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卷)▪P3

  ..續本文上一頁到母親的關懷、照顧,恩德無與倫比,所以講孝親第一個是母親。這個經裏面我們看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是修學地藏法門的這個人,地藏菩薩不是一個人。凡是修學孝親尊師這個人就是地藏菩薩,凡是修學慈悲救一切衆生苦難的這個人就是觀音菩薩,這個意思我們要懂。我們要以一生具足一切菩薩才能圓成佛道,這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真正的意思。我們要學地藏的孝敬,要學觀音的慈悲,要學文殊的智慧(我們現在講理智),要學普賢菩薩的落實,這不是一個身具足了四大菩薩。四大菩薩再要細分就是無量無邊一切菩薩,這叫法門無量誓願學。

  從這個地方諸位也就能體會到,《華嚴》、淨宗經典裏面所講“一即一切”,一個法門決定含攝一切法門。地藏孝敬,孝敬裏面當然有慈悲,孝敬裏面有理智,孝敬落實,一個地藏就具足觀音、文殊、普賢,不統統具足了嗎?普賢菩薩實踐,實踐裏面必定有孝行、必定有慈悲、必定有智慧,那不是一個菩薩又具足一切菩薩。所以才給你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法法圓融,法法無礙,你才真正懂得佛法的不可思議。所以他是,我們在這裏看到是爲母親發心,這比什麼都親切。教給我們孝順心怎麼樣生起?度母親。母親對我們有這麼大的恩德,無論我們在那一個地方、在那一個時候,念念不忘,念念不忘是在心上。爲報母恩,不但我們不可以做錯事,連一個惡念都不能生起,爲什麼?對不起母親,這不是母親對兒女的期望。每年舉行一次祭祀那是提倡孝道,擴展孝道,用意在此地,是利他。念念斷惡、念念修善,這是孝母親這個心約束我們必須要這麼做。你說這個孝的力量多大!推動我們在菩提道上精進不懈。

  從孝母親使我們聯想到教導我們的老師,沒有老師,我們怎麼會懂得孝道,所以老師的恩德不能忘。樸老提的“知恩報恩”,這四個字是世尊在《大般若經》裏講的,二地菩薩修學的法門。二地菩薩在《大般若經》裏所說主修有八個科目,知恩報恩是其中的一個科目。在這個時代特別值得提倡,現在社會忘恩負義的人很多,忘恩負義是罪行、是過失,苦報;知恩報恩是正行、菩薩行,果報是樂報,不一樣。今天社會這些大衆犯些什麼過失,我們要針對過失來加以輔導、來加以幫助,這樣就對了。所以是因母親發心,這太親切了,這樣的教學使我們體會到,世尊高度智慧、圓滿智慧,極其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達到了極處,讓我們聽到、接觸到,不能不信,不能不學。所有一切善法、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順母親、救度母親而衍生出來的,這真正是根本。我們在菩提道上的正行、成就愈是殊勝,對母親的孝敬就愈是圓滿。所以我常說孝道做到究竟圓滿的只有一個人,成佛;圓教的佛果,這是達到究竟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孝道還欠缺一分。

  我們爲什麼要發心度衆生、爲什麼要發心斷煩惱、爲什要發心學法門、成佛道?爲報母恩。我們不這樣做,對不起父母,特別是母親。如來的正教大法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所以四弘誓願是一切諸佛如來的通願、本願。地藏菩薩特別以無比的悲心偏向受苦的衆生,衆生受的苦難愈多,菩薩的悲心愈重,所以經上稱他“永做幽冥教主”。幽冥是地獄,菩薩的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悲心到了極處。地獄這個苦難的地方,一般人不願意去,別人不願意去的,他去,別人不願意吃的苦頭,他肯吃。在地獄裏面一定要現地獄同類身,不現同類身,怎麼能教化衆生?要修同類行,地獄衆生受那些苦,菩薩在裏頭也要示現受那些苦,不能特殊,不可以例外,才能夠感化地獄衆生覺悟,忏悔回頭。所以是忍苦忍難,大慈大悲,這是地藏菩薩的本願,讓我們修學大乘初發心的人要學地藏菩薩。我昨天給諸位提示,“幽冥”另一個意思就是謙虛卑下,永遠在別人下面,認真努力修學教化衆生,名聞利養種種一切享受,奉獻給別人,自己永遠處在下位,這是幽冥的意思。經題的別題就介紹到此地。

  末後有個“經”字,經是通題。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我們都尊稱爲“經”。這個稱呼是順著中國人的習慣,中國人,佛法沒到中國之前,中國人對于古聖先賢的教訓都稱之爲“經”。像儒家有《十叁經》,道家老子尊稱爲《道德經》,莊子尊稱爲《南華經》,對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是這樣稱呼。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中國人對它尊敬,同樣也稱之爲經典。根據經典裏面的解釋,梵文原文稱爲“修多羅”。修多羅它的本意是線,因爲過去佛經是用貝葉寫的,寫好之後兩邊打洞用繩子穿起來,所以叫做線。中國人對這個線不尊重,中國人尊稱爲經。

