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的啓示▪P11

  ..續本文上一頁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普廣是代表我們的,佛對普廣說就是對我們說。讀經要能夠直下承當,佛對所有菩薩開示都是對我講,要承受過來才有用處。這一段最重要的意思是:見到人家有一點點小善,我們要鼓勵他、勸勉他,勸他不要退心。此地是講念經,舉這個例子。推廣言之,就是古聖先賢告訴我們的隱惡揚善。現今社會風氣不好,是因爲見他人的好事不提,見他人的壞事反而加油添醋渲染。每一個人都說人的壞處,這個社會怎麼不壞?見人之善要稱贊、鼓勵,見人之惡要把它忘掉;我們要挽救自己,挽救社會,救度衆生,要從這裏做起。孟子雲:“恻隱之心,人皆有之。”拿俗話講,人都有良心。造作許多罪業別人都不提,造一點善事別人就稱贊,他內心會慚愧、會回頭。不要希望惡人得到懲罰,希望惡人都能回頭,改過遷善,做一做好人,這是菩薩心。希望惡人都受到處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不是菩薩心,是凡夫心,不是學佛的人應該有的心態。從這一段經文,我們要體會這一層很深的意思。尤其是接觸佛法的人,更要幫助他精進,幫助他不退轉,所謂是“大菩薩善護念小菩薩”,金剛經所說的也是這個意思。要常照顧、幫助初學,防止他退轉,功德無量無邊。爲什麼?因爲他成就之後,又利益了無量衆生。你是幫助他成就的增上緣,所以,這一份殊勝的功德利益也就不可思議了。

  養生修定十齋日

  佛門當中講的十齋日,出自本經。亡人過世作七,也是出自地藏經。可知,地藏經裏所說的,對我們日常生活講得很多,而且都非常重要,這是這個法門以及地藏菩薩利益衆生具體的事實。我們細心去讀誦、體會,在生活中才知道應該怎麼做法。十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叁日、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叁十日。什麼叫齋?齋是齋心,就是清淨心的意思。齋與素食沒有關系。佛陀在世時僧團的生活方式是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托缽,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現在泰國、斯裏蘭卡的出家人還是托缽,他們不吃素,施主給什麼就吃什麼。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國的佛教徒吃素。除中國之外,全世界的佛教徒都是吃叁淨肉 — 不見殺、不聞殺、不爲我殺,這是佛在戒律裏說的。中國佛教徒吃素起源,是梁武帝讀楞伽經“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衆生肉”,他很受感動,發心吃長素。他是佛門的大護法,希望出家人響應,演變成中國佛教素食的特色。我們到國外,別人盛情招待,煮素食給我們吃,不要嫌人家鍋子剛煮過肉不幹淨,這就太過分了。齋是過中不食,不能講過午不食,因爲午時指十一點至一點,齋是過了日中不能再吃。在家同修守八關齋戒,著重在齋,齋是修清淨心。人要保養身體,身體好才能精進修行。自古以來修行證果多半是年輕人,年老氣力衰,打個佛七都累的不得了,他怎麼得一心不亂?年輕人七天七夜不睡覺,精神飽滿,他可以得一心不亂。六祖大師得五祖衣缽時才二十四歲,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修行證果,多半是四十歲以前,有體力有精神,所以修行要趁年少,珍惜自己的光陰。中國人常講,早飯要吃得好,要有營養;中午要吃得飽,也不能過飽;晚上吃得少,睡眠會好,晚上如果念佛打坐,也會幫助得定。所以齋日過中不吃是非常有道理的。若認爲一餐不吃,會營養不夠,是錯誤的觀念。人身體是個機器,機器是活動的,需要能量,飲食就是能量的來源,可以推動機器(身體)不斷運轉。每一個人體質不同,有特別消耗能源的,你就吃得多,補充得多;省油的,加一點點就夠,運作也很正常。能源到底消耗在哪裏?我跟諸位同修說,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妄念少,需要的能量就少,所以心地清淨者,一天吃一餐就足夠。一天到晚妄念紛飛,叁餐不夠,還要吃點心,才能補充能源。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十齋日修定,食物的需要量就減少,攝取的養分仍然足夠。若妄念多,去學持午,那是自討苦吃,因爲每天消耗多,補充不足,結果就生病,把身體搞壞。有的人持午,把叁餐飯的分量在一餐裏吃完,不用幾天就得胃病,這是不知如何養生。佛法最重視的是養生,它的生活方式、飲食起居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真正會達到長壽,達到不老不病。可惜我們疏忽,不懂得它的精神用意之所在。素食雖然不是佛提倡的(是梁武帝提倡),但是素食在今天被醫學證明,確實有好處。所以,外國素食餐廳一年比一年多,外國人吃素是爲了健康。學佛人吃素,身體必定健康;如果身體不健康,是妄念太多。所有疾病的根源是妄想,妄念少,病則容易好。心是主宰,心理健康則身體的健康很容易得到。外國沒有農曆,不容易修十齋日,我告訴外國的同修,每星期修星期六、星期日兩天的齋,不一定選固定的日子。只要一個月中有幾天修清淨心,對于養生、修行,有很大的幫助。這才是十齋日真正的用意所在。

