來的,沒有人知道。就在奉化這一個地區,在那裏遊化。人長得很胖,肥肥胖胖的,每天拿一個大布袋到處化緣,不管人家給他什麼,都往布袋裏頭一放,他背著就走了,所以大家就叫他做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因此就出名了。他在圓寂的時候,向大家說出身分,他自己說,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說完之後他就走了,無疾而終,不是說了還不走。現在有很多人說他是什麼菩薩、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布袋和尚說了就走。以後我們曉得他是彌勒菩薩化身,從此之後中國造彌勒菩薩的像,都造布袋和尚的像。

  布袋和尚笑口常開,真正是教我們常生歡喜心,教我們皆大歡喜。他那個形像爲人演說,他表演給人看,那個顯示最明顯的,真的就是常生歡喜心,所以有人稱他作歡喜佛。他表示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悅相。平等心從哪裏看?任何人供養他的東西,無論貴賤一律平等,都裝在袋子裏頭;大布袋裝的東西顯示平等,沒有分別。呈喜悅相是他的形象,見到善人歡喜,見到惡人也歡喜,見好事歡喜,見壞事也歡喜,示現清淨平等給我們看。傳記裏面有記載,有一次有人在路上碰到他,問他怎麼樣修行?他老人家把布袋往地下一放,兩個手展開;就表示這個,他也沒有說話。人家看這個樣子,懂得了。這是什麼?放下。懂得放下,放下之後怎麼辦?他老人家把布袋給拿起來,背著就走了,一句話不說。放下之後就是提起,走就是了。所以叫放得下,提得起。放下是什麼?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提起是什麼?上求佛法,下化衆生。彌勒菩薩教我們這個。

  天王殿旁邊供養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在經典裏面都有名號。東方持國天王,持是保持,持國是護國,我們今天講愛國愛家、愛國愛鄉,東方天王就代表這個意思。護國要從護自己身做起,我們今天所謂的自愛自重,自愛自重就是護自己。能護自己你才能夠護家,能護家你才能夠護持社會,能護持社會你才能護持國家,能護持國家你才能夠護持世界和平,他表這個意思。示現的精神就是負責任,負責盡職,他教我們這個。你要不負責任,要不能盡你自己的職分,你職責裏頭應該要做的事情,你都不肯去做,你怎麼能夠護國?人人能夠盡責,我自己是什麼樣的工作崗位,我要把我的工作做好,我要負責任,我要認真努力做好,這就是護國。他手上拿的道具,我們現在講道具,他拿的是琵琶,表法的。絕對不是說這個天王喜歡唱歌,你就錯了。琵琶代表中道,我們中國儒家講中庸。琵琶是弦樂器,弦松了它就不響,緊了它就斷了,一定要調到適中,音色就很美。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一定要行中道,要做到恰到好處,不過分也不能不及,這叫行中道。就好像彈琴一樣,調琴這個弦不能緊也不能松,調到恰到好處,表這個意思。在儒家講中庸之道,在佛法裏面講中道第一義谛。

  南方天王叫增長天王,名號上是增長,增長是什麼意思?進步。我們的智慧要增長,我們的德行要增長,我們的生活也要天天提高水平,一切的一切都要求進步。你才曉得佛法講精進,它求進步,它不會退步。有人曾經給我說,我們佛法要追上時代,這個話錯了。應當是時代要追上佛法,佛法是領導時代,這才是正確的。但是今天怎麼樣?今天佛法落在時代的後面,成什麼話。它本來是帶頭,現在變成尾巴,這大大的顛倒。佛法是領導這個時代,指導人生,我們人生要想得到幸福,家庭得到美滿,事業能夠順利成功,社會祥和,國家富強,世界和平,佛法在領導。能夠依照佛法所講的原理原則,決定能夠達到這個目標。我們不要忘記,清朝初年,康熙、雍正、乾隆那個時候,中國是世界第一強國。這一些帝王用什麼來教導大衆?用《無量壽經》。清朝這些帝王了不起,他用《無量壽經》來團結全國上下君民一致。如果他這個方法一直綿延下來,清朝不會亡國。亡國的原因當然很多,但是把這個經典廢除了,我們相信這是很大的一個因素。什麼人廢除?慈禧太後。大概慈禧太後聽了《無量壽經》,裏面所說的都是她的毛病,聽了不高興,把它廢除了,不讀了。這個有影響,不能說沒有影響。清朝最盛的時候,是以佛法治國,上下相和和睦,這是我們要明了的。

  佛法永遠是在求進步,儒家也是如此。儒家教學講,“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它也是天天在求進步。佛法六波羅蜜裏面精進波羅蜜,哪裏會落在人家後面?那有這種道理。南方天王代表的是進取,奮發,表這個意思。他手上拿的是劍,劍代表智慧,我們中國人俗話講,“快刀斬亂麻”,取這個意思。不是他喜歡舞劍,不是的,表智慧。唯有高度的智慧才能夠帶動進步,唯有高度的智慧才能夠帶動真正的幸福美滿。這是南方天王。

  西方天王叫廣目,梵語的名稱也翻作雜語。西方天王很會說話,能說種種不同的語言,我們今天講語言天才。廣目,北方天王叫多聞,這兩個天王是表什麼?表方法。前面兩位天王是表目標,我們的目標是要護持國家,是要有高度的智慧天天求進步。西方天王在方法上,如何能夠達到前面兩個目標?你要多看、多學習,現在我們講觀光考察。觀光考察,西方天王領隊,他帶頭,他教我們多看,北方天王教我們多聽;多看看別人的,多聽聽別人的。在這裏面吸取經驗教訓,舍人之短,取人之長,來建造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不就變成第一嗎?現在的科技,我聽說在我們中國VCD很普遍,外國剛剛發明不普遍,中國普遍。什麼道理?就是天王他們的意思,我們要後來居上。我們今天學這些科學技術,一定學最進步的,不會去學老的。我們今天要造一架飛機,一定造最好的,把別人東西産品拿來,它的缺點我們再把它改進,我們造的比他還好。決定不會去造一百多年前剛剛才發明的小飛機,從那裏造起,那不叫傻瓜嗎?那是愚癡之人。所以必定是在人家已經成就的基礎上,再把它改去缺點,改進,改了他的缺點,我們就更進步了,比他還要進步。這教你多看,廣目是多看。

  天王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是蛇。龍跟蛇表什麼意思?表示變化。今天科技日新月異,龍跟蛇…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