  修多羅裏面它有些意思,通常講有五個意思。第一個是“湧泉”的意思,像泉水從地上往外面冒出來,這是取佛所講義趣無窮;我們現在講很有攝受力,愈讀愈有味道。不像世間人文字,世間文字諸位要是看報紙、雜志,看一遍不會想再看第二遍,爲什麼?一遍的味道就盡了、就沒有了,這個味道很淡,不濃。世間好的文學作品,大家喜歡看、喜歡讀,可是如果讀到十遍、二十遍、叁十遍,不再想看,它這個味道就比報紙、雜志濃得多,它可以讓你看個十幾遍、幾十遍。可是經典那就不一樣,經典的味道永遠不會衰退,我們可以做個比較。在中國著名的文學作品,四大小說|西遊記、水浒傳、叁國演義、紅樓夢,這中國著名四大文藝小說;你能看多少遍?看個十遍、二十遍,不想看。給諸位說,我看過十幾、二十遍,我那是做學生時代。那麼大的書,我告訴諸位同學,這本書我從頭到尾看一遍頂多一個星期。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看中國古典文藝小說,我看到初中一年級以後就不看了,這東西沒味道了。可是《四書》、《五經》、《古文》,你從小學念到胡須白了還有味道,還是津津有味,不一樣,意味無窮。佛經的味道就更濃了,諸位如果能夠契入到佛的大乘經典,世間的典籍不再想看。我過去在初學的時候,對于心理學很有興趣,找不了不少心理學中國、外國的這些名著,沒看完。以後接觸到佛法,接觸到佛法的法相唯識,這一看世界上所有的心理學跟法相唯識來作比,那差得太遠了。佛法的味濃,像泉水往外湧。

  第二個意思是“出生”,能出生一切微妙的善法。佛經讀了之後,你的心善,你的行自自然然就善,把你的性德引發出來,所以這個善不是學的。第叁個意思是“繩墨”,繩墨用現在的話來說它是標准,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的一個決定的標准、絕對標准。繩墨是比喻,大概在中國現在還有,木匠鋸木頭用個墨鬥拉一條黑線,然後跟著鋸;現在西洋人已經不用這個東西,它的意思就是標准。第四個意思是“顯示”,它能夠顯示真理。第五個意思是“結鬘”,結鬘就是貫穿諸法,要用我們現在講就是科判,就是章句之學;它的文字組織自始至終一脈相承,有條不紊,取這個意思。文字結構嚴整,它思想體系就很清楚。修多羅裏頭有這五個意思。

  還有多意,多意是像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裏面就講十個意思,《華嚴》是以十代表圓滿。可是我們通常解釋經的意思多半是用“貫攝常法”四個字來解釋,這是普遍也講得很好。“貫”就是貫穿,就是結鬘的意思,就是佛的說法很有條理、很有層次,有條不紊,這就是科判之學。中國在後期學術界裏面有所謂章句之學,實在講章句之學就是從佛經科判之學變過來,佛法對中國學術界影響很深。拼音也是從華嚴字母裏面學到的。這貫的意思。“攝”是攝受,就是剛才講湧泉的意思,這裏頭其味無窮,能攝受人心,讓你接觸到、讀到之後欲罷不能,你會非常歡喜,它有這個力量。而且這種法味永遠不衰,愈深入愈濃厚,這是世間任何書籍都辦不到,它有這麼濃厚的攝受力。“常”是說它所講的理論方法永遠不變,超越時空。古時候叁千年前,遵循這些理論、方法修學得成就,現在叁千年後的現代人,用這個方法、用這個理論,同樣能成就,超越時間。古時候印度人用這個方法能成就,現在中國人用這個方法也能成就,超越空間。超時空的作品,這是真理。“法”就是法則、規矩,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決定成功。經典具足貫攝常法四個意思。經題我們就介紹到此地,合起來經的題目是“地藏菩薩本願經”。

  我們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修學,成就自己地藏法門。以這個爲基礎,才能建立一切大乘佛法,建立淨土的佛法;離開這個基礎,給諸位說,無論什麼佛法統統不能建立。所有大乘法、淨土法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離開這個基礎就沒有佛法,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所以真正學佛希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能有成就,這個法門不能不重視,不能不認真去修學。古德在講經之前還有玄義,玄義裏面的內容也非常之美滿,我們限于時間這個部分我們就把它省略,好像我過去曾經講過。是不是留著有錄音帶,我也記不清楚,留的東西也很多,如果有,諸位可以找出來作參考。

  下面我們看人題,就是翻譯本經的人。

  【唐于阗國叁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經裏面翻譯的人很重要,也是讓我們生起信心。佛經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是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所說。揀別它不是僞造的,它不是架乩扶鸾、神仙來降的,不是的,那個不能夠令人生信。扶鸾這樁事情,我很小的時候,好像是念小學的時候,在福建,我看到福建扶鸾的風氣很盛,我看他們那個作法我有信心。因爲扶鸾的人,扶鸾在沙盤上,那個也很考究。這個鸾筆,也叫扶乩,叫乩筆;他們刻一個龍頭,龍的舌頭撐下來的時候就是那個筆杆。用一個小畚箕,也裝潢得很美觀。扶鸾的人多半是在街上找一些挑水、賣柴的,那個時候在抗戰之前,一般家裏面沒有自來水,買水,專門有挑水賣的,這些人不認識字;有賣柴的。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就在馬路上隨便找他們來,請他們來扶。所以沙盤上寫的字我們在旁邊我們都認得,他寫的是規規矩矩的,一點都不潦草,一筆一畫寫出來,大概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能…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