  事實真相-善易退,惡易增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衆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這就是造罪。獲善利退初心,惡緣增長,這非常可怕。出家時發好心,都是菩薩;名聞利養一擺在面前,馬上就退心,就變成羅刹。我在此地鄭重的勸勉在家同修,不要陷害出家人,供養多、恭敬多就是陷害他。你一恭敬,他就貢高我慢;供養多,他就貪財貪利,就墮落了。“若遇惡緣,念念增長”,這就是惡緣。現代人善惡不分,把善緣當作惡緣,惡緣當作善緣,顛倒錯亂。供養你,恭敬你,送道場給你,是惡緣;天天罵你、指責你,那是善緣。今天,遇到善人你討厭,遇到惡人都喜歡。惡人是十惡冤家,現在大家把十惡當作好友,貪嗔癡慢殺盜淫妄是好友,妄語與兩舌是好友,這怎麼得了!經上講顛倒錯亂就顛倒在這些地方,不能不警惕。菩提道上,處處是陷阱火坑,一不小心就墮落。

  成佛之道

  末後五品是講成佛之道,也是介紹此經修行重要的課題 — 念叁寶。念叁寶是修行成佛的正因,與彌陀經所言念佛、念法、念僧完全相同。稱佛名號品講念佛,校量布施功德品是講念法,見聞利益品是念僧。其中還加了一品地神護法品,這一品意義也非常深長。佛教在一個地區能夠建立、推廣、普及,要得地神擁護。經上講地神是大地之神,實際上它所表的是這個地方最有權勢的領導者。臺北市的地神是臺北市長,臺灣的地神是李總統。有地神護持,佛法就能發揚光大,普及全民。

  念佛

  稱佛名號品教我們成佛修學最重要的方法,也正是觀經叁福末後所講的:“發菩提心,深信因果。”發菩提心,簡單的說就是要發成佛的心。成佛才是自己修行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自受用圓滿,也能夠幫助九法界一切有情衆生圓成佛道;因此,這一個願心,就是觀經所講的無上菩提之心。接著,佛陀教我們深信因果,此地所講不是一般的因果,一般的因果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因果,我們普通人都深信不疑,怎麼能教菩薩?教菩薩的因果,不是等閑的因果,實際上是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這樣的因果,許多菩薩都還不明了,還不能夠深信。從哪個地方看出來呢?從他修學的法門就能看出來。如果是真的相信,一定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大方廣佛華嚴經裏明顯的告訴我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華嚴是圓教,是佛法的根本*輪。華嚴會上參與的大衆都不是普通的人物,所謂四十一位(位次、階位)法身大士。圓教菩薩從初住開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是四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菩薩,是四十一位次。菩薩四十一個階級到什麼時候專心修持念佛法門呢?登地。從初地至等覺,總共十一個位次,菩薩修證到這個階級,對念佛之功德、念佛之殊勝,才徹底明了,才放下萬緣,一向專念。所以念佛法門不簡單。凡是聽到念佛法門就相信,就肯發心一心一意念佛,雖然不是菩薩,但是選擇的法門,用功的方法,就等于華嚴會上的地上菩薩,這很不簡單!華嚴會上這些大菩薩念什麼佛?他們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何以見得?華嚴會上菩薩的首領是普賢菩薩,普賢是華嚴長子,文殊是華嚴庶男,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們想想,華嚴會上念什麼佛?非常明顯,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普賢菩薩在華嚴經裏告訴我們,他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十大願王才圓滿的成就。由此可知,十大願王,如果不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普賢的菩薩行也不能圓滿。從這些地方,我們才真正認識西方淨土,才真正明了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如果不是深入大經大論,這一句阿彌陀佛很平常,念的人又很多,幾個人真正明白它的功德利益!這部經沒有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有它特別的用意,因爲本經提倡孝道、師道,教我們孝親、尊師,因此經上教我們念本師佛。一個人能夠尊重老師,對于老師的教誡,一定能夠依教奉行。我們念阿彌陀佛,正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世尊希望我們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因此,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念本師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孝親、尊師做到了究竟圓滿。這個意思非常深,希望同修在這一部經細心的去體會。

  稱佛名號品,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地藏菩薩要給一切衆生真實的利益。經文言:“我今爲未來衆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此生死,不是指我們這個身體在六道中舍身受生,如果說的是這個生死的利益,這個利益不是大利益。此地講的生死指叁界外的變易生死。變易生死盡,就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次的變易生死,因爲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還有一次變易,才能圓滿成佛。此經言于生死中得大利益是指這個,不是普通的境界。這也顯示觀經叁福,佛勸菩薩們深信因果的甚深義理。地藏菩薩要演說,佛當然歡迎,所以佛對他非常的贊歎。地藏菩薩教我們如何能夠斷盡…

《地藏經的啓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