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惡道?這是當然之理,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再看世尊給我們講地藏菩薩往昔的因緣,這個意思深。
【文殊師利。】
佛經裏面凡是一開端叫著當機的名字,下面的經文就非常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底下有重要的開示,提起他注意。
【是地藏菩薩摩诃薩,于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
這個句子在這裏斷好。不可說不可說劫,這個是時間就太長太長,說不盡。
【前身爲大長者子。】
古人有這個意思,他從前身分是個大長者子。大長者子,我們很多人把他看錯,大長者的兒子。而實際上“子”是我們中國古人對人一種尊稱,孔子、孟子、老子,稱子是尊稱。大長者子,子就是孔子、孟子那個子,尊敬的稱呼。要用現代話來講,子就是尊敬的,我們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尊敬的大長者,把這個尊敬的話加在前面,從前這個尊敬的話在後面,尊敬的大長者。
【時世有佛。】
那個時候這個世間有一尊佛。
【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師子奮迅”是比喻,獅子是獸中之王。“具足萬行”,是說菩薩修行功德圓滿,證得無上的佛果。這是名號裏面簡單的意思。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這是我們的學處。這個時候尊敬的長者,見到師子奮迅如來“相好”光明,他生了歡喜心;向佛請教:你這個相好怎麼得來?相好重要,我們爲佛弟子在這個社會上,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形象我們就是滅佛法。出家談何容易,古德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一般社會世間人造地獄業不容易,出家人造地獄業太容易,爲什麼?沒有一個好形象的時候你就滅佛法,你這個罪業就墮阿鼻地獄。爲什麼?叫社會大衆毀謗佛法,人家一看到你這個樣子,瞧不起你、輕視你、毀謗你,就能整個佛法統統都毀謗,你這個罪業還得了嗎?諸佛菩薩是九法界最好的模範、最好的形象。佛的形象能夠叫長者子,長者子稱爲子成爲大家尊敬的,有學問、有德行,這樣的人看到佛的形象對佛都起尊敬心,都想來學習,你說這個形象多好。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不出家那無所謂,你出家了,你就一定要學佛的形象,要具足菩薩的形象,否則的話在家學佛一樣,何必造罪業,何必再造謗佛、謗法、謗僧這個事情,這個重要。
我們今天講《華嚴經》,《華嚴》很長,《華嚴》到末後五十叁參,不但是要求出家人,在家學佛跟出家學佛一樣,都要做社會大衆最好的形象。你要做不到,你就不是佛弟子,是冒充的佛弟子、假佛弟子,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果報在叁途,非常可怕,這個是我們不能不知道。既然學佛,心地一定要清淨、平等、覺,要息滅貪嗔癡,還要與人爭利,還要這個好、那個不好,輪回心造輪回業。想到佛心多麼清淨,一塵不染,常常念著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叁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所以在內外都能得到清淨;內裏面一念不生,外面一塵不染,這是佛菩薩。這樣才能夠過到真正的生活,我們常講真實真善美慧的生活,真實幸福美滿的生活,一點不假,佛菩薩過這個生活。我們過什麼生活?內裏面起心動念,外面處處攀緣,我們過的是煩惱的生活,業障的生活,過的是輪回的生活,再說的不好聽的話,過的是惡道的生活。我們讀到這一句,佛把這一個擺在地藏業因裏面第一條,用意好深。諸位無論是在家學佛、是出家學佛,一定要給社會做一個好榜樣,一定要有好的形象。
“千福莊嚴”,不只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就不講千福莊嚴,就說叁十二相,叁十二相從那兒來的?叁十二相是福德之相,你不修福你就得不到這個相好。善有有漏、有無漏,我們今天修無漏善我們做不到,這個太高,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斷,從哪裏學起?有漏善學起,一定要斷惡修善。世間法的標准,我們能做到就是世間的善人,就是世間人的好樣子。佛的廣長舌相是不妄語這個功德成就的。中國古時候司馬光,大概一般人都知道,司馬光的別號叫君實,君子誠實,他真做到。他在晚年自己反省,自己一生不妄語,自己一生所做所爲,他說過“事無不可告人也”,一生所做的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情,沒有做一樁不可告人之事。他也是皈依叁寶,在家人的好形象。我們今天說老實話,學的什麼佛?每一天讀誦大乘,天天要認真反省、認真檢點,不在乎讀的經論多少,一句、兩句一生做到終身受用無窮。
佛給我們講修行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就是淨業叁福,淨業叁福一展開就是一切佛法;無量無邊的佛法濃縮起來,就是那十一句,決定不能夠看輕。而十一句裏面再把它歸納,實在講就是一句,孝養父母,就這一句。千經萬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出不了這四個字。我們講叁學、講六和、講六度、講十願,種種修行方法都是孝敬的落實,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落實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真的學佛。真的學佛改樣子,心改、行爲改,這叫真正學佛。天天讀經,甚至于天天講經說法,心沒有改,還是世俗心、還是輪回心、還是貪嗔癡慢心,這怎麼得了?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舍念清淨,念念利益一切衆生,不是爲自己。我們在《華嚴經》裏面讀到,如果爲自己,他住大涅槃,那個多自在;爲衆生,那就要隨類化身,不辭辛勞。這是我們世俗人的觀念,佛菩薩沒有辛勞,爲什麼沒有辛勞?佛菩薩無我,有我才有辛勞,無我那來的辛勞?我們讀這一句感慨萬千,我們怎樣學成佛菩薩一個形象,若不認真依教奉行,怎麼行?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衆生。】
這是地藏菩薩本願的由來。諸位一定要記住,現在的道場建立不如從前,從前如法,所有一切佛寺的建立都跟表法的義趣能相應,現在條件不具足。正規的道場一進門是天王殿,第一個見面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教你什麼?生平等心,呈喜悅相。佛法慈悲爲本,方便爲門,彌勒菩薩代表慈悲爲本,四大天王代表方便,方便爲門,天王殿教我們這個東西。你在一個道場上每一天都要經過山門,天天接受這個薰陶、熏習,讓你回心轉意,我們今天誰懂得?誰有慈悲心?誰有方便門?方便不是教我們自己方便,那就錯;方便一切衆生。教他得方便,我行慈悲;不能顛倒,他行慈悲,我得方便,那你就顛倒。一定要發心,這個心就是大菩提心,衆生無邊誓願度。特別是一切受苦衆生,受苦衆生指哪裏?指六道,特別指叁途。諸位要知道,叁途衆生在哪裏?就在我們的周邊,甚至于包括自己,貪心餓鬼道,嗔恚地獄道,愚癡畜生道,我們的心是貪嗔癡,語貪嗔癡,一切造作沒有離貪嗔癡,我們造的是叁惡道的業。
地藏菩薩有能力到叁惡道化身去度脫衆生,我們今天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沒有能力,要度這些還沒有進入叁惡道,但是造叁惡道業因這些衆生,我們要度這些人。要知道這些人是苦難衆生,不要認爲這些人當中現在可能有大富大貴,世間人看到他不得了大富大貴,佛眼睛裏看到他是惡道衆生。我們怎麼樣度他?先要自己舍貪嗔癡,說沒用,要做出樣子來給他看。我舍掉貪嗔癡,不要貪嗔癡,我的日子過得也很自在,過得也不賴,讓他從這個地方反省,從這個地方覺悟。前面佛講要樹立形象,《華嚴經》上你看一開端的表法,第一個是講大地,心地,第二個講寶樹,寶樹什麼意思,樹立最好的榜樣,一切衆生此界他方沒有不喜愛樹木花草,佛就用這個方法來比喻,我們要樹立最好的榜樣,讓人接觸到之後生喜愛之心。再看經文: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在這段經文當中,我們又看到釋迦牟尼佛叫著『文殊師利”的名字,這個經文不可以疏忽,不能大意。“長者”正是給我們作榜樣、作模範,做出一個好樣子,勸我們發心,他聽了佛的開導,他就覺悟、他就回頭,也發大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時間長,不是短時間,盡未來際劫;換句話說,永恒無限長的時間。“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完全接受佛陀的教誨爲苦衆生,一切衆生造作一切苦因,他不知道,苦果現前的時候後悔莫及,那個時候就來不及。長者子發這個心,這個就是地藏菩薩。我們今天讀到這個經文,能不能發起這個心?如果能發這個心,我們在《地藏經》上就得到真實受用。我們自己生活苦,要想到這個世間還有比我們更苦,我們不怕苦,我們因爲苦才能夠體會到一切苦衆生。我們如果生活在很富裕的環境裏面,人家說苦體會不到,唯有自己從這個苦裏頭出來才真正體會到苦,幫助苦衆生的心才真切。沒有受過苦難,你要想“爲是罪苦衆生”,那個心總是隔了好幾層,體會不到。
所以佛教弟子們,一個是以戒爲師,又說以苦爲師。特別是出家人過苦日子好,過苦日子常常在警惕之中,一享受沒有不迷惑顛倒。所以一定要曉得,有福,出家人真正修行決定有福報,福報來了不能享,一享就糊塗;福報來了,要給這一切罪苦六道衆生,給他們去享,你是真正度苦。這幾天我們在《華嚴經》上講到,毗盧遮那佛建立華藏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給十方一切刹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些菩薩們有個安身立命之處,有個好好的修行道場,提供他們享受,佛沒享受。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建立極樂淨土,也不是自己享受,提供給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人,往生到那個地方修行受用,哪裏是自己享受?這都是做出最好的形象給我們看。所以有大福德的這些祖師大德們,建立道場自己有沒有享受?沒有,自己住的房子方丈。住一個小房子,福報讓一些清衆來享受,平等心、清淨心。只要是真正修行人沒有地方去,到他那裏去,沒有不收容、沒有不接待,所以叫十方常住、十方道場,哪裏是爲個人名聞利養?佛教導我們自身示現給我們做樣子,一點不假,我們看到他發心,不怕時間長,不怕教學工作的艱辛。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六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